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光陰的人》「邊界」是自由與保護,「自我」是人生珍貴的禮物

2020-10-09 燈火闌珊處的姑娘

最近重刷電視劇《歡樂頌》,五個女孩完全不同的職場經歷、家庭生活環境再次引起我很多思考,其中最讓我感覺心疼的,依然是最普通的樊勝美

親情淡漠、事業一般、愛情不順,獨自在大城市打拼,她的身上有著太多普通女生的影子。

從前每次看到樊勝美被她的父母、哥嫂逼著打錢的時候,都特別憎恨她的原生家庭。



一個從小到大不被父母重視的女孩,在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壓迫下,變成了全家人的「提款機」,自己活得卑微,卻依舊要無限度滿足家人的各種無理要求。

可如今再看,總覺得樊勝美的悲劇裡,有一些曾經沒有看到的東西。

她明明無力承擔父母和哥哥的壓力,卻一次次妥協順從,她明明痛恨父母和哥哥的自私自利,卻仍舊在哭過之後滿足他們的要求。為什麼呢?



「他人能傷害我,是因為一定程度上,我允許他傷害我。我沒劃清自我與他人的界限,於是他就能混淆彼此的責任。」

看到這句話時,再想到樊勝美的矛盾和痛苦,突然明白,造成她自身悲劇的,不全是原生家庭的壓力和局限,還有她模糊不清的「邊界」。

這句話出自散文集《度光陰的人》,這是青年作家、獨立出版人蘇辛的新作品。



說是散文集,其實更像是作者的人生回憶錄。人生流轉,那些曾經遇到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浮動過的情感,都變成了歲月裡獨特的記憶,滋養著我們的生命。

輕輕翻開書頁,文字裡沒有跌宕起伏的懸念,只有徐徐打開的深情,樸實卻抓住人心,讓人捨不得放下。



01 原生家庭的愛與傷

蘇辛生長在中原地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孩提時代的蘇辛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癱瘓了一年多時間,後來雖然慢慢恢復,卻再也不能如正常孩子那般行走奔跑。

兒時的蘇辛是感受不到痛苦的,她的父親踏實能幹,是十裡八鄉有名的手藝人,母親勤勞有趣,照顧家裡和一雙兒女。

父母從來沒有將她當作特殊的孩子對待,年幼的蘇辛和弟弟一起,在鄉野小路撒歡瘋跑,飛奔去上房下河,從不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但隨著少年時代的結束,蘇辛的家庭經歷了一系列變故,生活一下子從雲端跌落到了谷底。

母親突然患上精神分裂症,喜怒無常行蹤不定,父親為了給母親治病放棄了事業,最終致家庭破產,負債纍纍。

物質的貧乏還可以忍受,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虛無。



身患疾病的母親和身心疲憊的父親,早已被生活折磨得直不起腰,他們無力關注蘇辛的成長,他們看不到蘇辛的煎熬,也看不到蘇辛的需要。

心理學家李雪說,「看見,是真正的愛。」

看不見,又怎會有愛流淌?



02 獨立成長的痛與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經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貧窮與疾病,從蘇辛十四歲時就如影隨形,而面對生活的困境,她實在太過弱小。

缺少父母的愛與關注,蘇辛獨自承受著青春的熱烈與疼痛,殘疾的身體和敏感的心靈,伴隨著整個青春期的自卑與倔強,讓她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在自己與他人之間設立一道清晰的邊界。



她怨恨母親帶著全家陷入黑暗的深淵,卻又那麼渴望得到母親的愛與呵護;她質問命運為什麼對自己如此不公,卻又無比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她不敢拒絕別人的求助,不敢斬斷別人的依賴,別人入侵她的時間和空間時,她無能為力,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她始終在依賴和被依賴中尋找存在感。

內心缺愛的孩子,只有不斷從別人的肯定中得到認可,才能認同自我存在的價值。



蘇辛的成長比我們想像得更加艱難,卻更有力量,因為沒有退路的人生,只能勇往直前。

直到有一天,她終於將全家拉出貧困的泥沼,成為家人的依靠,她才意識到,她人生中每一個微小的成功都有特別的意義。

因為這些累積的努力,匯集成生命的痕跡,一點一點衝刷了童年的自卑,又一步一步建立了成熟的自信,讓她看到了自身的價值,更肯定了生命的意義。



03 清晰的「邊界」,是保護也是自由

命運對我們的不公令人懊惱,但怨恨父母和出身顯然是最不明智的選擇。蘇辛走近了父母的時代,看到他們所承受的無常、疾病、貧苦,真正理解了父母的局限,也釋然了生命中遇到的所有磨難。

在獨自成長的過程中,她漸漸清晰,生命的價值,只能向內獲取,而不是對外索求。

《哈佛風雨路》的作者麗茲曾說:「不管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還是商務人員,不管是醫生還是老師,不管你的家庭背景如何,只有我們賦予生命的意義時,生命才有價值。」

生命之於我們每個人都有特別的意義,而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邊界」既是一種保護,更是珍貴的自由。



那些「自以為是強者的拯救欲;想要做一個『好人』的討好欲;以『我對他人有用』而構築起的價值感;『我必須有用不然不會有人需要我』的恐懼感」,本質上都是對自我的否定。

生命從無到有,活著本身就是幸福,又何必只顧著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釋然了,一切都變得簡單。



蘇辛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經歷過很多痛與思考後,才終於明白,我們與命運交手的一切,其實避無可避,命運所有的贈予,都是人生的歷練。

「我們來到人世,得到的不過是一個使用時間、度過光陰的機會,用完了一生,我們才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一個人與命運拋過來的一切和平共處,終將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裡說:「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真切地意識到他的「自我」的寶貴,有了這個覺悟,他就會自己去尋找屬於他的答案。」

「自我」是對自己的接納,是對命運的平視,當「自我」足夠有力量,才能處理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理清自我的「邊界」,欣賞自己的不完美,生命溫暖踏實,光陰從容無憾。

相關焦點

  • 《局外人》|不想當局外人的我們該如何有邊界地融入社會?
    【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是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是一種追求完善的境界。弗洛伊德認為,超我不僅包含道德良心部分,實際上還包括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是指自我渴望達到的成就目標,也就是自己想要努力實現的理想,即想成為什麼人,個體為自己所設的行為價值標準。
  • 《第八日的蟬》:父母的認可與接納,是孩子一生最珍貴的禮物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投射性認同」,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把外界環境對他的影響和評價內化為自我認知的過程。孩子的自我不夠強大,自我認知就主要來源於身邊的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的態度和評價。 3、父母的認可與接納,是孩子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 看淘寶人生微電影,發現品牌圈粉新方法
    文|燒腦廣告(shukewenzhai)歐·亨利曾在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中刻畫出一對互贈禮物的恩愛夫妻。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在聖誕節當天,賣掉自己心愛的東西換取 「精緻、珍奇而真正有價值」的禮物送給對方——妻子賣掉金髮給丈夫買了白金表鏈;丈夫賣掉金表給妻子買了發梳。悲劇的是,在雙方毫無保留替對方付出後,禮物最終變成無用的東西。
  • 光陰的故事
    大概是我們小時候營養不夠好,四歲以前的事完全不記得,心中最為深刻的畫面便是在院子裡有一群人圍著我家的14英寸熊貓牌黑白電視,他們目不轉睛、一動不動地觀看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時而討論著,時而談笑著,還有的人因為回家晚耽誤了一集就會十分懊惱,在那個年代錯過一集也許就是錯過一輩子。我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和螢火蟲賽跑,和蚊子打架,全然不顧大人在做什麼。
  • 《赴宴之前:毛姆小說精選集》:人終將踏上尋找自我的路
    《月亮和六便士》、《刀鋒》和《人生的枷鎖》,都是我翻過多次的長篇小說,尤其是在我對自己、對人生比較困惑的時候。比起長篇,毛姆的短篇小說確實更加精緻且發人深省。多讀毛姆就會發現,對現實的關照,對自我的探尋是他小說裡不變的主題。《赴宴之前:毛姆小說精選集》總共收納了12個短篇。我主要想分享其中一篇: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
  • 冤字當頭,自由一詞,只有失去才明白其珍貴
    年的安迪沒有停止救贖自己,既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目擊證人也被謀害,選擇了一條最隱忍的路逃離一望到頭的生活,自由一詞顯得多麼的珍貴「朝九晚六,夏天來了來一支啤酒,冬天降臨和三五好友刷頓火鍋」——這就是最最簡單的自由,可惜,有那麼一撮人,沒有了這個最簡單的幾乎,「冤」字蓋頭,生活與你無關,孩子的成長你無法見證,父母的老去你不能供養,而到頭來甚至乎還有得到一句——「有幾百萬補償金,得知足了」,換你二十幾年青春自由,怎麼看都不划算
  • 《飛越瘋人院》:人生的飛躍,是自由的放歌
    中國有一個時代,當他看到了人吃人的真相後,便「不治而治」。美國有一個時代,當他將一切攪得天翻地覆後,等待他的,是永遠已然死寂的命運。是的,主人公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他是個壞事做盡的「惡人」,但是,這個「惡人」卻有真性情,他用自己的方式逐漸改變了這些麻木的病人,他重新揭開了這些瘋人封塵的生命熱情,並擲地有聲地告訴所有人———人有自由的權利,同時,也要有與之相配的勇氣。
  • 《三十而已》:女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擁有決定自己人生的自由
    雖說,這四個女人有各自的困境,可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選擇上,她們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從而乾淨利落的做出了「斷舍離」。 可是,在現實中,又有多少女人可以這麼清晰的認識自我,做出決定呢?如同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所寫的:「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 《紅玫瑰與白玫瑰》:沒有自我認同感的人,人生註定會以失敗告終
    人生關鍵是要有自我認同感,自己看上的就要有義無反顧的勇氣去追求,自己擁有的就要有信心加倍感恩這種得到。因為只有沒有自我認同感的人,才會永遠覺得別人擁有的才是最好的,自己失去的才是最珍貴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是一篇以女性視角講述男性情感故事的小說,它展現的是一個男人的貪婪和無助。
  • 人生在世,比物質更珍貴的,唯情而已
    其實劉阿姨自己會走路,只是因為前兩年得了乳腺癌,雖然治好了,但人變得非常虛弱,陳叔心疼她,一點累都不想讓她受。他不僅把他們的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條,把劉阿姨的父母也照顧得很好,逢年過節禮物問候從來不少,二老生病的時候也是他端茶送水的在跟前伺候。劉阿姨的父親走後,母親就病了,陳叔在丈母娘病床前一伺候就是一年多,端茶倒水,擦洗翻身,給他做好吃,煲湯補身子,但凡兒女能做的他全做了,劉阿姨和她的兩個姐弟都沒有這麼盡心,只管工作,把母親扔給陳叔照顧了。
  •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愛,是命運饋贈給彼此最好的禮物
    「生活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佔據了絕大部分」——《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說講述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對夫妻,吉姆和德拉,在聖誕節前夕,為了給彼此一份特別的禮物,把生命裡最珍貴的東西變賣掉,為對方精心準備的禮物,卻發現對彼此已經沒有了意義。但是他們卻收穫了彼此的愛,收穫了艱苦貧窮的日子裡,閃閃發光的真愛對方的心。
  • 健全人格通往自由人生之路
    整個情節隱藏完善人格這一過程這條線索,將整個人小說變得生動,情節跌宕起伏,主人公阿米爾友誼 背叛 懺悔 贖罪,以完善人格得以解脫,終於獲得自由人生的過程。人物是小說中的靈魂,由於各種各樣的人物性格,與小說的環境契合,發生精彩動人的故事;人物的人格,成為成功塑造人物的關鍵了,今天我們以完善人格角度去探討這部小說。
  • 《我的隱藏人生》:女性在家庭中自我覺醒,實現自我價值永不言棄
    與安德諾爾結婚後,內心那個『想要追尋自己人生』的人格慢慢在甦醒:在經歷過寫菜譜、給人設計衣服卻遭到丈夫的阻攔而頹廢。最後內心中「追尋自我」的人格又一次被喚醒,尤莉迪絲這次把目光轉移到寫小說上,終於在覺醒的路上去體驗自己的人生價值。今天我想要聊的是女主人公之一尤莉迪絲,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她,為何會隱藏起自己的光芒,在家人和愛人面前裝出平庸的自己。
  • 契訶夫《寶貝兒》:愛,請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該如何認清愛,如何去愛一個人呢?3、【如何愛】留有餘地、保持自我是思想自由與平等。奧麗佳是善良的,但她一輩子都在為了別人改變著自己,為了那句心肝寶貝而自我滿足,也為了那幾位愛人,她改變著自己的談吐,她認為愛是生命裡的所有,沒有愛是活不下去的。即使最後她連被同化了,連一句見解都沒有,也不知道見解是什麼,這是最悲哀的。
  • 《誰說我結不了婚》劉峰:年少時的傷痛有多重,自我保護就有多深
    原創作品|作者:四月Re近日新劇《誰說我結不了婚》話題度越來越高,講述了三個30+的女性朋友的工作和情感歷程,十分貼近生活,不虛假,引起了很多女性朋友的共鳴。除了童謠、陳數領銜主演外,配角們的人物形象也塑造的很豐滿,觀眾都能從自己生活中找到人物原型。
  • 《都挺好》邊界不清,自尋煩惱的蘇明哲
    其實不然,從他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也要回國為母親奔喪來看,他就不是一個自私的人。還有他願意把撫養父親的責任扛在肩上,雖然能力有限做不到,但是他有這個心。既然如此,觀眾們為什麼還認為他很自私呢?攤開來講就是蘇明哲這個人管得太寬。以至於忘了人與人之間的邊界。
  • 《隱藏的自我》
    這個過程就好像,你的身體裡,還有一個隱藏的自我。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實驗在當年造成的震撼。它直接在科學層面上,撼動了人們對自由意志的看法。但是,估計你也發現了,這個結論其實有點不到位。它只說了,我們體內有某些東西,在主導我們的行為和思考。但是,到底是什麼呢?假如我們的身體裡,真有一個隱藏的自我,那他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三十而已》大結局:人生可以逆襲,但不要自我代入
    《三十而已》大結局,最後好像每個人都過上了自己的人生,每個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但殘酷的是天上不會掉餡餅,更不會突然之間擁有超能力,更不會掉財務自由。顧佳、王曼妮、鍾曉琴三位女性,遭遇的人生困境,固然有遇人不淑,但從一開始的認識和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困境。
  • 奇幻高手尼爾蓋曼——人鬼兩殊途,邊界卻易碎
    這個標題來自於他夢中的句子「我想……回想這一生時,我寧願發現自己迷戀易碎之物、虛度光陰,也不願兢兢業業、眾生力求道德完善。」蓋曼筆下的虛幻之境就像夢境一樣易碎。如果真的存在另一個世界,那它們之間的邊界是否固若金湯,又或者也是同樣易碎。讀著他的作品,有時候感覺,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都分不清了。 其中有一篇《椅中的十月》後來被蓋曼擴展成了長篇小說《墳場之書》。
  • 唐三送給女神的禮物,孟依然是暗器,寧榮榮是仙草,小舞的最珍貴
    即便如此,卻也難以掩蓋唐三本身的魅力,不少人都曾對唐三動過愛慕之心。頗為有意思的是,雖說唐三態度都是直接拒絕,但也贈送了禮物給她們。並且,一些禮物還有著至關重要的作品,甚至足以改變一生。 小舞,暗器+仙草作為唐三的唯一,小舞從唐三手中收到的禮物一定是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