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向東》· 6 (老家玉田)

2020-10-19 紀凡西

紀凡西

玉田離唐山就幾十裡地,這是我們老紀家的根兒。

據說,我爺是在解放前到唐山的,學徒修自行車,三年學徒生涯很苦,農村來的孩子在城市立足都實屬不易,更別奢望在這兒成家立業娶媳婦了,他是回老家玉田娶得我奶。

娶我奶這裡面還有一段不堪的故事,是我奶說給我媽的,可見老太太心裏面有多憋屈。

事情是這樣的,我爺年輕時,除了在唐山有工作這一優勢外,其他真的乏善可陳,人黑不說還滿臉麻子,個子一般,可以說其貌不揚吧,但我爺他有個哥哥,長的不錯,據我媽回憶,她曾經見過這個大伯子哥,英俊雖談不上,但看著就是一好小夥兒!個子比我爺高,臉還白淨,當時我媽心裡還嘀咕:這哥倆看著不像一家人啊!一黑一白,一高一矮的!

一般來說,一家人多少都有長的像的地方,可他們哥倆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之後呢,是我爺的哥替弟去相親,這事,中間人只告訴了我奶她媽,沒告訴她爸,老丈人一直蒙在鼓裡,巧就巧在老丈人一眼就相中這女婿了,並很快定下這門親事,當時,我奶瞧見了人,內心也很滿意。

可誰知娶親時,我奶和她爸一瞧,來娶親的和相親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人,這是怎麼回事?我奶的親媽此時才把事情真相和盤託出,礙於情面,老丈人也只忍了,先把閨女嫁了。但,從此心裡卻沉下了積怨,一股怒氣總在渾身亂竄,此時沒轍只能如此,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

自己的親媽鐵了心要嫁你出門,我奶奶明白,鬧也沒用,只有認命。

據我奶奶說,事後她爸知道她媽故意隱瞞實情、明知不報,生生的把閨女嫁了出去,想起這事就氣不打一處來,因此她媽也沒少挨他爸的揍!

這事要不是我奶親口說給我媽,我媽壓根兒就不會相信,天底下真有這檔子事!也不知我奶奶講這些爛事,是怎麼一個意思?!

娶我奶以後的日子裡,估計我爺心中有愧吧,所以在家凡事都讓著我奶,臉上總是總掛著笑容,以前,我還以為舊社會過來的人,比較人情世故,有種市井的油滑,所以,我總覺著和他親近不起來,現在看來,那時的直覺不對,要說根源,還是因為這!

剛解放那陣子,戶口管制最嚴了,以至於我大爺、大姑和我爸的戶口都在玉田老家農村,那時我爺,時不時的還得回農村老家,奶奶也在玉田老宅,但不知最後我的兩個姑姑,是如何到唐山的,是城市戶口。

父親十幾歲之前都在農村長大的,之後才把戶口弄到唐山,從這一點來講,他是幸運的,這不亞於小鯉魚跳龍門的故事,他的人生,從此開始有所不同。

父親8歲時,由於營養不良,身體虛虛弱弱的,個頭也不高,我爺看著直犯愁。一次,我爺從唐山回玉田老家,問他想吃點什麼?父親說:驢肉!不知何人說了一句: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可讓他記下啦,既然真有人問想吃啥,那還不驢肉!

還別說,我父親自從吃了驢肉以後,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個頭在幾年內,蹭蹭的長了不老少,以至於十五六歲以後,個頭超過我爺一截兒,18歲以後,父親在兄弟中,是最高最壯的。

一塊驢肉解千愁!

各位,有驢肉吃的時候一定得吃,因為它和龍肉齊名!你琢磨琢磨?更何況它的美味,絕非虛傳,誰吃誰知道!

中醫講:驢肉補中氣。我看,驢肉豎著補個兒、橫著補肉,連驢皮熬巴熬巴都成了貢品,這說明驢子全身都是寶!

看《大宅門》才知道,驢皮熬的膠,皇親貴族們視為補品,現雖已成平常之物,價格卻有點小貴,不過,一般人也能消費得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在想啊,那時老爸僅僅吃了幾頓驢肉,就長得如此高大,如果能吃上帶皮的驢肉豈不是更好?可惜的是,還沒有連皮帶肉一起這麼做驢肉的。我突發奇想連皮一起吃驢肉,靈感來自於南方人吃羊肉,都是連皮帶肉一起滷煮,在此我要多說一句,昆明的黑山羊真的做的不錯!

父親雖已77了,還是喜歡吃驢肉驢腸,出差趕上有賣驢肉的,我一定會順便給他捎帶些。我記得有一次,還特意去烏魯木齊八樓的巴州賓館後面,一家叫山東老張驢肉館的,買過驢肉驢腸。

父親好(hao四聲)吃驢肉這一口,可能遺傳,我也喜歡吃驢肉,不論是出差還是旅遊,但凡見著有做驢肉的館子,不管驢肉火燒還是驢肉大餅,我一定都會捧場!

在記憶中,我還真沒碰到做的不好吃的驢肉館,可能是因為我愛吃,所以不挑剔,只要是真驢肉,咋做我都愛吃!

在西門子時,我經常出差去獨山子,那裡有一家驢肉館,每天生意火爆。

老闆告訴我,他們有人在南疆專門收活驢拉到獨山子來,平均兩三天宰一頭,就這,有時自己的驢肉館還時不時的沒肉可賣,可見的生意有多好!

他家的驢肉可點的菜品就那幾樣,我是雷打不動的只點大餅卷驢肉,驢肉是滷製的,配上蔥絲和兩種口味的蘸醬,另外還有兩小盤自製的辣椒醬,而大餅要比北京烤鴨的薄餅稍厚一些,但整個的吃法,和北京烤鴨一模一樣。

我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你吃正宗的北京烤鴨,在吃的形式上,是不是很有一種儀式感?一種愉悅的儀式感。

儀式本身會讓人有種莊重的感覺,從而會使你內心,升騰起一種興奮、一種價值,其實,也就是某種認同,甚至是一種臣服!

這裡面還隱含著一種樂趣,不光是動手的樂趣,還有對食物調配的樂趣,這是吃的藝術!

先把大餅攤開驢肉鋪底,蔥絲鋪肉上,再淋上蘸醬和辣椒醬,然後把餅像趕氈子一樣捲起來,一頭折起用左手捏住在下,右手在上拿起,如上香狀送入口中,連餅帶肉使勁一咬,那嚼起來,絕對美味無比,香氣四溢,賽過神仙,想必人間好吃不過如此!最後,再來一杯玉米糊糊下肚填縫,是為絕配。

我離開西門子多年,內心並無多少遺憾,外企的職業生涯,在一般人看來光鮮亮麗,其實,內心也很苦逼。你們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

老外也不是救世主,更不是什麼神仙皇帝,箇中滋味,只有自己心裡瞭然。

倒是現在的悠閒日子,讓我自得其樂,深愛不已。也算是順其自然吧!

有時候,偶爾想起驢肉大餅,還是滿懷念的,想要再吃一口,恐怕要開車去一趟嘍!

不知那些和我有共同愛好的客戶,現在還好嗎?我想念你們!

扯吧,是想吃驢肉了吧?額哈!?

扯的太遠,說老家!

老家的老宅是青磚黑瓦,屋頂長滿了雜草,還有幾十株瓦松,有幾顆蒿草兀自的矗立在那兒,特別顯眼。我猜想,蒿草的草種可能是蓋房上瓦時隨泥一起上來的,來年,在雨水的澆灌下,自然生發,才有房頂稀疏長草的景觀。

新疆尤其是南疆,乾旱少雨,所以,房子都是泥頂,沒有鋪瓦的必要,我頭次見房子上有瓦,還長著草和瓦松,就新奇的不行,房脊兩頭的蠍子翹,遠看像老牛的犄角彎向天空,而且一個村子都是這個模樣,我望著感嘆不已,我真是少見多怪。

老家前院不大,有三間正房在北邊,院裡東西各有兩溜廂房,圍成一個反扣的U字,這是北方農村標準院落的樣式。

正房東屋前,栽有兩顆柿子樹,七月我們去時,樹上掛滿了青澀的磨盤柿,樣子已足夠大,但摸起來卻很硬,表面還有一層細細的白霜,我在樹底下看著稀奇,非要摘一個嘗嘗,大爺說這柿子沒熟,澀的很!我就是不信,最後,讓三哥摘了一個給我,我一口咬下去,澀的我滿口麻木,這才再不要柿子吃了。

新疆號稱水果之鄉,但唯獨沒有北方的柿子,過年的時候,只是吃過柿餅子,新鮮柿子從沒嘗過,所以,這才鬧著生的也要嘗一嘗。

男孩子沒有幾個不喜歡耍槍弄棒的,可能這是骨子裡的東西,是天性!

我小的時候,父親由於工作原因,他隨身配槍,那時沒有現在管的嚴,一般他都把槍帶回家,到家就把槍卸下來,放在他床的枕頭底下。

他是把駁殼槍,有快慢機的那種,具體是德國的毛瑟還是國內仿造的,這我不清楚,只知道那是《平原遊擊隊》李向陽端的那種二十響駁殼槍,威風的很。

每天父親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槍裡的子彈退乾淨,然後把彈匣和子彈收好,這主要是防著我,讓我找不見,也是為了安全起見。

不過,他不在家時,有機會我就會去擺弄他的槍,即便是父親看見了,也沒怎麼責怪過我,因為,沒子彈的槍頂多也就是一把鐵玩具。

他平時沒事時也喜歡保養槍,這時,我會很仔細的看他如何拆卸槍的,一邊看還一邊問,主要是看拆的先後順序,還要搞清楚為什麼這樣拆,我在旁邊不停的問,父親也不停的教,在對待孩子這一點上,父親的確很優秀。

父親對機械上的事兒,屬於一點就通的主兒,他是一個很內秀的人,喜歡琢磨,也喜歡搗鼓,這一點我遺傳了他的基因,甚至更甚,何況這是鼓搗槍呢,我們爺倆在這上面,有共同的愛好。不過,那個男孩子不喜歡槍呢?

看了兩次,我就會拆槍了,更溜的是組裝。槍械本身就不怎麼複雜。

在我玩的一群孩子中,只有我爸配槍,我說我們家有槍,一群孩子非要看看,我就得意的告訴他們,等我爸媽不在家的時候,還得槍沒帶走才有機會給你們看看,小夥伴們都興奮的等我通知。

有一段時間,我在孩子群裡威信特別高,幾乎說一不二,有些孩子生怕我把他開除在看的人群之外了,幾乎放學就圍著我轉,都眼巴巴的等我招呼!

終於一天機會來了,我一個人進屋,讓他們在屋外的窗戶處等著,我把駁殼槍拿到窗戶前,讓他們隔著玻璃看我手中的槍,我壓下機頭,空槍擊發,發出金屬的撞擊聲,啪!啪!外面的小夥伴,看的興奮異常,大呼小叫的,我在屋裡喊他們:別咋(zha一聲)呼,注意看著點我爸媽別回來了!

本來是想顯擺一下我拆槍、裝槍的本事,但他們這一嚷嚷,真的怕家長這時候突然回家,於是,趕緊把傢伙放回原處,出來鎖好門,帶著這群孩子一起撤離,到別處去玩。

玉田老家,我還有一大姑,她家有一兒子和我年齡相仿,在玉田整天玩在一起,一天去他家,我突然在牆角發現一寶貝---一支氣步槍,這可把我高興壞了,口徑是五點五的(我只知道,氣槍有四點五和五點五兩種口徑)。

這把氣槍是那種撅把子壓氣式的,就是推開槍管和槍膛分界處的鎖扣,使勁撅槍管壓氣,然後填裝鉛彈,復位槍管後,槍就處於上膛狀態。

我倆和大爺家的三哥,去村外找樹林打鳥,當走到鐵路時,見六、七十米外有一小男孩叫我三哥,我問三哥:那是誰?三哥說:論輩分,你得叫他叔,他是「宗」字輩兒的,我們是「天」字輩兒,就得叫叔!我望了望那小男孩,和我差不多歲數,怎麼就成我叔了呢?

我從小就會背老紀家的家譜:明遠宏程大,永為恩宗天

我本是「天」字輩兒的,如果按家譜起名,我應該叫紀天什麼的,而不是現在的名,那時,我父母沒有遵循按家譜起名,至於為什麼我不清楚。

在老家都是按家譜起名的,家譜起名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報上名來,我就知道你比我輩份大還是和我平輩兒。

氣槍一般都打不遠,射程頂多也就五十米,當時,我看小孩絕對在六十米以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想的,把槍口往上抬高了一點,隨手就放了一槍。

沒成想對方「啊」了一聲,我一聽就知道壞了,肯定打著了,急忙飛奔過去一看,不偏不倚正中小腿前面,雖然傷的不厲害,只是擦破點皮,那也是傷著了。

我當時看了,也不是太著急,安慰他說:沒事的,兩天就長好了!我槍口抬的挺高的,本想打不著呢,沒成想,這破槍打的還挺遠,對不起!你看怎麼辦吧?我那叔也沒啥主意,看著我也一直不言語。

我三哥在旁邊說話了:他是從新疆回老家來的,論輩分還是你侄兒呢!

這位叔哭喪著臉,一手提著褲子,看看我再看看自己小腿的傷,嘴角抽搐了一下說:你說吧!

我立馬說:要不這樣,我賠你錢行不?說著隨手就遞給他五毛錢,他接過錢嘴裡咕囔著個:中(行,可以)!就招呼也不打的沿著鐵道走遠了。

我一看沒事了,立馬樂的不行。這時三哥卻說:給兩毛就中(行),五毛給多了!我說:沒事,不就五毛錢嗎,這還有兩毛呢!

剛才出來時,在村頭供銷社買了一盒鉛彈,五十粒裝的才賣三毛,給一塊找了七毛零錢,沒成想,這會兒派上用場了,真巧! (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東成-西 就
    東成-西 就從前,有東成、西就二人。東成很窮,西就很富有,西就開有一間鋪頭。東成天天去挖柴頭賣給西就。有一天,東成賣了柴頭,見街上有個佔卦先生,便去佔了一個卦。算命先生給了乘成一張八卦圖,寫上了東成的出生日期,東成揣八卦圖;貼在自己的竹帽上,因為不小心,這張八黔圖在路上丟失了。
  • 《向西,向東》·5(在唐山)
    平時,雄獅就像個紈絝子弟一樣,東遊西逛的,無所事事。母獅到是乾淨利索,走路也很有派,讓人喜歡。
  • 聚會傳奇:敖包相會(二)向西向西
    隨後,三輛車風馳電掣般一路向西向西!朝著夢開始的地方挺近!小孟開車,水平不咋滴,還挺能嘚瑟!我不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氣炸連肝肺,銼碎口中牙。我狠命踩下油門,隨著發動機一陣暴躁的低吼,轎車有如離弦之箭,絕塵而去。回頭望一路黃塵遮蔽,小孟的座駕已不見蹤影。我內心一陣狂喜。,呵呵!小泡子!我讓你連屁都聞不上!說話間,前方幾處緩衝帶後,交警打著漂亮、妖嬈的手勢,示意我停車。我以為又是檢查身份證,故作鎮靜地問:「咋介啦?」警察嫵媚地向我眨眨眼:「你小子超速啦!靠邊下來!」
  • 從「白田」到「玉田」的地名由來
    「玉田原名白田,有關玉田地名的由來,民間曾有這樣一段傳說察後,感嘆此地真玉田也,又封雍伯為大夫入朝理政。從此以後,「玉田」這詞風光無比,文人墨客愛用此詞入句,地方命名者用之為祥,玉田先人便將「白田」改稱為「玉田」。
  •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你是往東走的,往回走就是往西走!往西走!」「哎呀!往西知道嗎?往西走,你沒看見嗎?西邊那個大門那麼明顯!」……我猜想電話那頭一定是個真的分不清東南西北的人,不由想起剛來北京那會,去一個出版社找人,也分不清東南西北。
  • 行走唐山玉田,聽一個故事,去「京東第一寺」淨覺寺,看三大奇觀
    那天,從怪樓出來,離開北戴河,返程途中又繞道去了唐山玉田,緣於一個故事,還想去看一座古寺。玉田,顧名思義,「種玉的田地」,其名源於「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故事出自東晉志怪小說《搜神記》中的一個民間傳說——楊公伯雍,洛陽縣人也。
  • 影評《無問西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無問西東跨年夜,晚上沒有事情,自己把辦公室的燈關上,自己一個人重溫了一遍《無問西東「後來的吳嶺瀾離群索居,遠離人群,思考人生的意義,在一次泰戈爾的演講中,他看到泰戈爾身邊站著的都是當時一流的人物,梅貽琦校長在臺上向他頷首致意,那麼從容篤定,決心要真實面對自己,後來成為了西南聯大的教師。
  • 《無問西東》觀後感
    晚上和老伴兒又進了電影院,這次看的是一部老片子,片名叫"不問西東"。提前在網上查到的信息是,電影是敘述解放初期的關於四個大學生的故事,扮演女主人公的是章子怡。真沒想到,一開始我居然會看不懂,感覺劇情前後連接不上。我幾乎要棄場出走,是老伴兒的堅持,我才得以看完。看完的結果是震撼,久久難以平靜。我內心譴責自己的麻木和淺薄。
  • 《向西,向東》·4(到唐山)
  • 《無問西東》:堅守一生
    電影《無問西東》的四段故事皆是圍繞清華而展開,展現了四個不同時代的年輕人的抉擇與夢想。後來陳鵬帶王敏佳回了老家,將她安置,到「王敏佳之墓」,與李想分道揚鑣。在西北研究核彈的陳鵬頭髮掉了一大把,回家後滿目是桌椅倒在地上,不見王老師。王敏佳走在西北荒原上,她想在死之前,能好好照顧陳鵬。第四段:張果果就職於一家廣告公司,目前在競標億家奶粉。公司上層Robert與David意見不合,一個想拿他當槍使,一個想讓他當替罪羊。
  • 觀《無問西東》有感
    按:今日觀郭松民先生評論《無問西東》電影,深以為然,乃憶及去歲所寫之觀影后感(載於《石泉評論》公眾號),錄之如下:2019年6月20日,與妻一同準備餃子餡;18時,包餃子之時,觀影《無問西東》。
  • 唐山周末 休閒玉田 第147集 散說玉白菜
    觸景生情,想起童年的歌謠,立冬不出菜,必定雪中蓋,這是無終古國玉田的諺語,菜指的是玉白菜,那是看得見的鄉愁。白菜與土地最親,從頭到腳都貼著大地的心,白菜是土地的兒女,生於土地,隱藏於土地,土頭土腦,又拙於表達,仿佛是樸實的中國農民,飽滿、厚實。白菜既平凡又崇高,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菜品,百吃不厭!
  • 《無問西東》: 第一次寫電影相關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無問西東》電影名字來自清華大學校歌「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在最後片尾彩蛋裡
  • 《無問西東》,在愛情裡卑微,故作強勢又有什麼用?
    人們都說《無問西東》是一部具備高貴性格的文藝片。我是比較同意的,在影片中,導演李芳芳用淡淡虛化的平面色彩串聯起四個時代,四個時代都緊繞「清華」這個主題,畢竟這是給清華大學校慶的獻禮。而《無問西東》這個名字就取自於清華校歌之中。
  • 《無問西東》:真實的人生最有力量
    有一類人,他們風華灼灼,充滿了責任感,有著蓬勃的青春和熱烈的理想,雖然總是因為過於樂觀和天真而失敗,但世人卻永遠不會因為他們的失敗而降低對他們的尊重 ——海晏《無問西東》四個故事,四段不同的人生,橫跨百年時空,交織出了一首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從而告訴我們
  • 農村老太太的嘴:村東張三死了羊,傳到村西成了李四死了娘
    村東張三死了羊,傳到村西成了李四死了娘。你說您的,我聽我的,我只按我的意思來聽——選擇性的聽。一年沒有回家,年底回家吃個酒席,坐在我們農村老太太一桌,吃頓飯,老家一年的事我都知道了我這個小機靈鬼去年疫情從外地回老家
  • 在延安碰到西路軍小戰士,徐總拍著他肩膀說:向東走算是走對了
    徐總也站起來,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向東走,這條路算是走對了!」或許,徐總既是說給面前的小戰士,也是說給自己,說給浴血奮戰的西路軍將士們!但向東走,不是一條坦途,而是一條九死一生的路!17歲的西路軍戰士談清林的生死東返之路西路軍敗退祁連山,年僅17歲的談清林是紅三十軍後勤機關的一名戰士。
  • 神作:《若水向東流》
    此前他的《模擬人生者》就是屠版文,這本《若水向東流》同樣如此。若水向東流若水向東流,莫要不回頭正如作者簡介所若水向東流,莫要不回頭。我渴望力量這個作者連續出兩部佳作,上一本《模擬人生者》將惡赤裸裸的展現出來,這一本《若水向東流》則集中表現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文風冷酷,語言簡練,個人感覺他適合於從事實體書籍,寫網文是真的屈才了。
  • 老家的故事——魏新建
    當我們站在橋頭西望,只見一片澤國,遠處的夏鎮街漂浮在一片汪洋中,想不到我第一次回老家竟然那麼艱難。  就在我們一愁莫展時,蹬三輪的老鄉已經給我們找到了一條漁船,並把船家帶到我們跟前囑附著一定要把客人送到家。我們上了船,升起了風帆,船頭犁開了平靜的水面,傳來譁譁的水聲。坐在船倉裡,感覺就象在大海裡航行,水天茫茫漫無邊際。
  • 老家故事之傻子德德:他考上大學卻被拒之門外,命歸了村西的小河
    近期又拾起鏽筆,在創作《老家的故事》系列,一篇一篇為桑梓寫史為祖先寫記。有空了摘個片段或挑個人物發個頭條,尋求大家的意見和支持。這次寫的傻子德德,因目前大學開學季而起,與前段時間寫的《老家故事之一個桑葚引發的血案》差不多,德德就是地主富仁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