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眼中的壞孩子,是生來就是惡魔的嗎?
隨著《隱秘的角落》的結局,關於原作《壞小孩》(紫金陳著)中全員惡人的設定也再一次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尤其是結局張東升那被配音為「你可以相信童話」的簡促口型,更是激起了觀眾們的推理之魂,於是萬千網友齊心協力,抽絲剝繭,從朱晶晶墜樓到張東升被激起殺意,終於「驗證」了這樣一個真相:
普普不簡單,嚴良是偷竊慣犯,朱朝陽才是最後boss,海報中修改後的「kids」本就暗示著他們都是壞小孩,各有各的秘密,各有各的罪惡。
最終存活下來的朱朝陽,多年後又將成為下一個張東升,朝陽東升,原本是極美好的景象,卻成了讓人不寒而慄的生活隱喻。從成績優異的乖小孩到暗藏心機的壞小孩,朱朝陽並非生來就惡,而在他一步步滑向邪惡深淵的過程中,父親朱永平和母親周春紅的「失職」絕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事實上,每一個「壞小孩」背後,都有一對不稱職的父母。
朱朝陽的父母早已離異,他單獨跟母親周春紅生活在一個狹窄的老房子裡。
父母離婚的時候,他還很小,所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缺乏父愛的他慢慢變得沉默,慢慢變成了同學口中那個只知道埋頭學習、一個朋友都沒有的書呆子。
沒有人知道他有多麼渴望父親的關注和愛。劇中朱永平第一次出現,是在牌桌上。一眾水產老闆圍坐在一起,無意中提起朱朝陽又考了全校第一,正在專心致志摸牌的朱永平這才後知後覺自己的兒子真棒,引得牌友取笑他作為父親連兒子的事情都還是通過別人口中得知的。
朱永平笑笑,心中有愧,就要帶來的兒子出去買鞋。能夠獲得跟父親相處的時光,對少年朱朝陽來說,是很難得的,可這份激動很快就在他跨上車的那一刻消散了。
車裡掛著的,是父親新的家庭合照,一男一女和一個小女孩,沒有他的位置。聽著父親問他以前最愛坐自己旁邊現在怎麼躲到後面去了,沉默的少年側頭看向窗外,第一次覺得笑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
小說裡的朱永平更甚,對兒子漠不關心也就罷了,在妻子王瑤懷疑女兒朱晶晶是朝陽所為多次威脅傷害朝陽母子時,哪怕受傷的是兒子,他還是選擇給兒子錢讓他不要追究。
朱朝陽吃驚地看著朱永平,顫聲道:「我全身都潑滿了大便。」
「就這麼算了,啊。」朱永平歉意地拍拍他肩膀,知道兒子還是很乖的,從不會忤逆他的決定。
過了好一會,朱朝陽退後一步,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朱永平,點了點頭。
也就是從那一刻,在朱朝陽的心裡,對這個父親徹底失望了。劇裡將朱永平為人父的隱忍和無奈以一種更善意的方式呈現了出來,所以我們看不到小說裡父子倆從渴望到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直接衝突,作為一名父親,朱永平顯然是不合格的。
他所謂的父愛不過是給兒子塞幾千塊錢,「以為買件衣服吃頓飯就是父親」,而兒子在背後眼巴巴望著他走向妻女的目光,他不是沒有察覺,只是選擇了假裝沒看見。這也間接造成了朝陽內心的不平衡和受傷感越來越大,最終走向極端。
作為一個獨自帶大兒子的離異母親,周春紅確實不容易。在這份不幸面前,有人可以憑藉樂觀隨和的心態給孩子一個自由放鬆的成長,也有人無法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反而讓孩子的成長變得壓抑沉悶。
很不幸,周春紅是後者。她將自己所有的不幸和痛苦都壓向了兒子,失去了婚姻的她在兒子身上展現出了極度的控制欲,朝陽被她按照心目中的樣子塑造成了一個完美小孩:
成績穩居第一,乖巧穩重,從不忤逆她。在其他的小孩偎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紀,朱朝陽已經習慣了在母親連續上班的時候獨自生活。小說裡丁浩帶著普普上門投奔,驚奇不已:你以前那麼開心,現在怎麼總是沉默啊!
所以,當乖小孩一旦開始有點「忤逆」的意思後,周春紅的情緒就開始崩潰。最經典的,應該是朝陽被王瑤的弟弟抓去虐待後被送到醫院,周春紅怒氣衝衝地告訴了葉警官,陪著他們來醫院讓朝陽說出真相。
為受到傷害的兒子抱不平,原本也無可厚非,但當朝陽聽從父親的話撒謊之後,周春紅的表現幾乎有些歇斯底裡。她不相信兒子會撒謊,不明白為什麼兒子要袒護王瑤,更為自己就在面前兒子卻不信任自己不聽自己話說出真相而感覺到了憤怒。
送走警察後她回到病房砰的帶上了門,再次痛訴朱永平是如何對他們母子的,然而事實是,朱永平所有的不好,幾乎都是對她的,她卻總是將這份不滿強壓到朝陽身上,以至於朝陽從來不敢在她面前表現出對父親的思念和渴望。
以愛為名的自私,註定了會成為孩子心目中的陰影。就像朝陽在她的緊追不捨下,近乎洩憤地灌下了一整杯滾燙的牛奶一樣,這種自私和禁錮的壓抑之下,終究有一天會達到一個臨界點,而一個老實的乖孩子在那份爆發之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卻也心知肚明。
除了朱永平和周春紅,劇中還有另外兩個父母:王瑤和葉警官。
在女兒朱晶晶墜樓的慘劇中,王瑤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當得知丈夫要帶朝陽去買鞋子時,她故意帶著女兒也去了商場,並縱容女兒多次打斷朱永平陪著朝陽試鞋。當朝陽試完鞋,不知是不小心還是「事先有過交待」,朱晶晶飛快跑過,一腳踩在了朝陽的新鞋子上。
一旁若無其事的王瑤扭頭去柔聲「訓斥」女兒,讓她過來道歉,理所當然地遭到了拒絕之後佯裝貼心地說「他又不像你天天有新鞋子穿」,一邊讓朝陽不要介意小孩不懂事,一邊又故意說朝陽的媽媽怎麼總給他穿舊衣服。
如果自尊可以被實體化的話,我想鏡頭裡一定會出現朝陽年少的自尊跌落在地一跌不起的畫面。
少年人的沉默,怎麼能抗衡成年人的惡意呢?不只是在小說中直白地描寫過王瑤唆使女兒對朝陽惡言相向,劇裡這份惡意也被隱晦地提示過。
當王瑤一口咬定兇手是朝陽時,面對丈夫「朝陽為什麼要這麼做」的質問,她目光閃爍了一下,避開了丈夫的視線,卻終究是失去女兒的痛苦戰勝了被丈夫發現自己偷偷對朝陽的惡意的害怕,她扭過頭堅定地看著朱廣平,「因為他嫉妒。」
對於朝陽的作惡動機,她比誰都心知肚明,而那些無可挽回的仇恨和慘劇,不都是她親手催生的嗎?正是這份拿女兒當槍使的惡,才釀成了讓她付出慘痛代價的果,再怎樣也追悔莫及。
同時,很多人質疑為什麼脫離主線之外的葉警官和女兒葉馳敏的戲份這樣多。事實上,在原著中,葉警官跟女兒的相處並不像劇中表現得那個融洽溫暖,他會因為成績不好而暴打女兒,這也導致葉馳敏十分懼怕這個父親。
而在劇中,從從沒有女性角色出現的場面中我們可以發現,葉家也是一個離異家庭,葉警官獨自帶著女兒生活,可哪怕工作壓力很大,他依然給了女兒一個父親能夠做到的全部:相比周春紅的唯學習論,他認為女兒能夠拿到第二名已經很厲害了,在女兒長時間學習之後會趕著女兒去放鬆一下,願意抽空拍女兒一起追《還珠格格》,跟女兒的相處不像一對父女,反而更像朋友。
這樣一種「改編」,給了觀眾們見證了三對父子/母子/母女的悲劇之後的唯一一點安慰。葉警官則恰恰是我之前提出的離異父母親的前者,他用愛和耐心,陪伴著女兒的成長,也向我們提示著如何去承擔好為人父母的職責。
按照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控制兩個維度,心理治療學家沈家宏在《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中將父母的養育方式分為忽略型、專制型、溺愛型和權威型四種。顯然,朱、周、王、葉四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則分別可以對號入座。
在朱永平選擇性的忽視下,朱朝陽無法在父親這裡得到歸屬感,這也間接導致了他對朱晶晶的嫉妒和惡意,最終化身「壞小孩」;
在周春紅控制欲極強的愛中,朱朝陽感受到的,是沉重的枷鎖,也慢慢失去了做自己的權利,從一個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孩變成了沉默寡言的書呆子;
在王瑤不辨是非的溺愛中,朱晶晶就像個被寵壞了的孩子,囂張跋扈,口不擇言,最終悲劇結尾;
葉警官的愛相對而言更加「正確」,他會給女兒設定規則,讓她不要只顧讀書,用平等的語氣告訴女兒自己不是不重視她的成績,而是更關心她的健康成長,並會毫不吝嗇地給予誇獎和鼓勵。相比於朱朝陽的不確定性和朱晶晶的無期待感,葉馳敏健康的成長軌跡幾乎已經在我們眼中可以預見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的成長方式,不僅僅是小說和電視劇裡,無數生活中的實例也向我們佐證著這一點:每一個壞孩子身後,都有一對不稱職的父母;而每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的一定是懂得愛的父母。
在我看來,《隱秘的角落》不僅僅是一場結果倒推細節的燒腦論證之作,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與孩子相處的教育指南。真誠地期待一個童話:願所有的小孩都不壞,願所有的家長都學會愛。
希望我們可以在劇裡大膽挖掘真相,在現實中勇敢地擁抱童話。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