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廣東的漢軍協領劉溥,是個傳奇人物。此人生平正直不阿,膽略過人,頗為自負。二十來歲時,仍無所事事,甚感無聊。有一天偶然去三元官遊玩,有個道士見他是個少有的奇人,於是和他做了方外之交,二人關係親密融洽。劉溥缺錢時,道士必定竭力相濟,絲毫沒有吝惜猶豫過。劉溥卻不能安然受之,時常慚愧,但卻無以回報。
一天劉溥到三元宮拜訪道士,見道士皺著眉頭獨自默默坐在那裡,面有憂色。劉溥叩問:「大師為了何事如此憂鬱?如果有用小生之處,定當萬死不辭。」道士聽他這麼說,遽然站了起來,手握長劍說:「居士講這話是蒼生之幸,不僅是貧道一人所幸,請上坐,受貧道一拜才好求你相助。」劉溥說:「大師別這樣,我已經說了有用小生之處,萬死不辭。如何像個小兒女般小裡小氣的。有什麼事只管說出來,以圖共同謀劃。」道士表示感謝說:「這樣吧,居士只管跟我來。如果看見了什麼,有貧道在,不要驚恐。」劉溥問:「怎麼了?」道士不答,又問,又不答,劉溥只得跟著走。
出了北門五裡多,離天方教先賢古墓幾百步停下來。道士用草築成一個祭壇讓劉溥站在祭壇中間,從頭到胸背以及手心腳心都畫上符,而後拿出一個用麥杆編成的大籠子,掀了蓋交給劉溥,並交代他,聽見我敲磬聲音時,立即把蓋子蓋上,千萬記住。如果看見什麼東西,有貧道在,不要驚恐。劉溥不知所以然,只得答應照辦。
於是道士披散頭髮,一瘸一瘸的,左手握劍,右手提著引磐,口中喇喘念著咒語。當時是二月中旬,月朗星稀,天空沒有積雲。三更時,一股腥風驟然大作,月色慘澹。突然聽見風聲如潮湧動,一條蛇頭大如簸箕,身粗如水缸,長十幾丈,全身長滿金鱗,兩目光灼如電,爬到祭壇前伏了下來行了三個稽首禮。道士用劍揮它說:「去!」接著又來了一條蛇,和先前那條一樣長,通體透明,能看見其腸子。伏在壇前和先前那條一樣三行稽首禮。道士也是用劍揮它去。爾後來了一群蛇:一條長著梟嘴鹿角,全身黃毛;一條蛇龍頭鳳尾,前後有四隻爪子;一條蛇頭圓如球,兩肋長著翅膀,伏在地上像蝴蝶那樣拍著翅膀;一條蛇長不到一丈,鱗甲燦爛,口吐五色之氣,如朝霞繽紛;一條蛇長几十丈,全身紅亮,熊熊似浴海初日,口吐火光,明可照物。其餘的那些蛇,有的青,有的黑,有的黃,有的白,顏色不一,長短大小也不一樣,挨個伏在壇前磕頭行禮,不下百餘種。道士揮劍一一喝:「去」。如此這般直到雞叫三遍才停止。
第二天傍晚,道士又帶著劍去祭壇,跟頭天一樣做法。三更時群蛇又絡繹相隨而來。有的像鱉,有的像蜥蜴,有的雙鉗像兩條平底船,有的蜷曲如蝦狀,有的長著虎豹之頭,有的牛頭馬面,有的長著豬狗的頭,有的長著狐狸或兔子的頭,有的頂如鶴,有的頭上長著雞冠,有的體方為印,又有的身體扁得像條帶子,有的沒有鱗,像泥鰍魚,有的長了很多腳像螳螂似的,一切奇形怪狀的又不少於百餘種。又弄到雞叫三遍後才消失。
第三天到了祭壇那裡,道士按住劍說:「大功能否告成,全看今夜了。居士一定要記住前幾天跟你說的話,不可有半點疏忽。」劉溥回答:「一定照辦。」時至三更,群蛇又來了,比以前更加怪異,有的像夜叉,有的像羅漢,有的像猛士,有的像美人,有的發出如嬰兒啼哭般的嚶嚶聲,有的發出竹裂般格格的聲音,有的一個身子三個頭,還有五個頭、九個頭的。道士都用劍一一揮它們去。
大約四更時分,忽然沙石飛鳴,山谷被震得發出巨響,天色陰沉愁慘,星月頓暗,一條蛇來到壇前,它有一丈多長,身上鱗甲五顏六色,頭像雞蛋,張口吐吞,兩隻眼睛暴突出來,目光炯炯如炬,怒視道士。突然弓一下身子跳了起來向道士的臉上撲來。道士喝叱道:「孽畜怎敢無禮!」忙以劍揮它說:「停下!」那條蛇撲了三次,停了三次後才退到壇邊伏下,對著祭壇叩拜三下,身體馬上縮小成不到五寸,一跳直跳到籠子裡。道士急忙敲引罄,劉溥聽到磬聲,急忙將蓋子蓋上,交給道士。道士從袖子中拿出用紅硃砂畫的符,貼在籠子的四周,高興地對劉博說:「貧道奉師命來捕收此妖,至今五年,總算有幸成功了。不然的話東南海濱的生靈,十年後要被此妖毒殺,恐怕沒有人能活著。」劉溥問:「怎麼處置它?」道士答道:「這就去將俘虜獻給我師傅,得你一臂之力相助,必會給你重賞。富貴壽考,後福無量,請以此自勉。今天暫且作別,他日靈山盛會上,未必沒有再相見的機會。」說完,拂袖攜籠而去。
後來劉溥官居協領,夫婦白頭偕老,年過九十,親眼看到五代同堂,世代享有高官厚祿,至今不衰。
出自《裡乘》卷五《蛇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