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達的女王》又名《時尚女魔頭》,這部電影改編於勞倫·魏絲伯格同名暢銷小說,由大衛·弗蘭科爾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安妮·海瑟薇以及艾米莉·布朗特聯合演出。該電影曾在《紐約時報》連續六個月登榜,並且二十七個國家出版,電影上映兩周便突破了一億美元的票房。
影片敘述了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安迪意外進入一家頂級時尚雜誌《天橋》公司,給總編米蘭達當助手。一開始,女主角安迪感到十分委屈,因為不論自己多麼努力工作,也無法得到賞識。後經老前輩奈傑爾的指點,做出了自我的改變。不僅工作變得順利,甚至取代了第一助理艾米莉的位置。米蘭達也發現安迪的潛力後,於是決定帶著她前往巴黎參加時尚大會。與此同時,安迪的改變讓她失去了男友,以及朋友的友情令他非常矛盾。到達巴黎後她得知米蘭達的地位不保,沒想到米蘭達竟然犧牲自己多年的好搭檔奈傑爾,來保住她的烏紗帽。此事令安迪深感失望。於是決定選擇與米蘭達揮手離別,離開時尚圈,回歸本心,最終,不僅重獲雖然愛情和友情,而且得到了一份好的工作。
最開始安迪認為只要做好米蘭達布置的工作就能讓他對自己有所改觀,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在一次挑選衣服的過程中,安迪因專業知識的欠缺,鬧出笑話,米蘭達為了讓其認識到專業的重要性,當眾用極為諷刺的話語「羞辱」她。然而,她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之後的日子裡,她依舊沒有得到尊重,並且還被同事嘲笑,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缺乏專業的時尚知識和穿衣打扮的技巧。經過這一連串的打擊,她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在做的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她開始學會穿衣打扮,並且嚴格控制飲食。
可可·香奈兒說過一句話:「一味標榜內在而忽視外在,那也是一種膚淺。」或許許多人可能會和最初的安迪一樣,認為內在美和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認為那些只懂穿搭的女人都是膚淺的,認為時尚與自己無關。殊不知不同場合合體的穿搭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是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不注重外表的安迪,在別人眼裡都是什麼樣呢?借用第一助理艾米莉的一句話:「我不知道米蘭達為什僱了她,從看到她第一眼起,我就知道他會是個大禍害。」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漂亮比一封介紹信更具有推薦力,也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你要明白,是時尚決定了你將以何種形象示人,而不是你自己做出了選擇。每一個品牌每一身穿搭都訴說著你的身份,以及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正如你以為時尚名牌是最奢侈的,其實最奢侈的是你對穿衣打扮的態度。因為美不單單是給別人看的,更是建立自信贏得他人尊重的重要方式。
就像最開始當安迪穿著一雙款式老舊的平底鞋走進米蘭達的辦公室時,米蘭達眉頭皺緊,但當她改變自己的衣著品味後,米蘭達的眼神裡是充滿讚許。
當今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顏值高是一種硬實力,可是我們大多數人沒辦法改變我們的五官,但是我們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身材提升自己的衣品內在美與外在美兼具。
要知道,沒有認真搭配的外在,內在即便再優秀,也很難在這個顏值擔當的時代呈現出來。
剛進入雜誌社的安迪感到完全陌生,一方面工作上的不順利,另一方面,她還要面臨老員工的嘲笑。即便這樣,她還需要保持清高,堅持自己的理想。正如電影中她理直氣壯的說道:「我不想因為這個而改變自己。畢竟我終將不屬於這裡。」然而這樣的他工作上十分不順利,並且整個人都充滿抱怨,甚至還被她的頂頭上司米蘭達羞辱一番。
這一番羞辱讓安迪產生了辭職的想法,她去找同事奈傑爾訴苦,而奈傑爾的一句話卻驚醒了她:「你不知道這裡的員工有多艱辛,更糟糕的是,你根本不在乎,在這裡,更多的人是熱愛這份工作,而你是被迫的,你還抱怨她為什麼不親吻你的額頭,再賞給你一顆金色的五角星,醒醒吧,親愛的!」
面對當下的困難,安迪改變了自己的穿衣,轉身變為一個時尚達人;在工作方面他盡職盡責。不管米蘭達再怎麼刁難她,或者安排更困難的任務,她總能完美出色的完成。安迪之所以會這麼出色,是因為他願意做出改變。
蔡康永曾經說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語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一個人如果不願意對當前做出改變,不肯為當下的困難吃些苦頭,而是尋找藉口輕易選擇放棄,那麼等好運降臨時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去接住這份好運,無法去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都沒有天賦異稟,沒有家產王冠。我們唯一能讓自己在眾人中勝出的辦法就是比別人多做出一些改變,改變當下,多做些努力,就像安迪一樣,一步一步來,做出改變。
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順應時代的發展,從而做出改變,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指南。
雖然改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正如泰戈爾所說:「光明就在我們的面前。只要你能捏住痛苦走過重重黑暗,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剛開始安迪只是想要一份好的工作,慢慢的她發現為了達到目的,這期間包含了許多卑鄙的手段以及要失去更多,更可怕的是他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一切。正如安迪轉變為時尚女性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隨時待命的工作大大縮減了安迪的私人時間,和朋友聚會變得匆匆忙忙甚至中途離場,因工作錯過了男友的生日,甚至和男友發生爭吵。
來到巴黎後,當安迪和克裡斯丁邂逅之後,得知米蘭達的主編席位不保,安迪竭盡全力的提前想告訴米蘭的這個對她不利的消息。但結果出乎安迪的預料,米蘭達早已洞察先機,做好了萬全準備。不惜犧牲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好搭檔奈傑爾,安迪對此感到憤怒失望,最終選擇了離開。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畫面:當米蘭達再次呼叫安迪時,安迪瀟灑地將手機直接扔入水池中——選擇做內心的女王。回歸本我後的安迪,不僅重回失去的愛情,而且還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其實影片中的時尚圈就是名利場的縮影,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因為你一旦停下腳步就會有人超越甚至代替你。就像奈傑爾最初對安迪說「我能在五分鐘之內,那找到很多女孩兒替代你。」回到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行業是許多人的夢,為了實現這個夢,就會必須學會忍受和選擇,忍受疲憊孤獨。背叛甚至失去自我。正如那句老話所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回到電影中,這份職業或許給安迪帶來光鮮亮麗,可她的內心不僅不快樂,而且失去了很多曾經珍視的東西。她最終做出離開的選擇,不僅僅是對米蘭達的一種失望,更多的是突然領悟了她並不想成為米蘭達那樣的人。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大膽的選擇「認清自我,接受自我,選擇自我」這三個詞聽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卻是諸多人窮盡一生也無法做到的事情。正如影片中安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沒得選擇。」其實她並不是沒得選,而是前期的她所承受的壓力完全是她自己的選擇,是出於欲望和虛榮的趨勢。同時這種選擇是可以自主放棄的,就像她最後做出的決定。
寫到最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整天忙忙碌碌喧鬧著躁動著,聽不到內心深處的聲音,隨著時光的流逝,不僅帶走了過去最初的自己,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
正如普拉達女士說過的一句話:「堅決不再溫柔可人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希望我們都可以像安迪一樣。忠於自己的夢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想過一種怎樣的生活,然後珍惜自己擁有的,我覺得這樣的姑娘即便沒有穿著普拉達,但也是最棒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