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會故事:(敖包相會)草原之晨

2020-10-16 大漠追風

敖包相會(16)草原之晨

世界是個多稜鏡,你用什麼樣的心情看世界,世界就會是什麼樣的!古人云: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大概與我有相同的感受。雖然唯心,但誰又能拋開本心去感知世界呢!聚會於我是幸福愉悅的。我必須將自己幸福愉悅的心情傳遞給大家。

聚會的一分一秒,對我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如此珍貴的時間用來睡覺,我覺得太可惜,像暴殄天物一樣!我理解小孟後半夜發語音的激動;更理解老黃深夜吃瓜拼酒的興奮。他們都想儘可能多一分鐘地與老同學相守相伴。經此一別,又將是隔山隔海的無盡牽掛。對於大多數人,同學不像夫妻那樣能長廂廝守!但同學卻是我們生命中至純至真的親人。你們的喜怒哀樂,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我願將生命中的所有快樂幸福與你們分享。因為與你們相處的分分秒秒,便是我生命裡最幸福美好的時光。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隔著紗簾,溫柔地傾灑在老八犢蛋子上時,草原鋼城又以她充沛而富有朝氣的激情,迎接八方遊子,慰籍人們濃濃的鄉情與鄉愁。

宏宏和老黃素來早起,雞未打鳴就起來晨練,順道再把公雞叫醒。有幾天沒聽見雞叫,一打聽才知道,公雞醒得太早,瞌睡得睡了個回籠覺,忘打鳴了!二人昨晚一夜沒睡,閉目養神了大半個鐘頭,就滿血恢復!黑著天就繞著勞動公園跑了好幾個半馬了!再來看這二位,臉不紅,氣不喘。胸脯鼓鼓著,腮幫子努努著,犢蛋子翻翻著,渾身腱子肉!好一副英雄氣概!回到酒店前臺,二人換上便裝。緊衣身短打扮,晃身形沒有半點兒繃掛之處。真是上山虎遇到下山虎,雲中龍遇到霧中龍!繞前臺轉圈沒完,直到把小許轉蒙圈了:你倆瞎求轉啥?要練麻溜的!麻求煩!

二人遂輕舒猿臂,一氣做了五百個伏地挺身!看得前臺眾美女心花怒放,哈喇子流下一地,這才叫帥呆了!其他人不明就理,紛紛指責小許家教太嚴,犯多大錯嗎?至於眾目睽睽不給吃飯,就罰做這多伏地挺身嗎?太狠了!比那慈禧都狠!

早餐時,眾同學甩開腮幫子,啟動槽牙,一頓胡吃海喝,風捲殘雲般將一桌飯吃得一毛不剩!老三打了個飽嗝,懦懦地說:還餓!氣得老茂圪翻了他好幾眼!眾人收拾行裝,準備移師響沙灣!

相關焦點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芳華
    敖包相會(14)芳華老潘在群裡發的幾張老照片,像一枚枚炸彈一樣,迅速燃爆了所有的青春記憶,震蕩著人心。衝擊波在廣袤的時空裡,久久迴蕩著。一如三十年後的聚會,也只為追尋那逝去的點點滴滴,追尋那份曾經屬於自己的清純與美麗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送別
    敖包相會(32)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從黃河岸邊啟程後,眾人乘車駛向本次聚會的最後一站—送別宴的現場,是一家農家樂飯店。這次午餐過後,外地的一些同學即將告別包頭,踏上歸程。聚會的時間實在太短暫了,短短這麼幾天,就好像做了一個春秋大夢,夢醒時分獨自黯然神傷。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溼地公園
    敖包相會(17)溼地公園途經包頭溼地公園,眾人高舉會旗,沿棧道徒步遊覽。九月的草原略有凋敝之色,秋風起處,體感微寒。暗雲舒捲,遠山如黛。溼地中心是一泓秋水,內蒙人稱其為泡子!旁邊還有許多小泡子,星羅棋布!蘆葦在秋水中婆娑起舞,讓人幾乎忘卻了這裡是塞外戈壁!秋水雲煙,更有幾分江南的景致!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篝火
    敖包相會(29)篝火晚宴的最後一項,是篝火舞會。酒場的鏖戰過後,眾皆微醺,狀態剛剛好。每個人都自帶歡笑,嘴角外咧。小孟牙呲得像個八萬,從聚會開始那天嘴就沒合上過。這是發自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因為他們知道,新一輪的狂歡即將開始,這是真二八經的紅火哇!眾人移步戶外,再一次感受激情的燃燒與迸發。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焰火
    敖包相會(24)焰火我們到達樓下時,天已黑了下來,院裡早已擠滿了看紅火的人們。一如盛大的節日一般,本次聚會該有的項目一樣不少,焰火表演更是宣告晚宴正式開啟的重頭戲。當驚豔的禮花在沙漠上空競相綻放開來時,老四的頭上也頓時五彩斑斕起來,與天空的焰火交相輝映、熠熠生輝。老四的腦袋賊亮賊亮的,幾乎暗淡了天空的顏色,晃得人們眼睛生疼。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今夜無眠
    敖包相會(15)今夜無眠聚會的亢奮,讓小孟在午夜的酒店裡來回撒歡。推開酒店的窗戶,帶著對遠方的思念,對著沉沉夜幕狂躁地吶喊著。小孟低沉怪異的男高音,刺破草原深邃的天籟,如午夜兇鈴般,向著涼城方向傳去。街上剎那間傳來一陣女人驚恐、悽厲的嚎叫:鬼呀!有鬼呀…間或傳來摩託車驚慌的發動聲,隨即又夾雜著幾聲與汽車劇烈的碰撞聲和人們的慘叫。
  • 聚會風云:(敖包相會)三句半之爭鋒
    敖包相會(11)三句半之爭鋒小許臨時起意,非要上來湊個數。和小孟搶了半天茶壺,也沒搶上。氣得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哇呀呀一陣怪叫,咬碎鋼牙!小許從小就想敲茶壺,怕老黃不高興,一直也沒敲過,今天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豈能輕易錯過!
  • 聚會風云:(敖包相會)聚會致辭
    聚會風云:敖包相會(六)致辭宴會桌按班級排列,早早坐滿了人,但飯菜卻遲遲沒有上。老三肩負著神聖而光榮的使命,代表組委會榮耀履職登場,指揮著眾多腰軟肚硬的支前女工,將糖衣炮彈源源不斷地投放到各大戰區,一場關乎酒精的鏖戰一觸即發。隨著一陣清脆的砍瓜切菜,碩大的酒瓶也被依次轟然打開。空氣中瞬間瀰漫起熟悉而快樂的味道,攝人心魄。幾乎讓好多女兵都魂不守舍,蠢蠢欲動!
  • 聚會風云:(敖包相會之)酒司令
    敖包相會(五)酒司令舟車勞頓,眾同學分配完房間,回屋衝了個澡,立馬神清氣爽,倦意全無。統一換上西紅柿炒雞蛋的聚會服裝,陸續餐廳集結,等待晚宴的開始。酒是很好的調節劑。酒桌上沒有酒,很多人恐怕飯都吃不好。自古以來就有無酒不成宴之說,意思大體相仿。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一剪梅
    敖包相會(廿一)一剪梅文藝演出一直是本次聚會的重要一環。在歷次聚會中,都沒這次隆重!包頭女同學重新換上蒙古族節日的盛裝,為各支演唱隊免費伴舞,讓眾人激動不已,感動不已!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老馬傳奇
    敖包相會(28)老馬傳奇老馬這幾天,一直忙於聚會事務,腳打後腦勺,焦頭爛額的,竟然沒時間坐下來好好喝口酒。今天終於消停一點了,可以坐下來,靜靜享受一下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沒有啤酒,老馬覺得很不爽,始終不能盡興。老馬孤獨地往白酒裡配著紅酒。腸胃不好,酒進了胃裡混和不均勻,會很難受,甚至還會發生醉酒的事故。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車在囧途
    敖包相會(18)車在囧途從溼地公園出來,眾人慾上大轎車,再次開拔。烏拉老師卻要提前結束旅程,返回呼和了。匆匆與眾同學無奈的話別。人生自古傷離別。短短一天的歡聚,仍有道不盡的離愁別緒,讓眾人依依不捨。我們所經受的苦難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精神層面。悲歡離合,自是人人都無法迴避的心結。無盡的傷感襲來,壓得眾人喘不上氣來,凝結於胸。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遊樂場騎駱駝
    敖包相會(20)遊樂場騎駱駝午餐就定在響沙灣邊上,吃住都在一塊,比較方便。午餐雖然也很豐盛,但因為下午有遊樂場的活動,組委會不建議大家飲酒。這下可炸了窩,眾同學立馬表示抗議,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準備大鬧宴會廳,劫持酒司令。有人甚至叫囂:寧可不吃飯,也要喝壺酒。聚會就是喝酒的地方,不是遊樂的地方!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紅火哇
    敖包相會(23)紅火哇當夜幕慢慢籠罩在鄂爾多斯無垠的大漠上空時,聚會晚宴的大幕也正徐徐拉開。下午的沙漠遊樂項目風塵依在,激動過度的同學們來不及清理行頭,大多回屋小憩。李軍多年受上海小資情調的影響,處事講究,格調高雅!有涵養,有風度!一進屋就迫不及待地把聚會衫洗了。沙子裡滾了大半天,那兒都是沙漠的土腥味。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往事
    敖包相會(26)往事晚宴一如昨日歡迎儀式般,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地展開。眾同學按班級列坐其次,推杯換盞,暢敘幽情。老賀和雪芬可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晚宴一開始就捉對廝殺,難解難分。真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為了勸酒,老賀操著濃重的薩拉齊普通話,口吐蓮花,海闊天空!妙語連珠,天花亂墜!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現場會
    敖包相會(22)現場會鑑於此次聚會所暴露出的安全隱患,以及部分司機有酒駕苗頭的嚴峻形勢,老茂憂心忡忡,召集組委會四大班子成員,悉數參加現場會。班子成員是老茂、二梅和老三,曉剛特約列席會議。老三首先提出抗議:「不是說好組委會都是老劉家的嗎?曉剛算哪門子?」老茂一聽就毛了:「信不信我把玉美叫上來?別以為就你一個姓劉的!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派對
    敖包相會(30)派對真正的狂歡,是在狂歡之後。當篝火漸熄,舞會的帷幕也徐徐落下。人潮退去,大漠重又恢復了亙古的蒼涼與往日的寧靜。但在返回的人流中,私下派對狂歡的暗流,也在悄悄湧動。酒這個東西,喝起來還是頗有講究的。喝少了不行,喝多了更不行。難就難在剛剛好。但這個尺度,一般人控制不住。所以,非左即右便是常態。
  • 聚會風云:(敖包相會)文藝演出
    敖包相會(七)文藝演出相思不過一杯酒,解憂還須二鍋頭。正當眾人跌倒軲轆,忙著敬酒,打潼關的時候,組委會精心準備的文藝演出驚豔開場了。射光燈下,包頭女同學身著蒙古族節日盛裝,顯得格外亮眼,光彩奪目,英姿颯爽!隨著馬頭琴悠揚動聽的旋律,翩翩起舞。
  • 聚會風云:(敖包相會)三句半之出籠
    敖包相會(十)三句半之出籠當晚宴接近尾聲時,老茂忽然想起北京同學還沒表演節目呢!這事兒整的,咋就忘求了呢?懊惱地一拍大腿,立馬扇出五個血紅的手指印,痛得老茂呲牙咧嘴一陣顫慄,這回對自己下手也太重了!
  • 聚會故事:(敖包相會)採訪
    敖包相會(19)採訪上大學時,唯一不會騎自行車的人,恐怕就是愛華了。當時的條件都不好,不會騎自行車,無疑會對日常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全國除了重慶,幾乎沒幾個成人不會騎車。很多小屁孩,一上小學就都偷偷學會了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