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毛姆的小說,王安憶是這麼評價的:最早看毛姆的時候,他的長篇讓我覺得索然無味,但我沒想到他的短篇可以寫得那麼好。
我是毛姆作品的忠實讀者。《月亮和六便士》、《刀鋒》和《人生的枷鎖》,都是我翻過多次的長篇小說,尤其是在我對自己、對人生比較困惑的時候。比起長篇,毛姆的短篇小說確實更加精緻且發人深省。
多讀毛姆就會發現,對現實的關照,對自我的探尋是他小說裡不變的主題。《赴宴之前:毛姆小說精選集》總共收納了12個短篇。我主要想分享其中一篇: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
愛德華是芝加哥上流社會人士。他有一個很鐵的哥們,同樣是來自上流社會的貝特曼。他兩同時愛上了來自芝加哥高貴血脈的伊莎貝爾。在那個上流社會,他們的談話是知名音樂會,是某英國詩人的禮堂演講,是伊莎貝爾父親從紐約買回來的價值5萬美元的某早期大師級名畫。
愛德華和伊莎貝爾惺惺相惜,最終決定結婚。不幸的是,結婚前愛德華的父親由於銀行破產而自殺,家族經濟陷入困境,愛德華不得不延遲和伊莎貝爾的婚禮。他決定去塔希島闖蕩兩年,幹出一番大事業,再風風光光迎娶伊莎貝爾。
通信一年多,伊莎貝爾漸漸發現,信中的愛德華語氣變得輕挑了,一開始想著急回來的他也不再提回來的事情了。
一直愛慕著伊莎貝爾的貝特曼為了成全她的幸福,決定去找回愛德華。來到塔希島,貝特曼發現愛德華徹底墮落了。
他看到愛德華穿著鄒巴巴的襯衫,給一個骯髒的黑人量體裁衣。而愛德華看起來卻很享受這份工作。他看到愛德華再也沒有兩年前的雄心壯志,卻像個孩子一樣在海邊遊泳,大聲笑著,又唱又喊。貝特曼從未見到愛德華如此開心的一面。
作為上流社會的忠實捍衛者,作為愛德華的好朋友,貝特曼極力勸愛德華回到芝加哥,找回自己的雄心壯志。
愛德華:你總在說這種生活,那種生活,你以為一個人該如何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呢?
貝特曼:盡守本分,努力工作,不負期望。
愛德華:這樣能得到什麼回報?
貝特曼:當然是功成名就。
愛德華:難道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儀式就是為了匆忙地趕去上班,從早忙到晚,然後又再度匆忙趕回家,吃個晚飯,去劇場看戲?難道青春就該這樣庸俗地耗費?
在貝特曼看來,愛德華是徹底的墮落了。
愛德華是真的墮落了嗎?
通篇小說下來,毛姆採用的是一種反諷的寫作手法,通過愛德華來表達自己對於自我,對於真善美的追求。這種自我追求恰恰是人本主義的核心。
人本主義的核心圍繞著兩個問題,你正在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以及你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每到午夜夢回,醒來總是會忍不住問自己,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說實話,這個問題一直都有在困擾我。很多時候,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但是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人的思想邊界是需要閱歷來拓寬的。
在看到愛德華告訴貝特曼,難道我們每個人生下來的儀式就是為了匆忙地趕去上班,從早忙到晚,然後又再度匆忙趕回家,吃個晚飯,去劇場看戲?我的內心有一塊地方被觸碰到了。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希爾曼認為,或早或晚,我們都會收到召喚而踏上自己的路。這是一種「對命運的覺知」。
我想,愛德華是受到了這種命運的召喚。他看到了自己和那些所謂上流社會人士的不同。他看到了他所愛的伊莎貝爾和他不是同一路的人。那個伊莎貝爾,萬丈光芒,她會認為愛德華不思進取,她想擁有一座金碧輝煌的房子,裡面全是古董家具,她要在裡面舉辦音樂會、舞會還有聚集著最上流客人的宴會。而愛德華想要的是珊瑚島上蓋一棟房子,照看成群的椰子樹,仿照土著們流傳下來的方法挖出椰子果肉;在花園裡種上許多花草,悠閒地捕魚;他有書有愛人有孩子,他想擁有千姿百態的海洋、天空,擁有清麗的朝陽、豔麗的晚霞以及輝煌壯闊的夜晚。
我們對價值取向不作好壞判斷。愛德華作為尋求自我的一個典範,必然逃不開另一面,那就是社會期望。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和父母的連接、和朋友的相處、和同事的關係,都是我們社會屬性的一部分。我們剛講到人本主義涉及到你正在過什麼樣的生活以及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這個核心問題又涉及到兩個基本概念——自由和責任。
愛德華實現了自由,但是他的母親呢?他原來的社會關係呢?小說鼓勵人們追求自我,追求真善美,但是一旦面現實生活中的社會期望,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勇敢追求自我?
想做什麼樣的人,是自由的選擇,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沒有結婚,是我的自由,但是我要承擔被父母長輩催婚的壓力,承擔職場上對適婚的不友好;選擇大城市生活、工作,是我的自由,但是我也要平衡照顧在老家的父母的責任。
我的自我意識萌芽地比較早,和我媽媽分不開。打小,我媽就言傳身教要如何做一個「好」女人。好女人要把家裡收拾地乾乾淨淨,要洗衣服做飯刷碗,還要努力工作掙錢,當然還要養小孩。直到現在,我那個勤勞的媽媽還活得像個陀螺一樣,看著就心疼。所以小時候,我就知道我不想活成我媽媽那樣的人。
我希望有一天,在符合社會期望的基礎上,我可以像愛德華那樣說出:
我現在是多麼熱愛生活,每天都過的充實而有意義。時光流轉,等我老去之後,回首這一生,我希望,我的生命會是樸實無華、寧靜而悠遠的。雖然沒有什麼大事業,但是,我的一生將與「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