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如何避免成為一事無成的方鴻漸?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這是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裡面最廣為人知的一段話。
但是,這段話所說的「圍城困境」僅僅只限於婚姻。
而楊絳女士的概括和解讀,很明顯就包含和囊括得更廣泛得多: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錢鍾書寫《圍城》的時候,楊絳不僅陪伴左右,而且時時觀看,此書的成功,楊絳功不可沒,他們又是一對知己伉儷,因此,楊絳這個解讀,無疑是很正確的。
也就是說,圍城困境這種局面,不僅僅存在於婚姻之中,還包含在職業裡面。
縱觀《圍城》全書,除了講述愛情婚姻之外,也確實有很多篇幅在說方鴻漸的職業失敗過程。
推而廣之,圍城困境還可以概括更多的人生方面。
而在圍城之中,方鴻漸的主要失敗,也就是婚姻、職業這兩個,他的一事無成、一敗塗地、一貧如洗,至少可以給予我們如下的經驗和教訓:
找工作和職業,逃不開學歷和專業的問題,而方鴻漸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學藝不精、並且知道自己學藝不精也不願努力去改變,或者積極地轉換方向。
一開始,方鴻漸的起點可以打敗當時民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人,他自己的家庭本來就算優渥的一類,加上死去的未婚妻的家庭的資助,他還可以從容出國留學,遊覽歐洲各國。
但是,他懶散,散漫,最後連文憑都沒拿到,不停地轉學,換專業,換城市,甚至於不惜學歷造假。
跟一個在美國的愛爾蘭人買了假文憑。
回國之後,慢慢地他就露餡了,第一次當眾演講,就鬧出鴉片是進步之類的話,令人噴飯,主辦方都看不下去了。
嶽父幫他找的清閒工作,他也沒能做好,一路舟車勞頓、風塵僕僕地去三閭大學,也被校長看穿他的知識和學歷問題,因此被套路得只有一個不是很好的工作。
和孫柔嘉結婚之後,他的工資甚至還大大比不上貧苦出身、家境不怎麼樣、沒出國留學的獨立女性孫柔嘉。
這到底是為什麼?
就是因為方鴻漸的學藝不精,基本功不紮實。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
不論哪一行,要做好,做出一點成就,都需要不俗的基本功,以及不斷地學習,不論是教書,還是其他很多行業,都是如此。
即便方鴻漸荒廢學業的時光,已經無法挽回,但是,他依然可以在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領域,提升基礎和專業知識,不斷進步。
而方鴻漸沒有,這源於他人性的弱點,懶散,散漫,不願去改變,惰性。
這些東西,以及方鴻漸本人,都是具有普遍性和比較大的現實意義的。
如果說家境尚可,或者家境不錯,那你可能不需要在學業上多麼努力,只需要在家族經營的相關行業方面提升知識和能力就可以。
但是戰亂一來,方鴻漸的家庭已經大不如前,最後和孫柔嘉在一起時,已經並不寬裕,很明顯需要去改變。
一個令人無奈的事實是,大多數家境好的人,父母反而更會教育孩子,讓他們的學業、工作、能力,勝過大多數家境貧寒的人。
所以,窮人如果越發不去改變、爭取和有方向地努力,那麼,只會越發比方鴻漸更悲劇,最後職業、婚姻、家庭,事事不如意。
需要看清的是,方鴻漸的很多悲劇,源於他自己的人性弱點,這些弱點,倒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即使有,也沒他這麼強烈和全面。
這就是《圍城》的第一個困境,職業上互相羨慕,都不滿意。
當然,有時候要靜下心來看一看,想一想,有時候,你不滿意的工作,可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如果把錢鍾書和楊絳的話,看成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那麼或許就可以理解為:
結婚的人不少都後悔,想掙脫束縛,逃脫出來。不結婚的人,都很羨慕結婚的,想進去婚姻裡面看看。
誠然,這兩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它們只存在於一部分人群當中,因為也有結婚後還比較幸福滿意,平淡到老的。還有的是,很多不結婚的,也慢慢看透了婚姻的本質,從而不願意結婚,也就不想去婚姻的圍城裡面看看。
尤其是不婚主義、單身盛行的今天,持第二種態度的並不少。
而方鴻漸的婚姻圍城,大部分也是自己造成的。
方鴻漸的散漫不羈,不自愛,對男女之事抱著嬉戲玩樂的態度,這些因,都給他埋下了悲劇的果。
從量子物理學研究的人的思想頻率來說,相同的思想頻率,會吸引到相同的人,於是,方鴻漸一開始就吸引到了鮑小姐。
鮑小姐有未婚夫,但是很開放,方鴻漸不喜歡她,但是也不拒絕,於是兩人就發生了苟且之事,並被蘇文紈知道,這給方鴻漸以後追求真愛唐曉芙,種下了第一個失敗的因。
方鴻漸在愛情上的第二個弱點是,不會拒絕,也不負責,如果說蘇文紈喜歡眾星捧月的感覺,多半是來源於虛榮,那麼,方鴻漸享受和她的曖昧與感情,多半也有男人的虛榮和成就感在作祟。
所以,他們又成了相同頻率的人,最終因為他的沒有承諾和坦白,唯唯諾諾,不具備理性、果斷、實踐、主觀能動性等,在追求真愛唐曉芙的時候,被蘇文紈倒打一耙,從而讓唐曉芙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一落千丈。
知道了他和鮑小姐、蘇文紈的瓜葛,本就天真純潔、讓錢鍾書都不捨得挖苦一句的唐曉芙,怎麼會接受一個這樣劣跡斑斑、不負責任的人的告白呢?
這是方鴻漸愛情失敗的第二個因,這些弱點,還造成了他不會對後來的孫柔嘉拒絕,落入了她的圈套,從而,他們婚後互不滿意,彼此挖苦,最終婚姻面臨崩潰的局面,實際上也崩潰了。
《紅樓夢》的悲劇是來自於封建時代的客觀因素,賈寶玉再怎麼努力考科舉也改變不了被抄家的命運,就像曹雪芹也努力考過科舉,但是雍正鐵了心,他是改變不了的。
而《圍城》的方鴻漸不同,他的悲劇和雙重圍城,多半是來自於自己的主觀因素的。
因此,方鴻漸的一事無成,是可以被改變的,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時代,他更有無數種改變的可能,包括與他類似的我們,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