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三部曲的暗線,就是一部完整的蒙古帝國崛起和衰亡史

2020-09-03 心向青山

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在這三部作品中,不僅有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也有仁人義士的家國情懷,同時還體現了金庸先生不拘泥於中原王朝視角的大歷史觀。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射鵰三部曲自蒙古人崛起大漠、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講起,至朱元璋起兵江淮、驅逐蒙古人結束,可以說這三部曲的暗線便是一部完整的蒙古帝國崛起和衰亡史。

1、《射鵰英雄傳》是蒙古人的崛起

在這部書中,郭靖與華箏的分、楊康和穆念慈的悲劇,都體現的是我國南宋末年民族間衝突的加劇。

南宋末年,天下七分:南宋割據江南、金國佔據中原、西夏在西北、大理佔西南,西遼稱霸西域、吐蕃據有青藏高原,而蒙古人崛起於大漠草原。


這,又是一個大爭之世,也是一個民族間衝突最為劇烈的時代。

按照時間的推算,丘處機經過牛家村的時間應當在公元1204年左右,次年郭靖出生。兩年後,也就是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在斡難河召開大會,被群臣上尊號為「成吉思汗」,蒙古人的時間來了。

《射鵰英雄傳》雖然以宋金之爭開始,但暗線卻是蒙古人的崛起。因為丘處機經過牛家村的時候,金國的國祚其實只剩下30年了,公元1234年,金國被蒙古人所滅。

金國和南宋都走向了末世,而蒙古人正冉冉升起。在本書的最後,郭靖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徵花剌子模,至成吉思汗病逝止,這便是《射鵰英雄傳》的歷史大背景。

2、《神鵰俠侶》是蒙古人的巔峰

蒙古人的大徵服並非成吉思汗一代人之功,而是由蒙古人三代大汗(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所締造。

按照時間推算,楊過應當出生在公元1224年左右,其在《神鵰俠侶》出場之時為十三四歲,時間大約為1237年,當時的金國已被南宋和蒙哥南北聯手所滅(1234年),蒙古人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南宋。

楊過和小龍女從古墓出來的時間大約是公元1243年,這一時期的蒙古人已經完成了第二次西徵,勢力達到了波蘭、匈牙利境內,而窩闊臺也於1241年病逝。


之後,蒙古人進入了短暫的內亂時期,也就是窩闊臺系和拖雷系的大汗之爭,最終拖雷系的蒙哥通過武力登上了大汗之位,並剷除反對自己的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王公,為蒙古人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這一年,郭靖鎮守襄陽、楊過斷臂、郭襄出生、小龍女跳崖,接下來便是十六年後。

為何是十六年?因為十六年後的蒙古人恰好處於第三次西徵的巔峰時刻,這一年是公元1259年。此時,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已經在1258年滅了赫赫一時的阿拉伯帝國,而蒙哥的另一個弟弟忽必烈正隨著蒙哥南徵南宋。

《神鵰俠侶》的最後,楊過用飛石擊斃蒙哥汗,蒙古人的西徵隨之結束,忽必烈北上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南宋的危機也暫時解除。

楊過擊斃蒙哥,使蒙古人從巔峰之時滑落,帝國也隨之開始分崩離析,這便是《神鵰俠侶》的歷史背景。

3、《倚天屠龍記》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的衰亡

《倚天屠龍記》並沒有接著《神鵰俠侶》寫,而是隔了近一百年。這一百年,包括了蒙古人攻破襄陽,郭靖黃蓉戰死,也包括了元朝的近百年史。

在金庸的小說中,郭靖是唯一一個為家國天下而戰死的俠客和英雄,金庸不忍心寫,只是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點。襄陽城破,時間是公元1273年,郭靖大約70歲,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當之無愧!


射鵰英雄,是成吉思汗,更是郭靖!

《倚天屠龍記》的背景是元朝末年,之所以選擇這一時代,我想金庸先生應當是想為射鵰三部曲畫一個圓,從蒙古人的崛起和南徵寫起,至蒙古人被驅逐和退出中原為止。

公元1260年左右,張無忌選擇了與蒙古郡主敏敏特穆爾(趙敏)退出江湖,光明左使楊逍接替了教主之位。


八年後,明教的教徒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並最終北伐成功,將蒙古人趕回了大漠草原,這便是《倚天屠龍記》的歷史背景。

4、從郭靖和華箏的分,到張無忌與趙敏的合,體現的正是這一時期我國民族間的衝突與融合

射鵰三部曲當然不是歷史,也不可能與歷史完全吻合,但從其中三部曲中悲歡離合的故事中,我們其實也能了解金庸先生的歷史觀。



在華箏和黃蓉之間,郭靖堅定的選擇了黃蓉,放棄了蒙古的「金刀駙馬」,表明了助宋抗蒙的決心。郭靖和華箏青梅竹馬,二人之分其實也正是當時民族衝突的體現。

《神鵰俠侶》中的婚姻安排很有深意。

郭靖的大女兒郭芙嫁給了契丹人耶律齊,徒弟武敦儒娶了契丹人耶律燕(耶律齊的妹妹),武修文娶了女真人完顏萍。

在這裡,郭靖從抗金到同意了徒弟武修文與女真人的婚事,而這在《射鵰英雄傳》中應當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一點反映的正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之間的尊重和融合。


在周芷若和趙敏之間,張無忌選擇了蒙古人趙敏,放棄了有婚約的周芷若,這在《神鵰俠侶》中同樣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我想,金庸先生通過這些婚姻,體現的正是各民族之間的衝突和融合。各民族間在《射鵰英雄傳》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會發生在《神鵰俠侶》中,在《神鵰俠侶》中不會發生的事情會發生在《倚天屠龍記》中。

耶律、完顏、孛兒只斤,代表的是塞北三朝,其在小說中與郭芙、武敦儒、武修文、張無忌的結合,表明金庸先生並不是狹隘的從中原王朝的視角看歷史,而是將目光超越了民族,將這一時代、這一亂世放在了整個多民族的大中國背景之下來看待。

後來,朱元璋確實驅逐了北元,但並不表示他要驅逐一切蒙古人: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同時,大明在東北的朵顏三衛,在西北的關西七衛(也稱蒙古人七衛),均由蒙古人組成,明朝本身也是一個多民族政權。

關西七衛


大明最初也想完全接收元朝的政治遺產,所以才會在東北設奴兒幹都司,在西藏設烏斯藏都司,而這正是明朝對元朝的繼承和發展。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蒙古人的崛起和興亡在我國古代史上是極為重要的劃時代的歷史事件,他以武力促成了我國農牧兩區的統一,並使我國開始向多民族的大中國轉變。

相關焦點

  • 射鵰三部曲每一部的天下第一分別是誰?《神鵰俠侶》最有爭議
    射鵰三部曲是金老先生的代表作品,前後跨度一百多年,經歷了前五絕、後五絕和二張時代。三部曲的三個主角分別是郭靖、楊過和張無忌,他們一路成長,最終都成了受人尊敬的大俠。那麼在三部曲中,每一部的天下第一又分別是誰呢?今天咱們來深入探討。
  • 「射鵰」三部曲有一女子被忽略,她才是楊過正宗傳人,不是黃衫女
    一、「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作品,為何三部時代不同、背景不同的作品能夠成為三部曲呢?如果各位朋友仔細看的話不難發現,《射鵰英雄傳》主要講述郭靖的崛起,為他日後鎮守襄陽作鋪墊,《神鵰俠侶》則借楊過來幫助郭靖,助他鎮守襄陽,抵抗蒙古大軍,而《倚天屠龍記》則起收官作用,經張無忌的貢獻,終於統一了中原,雖然皇帝不是張無忌,但一統天下之人正是張無忌。
  • 射鵰三部曲五把藏世刀劍,第一玄鐵重劍,第二倚天劍,第三屠龍刀
    金庸先生留下了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其中有三部情節兩館,被網友們稱為《射鵰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的時代背景,橫跨了很長的一段歷史,從南宋楊鐵心和郭嘯天結拜開始說起的,由宋末寫到金朝,中間還涉及到大理國,再續寫蒙古帝國花剌子模,最後以西夏,元末收尾。
  • 「元起元衰」的射鵰三部曲中,緣起終究沒有緣滅
    郭靖沒有生在南宋的煙雨江南,而是生在了遼闊的蒙古草原。他的身世,則是當時各方勢力的真實寫照。南宋沒落,蒙元崛起,郭靖以南人之身生於大漠,意味著此時兩方的聯合,他的仇人,大金朝的王爺完顏洪烈,也恰好是宋元共同的敵人。郭靖的成長過程,便是蒙元興起的過程。無論是弱小時的堅強不屈,一路上的眾人幫扶,還是成名後的雄心壯志,報仇滅金,雖然坎坷,終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射鵰英雄傳》反映了金國末期與蒙古和南宋的關係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下文簡稱《射鵰》)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早在1983年就被拍攝成電視劇搬上螢屏。此後中國大陸引進該電視劇,在國內轟動一時。 《射鵰》中的主人公之一的郭靖為逃避金國迫害,出生在蒙古大漠。小說以一個男孩在蒙古大漠的成長,將鐵木真所在的乞顏部從畫卷中逐漸展開,描寫了一支人數雖少,但胸懷寬廣,英勇善戰的部落。
  • 射鵰三部曲:三個男主經歷有多像?金庸才是套路文的鼻祖
    不過老王近期研究發現,原來套路文的根源竟然來自於大俠金庸,看看射鵰三部曲裡的三個男主到底有多像就知道了。射鵰三部曲中的時代背景都是朝代更迭、民族矛盾激化的特殊歷史時期。武俠小說選取這樣的歷史時期作為背景,必然要表現出朝代更替所引起英雄俠士的喪國之恥和亂世之憂,從而更好地展現英雄人物的愛國之心和民族大義。
  • 射鵰三部曲:江入大荒流
    古往今來,不是什麼小說都有資格被稱為三部曲,而「射鵰三部曲」卻可以。今天就來聊一下這三部曲。二先回答一個問題:金庸是一開始就打算把射鵰寫成三部曲嗎?而到了那幾年,「射鵰」三部曲陸續問世,這河床突然開闊起來,水勢也變得澎湃、洶湧,無數的細流逐漸匯聚一處,如長江入海,滔滔不絕,平地起銀川。
  • 楊過PK郭靖,誰的俠義在《射鵰三部曲》中更勝一籌?
    所謂的《神鵰三部曲》指的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射鵰三部曲》圖解三部作品拓展了傳統的俠義精神,宣揚了帶有濃厚的民族精神俠義觀。今天我們以《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和《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兩人為例,探討兩人中的俠義精神誰更勝一籌。
  • 射鵰三部曲:從蓋世豪俠到平凡讚歌
    射鵰三部曲即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只是射鵰與神鵰中的主角,屬於義薄雲天的蓋世豪俠。然而驅趕蒙古韃子,楊過功不可沒,但事後隱居古墓,當真羨煞了旁人。倚天時期與雙鵰的聯繫,張無忌武功寓意著什麼?《倚天屠龍記》屬於三部曲中的尾聲,名字全然沒有雕字,此前的射鵰與神鵰,都與其相連。
  • 《大秦帝國》口碑一部不如一部,《大秦賦》能否力挽狂瀾?
    商業影視有一個萬年不破的續集理論:第一部很經典,第二部差強人意,第三部狗尾續貂,往往是一部不如一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裂變》是一部十分難得的歷史正劇,既尊重歷史,又食之有味。大約很多人,也與子彧一樣,先讀了原著,再看的《裂變》電視劇,然後再回過頭去看13年上映的系列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以下簡稱《縱橫》)。
  • 射鵰三部曲中十大門派排行榜,第一明教,第二丐幫,第三少林寺
    金庸一共留下十四部經典的武俠小說,除了笑傲江湖沒有年代背景,其它的大多按照歷史上的時間順序寫下了,例如降龍十八掌,早在天龍八部中就已經出現了,在射鵰三部曲中繼續大放異彩。這十四部小說中,無論是時間,還是劇情,聯繫最為緊密的為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 射鵰三部曲:郭靖的武功的蛻變,從幼兒園到博士後畢業的歷程.
    射鵰三部曲對於廣大的金庸迷來說並不陌生。射鵰是少數幾部把主人公的武功進階之路寫的如此詳細的武俠小說了。今天小編和大家共同討論一下郭靖的武功進階之路。此時的郭靖,可能也就是比較精銳的普通蒙古戰士的水平,書中有和尹志平比試的一段,結果被打敗。
  • 射鵰三部曲每一部都有可能誕生江湖上的絕代雙驕,但都遺憾錯過
    其實金庸的射鵰三部曲,每一部都在主角身邊插了一個年紀相仿,資質甚佳的江湖後起之秀,但是很遺憾,由於很多原因,他們和主角並未成為江湖上的絕代雙驕。說實話射鵰的開篇和古龍的絕代雙驕有相似之處,而且和小魚兒花無缺一樣,郭靖楊康也有比武的約定。但和小魚兒花無缺齊頭並進不同的是,郭靖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大俠,而楊康則是武德雙失,淪為武林反面教材。
  • 新射鵰群俠傳與襄陽古城聯動!探索俠義文化的文旅新道路
    射鵰三部曲的發布,開創了整個金庸武俠小說的新紀元,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新武俠體系的開山人,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系列武學體系和架構在三部曲中逐漸完善並發揚,也由此奠定了金庸在整個武俠文學領域中泰山北鬥的地位。
  • 《射鵰英雄傳》為何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長盛不衰?
    不僅歷史背景特別突出,同時也僅僅是一部單純的倡導武俠精神的小說,這部小說將武俠人物融入到了,真實存在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事件之中,並堅持人物統帥故事的創作特點,一經問世就讓人們感受到了,十分濃鬱的「英雄」氣息。
  • 《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共有六位主角,其中誰的武功最差?
    《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共有六位主角,其中《射鵰三部曲》中有郭靖、楊過、張無忌三位主角因為《天龍八部》和《射鵰三部曲》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參照物對比,來看一下這六位主角的武功究竟孰高孰低。
  • 射鵰三部曲中,最強之人不是楊過和張無忌,竟是天賦平平的他
    說到「射鵰三部曲」,我們可以討論的話題就太多了。這個系列可以說不但是金庸先生本人的集大成者之作,更是代表武俠小說最高水平的集大成者之作。在「射鵰三部曲」系列中,你可以得到能夠從武俠小說中得到的一切體驗。
  • 金庸武俠 射鵰三部曲《射鵰》《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人物譜
    梅超風▲(黃藥師二弟子 ◎射鵰英雄傳) 陸乘風▲(黃藥師四弟子 ◎射鵰英雄傳) 楊過(『神鵰大俠』、『西狂』「倪牢子」、「傻蛋」、「薩華滋」字改之、拜歐陽鋒為義父、入古墓派前曾拜全真教和郭靖為師、尊獨孤求敗並和一隻神鵰亦師亦友、娶師父小龍女為妻) 穆念慈▲(楊過母親)【病死】(◎射鵰英雄傳) 楊康▲(楊過父親)(◎射鵰英雄傳)
  • 最經典的《射鵰三部曲》,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一起笑傲江湖
    《射鵰三部曲》是金庸先生三部代表作品的合稱,因情節上有承襲關係,故以首部著作的前兩個字命名為三部曲。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三部曲分別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接續關係明顯,不用多說,《倚天屠龍記》與前兩部時代跨越比較大,看似比較獨立,但暗中卻有千絲萬縷聯繫,比如在《倚天屠龍記》中掀起軒然大波的倚天劍、屠龍刀,便是射鵰與神鵰中的兩位關鍵人物郭靖、與黃蓉所制。況且,倚天開篇,耗費兩章情節,圍繞《神鵰俠侶》中人物郭襄展開描述。
  • 射鵰三部曲中的三位大俠,誰的武學功夫最強。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倚天屠龍記》被合稱為「射鵰三部曲」,因為這三部作品在故事情節上一脈相承,其實金庸老爺子的所有作品結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大格局的武俠世界觀,比如《天龍八部》與《射鵰英雄傳》之間也存在些許關聯,《笑傲江湖》中也提到了《神鵰俠侶》中提到的「劍魔」獨孤求敗,只因射鵰三部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