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部《琅琊榜》中論及對梅長蘇幫助之大者,藺晨當記首功,雖然其後靜妃娘娘、高湛公公、言闕侯爺等人也多次在危難時刻給了梅長蘇鼎力相助,但論及從頭至尾那個真正給過梅長蘇最大幫助的人依舊是藺晨。
第一集處藉助琅琊閣放出的「俯首江左有梅郎」讓譽王與太子第一次將目光投向了江左盟,其後又是藺晨遠赴南楚說動了宇文氏一行,才有了謝玉的徹底敗北,甚至梅長蘇之所以可以
在京城熬過兩個冬天,也是因為藺晨的藥丸和最後的親身前往……
沒有藺晨就沒有其後的梅長蘇,沒有藺晨的無限幫助,也就沒有梅嶺冤案的沉冤昭雪。
然而藺晨為何會如此傾盡全力的去幫助林殊呢?答案或許有三。
藺晨與梅長蘇的相識來的並不早,這個時間要遠遠落後於蕭景琰、蒙摯等人,然後藺晨與林殊的淵源卻要遠比他們的相識早上多年。
在梅長蘇的口中,林燮(林殊之父)當年遊歷江湖遇到了琅琊閣的上任閣主(藺晨之父),二人大戰三天三夜,從此成為一生摯友。
林殊其後在遭受到了火寒毒時,之所以可以得到琅琊閣的傾力相救,這裡面除了醫者仁心和正義之道外,更多的還是琅琊閣與林殊之父林燮的舊情,畢竟老閣主一定不忍心故人的最後一次血脈就此消然於世。
而藺晨作為老閣主的唯一傳人,自然也就承擔起了這份責任,所以對於藺晨來說,拋卻任何個人層面的原因,他對林殊的千般好裡必定有著這份他對父親的承諾。
聰明的人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找不到可以無所顧忌、不用降維的相談之人。
這句話用在林殊身上合適,用在藺晨身上同樣合適,林殊在送別周玄清那一集時,周玄清曾經這樣說:「若你當年可以拜在黎崇門下,一定可以與那位少年並稱雙壁!」
這位周玄清口中的少年便是「當年的林殊」,而這句話的背後臺詞除了是在誇讚眼前的這位蘇先生優秀外,更多的是在突出當年的林殊是那麼的耀眼,這份耀眼導致了彼時偌大的京城,滿天下的文士盡無一人可與林殊比肩!
回到藺晨這邊,幾乎也是如此,藺晨舞的一手好劍且輕功了得,除卻武力層面外,他還是一個絕頂聰慧之人,如果再算上天下無雙的醫術,這樣的人不是人中之龍又是什麼?
對於藺晨來說,林殊是他欽佩之人,也是他可以暢所欲言之人,反之亦是。
士為知己死,女為悅己者容,大抵如是!今天的藺晨可以為林殊做到如此境界,換一個角度和身份,我想林殊一定也可以為藺晨奉獻自己的一切!
這是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說它不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會讓這種友情和恩情蒙上了功利的味道,說它是,是因為這個理由是那個時代裡多數年輕人的夢想和志向。
藺晨身上最大的標籤是富二代,但他的身上絕不止一個標籤,比如他還是琅琊閣的少閣主,他的背後還有著一個偌大的「企業」,而經營企業所需要的便是名聲和案例。
如果幫助林殊最終可以換來名揚天下的聲譽,再加上靖王上位後屬於琅琊閣的萬般好處,即便沒有私情,只是一種單純的商業交易,或許藺晨也依舊會在百般計算之後伸出相幫之手。
當然,對所有喜愛《琅琊榜》的粉絲而言,這個理由是天然性的被排除在外的,我們更願意相信這就是「友情的力量」,一切都是因為源自他們之間的那種讓人神往的「愛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