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達的女王》:認清自我,接受自我,選擇自我,這才是女王

2020-08-27 喵蛋說

《穿普拉達的女王》又名《時尚女魔頭》,這部電影改編於勞倫·魏絲伯格同名暢銷小說,由大衛·弗蘭科爾執導,梅麗爾·斯特裡普,安妮·海瑟薇以及艾米莉·布朗特聯合演出。該電影曾在《紐約時報》連續六個月登榜,並且二十七個國家出版,電影上映兩周便突破了一億美元的票房。

影片敘述了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安迪意外進入一家頂級時尚雜誌《天橋》公司,給總編米蘭達當助手。一開始,女主角安迪感到十分委屈,因為不論自己多麼努力工作,也無法得到賞識。後經老前輩奈傑爾的指點,做出了自我的改變。不僅工作變得順利,甚至取代了第一助理艾米莉的位置。米蘭達也發現安迪的潛力後,於是決定帶著她前往巴黎參加時尚大會。與此同時,安迪的改變讓她失去了男友,以及朋友的友情令他非常矛盾。到達巴黎後她得知米蘭達的地位不保,沒想到米蘭達竟然犧牲自己多年的好搭檔奈傑爾,來保住她的烏紗帽。此事令安迪深感失望。於是決定選擇與米蘭達揮手離別,離開時尚圈,回歸本心,最終,不僅重獲雖然愛情和友情,而且得到了一份好的工作。

不要把挑剔看成一種罪惡,因為挑剔代表著一種尊重

最開始安迪認為只要做好米蘭達布置的工作就能讓他對自己有所改觀,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在一次挑選衣服的過程中,安迪因專業知識的欠缺,鬧出笑話,米蘭達為了讓其認識到專業的重要性,當眾用極為諷刺的話語「羞辱」她。然而,她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之後的日子裡,她依舊沒有得到尊重,並且還被同事嘲笑,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缺乏專業的時尚知識和穿衣打扮的技巧。經過這一連串的打擊,她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在做的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她開始學會穿衣打扮,並且嚴格控制飲食。


可可·香奈兒說過一句話:「一味標榜內在而忽視外在,那也是一種膚淺。」或許許多人可能會和最初的安迪一樣,認為內在美和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認為那些只懂穿搭的女人都是膚淺的,認為時尚與自己無關。殊不知不同場合合體的穿搭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是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不注重外表的安迪,在別人眼裡都是什麼樣呢?借用第一助理艾米莉的一句話:「我不知道米蘭達為什僱了她,從看到她第一眼起,我就知道他會是個大禍害。」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漂亮比一封介紹信更具有推薦力,也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你要明白,是時尚決定了你將以何種形象示人,而不是你自己做出了選擇。每一個品牌每一身穿搭都訴說著你的身份,以及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正如你以為時尚名牌是最奢侈的,其實最奢侈的是你對穿衣打扮的態度。因為美不單單是給別人看的,更是建立自信贏得他人尊重的重要方式。

就像最開始當安迪穿著一雙款式老舊的平底鞋走進米蘭達的辦公室時,米蘭達眉頭皺緊,但當她改變自己的衣著品味後,米蘭達的眼神裡是充滿讚許。

當今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顏值高是一種硬實力,可是我們大多數人沒辦法改變我們的五官,但是我們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身材提升自己的衣品內在美與外在美兼具。

要知道,沒有認真搭配的外在,內在即便再優秀,也很難在這個顏值擔當的時代呈現出來。

做出改變是為了迎接更好的自己,接受新的自我

剛進入雜誌社的安迪感到完全陌生,一方面工作上的不順利,另一方面,她還要面臨老員工的嘲笑。即便這樣,她還需要保持清高,堅持自己的理想。正如電影中她理直氣壯的說道:「我不想因為這個而改變自己。畢竟我終將不屬於這裡。」然而這樣的他工作上十分不順利,並且整個人都充滿抱怨,甚至還被她的頂頭上司米蘭達羞辱一番。

這一番羞辱讓安迪產生了辭職的想法,她去找同事奈傑爾訴苦,而奈傑爾的一句話卻驚醒了她:「你不知道這裡的員工有多艱辛,更糟糕的是,你根本不在乎,在這裡,更多的人是熱愛這份工作,而你是被迫的,你還抱怨她為什麼不親吻你的額頭,再賞給你一顆金色的五角星,醒醒吧,親愛的!」

面對當下的困難,安迪改變了自己的穿衣,轉身變為一個時尚達人;在工作方面他盡職盡責。不管米蘭達再怎麼刁難她,或者安排更困難的任務,她總能完美出色的完成。安迪之所以會這麼出色,是因為他願意做出改變。

蔡康永曾經說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語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一個人如果不願意對當前做出改變,不肯為當下的困難吃些苦頭,而是尋找藉口輕易選擇放棄,那麼等好運降臨時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去接住這份好運,無法去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都沒有天賦異稟,沒有家產王冠。我們唯一能讓自己在眾人中勝出的辦法就是比別人多做出一些改變,改變當下,多做些努力,就像安迪一樣,一步一步來,做出改變。

沒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變的,順應時代的發展,從而做出改變,是每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指南。

雖然改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正如泰戈爾所說:「光明就在我們的面前。只要你能捏住痛苦走過重重黑暗,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不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真正的女王就是做自己

剛開始安迪只是想要一份好的工作,慢慢的她發現為了達到目的,這期間包含了許多卑鄙的手段以及要失去更多,更可怕的是他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一切。正如安迪轉變為時尚女性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隨時待命的工作大大縮減了安迪的私人時間,和朋友聚會變得匆匆忙忙甚至中途離場,因工作錯過了男友的生日,甚至和男友發生爭吵。

來到巴黎後,當安迪和克裡斯丁邂逅之後,得知米蘭達的主編席位不保,安迪竭盡全力的提前想告訴米蘭的這個對她不利的消息。但結果出乎安迪的預料,米蘭達早已洞察先機,做好了萬全準備。不惜犧牲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好搭檔奈傑爾,安迪對此感到憤怒失望,最終選擇了離開。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畫面:當米蘭達再次呼叫安迪時,安迪瀟灑地將手機直接扔入水池中——選擇做內心的女王。回歸本我後的安迪,不僅重回失去的愛情,而且還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其實影片中的時尚圈就是名利場的縮影,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因為你一旦停下腳步就會有人超越甚至代替你。就像奈傑爾最初對安迪說「我能在五分鐘之內,那找到很多女孩兒替代你。」回到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行業是許多人的夢,為了實現這個夢,就會必須學會忍受和選擇,忍受疲憊孤獨。背叛甚至失去自我。正如那句老話所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回到電影中,這份職業或許給安迪帶來光鮮亮麗,可她的內心不僅不快樂,而且失去了很多曾經珍視的東西。她最終做出離開的選擇,不僅僅是對米蘭達的一種失望,更多的是突然領悟了她並不想成為米蘭達那樣的人。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大膽的選擇「認清自我,接受自我,選擇自我」這三個詞聽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卻是諸多人窮盡一生也無法做到的事情。正如影片中安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我沒得選擇。」其實她並不是沒得選,而是前期的她所承受的壓力完全是她自己的選擇,是出於欲望和虛榮的趨勢。同時這種選擇是可以自主放棄的,就像她最後做出的決定。

寫到最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整天忙忙碌碌喧鬧著躁動著,聽不到內心深處的聲音,隨著時光的流逝,不僅帶走了過去最初的自己,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

正如普拉達女士說過的一句話:「堅決不再溫柔可人的道路上迷失自我。」

希望我們都可以像安迪一樣。忠於自己的夢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想過一種怎樣的生活,然後珍惜自己擁有的,我覺得這樣的姑娘即便沒有穿著普拉達,但也是最棒的女王。

相關焦點

  • 《穿普拉達的女王》:從「英雄之旅成長模型」看普通人如何逆襲
    所有的英雄之旅,說到底,就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旅程。——坎貝爾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電影上映兩周即突破一億美元的票房,最終用3500萬成本達到了3.5億的票房,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 《穿普拉達的女王》教會你生活的品味
    ——《穿普拉達的女王》法國作家貝格伯德的小說《99法郎》中有一句話:「我夢想有這麼一個世界,人們可以因為一個逗號而去死」。《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女主角安迪為了實現自己到《紐約客》工作的夢想決然地放棄了布朗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而選擇了康奈爾大學新聞系
  • 重溫《穿普拉達的女王》才看懂安迪的職場之道,值得畢業生學習
    《穿普拉達的女王》在2006年上映,是根據勞倫·魏絲伯格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大衛·弗蘭科爾執導,由梅麗爾·斯特裡普、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聯袂出演。電影講述一個職場菜鳥如何一步步逆襲,以及如何在職場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的故事,這部影片 從女性的視角出發,展現了女性在職場的魅力,自然影片中有許多值得女性借鑑的職場道理。
  • 《隱藏的自我》
    然後,你才產生了舉起手指的決定。最後,再舉起了手指。這就奇怪了。過去我們都覺得,意識是個發令員。它說什麼,身體就做什麼。但從這個實驗看,我們的意識,更像是個傳話的。好像我們的大腦裡,隱藏著某種東西,是它在做決定。而意識只是把這個決定轉達給身體。而且更奇怪的是,你還意識不到這個真正的決策者的存在。你還以為,一切都是自己做的決定。這個過程就好像,你的身體裡,還有一個隱藏的自我。
  • 天才棋手貝絲·哈蒙的自我救贖,氣質與美貌並存,當代勵志典範
    熬夜沒剁手的我,刷了一部以女主視角美國劇情片《后翼棄兵 The Queen's Gambit》又稱《女王的棋局》。根據沃爾特·特維斯的小說改編,沒有俗套劇情的女主視角爽文,且本劇更為顛覆性地點在於,它沒有以講如何獲得勝利,恰恰相反,它更多的是描寫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成為天才的代價。
  • 《女王的棋局》:天才少女是如何修煉成女王的?
    她打敗了全世界下西洋棋最厲害的俄羅斯特級大師博戈夫,成為了真正的女王。這部只有7集的奈飛原創短劇,雖然描述的是一位天才少女成為棋王的歷程,但是中間穿插了女王成長中遇到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女王的勤奮、孤獨、對於藥物和酗酒的迷戀與擺脫……
  • 契訶夫《寶貝兒》:愛,請留有餘地,保持自我
    但是她還是聽了父親的話,雖然不喜歡,但是學業還可以,高考那會考得不錯,但是選專業時,她父親又給選擇了師範類,就連大學實習單位與後面的職業道路都給她鋪好了,她什麼也不用想,只要沿著那條路就沒錯了。她是別人口中的乖乖女,但是她沒有自我,更沒有思想自由。
  •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用張恨水先生的話說,她是「才納古今」,金鳳舉也稱讚她「真是看不出來,一個十幾歲的女子,有這樣好的文字,前途實在未可限量。」「莫向東西問舊日因,看花還是去年人。明年花事知何似?莫負今年這段春」,從清秋的詩中我們能看到一個多愁善感,又心思單純的佳人,仿佛一束未受塵世汙染的百合花,獨立於世。
  • 夢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我
    大學畢業後這幾年,他一直在一家中字頭的公司工作,今年年初剛辭職,本想辭職後好好奮鬥展示自己的抱負,但在這流水似的時間面前,選擇了,找一個安安穩穩的工作,為了自己將要降生的小孩,為了還房貸,為了其他所有瑣碎的生活。
  • 《琉璃美人煞》璇璣取出奧妙,靈智開始恢復,司鳳要自我升級
    或許這和褚姐姐六識缺失有關吧,畢竟少了一部分感情,認知方面也是有所欠缺。 無心少女靈智開始恢復,也自然逐漸熟悉情和愛,以及一些基本事物的蹊蹺了,當璇璣問這個是什麼的時候,機智的禹司鳳是不是應該也要自我升級一下自己的情商呢
  • 笛安《姐姐的叢林》:逃離的是青春,回歸的是自我
    成年之後的北琪終於掙脫了絹姨美麗的幻象,開始回歸真實的自我,她坦然地接受了平凡的自己,不再把人生的意義寄托在追逐所謂的美和傳奇上。小說的最後,林北琪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在貴州區某個鎮子任教,在那裡林北琪感受到了被愛和被需要,在那裡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她終於走出了困住自己的那片叢林。
  • 《我的隱藏人生》:女性在家庭中自我覺醒,實現自我價值永不言棄
    姐姐與身份懸殊的愛人選擇私奔去外地結婚,後來倆人受到生活的考驗,愛人選擇逃離,二人最終分道揚鑣。吉達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但她並沒有被現實擊跨,而是不斷奮進的無畏向前的女性。妹妹尤莉迪絲自姐姐離家出走後,選擇做父母的乖乖女。與安德諾爾結婚後,內心那個『想要追尋自己人生』的人格慢慢在甦醒:在經歷過寫菜譜、給人設計衣服卻遭到丈夫的阻攔而頹廢。
  • 自我救贖之路
    縱觀整部電影,似乎安迪的困境是緣起於被萬惡的司法制度所累而含冤入獄,而自我救贖則是始於那夜在牢房中決定用小小的一把鶴嘴鋤為自己挖出一條逃出生天之路的那一刻。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那困住安迪的高牆早就已經在築起,而高牆的坍塌也早已註定。
  • 《女王的棋局》:才華是闖天下的最佳武器
    「史上最佳神劇」「此生必看」……極高的讚譽湧向10月底開播的網飛新劇《女王的棋局》(《Queen’s Gambit》)。上架半個多月,豆瓣已有8萬多觀眾為其評分,目前分數高達9.2。《女王的棋局》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一個西洋棋天才少女的成長故事。
  • 《紅字》:如果靈魂犯了罪,自我救贖懲罰墮落,你會選擇哪一種?
    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挑戰,在挑戰面前,是退縮、墮落還是勇敢接受?海絲特選擇了勇敢迎戰,在世俗面前,她沒有退縮。雖然生活貧困,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吝嗇自己的愛心,用她美好善良的心靈徵服了世人,將胸前罪惡的標記變成了德行的標誌,而最終成為「天使」。在罪惡面前,海絲特所走的路線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 《房間》:親情的愛,幫助你打破自我囚禁的牢籠
    可事實上這一切都沒有,她出來之後,聽到的是父母已經離異的消息,母親已經和另一個男人生活,父親對傑克的無法接受,甚至不願意看傑克一眼,她再次看到和以前同學的合照時,讓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被毀滅,同時還有外界對他們母子的好奇和關注,都讓她覺得自己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 《裁縫》:最終完成自我救贖的背後,是對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25年後精通時裝定製的她從巴黎歸來,她要找回真相,破除自己身上的詛咒,而當年那個小男孩死亡的疑案,到底誰才是殺人兇手?這部電影最終獲得了2016年澳利亞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以及最佳劇本四項大獎。《裁縫》是一部出色的時裝大戲,不僅服裝華麗,每個人還穿的很有特色。
  • 加勒比流散文學的記憶尋根與英地移民的自我認知
    因此,本文將對《孤獨的倫敦人》中移民重建自我身份的策略進行解析,並指出移民生活環境和心理環境的改變,均會威脅到他們的身份認同、生活空間的變化、社會角色的改變,亦會給移民的身份帶來危機感。為了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背景下不迷失自我,加勒比移民選擇通過對故鄉的集體記憶,以及對白人文化的整合的方式,對自己的身份進行重新建構。
  • 爆款劇《後裔棄兵》,天才棋手貝絲·哈蒙,熱血番的「摩登女王」
    熬夜沒剁手的我,刷了一部以女主視角美國劇情片《后翼棄兵 The Queen's Gambit》又稱《女王的棋局》。根據沃爾特·特維斯的小說改編,沒有俗套劇情的女主視角爽文,且本劇更為顛覆性的點在於,它沒有以講如何獲得勝利,恰恰相反,它更多的是描寫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成為天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