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宜修:接連扳倒華妃、甄嬛的她,是怎麼把自己作死的?

2020-11-10 白姐宮鬥

伊北說過:

「人生在世,委屈、煩難、辛酸,都是難免,重要的是,你得翻過去,因為推開暗壁,對面總還有藍天。」

人的一生就像一枚硬幣,有它必然存在的兩面,有好也有壞,有平靜也有波瀾,有順風順水也有苦難挫折。

怎麼過這一生,都在於自己的選擇,最終拼的是心態。

《甄嬛傳》裡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身居太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高位,有著別人不能匹敵的優勢,最終卻重重地跌落谷底。

「高處不勝寒」,她敗就敗在心態二字上。

心機太深沉,攏不住人心

皇后首次出場,是在景仁宮裡,她身穿一身青綠色衣服,頭戴金色頭冠,面帶笑容,給人一種清麗的感覺,少了一分皇后該有的威嚴與霸氣。

與下面一身紫紅衣裳的華妃,形成鮮明的對比。

兩人正討論著皇帝選秀的事情。

聽著華妃對選秀時既要節儉又要體面的訴苦和埋怨,皇后只是不好意思地低頭一笑,然後說到:「真的有勞妹妹了」。

華妃丫鬟將她給華妃品嘗的新出的點心摔在地上,皇后也只是淡淡一笑說「妹妹,只是小事,不用動這麼大的氣呀。」

華妃囂張跋扈的氣息顯露無疑,相反,在華妃的襯託下,皇后倒給人一種溫柔謙和的印象。

但就在華妃要離開的時候,皇后像是無意感嘆一般:「也不知道這屆秀女選得怎麼樣了,後宮是該好好添幾個信任,為皇上綿延子嗣了。」

華妃聽了,心裡充滿委屈和無奈。

其實,看到這裡,皇后的心機已經可見一二了。之所以現在還能一片平和,是因為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沒有新人沒有子嗣的降生。

這番平靜隨著甄嬛的到來被打破了。

她的淡定從容再也偽裝不下去,被甄嬛一招招逼得無路可退,深沉的心機、狠毒的手段都一樣樣展露人前。

她能深刻洞察人心,更能準確拿捏加以利用。

沈眉莊得寵,她便在一言一語巧無聲色間挑起了華妃和沈眉莊的矛盾。

拉攏安陵容,挑撥她與甄嬛的關係,並在關鍵時刻給甄嬛一擊。

一樁樁一件件看似與她沒有關係,實則都是她的手筆。

她拉攏齊妃,暗示齊妃去給依嬪喝下絕子湯。

東窗事發後,卻以齊妃的兒子威脅她,逼得齊妃去一口攬下所做的事情。

皇后以為她拿捏得住每一個人,只是百密終有一疏,她謀害純元皇后及其孩子的事情,被她最沒放在眼裡的安陵容知曉了。

可謂是成也心機敗也心機。

科比曾說:低頭不是認輸,是要看清自己的路。仰頭不是驕傲,是要看見自己的天空。

自以為是地以為拿捏住人心就可以,殊不知最不易看透的就是人心。

原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大的智慧。

心理太自卑,抓不住情感

甄嬛給了皇后最後一擊時,她徹底敗了。

她跪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地說著:

「皇上,你可曾知道庶出的子女有多痛苦啊,嫡庶尊卑分明,臣妾與臣妾的額娘很少受到重視,你何曾明白啊。」

皇帝曾經許諾她生下孩子,便是福晉;

許諾她的孩子出生,便是嫡子;

但都因純元而改變。加之她的孩子不幸夭折。

庶出的身份讓她看盡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

沒有了孩子這個最大的依仗,她極度缺乏安全感。

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她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能讓後宮的嬪妃誕下皇子,威脅到她的地位。

一直以來的步步為營、如履薄冰,一直以來的精心算計、心狠手辣,都是源自於她心裡的自卑。

她把自己困在這道枷鎖裡走不出來。

其實,她對於皇帝的感情看得通透,她深諳「舊愛雖好,難敵新寵」,她明白「人在心不在,強留也無用」,卻選擇了自欺欺人。

儘管再怎麼恨,卻也沒辦法恨皇帝,太過卑微的自己,太過卑微的感情,是敗給甄嬛的關鍵。

羅伯斯庇爾說:「無形的枷鎖比有形的鐵鏈堅固得多,不打碎它,我們就永遠也別想真正成功。」

深以為然。

自個兒畫地為牢,自顧自憐地傷春悲秋,只會束縛前行的步伐。

只有心向陽光,才能無懼風雨。

格局太狹小,抵不了遠方

其實,皇后的地位是無法輕易撼動的,即使風頭盛時的華妃也沒能逾越。

到底是格局太小,習慣將眼界放在爭寵奪子這些事情上面。

這讓我想起《清平樂》裡面的曹皇后。

滿心歡喜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卻不想新婚之夜就被「放鴿子」。

後宮嬪妃來了一個又一個,她卻始終不被皇帝看見。

她深深明白:「立我為後,只是這諸多煩惱之中,他需要承擔完成的一件...」

她有愛而不得地痛苦,有不被看見的孤獨,有命運挾持的無奈。

但即使這樣,她卻不拘於後宮的爭寵吃醋,將後宮打理得有條不紊,贏得了嬪妃們的認可。

她始終謹記:曹家後人,無論體質強弱,才能高低,男兒女兒都要記得,曹家但只有一人,宋土,不可失一寸。

所以當了皇后五年,她毅然走出深深紅牆宅院,一身戎裝,以一普通兵卒徵戰沙場。

她篤定:就算馬革裹屍,我也是為了大宋,為了他,盡了我的心力。

如此倔強,如此霸氣,最終贏得了宋仁宗的心。

宜修和曹皇后同樣是身居高位的皇后,同樣是不被愛不被看見的境地,卻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餘秋雨說:「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裝飾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總能夠簡單得鏗鏘有力。」

的確是這樣。

我們往往被眼前的事物所累所牽絆,忘記了還有遠方,正如一葉障目。

當我們將目光看得更遠的時候,很多難題都迎刃而解,許多感覺跨不過去的坎,都不再那麼難了。

有人說:「那些走過的路,那些笨拙而緩慢的生長,會讓生活變得獨立而豐富;那些咬牙堅持和日日錘鍊,那些身體與心裡的疤痕,會成為我賴以戰鬥的力量。」

人的一生,拼不過心態二字。

所以生活再苦再難,環境再糟糕,也唯有自渡。

在日復一日的修煉裡,讓自己變得自信、堅強、從容、篤定,用包容去擁抱生活,用通透去理解生活,用初心去渡過生活。

因為只有綻放的姿態才能看見美好。

相關焦點

  • 甄嬛收拾華妃扳倒宜修氣死皇帝,每一步似乎都是在達成端妃的目的
    《甄嬛傳》總的來說就是講述了關於一個叫甄嬛的女生進宮後升級打怪的故事,17歲進宮37歲當上太后,中間卻只花了10年的時間,就整垮了華妃鬥贏了宜修還KO了皇帝,簡直就是當之無愧了天選之子啊!,甄嬛也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最大程度的回報了她,可是你知道嗎,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端妃只是協助甄嬛對付華妃、宜修和皇帝,但是實際上甄嬛收拾華妃扳倒宜修氣死皇帝的每一步都是在達成端妃的個人目的。
  • 甄嬛傳一一從兩點看出端妃有心機,為什麼她只能靠甄嬛扳倒華妃?
    其中,有一個嬪妃,常年以藥為伴,很少出宮,卻能知曉宮中大小事一一一她就是端妃。她怨恨華妃,想扳倒華妃,自己有心機,卻只能靠甄嬛扳倒華妃。為什麼這麼說呢?,端妃一見其容顏酷似純元皇后,就知道她能成為扳倒華妃的幫手。
  • 甄嬛傳:華妃才自盡,宜修為何就急著對付甄嬛?這常識,女人必學
    導語:甄嬛傳:華妃才自盡,宜修為何就急著對付甄嬛?這常識,女人必學華妃是宜修和甄嬛共同的敵人,宜修常年被華妃諷刺,而甄嬛則是為了自己和朋友報仇,最後甄嬛扳倒年羹堯後,華妃成功被宜修的懿旨賜死。甚至連雍正都覺得甄嬛跟宜修交好,甄嬛自己對宜修更是沒有異心,為何宜修非要急著對付甄嬛呢?
  • 甄嬛傳:宜修禁足後,甄嬛為何讓人在景仁宮養鴿子?宜修中計了
    導語:甄嬛傳:宜修禁足後,甄嬛為何讓人在景仁宮養鴿子?宜修中計了!,她起初與華妃相對,後來才慢慢發現皇后才是正在的心思惡毒之人,甄嬛曾栽在皇后手裡多次,在甄嬛復進宮後,她與皇后的戰鬥真正打響了。在甄嬛成為太后後,她還特意來景仁宮看望宜修,這時的宜修雖然不服卻拿甄嬛毫無辦法,甄嬛離去時問在景仁宮外值守的宮女,宜修有沒有經常看這些鴿子,宮女回答說宜修早先總是望著鴿子,後來因為眼睛出問題了就不再看了。甄嬛聽此後,臉上露出欣慰的表情,仿佛這正是她樂意看到的景象,可她到底為什麼養這些鴿子呢?
  • 甄嬛傳:她身份比甄嬛尊貴,華妃動她都得想一想,卻把自己作死了
    甄嬛傳:她身份比甄嬛尊貴,華妃動她都得想一想,卻把自己作死了一部劇經典之處就在於,無論過了多久,總有細節和人物耐人尋味,百看不厭,在所有的講述後宮紛爭的宮鬥劇中,「甄嬛傳」無疑是最經典的劇之一,無論是從服飾、道具,或者是演員,臺詞等等方面來講,都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而在劇中的很多人物,都是讓觀眾印象深刻的,不過,劇中有這樣一位人物,她的家世背景非常顯赫,不僅完全超過甄嬛,就連華妃都不敢惹她,明明可以是最有背景的人
  • 甄嬛傳:她擅長唱崑曲,一朝得寵,為何拋棄宜修,直接投靠華妃?
    從來後宮如同戰場,沒有情商的人活不了三集,甄嬛傳就是很好的例子,論起情商倒數的幾位,除了一丈紅的夏冬春,就是冒名頂替的妙音娘子餘鶯兒了。倚梅園除夕夜,餘鶯兒偶然偷聽了甄嬛和皇上的對話,冒名頂替,快速上位。
  • 甄嬛傳:華妃獨霸後宮時,宜修為何選甄嬛當隊友?可惜安陵容沒懂
    導語:甄嬛傳:華妃獨霸後宮時,宜修為何選甄嬛當隊友?,還是華妃讓安陵容和甄嬛唱小曲,出來後安陵容跟甄嬛一樣沒有變臉,才覺得自己小看了安陵容。宜修直接用「死灰復燃」來比作華妃,甄嬛沒怎麼思考就聽懂玄機,當即用茶水潑爐灰,而安陵容可能是心緒複雜,坐在一邊沒聽明白。後來,甄嬛果然跟雍正各種旁敲側擊,讓雍正對年氏兄妹產生忌憚和不喜。這樣看來,甄嬛真的像雍正說的那樣非常重承諾!
  • 甄嬛傳:難怪甄嬛敢構陷皇后、將其扳倒,看皇帝對甄嬛說過什麼?
    導語:《甄嬛傳》的甄嬛能成功逆襲、扳倒後宮宜修,真的是歸功於她的精明睿智、手段高超嗎?其實不然,甄嬛也不過是借力打力罷了。若沒有皇帝的「暗中相助」,就憑甄嬛,一輩子都別想撼動宜修的地位。1、此一時彼一時,宜修與成為甄嬛的明敵在華妃當道時,皇帝是很維護宜修的,會為宜修主持公道,偶爾有嬪妃在背後議論宜修,皇帝便出言呵斥:「不許議論皇后。」因此,除了華妃,沒人敢對皇后不敬。
  • 甄嬛傳:誰看懂了?宜修為何辣手摧甄嬛?雍正渣男無疑了
    導語:甄嬛傳:誰看懂了?宜修為何辣手摧甄嬛?雍正渣男無疑了!《甄嬛傳》中的宜修皇后真的一個很有心計的人,剛開始沒有一個人不同情她,明明貴為皇后還被華妃欺壓。,宜修是自己動手。華妃雖然有個能幹的哥哥,但她自己畢竟不是皇后,無規矩不成方圓,雍正堂堂一個皇帝能不知道這一點?讓華妃管理後宮,宜修的臉放在哪裡?難怪華妃一點都不把宜修放在眼裡,重大場合都敢直接懟皇后,宜修要是不心狠一點,還能活得下去麼!
  • 《甄嬛傳》原著,被砍掉的三個關鍵人物,華妃親妹,終極反派
    頂替世芍明著毒害甄嬛的剪秋,更像個漏洞,前期跟著皇后心機深沉。怎麼到後面就做出,明著下毒這樣張狂無腦的事情,像是為了推動劇情,故意做的。但同時,貌似華妃的她,卻比華妃的更有謀略,同樣身份尊貴的她,卻比皇后更心機陰沉。果郡王死於她的設計,她也是甄嬛扳倒皇后宜修之後的終極敵人。
  • 甄嬛傳:難怪敬妃會效忠甄嬛,你看她發現了什麼秘密?
    導語:《甄嬛傳》中的敬妃與皇后,貌似從來沒有過節與矛盾,皇后對敬妃也一直禮遇有加,相敬如賓。為何在扳倒宜修的計劃中,敬妃卻願意與甄嬛同仇敵愾,對皇后下死手呢?難道這香有什麼不妥麼、」甄嬛不覺冷笑,「華妃獨得聖寵多年卻在小產後再無生養,華妃蠢鈍,難道姐姐也以為只是小產傷了身子麼?」
  • 甄嬛傳:她是宜修親戚,出生高貴得雍正喜歡,卻因為太蠢領盒飯
    甄嬛傳:她是宜修親戚,出生高貴得雍正喜歡,卻因為太蠢領盒飯安陵容把茶水倒在了她的身上,夏冬春當場就嘲笑安陵容寒酸,還讓她跪下給自己賠禮。參加選秀時雍正正好選秀選煩了,太后拿著皇嗣為重壓著雍正,雍正覺得夏冬青名字有趣,就留了她的牌子。
  • 甄嬛傳:難怪宜修會成為打胎大隊長,你看她的啟蒙者是誰?
    導語:在《甄嬛傳》中,皇后最擅長的拿手好戲便是給嬪妃們打胎了。儘管從原則上講,無論哪個嬪妃的孩子做了太子繼承皇位,她都是當之無愧的皇太后,但宜修卻不願意出現那種與皇帝生母並駕齊驅的局面。曹琴默,餘鶯兒,華妃,麗嬪,富察貴人,安陵容,祺嬪,包括宜修,都是死在甄嬛的手裡。甄嬛一直在"楚楚可憐的被動殺人",而皇后和那些嬪妃卻一直在窮兇極惡的主動作死。是不是很諷刺?
  • 《甄嬛傳》中壞事做盡的宜修,到底有沒有愛過皇帝?
    文:青檸圖:網絡01《甄嬛傳》中的女子,各有各的不幸,奇怪的是其他人的遭遇多多少少有人同情,唯獨宜修,像個絕緣體,很少有觀眾對這個角色表現出興趣。問其原因,無非是覺得宜修太過歹毒,連未出世的孩子也不放過。畢竟以她的地位,無論將來哪個皇子繼位,她都是母后皇太后,何必濫殺無辜。
  • 甄嬛傳:華妃作惡多端,死後還能保存顏面?別被雍正的把戲欺騙了
    所以後宮裡誰也不敢惹她,就連宜修都吃了她不少癟,這樣的人實在讓人又羨慕有憤恨。不過在後來,華妃的後宮之路就一直都走下坡路了,先是被甄嬛奪了寵,後來娘家被滅,自己還從四妃之首被貶為了答應,可以說之前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狼狽,起伏簡直不要太大。
  • 端妃初見甄嬛就計劃利用她搶走溫宜扳倒華妃,真正的宮鬥第一人
    第一次看《甄嬛傳》的時候,看到甄嬛求皇帝將溫宜公主給了端妃養育,令沒有兒女的端妃徹底跟她一條心了,以為這是甄嬛拉攏隊友的手段。她看到了酷似純元皇后的那張臉,根據自己對於皇帝的了解,立刻判斷出甄嬛會是扳倒華妃最好的人選。出場目的達到後,端妃便心滿意足地提前退場了。在她的心腹丫鬟擔心她提前離開會掃了皇帝的興致後,她得意地笑了,她知道不會。
  • 甄嬛傳:安陵容是怎麼發現宜修皇后殺了純元皇后這個秘密的?
    安陵容為救第二次被打入大牢的父親安比槐,聽從宜修皇后的吩咐懷上一個沒有機會生下來的孩子,五個月之後在甄嬛的算計之下流產了,對此安陵容只當是償還了自己當年害甄嬛流產的罪孽,臨死之前把甄嬛叫到面前親自向她道了歉,還告訴甄嬛「皇后殺了皇后」的秘密。
  • 甄嬛傳裡這四位心機最深,甄嬛只能排第四
    她非常識時務,在華妃和甄嬛惡交的時候,也能獨善其身,雖然是華妃黨,但是在華妃還沒倒下的時候也能踏足甄嬛這邊,這城府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她知道皇上喜歡什麼樣子的皇后,她隱藏自己的心機,做一位表面上的賢德皇后。
  • 甄嬛傳一一一寵妃華妃為什麼會敗給新寵甄嬛?
    「漂亮、家世好」這是華妃的代名詞,也是甄嬛心中的印象。入宮當天便收到了華妃的厚禮,比宜修皇后的還要貴重,便有多了「出手大方」的印象。一場眾新人對宜修皇后行大禮,讓甄嬛見識了華妃的蠻橫。,心高氣傲的她怎能容忍新寵甄嬛,便在心中認定甄嬛是其死敵。
  • 甄嬛傳:華妃已除,為何甄嬛卻更怕了?原來是察覺到了皇家秘密
    導語:甄嬛傳:華妃已除,為何甄嬛卻更怕了?,為了搶回雍正的身心,華妃就想把甄嬛給幹掉,好在甄嬛都一一化解了,只是她沒能全身而退,自己的第一個孩子間接被華妃和宜修她們給害死了。這個孩子是甄嬛的第一個孩子,也是甄嬛和雍正的愛情結晶,他對甄嬛來說就比自己的命還重要,甄嬛還沒來得及見他一面,就要徹底失去他了,所以她有多痛就有多恨,宜修她們是暗自下手的,甄嬛自然不知道,但甄嬛知道華妃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她肯定會對付華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