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魚說】比異地戀更難的,是異地婚姻。
「姐妹,我現在是一名已婚婦女了!」
收到朋友發來的語音,我一陣驚訝。雖然知道她和男朋友已經談了三四年戀愛了,但對於她突如其來宣布領證的消息,還是有些措手不及。
「你是什麼時候領的證啊?」我問她。
「就是雙十一,因為我們是4年前雙十一那天在一起的。」她的語音裡透著一絲絲的興奮和欣喜,「所以這個雙十一我啥都沒買,我買到最貴的一樣東西就是結婚證啦!」
「能不能採訪你一下,成為已婚婦女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問她。
我戀愛的時間不比她短,但是每次一提到婚姻,我總是萬分恐懼,覺得那好像是一條深不可測的路,我不知道自己如果走入婚姻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她嘆口氣說,「還是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工作,一個人睡覺。他跟我領完證第二天就走了,和我們異地戀的時候沒什麼區別,就可能只是以後填表的時候需要把自己的身份填成已婚了吧。」
朋友是一所學校的教師,而她的男朋友(現在應該稱為老公了)是一名工程師。
由於工作的原因,她老公會經常需要去外地跟工程,這一年又接了一個遠在西南地區的項目。在北方工作且現狀相對穩定的朋友,自然不可能時時刻刻跟他在一起。
兩個人可能研究生畢業一年左右就開始異地了吧。男生肯吃苦,也願意打拼,在北方城市定居,需要的買房的錢,基本都是男生那邊攢的。而我朋友口才好,講課也講得不錯,各種公開課評獎項都少不了她,周末還有人慕名而來請她做輔導。
兩個人都很優秀,也都能夠在各自的領域裡閃閃發光。即便異地,也沒有聽到她過多地抱怨什麼。
男生怕她一個人在家孤單寂寞,給她買了寵物,還租了大房子,讓她在物質生活方面,幾乎不用發愁。
只是精神上,朋友說:「忙起來了還好,閒下來的時候,真的是會很想念。」
比異地戀更難的,應該就是異地婚姻了。
兩個人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倒是其次。領了證之後,兩個家庭的事情,都會落到工作相對清閒規律的那個人身上。
朋友就在老公不在身邊的時候,陪他母親看過病,陪他弟弟選過學校,簡直是將「長嫂如母」四個字寫在了行動當中。
最崩潰的一次,朋友說,是有一天晚上,她自己突發急性腸胃炎。那時候已經是深夜,她知道老公的項目忙了一天,肯定現在睡得正香。也不願意打電話去叫醒他,自己硬撐著從床上爬起來,打了120,去醫院掛號檢查。
當時她的確不爭氣地掉了幾顆眼淚,但事後和老公說起時,她則是一副輕描淡寫的模樣:「小事,吃點藥就搞定了。」隻字不提當時的難受和窘迫。
「可能遠方的他,也有很多身體上的小病小痛瞞著我,不想讓我擔心吧。」朋友這樣想。
我張張嘴剛想問什麼,朋友立馬想猜到我的心思一樣,笑著回應說:「放心,在結束異地之前,我是不會要孩子的。」
的確,這也是我所想的。
異地的婚姻當中,如果只是兩個人自己,還有雙方的父母,這還相對好一些。可一旦有了孩子,一個人帶孩子手忙腳亂,沒有另一半在身邊的扶持和幫助,真的是讓困難增加了好幾個level。
認識一名長輩,她年輕的時候就是和另一半異地。當時的通信條件還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交通也不發達,兩個人可能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一面。
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的兒子見到爸爸都以為是個陌生人,而她一個人帶孩子的辛酸就更不用提了。
又要上班,還要接送孩子,晚上還得輔導寫作業。
她的兒子現在事業家庭都很不錯,顯而易見離不開這個超人媽媽年輕時辛苦的付出和犧牲。
可令人感到難過的是,在她老公終於退休,兩個人結束異地的時候。卻發現這幾十年的異地,已經把兩人之間的感情磨得所剩無幾。
兒子在外地工作,他們老兩口甚至都無法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一開口就要吵架。
還好,朋友和她的老公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計劃。
他們商定,最多再異地三年。等這個項目結束了,掙夠了買房子的錢,兩個人就在同一個城市工作,老公去設計院,接一些本地的項目來做,再也不外派了。
勇敢走入異地婚姻的她,雖然「結婚與沒結婚只差了張紙」,但內心深處的感覺仍是不同的。
「這個雙十一,是我這麼多年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雙十一。9塊錢雖然不多,但它能買到整個下半生都會和我長相廝守在一起的一心人,我覺得這就夠了。哪怕這幾年還是孤單一個人,我也覺得,只要是他,都無所謂。」
祝福你呀,步入異地婚姻的姑娘!
【作者簡介】北魚,認真寫文的情感作者。願煮字為藥,療愈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