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圍城》:一本尋找自我的生活指南

2020-08-27 古人肉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小說,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錢鍾書先生享有「文化崑崙」的美譽。曾立志在清華讀書四年間,看遍圖書館藏書,他所寫的文章含義深刻,剖析人性。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的美滿婚姻,令世間伴侶羨慕。但是作為錢鍾書先生所寫的長篇小說《圍城》,結局卻是悲劇的。

這部作品的悲劇性,體現在錢先生對人性的把握。在這本書裡,方鴻漸的平庸無能,唐曉芙的熱情剛烈,孫柔嘉的心機手腕,李梅亭的自私好色……凡此種種,刻畫惟妙惟肖,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錢鍾書先生再輔以生動的比喻,入木三分的描寫,強烈的共鳴感,將《圍城》變成了一本精緻的人生教科書。

圍城書籍封面

文章以抗戰期間,留學歸來的方鴻漸周遭發生的事情為主軸,這些事裡既有愛情婚姻的紛繁交錯,又有事業的幾多變故,深刻的闡述了人生圍城之局。

魯迅先生曾有言,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錢鍾書先生想撕破的,是各位看客在方鴻漸及周圍人的身上,尋找迷失自己的勇氣。婚戀、事業,甚至人生,其實都是一種可控的狀態,主要取決於你: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圍城之困:愛情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圍城最引人感慨的部分,在於對婚姻情感的把握。這句圍城的比喻,引得受眾喝彩不已。特別是經歷過婚姻的人,尤為產生深刻的共鳴。男主角方鴻漸靠著已故未婚妻父親的資助,前往國外留學生活。最後靠買的一張假文憑為自己四年留學交出的答卷。

方鴻漸並非出生豪門,但有一副令人羨慕的皮囊。情感經歷要從他在回國船上邂逅衣著暴露的鮑小姐開始說起。雖與鮑小姐有魚水之歡,但匆匆而來的愛,去的也快。下船後,兩人就不再有瓜葛……癥結在於:方鴻漸並不懂自己真正想要的愛情是什麼。

下船後,方鴻漸住在自己的準嶽父家,並在其銀行裡就職。閒來無事,一則為打發時間,一則為逃避準嶽父母的束縛,方鴻漸找到了大學同學蘇文紈。兩人曾在回國的船上就已見過面,只是當時的方鴻漸一心撲在鮑小姐身上,顧不到她。現在的方鴻漸覺得蘇文紈儼然是最佳的女友人選,因為不論是家室背景,還是教育經歷,蘇文紈都不輸自己。


方鴻漸與蘇文紈


但是在與蘇文紈接觸的過程中,方鴻漸竟然深深的愛上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在這個複雜的三人遊戲過程中,方鴻漸不僅沒有勇氣跟蘇文紈挑明,甚至還跟蘇文紈著保持親密的關係。直到蘇文紈敞開心扉大膽示愛的時候,卻收到了方鴻漸的分手信。暴怒中的蘇文紈把方鴻漸的劣跡全都告訴唐曉芙。

方鴻漸失去了蘇文紈的同時,也失去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

方鴻漸在感情並不明晰的時候,守不住自己的欲望;後來遇見了摯愛唐曉芙,唐曉芙希望伴侶留下一生的空白讓自己書寫,自己佔有對方情感的始終。方鴻漸已然是劣跡斑斑。這是方鴻漸回國後真摯感情的錯過。與其說是方鴻漸沒有勇氣去面對這兩個女人,不如說是他自身的格局讓自己囿於圍城。工作無起色,感情藏私心。且不論,方鴻漸剛與鮑小姐 「失戀」,就說方鴻漸當時去找蘇文紈時,考慮最多的還是對方的家世背景,根本沒有愛。不然,又怎會喜歡上蘇文紈的表妹呢?



塵埃落定後,失去了一切的方鴻漸不得不遠赴「當初的情敵」趙辛楣為其製造的「陷阱」——去三閭大學任教。在三閭大學的紛紛擾擾中,方鴻漸終於敲定了終身伴侶。可是,這是一場沒有戀愛,沒有過渡,甚至沒有準備的婚姻……一切都在孫柔嘉設計之下。孫柔嘉是誰?是同行三閭大學初期,就懷著其他意圖的「柔弱」女子。一開始企圖裝傻接近方鴻漸,被趙辛楣攔阻。後來,孫柔嘉趁趙辛楣離開三閭大學之際,多角度虛擬方鴻漸和她的謠言,激發方鴻漸的保護欲,促成了一對姻緣。

可是,沒有愛的婚姻就是一座圍城,連門窗都被焊死了……所以,與其說是婚姻本身的圍城屬性,不如說是方鴻漸自己一步步的選擇,將圍城變成了地獄。沒有堅毅的意志,沒有穩定的價值觀和婚戀觀,無論他選擇的是誰,都是湊合,都只會是悲劇。

沒有自我的人,沒有能力去愛別人!



圍城之困:事業

方鴻漸不止在婚姻中陷入圍城,在事業上也是。

方鴻漸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他準嶽父的銀行中做職員,結果方鴻漸並沒有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而是與蘇文紈取得了聯繫,慢慢建立圈層;又摻雜與蘇文紈、唐曉芙的愛恨糾葛。

正如同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中講到的,先是包含食物在內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才會一步步追逐下一步。但方鴻漸儼然太過放縱自己。

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



方鴻漸在婚戀感情中的錯誤思維,毫無懸念的遷移到了事業上——他還是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他不屑於國家大事,這並不能彰顯他的高潔,反而是他庸庸碌碌最大的鐵證。在那個留學生稀罕的年代,他的一手好牌被他自己打爛。方鴻漸起點之高,當時有多少人能企及?連學校所在國家都弄錯了的假文憑還能登報,並且鮮有人質疑。

但是方鴻漸於婚姻,於事業,他都是個十足的失敗者。他的第二份大學任教工作,也是別人給他安排的,還是「情敵」給他安排的。諷刺嗎?不諷刺,因為就算他一輩子待在銀行,以他的進取心來看,也不會有多大的前途。

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準,並不完全取決於平臺的大小、學歷的高低、地位的尊卑這些要素,而是取決於內生動力,也就是上進心,那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要破除行業的壁壘,實現階層的躍遷,較之其他因素,靠進取更容易成功。

如果,方鴻漸在經歷感情受挫,職場邊緣化的情況下,能積極自省,及時補救。或許,人生會是另外一番天地。

可惜,沒有如果。

栽在以柔克剛的孫柔嘉手裡,方鴻漸只有裹挾前進,沒有退路。果然,離開三閭大學,方鴻漸帶著孫柔嘉回上海,迎接他的第三份工作——報社裡做事。這還是拜「情敵」兼好友所賜!就算一個人的力量很大,但總在別人的光環下,難見其真本領。就像滿月旁的群星,雖然璀璨,但是不能與皓月相提並論;一個人的潛力也很大,但總有人兜底,再大的潛力也難以發揮!

第一份工作是拜準嶽父所賜;第二份工作是拜「情敵」所賜;第三份工作還是拜「情敵」所賜。在那個時代,一個留學回國的人,他並沒有用所學的知識書寫傳奇的一生。而是有點小才華,全用在跟人鬥嘴皮子上了。這樣的人,終究還是會平庸一生,因為思維引導選擇,選擇書寫命運



圍城之困:人生

方鴻漸的一次次職場和情感的經歷,讓他原本耀眼的光環黯然失色;讓他原本令人豔羨的資本蕩然無存;讓他原本光明的前途黑暗一片。終其原因,除了他本身懦弱的性格缺陷,還有自身格局的問題: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需求,過得也是渾渾噩噩。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慨:年少時讀不懂圍城,等到讀懂時,發現自己又何嘗不是方鴻漸。不管處於哪個年齡段、哪個階層、哪個位置,焦慮和煩惱似乎總沒法完全隔絕。都說「世間公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其實公平的還有時間和焦慮,我們總是難以輕鬆平息焦慮,就像方鴻漸一般,一邊蔑視世俗,一邊與之妥協。


(文章為原創首發,圖片自網絡。作者古人肉,愛看書愛分享,於書本中品讀人生智慧。)

相關焦點

  • 《圍城》:留洋歸國的方鴻漸,為何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
    但方鴻漸卻是一個無用的好人,心無大志,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態度是不抗爭不努力不爭取,做一個完全被動的接受者。如此一看,這方鴻漸就是我們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他太像我們自己,或者身邊人,也讓人反思自我。錢鍾書的《圍城》讓很多人讀完不禁感嘆:年少讀不懂《圍城》,讀懂已是城中人。
  • 《圍城》的現代性分析
    》是錢鍾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圍城》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寫盡人生的哲學書。下文通過幾個層面對這部小說進行現代性分析《圍城》各層次主要內容第一和第二兩章主要以方鴻漸回國歸鄉這段經歷為主,兼以對其過去大學、留學生活的回溯和補敘,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教育的危機及其必然的破產。
  • 都說《圍城》好看,錢鍾書的《圍城》裡,圍的究竟是什麼?
    我的老姑父問我:「考的學校是一本還是二本啊?」那一刻我的心裡很複雜,我自然是知道我報考的學校是二本院校的,可我的成績確確實實一本的成績,專業也是院校裡少有的一本專業,但是看到眾人熱切的眼神時我鬼使神差般怯懦地回了一句:「是一本。」
  • 錢鍾書《圍城》:少年不喜方漸鴻,看懂已是不惑年
    引言: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01《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34;。初讀《圍城》時,對方漸鴻這位主人公實在是無甚好感。他的性格既軟弱又迂執,帶著舊社會紳鄉之子的玩世不恭和散漫。
  • 楊絳與錢鍾書:在一段愛情中,門當戶對到底重不重要?
    在《圍城》被搬上熒幕時,有這樣一段旁白——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婚姻是一座圍城,太多的人匆匆忙忙地進去,卻又跌跌撞撞地出來。《圍城》中,有很多楊絳和錢鍾書生活的影子,可現實與故事又多有不同,至少那個說「圍在城裡的想逃出來」的人,自始至終都沒想過逃離。相反,他沉浸在婚姻的圍城裡,享受著這份幸福。一牽手,就是一輩子。
  • 錢鍾書背後的女人?你太不了解楊絳了
    很多人看過《圍城》,知道大名鼎鼎的錢鍾書,後來錢鍾書先生去世了,楊絳把對一家人的思念與感情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錢鍾書的夫人也有如此好文採。事實上,在錢鍾書寫《圍城》前,他的稱呼是「楊絳的丈夫錢鍾書」,名氣遠沒有楊絳大,是「楊絳背後的男人」。那時,淪陷的上海物資吃緊,物價飛漲,日子緊巴巴的。為了貼補家用,楊絳開始寫劇本。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 從蘇孫二人看«圍城»中的女性形象
    驚鴻即逝的鮑小姐以及夢中情人般的唐曉芙形象較為單薄,更像是方鴻漸圍城之外的過客,只有蘇文紈以及孫柔嘉這兩位工於心計的權謀家,最能夠代表《圍城》中的女性形象,亦是最能夠展現錢鍾書想要表達年輕人囿於婚姻的主體。
  • 分享《圍城》中,收錄的美妙的句子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於1944年動筆,1946年完成。這是作者在困頓之中「錙銖積累」而成的,小說「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取材。但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儘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虛烏有;某些情節略具真實,人物卻全是捏造的。」
  • 《圍城》:原來我們都是方漸鴻,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殘酷
    方漸鴻是錢鍾書的小說《圍城》中的主人公。也是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公子哥。如果你看過原著,你就會知道錢鍾書真是太厲害了,把這哥們兒描繪得入木三分。《圍城》中的故事就是由這位哥們所展開的。圍城,圍城住的不止是婚姻,更是人生,更是一個人的心《圍城》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衝出來」,這句話不單單講婚姻,其實《圍城》講得就不止婚姻,還包括生活。
  • 錢鍾書在《紀念》裡把原因總結得一針見血
    提起錢鍾書先生,大家一定會想起他那篇大名鼎鼎的《圍城》。但我更偏愛收錄在錢鍾書的中篇小說集《人獸鬼》中的《紀念》。這是一篇篇幅不到30頁,用不到1小時就能讀完的煙火氣息濃厚的小說。之所以讓我對它十分喜愛,是因為錢鍾書對於女人心理的了解和剖析,簡直讓我覺得嘆為觀止。他對女人心思的了解,可以說毫不遜色於張愛玲。
  • 她才貌雙全,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卻最終陷入了婚姻的圍城
    這是我們在《圍城》中看到的人性問題和女性命運,也是作者錢鍾書想告誡我們的婚姻道理:不要為了愛情和婚姻以外旁的東西,把自己編織到了婚姻的圍城裡。這與她的性格和不正確的婚戀觀念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些瑕疵,讓她為自己最終設置了一道厚厚的圍城,讓自己永遠的走不出來。一個人如果走不出自己心裡的圍城,不能真實的生活,始終是得不到圓滿的。這是我們在《圍城》蘇文紈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發。
  • 《圍城》—劃時代的經典,中國小說的巔峰
    這兩天讀完了錢鍾書的《圍城》,頗有醍醐灌頂之感。本來只曉得《圍城》有名,而對於其為什麼有名一直不知所以。所知道的也只是那句,「在外面的人想進去,在裡面的人想出來」。這次讀起《圍城》說來也偶然,雖然知道這部作品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想過去讀。
  • 《圍城》裡方鴻漸的婚姻為什麼不幸福?困在這幾個原因
    歡迎關注「千百度徐」一起成長《圍城》是錢鍾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她就像一個缺愛的孩子,時刻都在尋找,敏感,一點事都能爆發。 尤其是遇到男主的闊綽女同學後,回來就窮追不捨,刨根問底,還把蘇小姐貶的一文不值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直呼自己眼睛瞎了!方鴻漸的原話是:明知她說話太刻毒,只能唯唯附和。
  • 《圍城》:婚戀中錯用心機的三宗罪
    》是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自此「圍城」便成了婚姻的代名詞,紅塵中的男女在城門口進進出出,因此「圍城」也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熱議話題。 《圍城》是錢鍾書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卻堪稱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說的經典。小說塑造了以方鴻漸為主的知識分子,在抗戰時期波折的經歷和人生的困惑。方鴻漸出自鄉紳家庭,被未來的嶽丈資助海外遊學,回國後經朋友舉薦到「三閭大學任教」,後與同路來的孫柔嘉訂婚。
  • 圍城:如何避免成為一事無成的方鴻漸?
    圍城:如何避免成為一事無成的方鴻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這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裡面最廣為人知的一段話。錢鍾書寫《圍城》的時候,楊絳不僅陪伴左右,而且時時觀看,此書的成功,楊絳功不可沒,他們又是一對知己伉儷,因此,楊絳這個解讀,無疑是很正確的。也就是說,圍城困境這種局面,不僅僅存在於婚姻之中,還包含在職業裡面。縱觀《圍城》全書,除了講述愛情婚姻之外,也確實有很多篇幅在說方鴻漸的職業失敗過程。
  • 走進《圍城》:一個假留洋博士的情路歷程
    這是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裡很有名的一句話,甚至這句話的知名度比小說本身還要高。《圍城》全書25萬字左右,算不上鴻篇巨製,講述的也不是什麼驚心動魄的大事,只是圍繞一個浪蕩文人方鴻漸和幾個女人之間展開的情感經歷。
  • 《圍城》·成年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 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圍城》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的中國經典現代文學名著。全書以主人公方鴻漸回國求職、工作和戀愛、結婚為線索展開,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在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
  • 豆瓣9.3《圍城》:方鴻漸的悲劇,是誰造成的?
    圍城:如何避免成為一事無成的方鴻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這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裡面最廣為人知的一段話。錢鍾書寫《圍城》的時候,楊絳不僅陪伴左右,而且時時觀看,此書的成功,楊絳功不可沒,他們又是一對知己伉儷,因此,楊絳這個解讀,無疑是很正確的。也就是說,圍城困境這種局面,不僅僅存在於婚姻之中,還包含在職業裡面。縱觀《圍城》全書,除了講述愛情婚姻之外,也確實有很多篇幅在說方鴻漸的職業失敗過程。
  • 讀《圍城》看婚戀——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後生活為何如此糟糕?
    現如今結婚率逐年下降,而離婚率卻持續上升,導致離婚的原因是各種各樣,其中有些原因我們可以從錢鍾書的《圍城》裡窺探一二。錢鍾書與楊絳 方鴻漸和孫柔嘉婚後生活並不幸福,可以說是一塌糊塗,幾乎走到了離婚的邊緣。
  • 《圍城》|迷人的趙辛楣
    《圍城》中最出眾的角色就數趙辛楣,後來看楊老先生後記才知道,是以一個他們夫妻倆都特別喜歡的小男孩為原型塑造出來的,也無怪乎讀者對辛楣印象極好了,這是獨得作者恩寵呀。離開之時,給鴻漸留下諸多書籍裡有一本《論共產主義》,也為鴻漸日後因此書被解聘埋下了伏筆。小說到這裡就接近尾聲,讀到後來,感覺鴻漸腦子已經轉不過彎來,什麼都不去考慮,亦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