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可怕?原著《壞小孩》才真正還原了人性的真相!

2020-07-27 深度歸0

網劇《隱秘的角落》最近很火,身邊看完的朋友都對劇中匪夷所思的情節大呼過癮,同時也被劇中演員的演技折服,尤其是幾個兒童演員。而今天我要說的不是《隱秘的角落》這部劇,而是這部劇改編的原著《壞小孩》。創作來源於生活,不管是網劇還是小說,都是有一定的創作背景。同樣是人類,對於每天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也需要關注下長期生活在陰暗角落的同胞們,否則陰暗會持續擴張,將光明一點點吞噬。

《隱秘的角落》可怕?原著《壞小孩》才真正還原了人性的真相!

《隱秘的角落》劇照

小說中的故事也是由登山拍照將一系列的事件,一系列看似毫無關係的人聯繫到一起:入贅女婿張東升遭遇中年危機,妻子出軌要求離婚,但離婚對於張東升來說就是淨身出戶,所以他籌劃近一年,將嶽父嶽母在登山時殺死,期望改變淨身出戶的結果;而他將嶽父嶽母推下山崖的證據恰好被三個「壞小孩」:朱朝陽、丁浩、普普無意拍下,此後三個小孩和張東升互相博弈,展開後續的一系列故事。

不同於網劇中的幾個情節:第一,小說中朱朝陽同父異母的妹妹是被朱朝陽故意推下樓,而不是網劇中的見死不救;第二,小說中朱朝陽的父親和繼母是朱朝陽主動授意殺害,而不是網劇中的父子情深;第三,小說中丁浩(網劇中的嚴良)和普普都死於張東升之手,朱朝陽故意沒有阻止;第四,小說中張東升是被朱朝陽殺死並且嫁禍給了丁浩。

然而這幾點遠遠不夠,高智商的朱朝陽竟將這一切編入自己的日記,向警察偽造嚴絲合縫證據,找不出一絲破綻,太完美了。但是這完美的一切引起了神探嚴良的懷疑,通過字跡鑑定,戳穿了朱朝陽的謊言。但是僅憑日記的事情也無法查出事情的真相,因為事情的真相只在朱朝陽的腦子裡,他不說,沒人會知道,這將是一個無證之罪。嚴良猶豫了:「戳穿一個孩子最陰沉的謊言後,也意味著戳破了孩子所有的偽裝防線。當身邊所有人以後都用一種提防、恐懼的眼光打量他時,這孩子的心理會受到怎麼樣的創傷?他以後會怎樣看待這個世界?」如果你是嚴良,你會向警察說出日記的真相嗎?是選擇摧毀一個孩子還是成全一個孩子?

看完小說《壞小孩》,心情異常沉重,對於書中的小孩,恐懼、心疼、憤怒、佩服等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一直在想,為什麼會這樣,張東升為什麼不是人人尊敬的教師,朱朝陽、普普、丁浩為什麼不是茁壯成長的孩子?了解陰暗面只是第一步,追根溯源才是根本。我們不應只沉浸在紫金陳老師推理小說的精彩之處,而更應該關注事件本身帶給我們的對於人性的思考與反思。

1、原生家庭之罪:或許影響孩子的一生

《隱秘的角落》可怕?原著《壞小孩》才真正還原了人性的真相!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

社會是個大家庭,是由無數個小家庭組成的。小家庭的不幸,到社會上大概率是更不幸的。小說中交代了普普和丁浩的家庭情況,都是充滿不幸的,在本該享受父母呵護的年紀過早的背負上」殺人犯的小孩」的名聲。由於這個名聲他們在孤兒院也是被欺負的,普普甚至遭遇了院長的性侵。每當想到這裡,真想撕爛那個院長!朱朝陽的家庭比普普和丁浩要好一些,最起碼有媽媽的照顧。但是父親的漠不關心與懷疑,自己的自卑,始終壓抑在朱朝陽的內心。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都是不幸的,從出生開始接觸的都是罪惡與不幸,他們的內心都是扭曲的,三個人都無法互相救贖,只能互相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對待這個社會。每當想起三個孩子,耳邊都會先想起網劇中:「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這首好聽的兒歌,三個孩子不幸的現實恰好和美好的兒歌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這裡告誡每一位父母:每個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之初都是天使,一定要盡到做父母的義務,不要讓天使變成魔鬼。

2、人際關係非常重要:你的人生往往是你人際關係選擇的結果。

人是現實中的群居動物,終其一生都受到情感的影響。這裡的人際關係是指除了自己以外,所有你身邊的人,他們會組成一張張人際關係網,推動著你人生的走向。

小說中朱朝陽的罪惡人生便是由普普和丁浩兩個玩伴推動的。朱朝陽沒有想到,自己給逃跑中的丁浩和普普開門的那一刻,同時也打開了通往罪惡的門。將朱朝陽推向深淵的事件就是朱晶晶的死。而事件的發起者就是普普,她希望教訓下朱晶晶,給朱朝陽報仇,而朱晶晶恰恰也是一個缺乏教養的孩子,衝突之下,情緒失控的朱朝陽將妹妹推下了樓,也將自己推向了罪惡的深淵。後來三個小孩拿相機和張東升的談判勒索,也是朱朝陽希望自己殺人的兩個證人,普普和丁浩能夠衣食無憂,不要把自己殺人的事情告訴警察。

所以,日常人際交往中一定要擦亮眼睛,否則,遇人不淑或許會搭進自己的人生。

3、人性底線不要碰:一步踩過界,永遠回不了頭。

《隱秘的角落》可怕?原著《壞小孩》才真正還原了人性的真相!

人生中處處都有底線,工作中,公司規定有底線,只要觸碰立即開除;生活中,親人、朋友、愛人之間的相處也有底線,只要觸碰,關係岌岌可危;而人性的底線是法律,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做違法的事情。張朝陽在情緒失控下殺了自己的妹妹之後,徹底踩過了人性的界限。過了界仿佛就沒有了界限,可以在罪惡中徜徉。所以後續一個個的命案,全部都是朱朝陽為了掩蓋事情的真相,為了讓自己回歸正常而平靜的生活推動的。小說結局是開放式的,或許朱朝陽能夠有一個看似正常而平靜的生活,但是他的內心呢,每時每刻都受著煎熬。所以,罪惡從來不會饒恕任何一個人,只是不同的形式罷了。

每個人都有人性的陰暗面,不要去觸碰,不要接觸極端的刺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4、珍惜現在,學會感恩:陰暗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看完小說,很多人可能會想,這些事件如此匪夷所思,離我們很遠,無需害怕,但其實並不是。最近引發社會輿論的貴州撫順公交車墜湖事件,只是因為司機生活不如意和對拆除其承租公房不滿,故意造成21人死亡,15人受傷,公共財產也遭受重大損失。死亡和受傷的人踏上公交車時,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最後的結局。《壞小孩》整個小說中,直接出場和間接出場的所有人物中,我們並沒有看到愛,能看到的只有自私、傷害、懷疑,所以他們都無法得到救贖。

法律只能制裁罪惡,不能澆滅罪惡之源,只有愛才能救贖罪惡。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感恩的心,用善意來對待這個社會。這樣悲劇或許會少一些。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誰才是真正的「壞小孩」
    最近看完秦昊主演的《隱秘的角落》的原著《壞小孩》,那麼片中出現過多個小孩子,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壞小孩呢?01丁浩丁浩在《隱秘的角落》裡是嚴良。但是在原著《壞小孩》裡,嚴良是個大學教授,也是張東升的老師,還是張東升妻子的親戚。所以。在這裡還是用原著的稱呼來分析。那麼,丁浩其實並不算是真正的壞小孩,他只是不愛學習,喜歡打架。但他願意為朋友著想,並且心思單純善良。張東升只給他買過幾瓶飲料就可以博得他的好感。他所做的壞事,也大多是為了朋友出頭。比如,幫助普普打架。
  • 《壞小孩》——《隱秘的角落》原著讀後感
    《壞小孩》這本書挺厚,但是其實也就是四到五小時的篇幅,而且是剛一讀馬上就進狀態那種,內容超吸引人。看完原著,我打算看看劇了。 不過沒忍住,所以先在網上看了看解密,發現劇和原著,略有不同,所以,我更不能劇透原著了。 言歸正傳,《壞小孩》也是兩條線,張東升一條,朱朝陽一條。
  • 《壞小孩》:人心才是真正的隱秘的角落
    前段時間爆火的、被大家公認為精良製作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裡。那一句「一起去爬山」也隨著電視劇的播出成為了人們之間互相調侃的梗。原著《壞小孩》也因此備受關注,我也帶著自己強烈的好奇走進了這本書。
  • 與原著壞小孩相比,《隱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話
    01花了三天時間看完電視,之後又讀了原著《壞小孩》,看完後越想細節越可怕。無論是劇情還是小說,它們都模糊了成人與孩子世界之間的一條線,也許從來就沒有這條線的存在。劇本和小說之間相互映襯,相互交融的點很多,劇中豐富了人設與情節,也增加了人性中的閃光點。
  • 《隱秘的角落》與《壞小孩》
    在兒子的推薦下觀看了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之後意猶未盡,又翻閱了原著《壞小孩》。雖說《隱秘的角落》改編自《壞小孩》,但給我的感覺,它們既是共存的又是獨立的,像出自同一個母親的兩個孩子,一個溫情,一個狂野,一個緩緩訴說著人生的不易,娓娓道來,一個用刀割傷了自己,然後把血淋淋的傷口不作任何掩飾地讓你看,觸目驚心。
  • 這才是神改編!《隱秘的角落》原著更暗黑,但劇版更高級
    《隱秘的角落》的原著是紫金陳創作的《壞小孩》,書裡,講了三個名副其實的「壞小孩」。 沒有更壞,只有最壞。 甚至,在很多情節上,「壞」到了幾乎完全無法過審的程度。 所以,編劇改編後,是限制了這部劇的發揮?
  • 《沉默的真相》為什麼沒《隱秘的角落》那麼火?
    《沉默的真相》改編自作家紫金陳的「社會派」推理作品三部曲第三部《長夜難明》,前兩部分別是《無證之罪》和《壞小孩》(劇版名《隱秘的角落》), 與《隱秘的角落》審視人性陰暗面的選題不同,《沉默的真相》大膽地陳述了社會體系政治體系可能存在的泥淖。
  • 《沉默的真相》為什麼沒有《隱秘的角落》那麼火?
    《沉默的真相》是如何提前鎖定「年度最佳」的?《沉默的真相》改編自作家紫金陳的「社會派」推理作品三部曲第三部《長夜難明》,前兩部分別是《無證之罪》和《壞小孩》(劇版名《隱秘的角落》),這三部小說統統被愛奇藝的「迷霧劇場」選中改編成網劇。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和紫金陳
    《隱秘的角落》最近刷屏全網,這裡面有炒作的成分,因為恨不得每天十幾條熱搜地砸。我願意在沒有看過半分鐘的情況下給這部《隱秘的角落》背書,打call,這不是心血來潮或者因為誰喜歡就下結論,而是我閱讀過而且非常迷戀原著,《壞小孩》。雖然沒看過《隱秘的角落》,但我接收過一些電影博主「幾分鐘看完」的推送,劇情一上來特別是主角名字被報出後,就感覺似曾相識,結果發現就是《壞小孩》。
  • 《壞小孩》:比網劇藏著更多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為啥這麼壞?
    《壞小孩》——比劇版藏著更多隱秘的角落,為什麼三個小孩會這麼壞?6月底火爆全網的網劇——《隱秘的角落》,相信大家都已經清楚完整的劇情。當初很多觀眾都從原著的角度來推測網劇的真實劇情。其實,原著《壞小孩》比網劇更黑暗,也更直擊人心。在封閉的甲板上,誰都插翅難逃。
  • 《隱秘的角落》與原著《壞小孩》,誰更勝一籌?
    前一陣, 網劇《隱秘的角落》大熱,得到了很多網友的一致稱讚。豆瓣的評分甚至高達8.9分,有52.8%的觀眾打了五分的高分!如果我沒有讀過原著,那麼這部劇我也一定會給它打一個高分。而且,12集的長度,很符合快餐式時代觀眾的口味。
  • 《隱秘的角落》原著作者是浙大學霸 朱朝陽是按作者原型塑造
    2017年,改編自《無證之罪》的同名網劇就火爆一時,如今《隱秘的角落》又成「神作」,也讓小說《壞小孩》火起來,全網斷貨,加印都來不及,預售都排到了下個月中旬。網劇《隱秘的角落》已經讓人壓抑得透不過氣,而原著小說《壞小孩》更甚。
  • 數據簡報:《沉默的真相》超越《隱秘的角落》了嗎?|數據研究院
    9月「迷霧劇場」又推出一部觀眾期待已久的懸疑劇《沉默的真相》。與《隱秘的角落》相同,它同樣改編自紫金陳小說,改編自社會派「推理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長夜難明》。骨朵研究院在此,將兩部佳作的數據作出簡單比較,看看《沉默的真相》超越《隱秘的角落》了嗎?
  • 《隱秘的角落》VS《壞小孩》,誰更揭示了人性之惡
    最近很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掀起熱議,想必很多朋友都看過了,劇中人物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和人物命運讓大眾唏噓不已,引發了很多對於劇中人物個性特點,犯罪動機的討論。《壞小孩》,和展現在電視劇中的人物設定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 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朱朝陽的雙面人生,好學生or冷血殺手?
    最近隨著《隱秘的角落》的大火,爬山迅速成為死亡通牒的代名詞,而時間管理大師朱朝陽也一度登上熱點,成為大家爭相討論的對象。 基於這樣的好奇,我打開了愛奇藝打算一探究竟,但顯然,單集1個多小時的時長,還是把我給嚇到了,所以轉而去讀了原著《壞小孩》。 這是一本挺好讀的書,花了2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就讀完了。
  • 《壞小孩》躲在《隱秘的角落》:這樣用心的升華,可以文化輸出
    最近《隱秘的角落》火爆全國,連我一個不怎麼看國產劇的人,也經不住朋友們攛掇,看了一下。結果不看還好,一開頭,就一下把電視劇刷了兩遍,還順帶著把原著《壞小孩》過了一遍——還沒看過原著的朋友,可以讓我幫你對比對比電視劇和原書的一些不同。確實,電視劇對原著做了明顯改編。網上不少評論說,這部劇為了順利上映,把不少人物設定柔和化了,幾段重大的情節也都拍得更光明——的確,從很多細節看,原著相比起電視劇,人物行為思想更加極端甚至醜惡,幾場謀殺也更加可怕。
  • 《隱秘的角落》原著:性本惡才是人生的起點
    《隱秘的角落》大火,紫金陳的小說也跟著火了起來,尤其是原著《壞小孩》,三天賣出了1萬5千冊,直接賣斷了貨。不過,看完小說和網劇,個人更喜歡網劇的改編,而對於小說的原有設定和很多細節,似乎都還有待商榷。而普普的弟弟需要錢治療,要不就快沒命了,這才有了後面30萬的故事,也有了和張東升的一系列你來我往的交集
  • 論揭露人性,《隱秘的角落》比起原著《壞小孩》,仁慈太多了
    在各路大V的鼓動下,我也去看了《隱秘的角落》。不過,我因為旅行在外,舟車勞頓之中,先看了原著小說《壞小孩》的電子版。嗯,整個小說的閱讀過程裡,我要處處躲著孩子。我身邊有個7歲的孩子,隨手抄起一本書,閱讀無障礙。我為啥要躲著她呢,因為這本小說裡傳達出來的東西,一言難盡。比如罵人的髒話粗話,滿屏都是,我看得很不適應。
  • 《隱秘的角落》:警惕!沉默的「好孩子」隨時會蛻變成「壞孩子」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大結局了,你看了嗎?沒看?!「黑化」之後的朱朝陽,成了一個「壞小孩」。他心思縝密,聰慧過人少年朱朝陽,與殺人犯張東升、刑警葉叔叔、暴躁的父母、歇斯底裡的「後媽」,一一過招,無往不勝。(劇中的朱朝陽親眼見證了很多人的鮮血和死亡,然後他選擇繼續說謊。影片改編自原著《壞小孩》,如果你喜歡探究人性,歡迎購買下方叢書。
  • 二刷看原著找出《隱秘的》真兇:壞小孩可以重新選擇人生嗎?
    《隱秘的角落》是一部懸疑推理劇,而劇集一開始就向觀眾袒露了真兇。貫穿全劇關於善與惡、童話和現實的選擇,仿佛也隨著看似美好的結局塵埃落定。只是最後,普普給朝陽的信裡,對晶晶墜樓的保密承諾,揭示出了這一切可能並不是看起來的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