宋江要奪權時,晁蓋立馬就反擊了,為何最後他還是輸了

2020-09-03 七號說三國

一山難容二虎。

晁蓋剛上梁山時,因為他的能力在王倫之上,王倫覺得駕馭不住晁蓋,所以不肯收留他們,這激怒了林衝,他殺了王倫後,扶持晁蓋做了梁山首領。宋江上梁山後,他的威望和能力超過了晁蓋,也威脅到了晁蓋的梁山首領之位,而且宋江精於權謀,所以兩人之間的鬥爭在所難免。

宋江剛上梁山時,晁蓋要讓宋江做頭領,但晁蓋不是真心讓於宋江,而宋江一無功勞,二無基礎,還剛被晁蓋所救,也不敢接。宋江不敢接後,晁蓋讓宋江做了副首領,自己依然做梁山頭領。

這次宋江上山時,又帶了李逵、戴宗、張橫、張順、李俊、童威等十多位好漢上山,所以晁蓋重新要給弟兄們排座次。這時候,晁蓋讓吳用做了3頭領,公孫勝做了4頭領,接下來肯定就是林衝了,然後才能是花榮、秦明等人,但這不利於宋江的利益,所以他阻止了晁蓋繼續排座次。

宋江說:「等弟兄們日後建些功勞了,再給他們按功勞排座次。」然後宋江讓新舊首領,分左右兩邊坐了。按理說,花榮、秦明幾位是先於宋江上梁山的好漢,所以也能算舊頭領,但是由於花榮、秦明等是宋江的心腹,他們坐在了新頭領一邊,這樣一來,晁蓋的舊頭領一邊,只有吳用、林衝等9人,而宋江的新頭領一邊,多達27人,是晁蓋的3倍,這讓宋江壓制住了晁蓋。

隨後,宋江還經常代替晁蓋,給兄弟們發號施令。同時,他還不斷拉攏兄弟,以及帶兵作戰等,這讓他的風頭蓋過了晁蓋,再加上梁山新上山的頭領,都坐在了新頭領一邊,這讓宋江的實力不斷增加,而晁蓋的實力不見增長,反而因為吳用的背叛和公孫勝的離開,減弱了不少。

這時候,晁蓋也開始反擊了。

宋江因為將自己的父親宋太公接上了梁山,李逵看了,也要吵嚷著要將自己的母親接上梁山來享福,但李逵下梁山後,由於粗心大意,讓自己的母親被老虎給吃了,這讓他沒能接回母親,但是李逵沒有接回母親,卻給梁山帶來了兩位好漢,青眼虎李雲和笑面虎朱富,反而對梁山更有利。

晁蓋很熱情的歡迎了李雲和朱富,並將他們安排在了白勝上首坐定,這樣新上山的兩位好漢,就沒有按照之前宋江定下的規矩,坐在新頭領一邊,而是坐在了舊首領一邊,加入了晁蓋的陣營。這算是晁蓋對宋江的一次反擊,但這兩人能力一般,對晁蓋和宋江之間鬥爭,影響力有限。

宋江上山後,梁山就主要由宋江來帶領兄弟們四處徵戰了,這讓宋江在梁山的功勞不斷增加,威望不斷增多,弟兄們也接連站在了宋江一邊。同時,宋江是朝廷小吏出身,耳濡目染,他的權謀術也在晁蓋之上,再加上「及時雨」的好名聲,後來上梁山的兄弟,也大多站在了宋江身邊。

例如戴宗拉來的楊雄、石秀等6位兄弟,他們就是來投奔宋江的,這讓晁蓋聽了非常憤怒,於是以「辱沒梁山的名聲」為由,差點將石秀和楊雄給殺掉了。這其實是宋江和晁蓋內鬥的一個插曲。

之後,曾頭市搶了時遷要送給宋江的馬匹,這時候,應該宋江站出來為自己討回公道,但是晁蓋為了建些功勞,好增加些威望和宋江競爭,也顧不得那麼多了,所以他站出來,要率兵去攻打曾頭市,以便給梁山這口惡氣。但可惜,梁山的很多弟兄,包括七星中的吳用,也站在了宋江一邊,所以他準備不充足,身邊帶的弟兄不多,最終在攻打曾頭市時,被人不明不白的射殺了。

晁蓋受傷後,其實他已經輸掉了和宋江的這場內鬥,但他還是不甘心,所以留下遺言:「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宋江武功一般,報不了晁蓋之仇,所以晁蓋目的想阻止宋江做梁山頭領,但晁蓋還是輸了,梁山大多數兄弟支持宋江,所以他死後,兄弟們還是將宋江推到了梁山首領的位置上。

晁蓋是一個不錯的首領,但論玩權謀和黑厚學,他要差小吏出身的宋江很多。宋江結交兄弟,不看人品和出身,但晁蓋太過正直,或者格局不高,例如他和白勝等8人智取生辰綱的,但他卻弄了個七星聚義,將白勝排除在外,而石秀和楊雄等人上梁山後,他還因為辱沒梁山名聲,要將兩人殺掉,這讓晁蓋在拉攏兄弟方面遠不如宋江。因為缺少兄弟支持,晁蓋輸給宋江也就不為過了。

相關焦點

  • 攻打曾頭市,晁蓋的絕地反擊,為什麼會輸得一塌糊塗?
    機會來了,偷馬賊段景住偷了金國王子的「照夜玉獅子馬」,準備獻給宋江,卻被曾頭市劫走。晁蓋勃然大怒,擺出了老大的派頭,大喝一聲:「這個曾頭市竟敢如此囂張,我要親自出馬,教訓他們!」晁蓋不顧眾人勸說,執意帶上人馬,要踏平曾頭市。當然他是想利用這機會,重建威望,做絕地反擊。
  • 《水滸傳》中晁蓋的悲劇,他是如何被宋江架空,最後慘死的
    《水滸傳》前期的領導人是晁蓋,晁蓋死後換做宋江,兩人看似親密無間,哥哥長,賢弟短的,但實則嫌隙巨大,貌合神離,最後導致了晁蓋的死亡。然後調兵譴將,招募的人馬越來越多,軍功越來越大,除了晁蓋的幾個鐵桿兄弟外,晁蓋的話已經完全不管作用了。吳用的態度至關重要,吳用本是晁蓋的髮小,是梁上上為數不多有點腦子的人,可在宋江上梁山後,立馬投靠了宋江陣營,不遺餘力的出謀劃策,晁蓋一方兵微將少,宋江一方蒸蒸日上,就等一個爆發點,這個爆發點馬上就來了。
  • 宋江如何報復晁蓋?千裡大逃亡,一出手就擊敗了晁蓋
    尤其是在逃亡路上的種種,宋江更是對晁蓋十分的寒心,並下定決心要給自己挽回顏面,贏晁蓋一局。按照前文所說,宋江認為晁蓋「是我心腹弟兄」,如果宋江對他沒有懷疑,此時宋江逃難的首要選擇應該就是往梁山水泊去躲一躲。但是在宋江與朱仝談起自己的去路時,他策劃了很多選擇,唯獨沒有想到去梁山水泊找晁蓋——哪怕是不入夥,去上面躲一躲他都沒有想過。
  • 晁蓋一點都不想讓宋江接班!他的一句遺言,差點讓宋江當不成老大
    宋江晁蓋奪權首先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大戰,讓本來是晁蓋手下的得力助手吳用,徹底站到了宋江的一方,再就是雖然李逵等人用脅迫的手段讓公孫勝入夥,但也正是如此,讓公孫勝投鼠忌器,就算不站在宋江一方,也不會明著幫助晁蓋。
  • 晁蓋的8個舊部,7人進入了天罡,為何還說宋江打壓晁蓋舊部
    晁蓋不甘心失敗,於是帶人去攻打曾頭市,好建些功勞提高自身威望,和宋江抗衡。但可惜,他這一去,就被人給射殺了。晁蓋死後,宋江在梁山眾多兄弟的支持下,坐上了梁山首領之位,但宋江成為新的梁山首領之後,將晁蓋舊部中的8位兄弟,其中的7人放進了天罡之列,為何人們還說,宋江在打壓晁蓋舊部?
  • 宋江為何2次公開羞辱盧俊義?不是為避開晁蓋遺言,是為這2件事
    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眾弟兄不棄,暫居尊位;員外生於富貴之家,長有豪傑之譽,雖然有些兇險,累蒙天。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員外力敵萬人,通今博古,天下誰不望風而服。尊兄有如此才德,正當為山寨之主。他時歸順朝廷,建功立業,官爵升遷,能使弟兄們盡生光彩。宋江主張已定,休地推託。
  • 宋江不收晁蓋的感謝費,真的是不貪財嗎?你要相信你就上當了
    劉唐的話語卻把要感謝的對象裡把雷橫給帶上了。我們知道,當初雷橫巡視的時候,把劉唐當賊人給抓了,還藉機訛了晁蓋十幾兩銀子,劉唐不服氣還想把錢要回來,跟雷橫打了一架。我們看看劉唐堅持要把這些金子給宋江時,宋江是怎麼說的。宋江慌忙攔住道:「……宋江家中頗有些過活,且放在你山寨裡,等宋江缺少盤纏時,卻教兄弟宋清來取。……朱仝那人,也有些家私,不用與他,我自與他說知人情便了。雷橫這人,又不知我報與保正;況兼這人貪賭,倘或將些出去賭時,便惹出事來,不當穩便,金子切不可與他。
  • 如果梁山再次火併,八人幫晁蓋,二十七人幫宋江,為何晁蓋會贏?
    梁山再次火併的導火索已經被宋江點燃,卻被晁蓋審時度勢之後將其掐滅了。晁蓋可能是認為如果真打起來,自己這一方未必能贏。但是我們細讀水滸原著就會發現,是晁蓋多慮了:如果梁山再次火併,雖然可能只有八人幫晁蓋,有二十七人幫宋江,但最終還是晁蓋會贏。
  • 《水滸傳》被讀反了:梁山主張招安的人不是宋江而是晁蓋
    在孔太公莊上住了半個多月之後,宋江、武松依依不捨,各奔前程。臨別之時,宋江勸武松道: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既然武松要招安,宋江便勸他去邊境殺敵立功,青史留名。
  • 關鍵時刻,他為何捅晁蓋一刀,扶宋江上位?
    晁蓋出身卑微,原本只是一個村裡的保正,大略相當於村長,他平常所見識的,也大多只是江湖中的一些中下流人物,因此,在劫奪生辰綱,火併王倫,佔據梁山後,他所熱衷的只不過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草莽生活。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宋江上梁山之前,晁蓋統領下的水泊梁山,還是比較安分守己,窩在八百裡水泊中,只是被動抵抗官軍的圍剿。  到了宋江上梁山之後,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宋江雖然也只是鄆城縣押司出身,相當於一個副科級幹部,但是,宋江此人野心極大,早在許多年前,他就利用手中的權勢,家中的錢財,籠絡了大批江湖好漢,贏得了山東及時雨的江湖美名。
  • 晁蓋私自排了回座次,讓宋江極為不滿,致使兩位好漢險些人頭落地
    畢竟「實力才是硬道理」,你晁蓋手下沒人,怎麼跟宋江去爭?於是晁蓋就開始把爭取好漢們的支持,放在了首位,他第一個目標其實是李逵。當李逵提出下山接母親時,晁蓋當即表示:「我差幾個人同你去,取了上山來,也是十分好事。」對比之前宋江接老爸時,晁蓋這態度可謂轉了一百八十度彎。
  • 梁山之主的晁蓋葬禮,偽君子和真小人的狂歡,你是否也為其悲哀?
    所以,在史文恭放話要掃蕩梁山時,晁蓋才力排眾議,不顧宋江和吳用的聯袂阻攔,親自帶著人下山攻打曾頭市。本來,這也是一場大功勞。宋江和吳用是不想放棄,但晁蓋畢竟是梁山之主,明面上由不得他倆強烈反對。一個天大的機會掉了下來,作為偽君子的宋江絕對不會直接上位,吳用可就沒那麼多顧慮,在晁蓋死的第二天,就極力把宋江推向第一把交椅。然而,晁蓋死前可能是因為一口怨氣下不去,給兩人製造了一個難題。誰活捉了史文恭,誰就有做梁山之主。注意,這裡是要活捉。
  • 晁蓋去世前,並不想讓宋江當梁山老大,那他心儀的人選是誰?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在怎樣的組織當中,都是容不下兩個老大的,一旦下面的人有了野心想要爭老大這個位子,那麼就會鬧得人心惶惶,而且老大也可能會被推下去,就比如《水滸傳》當中的晁蓋,就很危險。當時晁蓋帶著一群人上了梁山,那會兒梁山這邊的老大還是王倫,而林衝又和王倫一起是合伙人,當時王倫沒看上晁蓋這些人,所以想讓他們走。
  • 晁蓋:是怎樣一步步走到絕路上去的
    晁蓋是一個誤入黑道的老實人!玩權術確實不是他的長處。本來晁蓋玩黑社會也是裝裝逼的、哪知道最後被人家一步一步的拽進去把自己徹底玩完了!所以說「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這句話確實是至理名言!晁蓋是怎樣走到絕路上去的呢?
  • 殺害晁蓋的兇手究竟是誰?關勝揭露真相,「及時雨」宋江沉默了
    所有的兄弟對於他都是拿真心相待的,突然收到了晁蓋死亡的消息,所以底下的那些兄弟全部都接受不了這一個事實,並且發誓要為晁蓋報仇。並且對於朝廷來說,宋江等人確實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並且他們經常為民除害,雖然說他們是作為山賊的身份,但是他們卻沒有威脅到朝廷,並且老種經略相公的面子是非常大的,朝廷也不好意思立馬就下令把他們給殺了,於是這一件事情就一拖再拖。
  • 梁山的小人物,晁蓋、宋江信任他,排名比李逵高,監視眾人隱藏深
    劉唐本事如何,他初見晁蓋時,曾經說過「休道三五個漢子,便是一二千馬軍對中,拿條槍也不懼他!」>晁蓋被推舉為寨主時,劉唐坐第五把交椅,晁蓋為答謝宋押司和朱都頭,派劉唐攜帶書信和金銀細軟下山。宋江拒收金銀,卻把書信留在身邊,才惹出後面的「坐樓殺惜」。待到宋江刺配江州,酒後誤題反詩。劉唐跟隨晁天王下山,捨生忘死大鬧江州,解救宋江。在梁山草創之時,劉唐一直追隨晁蓋、宋江左右,而二人對劉唐又非常信任。
  • 宋江為什麼費盡心機賺盧俊義上梁山?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宋江上山後,立刻開始暗中奪權,晁蓋早看出宋江的投降之心,因此才會力排眾議去攻打曾頭市但不幸的是,晁蓋出師不利,首戰告負,面部中箭,被兄弟們拼死救回。晁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臨終前留下一個遏制宋江的遺囑:「若哪個捉得射我的,便教他做梁山之主!」
  • 梁山老大晁蓋換宋江,吳用的位置,為何坐的一直很穩
    沒有他,就沒有晁蓋上梁山,沒有他,就沒有宋江當老大。吳用始終是梁山的三把手,梁山老大和老二換了又換,就他的位置坐的最穩。吳用第一次出場,是他聯合阮氏三雄和晁蓋,七星聚義劫取生辰綱。吳用很好的擔任了三把手,他對自己有個清晰的定位。吳用是個軍師型人才,沒有晁蓋和宋江那樣具有號召力,永遠不能當老大,只能做個副手。
  • 宋江與晁蓋的分歧在於職業定位意識不同
    宋江衙門口當差的日子過得平平安安,他給晁蓋通風報信並非為了錢而是為了一個義。古人義字當頭,法律意識倒是其次。於是晁蓋派劉唐找到宋江贈一大筆金銀還有一封書信。宋江假如把書信閱後立即銷毀,再把大部分金錢送回宋家莊,也就罷了。但是他沒有,而且將錢退給劉唐,將信帶在身邊。
  • 宋江為何執意要招安
    為了獲得領導權,宋江採用了架空晁蓋的辦法,宋江上梁山後,每逢有大的戰事,總是託言對晁蓋說「哥哥乃山寨之主,怎能輕舉妄動,待小弟替兄前往…」。其目的就是為了樹立起自己在梁山的威信,以便成為梁山的實際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