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個特別可愛的老太太。 「決不讓孩子因為自己的存在感到不舒服」是她的教子哲學,她在哪裡,哪裡就有踏實和快樂。
結婚前,先生帶我回家拜見未來的婆婆,指著我對她說:「媽,這是宋丹,我要和她結婚。」
「什麼時候結啊」老太太喜形於色,笑眯眯地打量我。
「8月25號,那天是她的生日。」
「好好好,我瞅瞅皇曆去,」說了一連聲的「好」,老太太踱到皇曆跟前,「我這皇曆啊,特別準。8月25號……哦……這不準。」一扭身回來了。「行,就那天吧,生日好,雙喜臨門。」
我一伸脖,瞅了一眼皇曆,8月25號旁邊一行三個小字:忌嫁娶。
結婚以後,我做的任何一件值得表揚的事,婆婆都要誇上一通,誇得我兩腳離地,對自己的要求卻一日更比一日嚴格。
有時候先生與她拌嘴,我就向著老人說話:「幹什麼幹什麼媽都這麼大歲數了,不改缺點,我們沒缺點!這輩子就這樣了!」
有一次,我請先生的弟弟、弟妹帶她一起去看我演出的話劇《萬家燈火》,我也送了票給先生的前妻黃濤,弟妹去洗手間的工夫恰好遇見了她。回來後,全家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弟妹說: 「剛才我看見黃天天了,她也去看演出。」
婆婆一激動,一時間忘了我的存在,趕忙說:「哎,那你怎麼不跟她說,我挺想她的,讓她來家玩兒啊……」正說著,突然想起我就在旁邊呢,馬上打住,轉向我「嘿嘿」地笑:「嗨,我這就是客氣客氣!」
「媽,看您說的。我也歡迎她來家玩兒啊。」「丹,你真是胸包太虛。」婆婆是居士,時不時就要甩出點兒「專業術語」。
「胸包太虛怎麼講」我虛心請教。
「意思就是,你的心胸,像大海一樣寬廣……」
每天早上,婆婆要在佛像跟前磕許多頭,為兒孫求好運。有時我們約了朋友在家打麻將,第二天早上,她磕完頭就來悄悄問我:
「哎,昨晚,輸了贏了」
但凡我說「贏了」,她就捂著嘴可勁兒樂,樂完湊我耳邊來一句:「告訴你,是我求的。」反之,我若說「輸了」,她一言不發扭頭就走,接著磕頭去。
每個月我都會給父母一些零花錢,對婆婆當然也一視同仁。那時候我們還沒把婆婆接過來,所以每次去看望她就是「發工資」的時候。
有一次去看婆婆,把一件外套落在她家了,於是過了幾天又去取。當然不能拿上衣服就走,我又陪她邊聊天邊嗑瓜子,然後去包裡拿紙巾擦手。婆婆見我手伸進包裡,臉上樂開了花,「啪啪」地拍起了巴掌:「我兒媳婦又要給我零花錢嘍!」
「給什麼零花錢上周剛給過,瞧您這記性。」我嗔怪道。她對我沒有婆婆的威嚴,我對她也就沒了媳婦的客套。
「嘿嘿,哦,剛過一個禮拜啊。」
有一年我迷上了炒股。白天在大戶室,我一個人守著四臺電腦。先生中午來給我送吃的,見此架勢一驚:我也管理挺大一個企業,你卻比我還像個大領導!回到家裡,我的電腦首頁永遠是股市行情。
那天婆婆走進我們的房間觀摩「大領導」炒股。 「丹丹,你這個東西它怎麼看呢」
我教她看屏幕:「您看這些個紅線綠線,它一往上翹,兒媳婦就賺錢了;它一耷拉下來,兒媳婦就賠錢了。」說完我就出去了,留老太太自己在那兒琢磨。
過會兒我回來,就聽房間裡傳來抑揚頓挫的念經聲,進門一看,好嘛——地上擺著一個念佛機,喇叭對著電腦,我婆婆正跪在電腦前面磕頭呢!
「嘿,您這是求啥呢快起來快起來,您沒瞅那些線還都耷拉著呢」我把婆婆從地上半攙半拽起來。她拍拍手上的灰,一臉神秘地笑:「你瞅著,一會兒就翹起來!」
婆婆教我怎麼做母親,跟她在一起太舒服了。對我們的生活她永遠緘默不言,沒有意見,沒有評論,沒有任何指導,哪怕我們做錯了。
那年我去拉斯韋加斯賭錢,我媽快急瘋了,不停地給我淨化思想:「丹丹你不能賭錢,萬一賭輸了呢萬一被人錄下來呢」婆婆就在一旁輕輕按一下她的手,使個眼色:「她還玩兒了呢。」
對於子女,父母的一切指導性意見都是「嘮叨」,我甚至相信青春期的孩子就連聽這些嘮叨也是壓著火的,更不用說乖乖地照辦。但這就是一個生命的輪迴。每一個孩子都害怕父母的嘮叨,但等他們有了孩子一定會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嘮叨。
我和兒子巴圖在家的時候,我一看見他大冬天光著腳在大理石地板上走來走去就跟他急:「巴圖,麻煩您把鞋穿上行不行」每當我說完這話就會立刻想到我媽對我的點評:
「丹丹,把胸挺起來!」
「丹丹,不要穿露脖子的衣服,你會咳嗽。」
其實等我到了我媽的年紀,自然會把衣服領子拉上去。而將來40歲的巴圖不用說也會穿上襪子和鞋再往冰涼的地板上踩。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自己的經驗怎能等同於絕對真理
從婆婆身上我讀懂一件事:人這輩子要想過得快樂,只需管好你自己。人人如此,家庭就和睦了,社會就和諧了。
為人父母,通常在孩子十五六歲以前就把基本的品格和道理說完道盡了:不許拿別人的東西,不許撒謊,要幫助小朋友,要好好聽講認真寫作業……其餘要做的就是給他成長的時間,讓他學會掌控自己的時間。再說更多的,統統是徒勞無益的嘮叨。嘮叨有時很危險,它是種壓力,使兒子不願回家,讓女兒想趕快嫁人,孩子們害怕和你在一起,不肯對你說心裡的話。
如果等到我老了,要和孩子們一起生活,我要做一個像婆婆這樣的母親,閉上我的嘴。我一定不以為我有多少人生經驗他們應該借鑑或願意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