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王大爺的葬禮

2020-08-27 中原文化人

◎體裁:小說

◎作者: 段俊慶

大王莊的王大爺榮享九十五歲高令無病壽終仙逝在稷王山下,汾河兩岸廣為傳誦。出殯那天,全村鑼鼓喧天,男男女女贊聲不絕。王老漢真是個大好人。好人無疾而下逝,值。

要知內情,待我慢慢從頭道來。

王老漢真是養了一雙好兒女,兒子王曉斌去新加坡留學後在國外供職,不能回家孝敬父親,每年給父親捎回拾萬元讓他顧人侍奉養老,以盡孝心。女兒留學加拿大也不能膝下行孝,也像長兄一樣每年給父親捎回拾萬元供父親生活化銷。一兒一女每年貳拾萬元供父親生活費用這按說不管他吃什么喝什麼都或顧人侍候是化不完的。可王老漢卻老說不夠化,還要一雙兒女繼續郵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王老漢有一個怪脾氣,說話總是說一不二。帶股倔犟氣。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吹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黨的富民政策讓農民腰包鼓了起來。大王莊山變水變天地變。村民王小虎腰包鼓起來後,準備將自已的舊房子蓋成樓房。娶媳婦蓋廈,夢見害怕。尤其是蓋樓房化錢更是多的無法。王小虎建新房到關鍵時刻,因資金短缺,無奈去找王老漢借錢。王老漢說蓋新房是好事,你需要多少錢?王小虎說,借我壹仟元行嗎?王老漢說,借壹仟元怎能行呢?我給你伍仟元行嗎?小虎說那我就感激不盡了。我給你打個借條。這娃打什麼借條呢?你拿去用吧。

村民王大龍給他兒子結婚也要化很多錢,無奈也去找他借錢,他又給了五千元。大龍說,大叔你借我這麼多錢,只要我手裡有錢一定先還你。這娃要還錢你到別處去借。這,這,這怎麼行呢?大龍結結巴巴的說。

王老漢這家借的錢要還,不要。那家借的錢要還,不要。大王莊全村三,四百戶人家大部分都有向王老漢借的錢。大家為了感謝他的大恩大德,這家捏下包子給他送去,那家做下好飯請王漢去吃。王老漢雖然一子一女全都在國外供職,但全村人都對他很好,比他子女照顧的還周到。大家就這樣把輪流侍奉到壽終正寢。

王老漢的靈柩抬出了家門,開追悼會時,大隊黨支部書記親自致了悼詞,高度讚揚了他給村裡修路捐款一萬元,建校捐款一萬元的感人事跡。群眾代表也給老人敬獻了花圈。其子女致答謝詞時高度讚揚了全村群眾對他父親無微不至的關懷與贍養的高尚品質。他說出了他父親生前想說但沒有說出來的心裡話。他父親經常教育他兄妹倆說,做人要知道感恩,他兄妹倆小的時候,因母親去世早,全村人待他兄妹倆視如親生,這家送衣物,那家送鞋襪,上初中,高中,大學時又是全村人借錢供他們姐弟倆讀書,贈糧贈萊讓他父親安居樂業。報達全村人恩德是他全家人的最大心願。現在大家替他兄妹照顧年邁的父親,這大恩大德何時才能報達完。最後兄妹倆代表他父親感謝大家的精心照顧並承諾只要村裡或是鄉親們如有什麼事情只管打電話。他們一定鼎力相助。

鑼鼓歡送王老漢靈柩出村的響聲撼地震天,驚醒了我的沉思,眼看著王老漢遺像和村民們含淚相送的動人場境,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輪紅曰高懸在蔚藍色天空,普天下一朵朵感恩花競相開放,朵朵鮮豔奪目。香風四溢,好一幅相互感恩的溫馨和諧的晴明河上圖啊!一語不由脫口而出。

(圖文編輯:黃志峰)

相關焦點

  • 門衛王大爺
    他不是什麼「王」,也不是什麼「大爺」。目測估計,比我大出15歲一個輩分確鑿無疑,憑年齡我也該叫他大爺,我就叫他大爺了。07年剛進單位的時候,我第一眼看到他是單位年齡最大的男子,從他歷經滄桑的外貌上我就毫不猶豫地叫他王大爺。彎曲的腰身表露出生活的無奈,瘦弱的軀幹,顯現了掙扎的艱難,所以第一印象,我對他的感覺除了慈悲就是憐憫。
  • 王大爺的茶
    我踏著輕快的腳步奔向王大爺家,聽說王大爺不知從哪弄到了好茶,等我過去沏上一壺一起品味。 一路上我顛著小步像只小雞一樣進了王大爺家。「王大爺,我喝茶來啦!」一進門我就大聲嚷嚷。「是紅紅來了嗎?」王大爺一聽就猜到是我,拄著拐杖徐徐出來,五十多歲的年紀像七十多歲的老人似的,真好,正是我喜歡的模樣。
  • 王大爺得了癔病
    我村有一個大爺,姓王,癔病而死,不到六十歲。」 老王大爺拿傘出門,騎車又去上班,想到:回家也沒啥異常啊?廚房沒看,是不是和她相好的那個人藏在廚房裡了啊?這樣想著,不覺不知騎到了離村五裡地的地方,老王大爺又想:也可能剛才我出來回去的早,那個人還沒有來得及和她上床,我就回家了,現在那個人也可能已經到家了,不行,我還得回家看看,說不定堵個正著,但轉念又想,再等等,於是,他焦急的抽的一顆煙,就又回家去。
  • 王結實大爺,當了校長,您老還能結實嗎
    所有物資的分發,都是王結實大爺經手的,他辦事,隊裡人放心。雖然王大爺識不得幾個字,但那有什麼,分管物資,最重要的是為人公平正直,這條件,王結實大爺還真能輕鬆過線。碰巧會計金鎖過來,給他捎了條口信,說是讓他晚上到大隊去一趟。王大爺索性不等了,在三堆南瓜上各自做了記號。
  • 殘疾王大爺苦苦養了20年的孩子,卻是村長的怎麼辦才好
    王大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個青山綠色的地方,地方雖然不大但是過的也算安逸。王大爺小時候感冒沒能及時治療,感冒引起了氣管炎所以走路老是喘不過氣起來。這個故事有點長,還得從20幾年前說起。王大爺有氣管炎,所以不能從事勞動力比較強的工作。但是我大爺父輩家境比較殷實,一直讓王大爺上到大學畢業。
  • 一個「感恩」的趙姨娘,因何不招王夫人待見
    她仿佛自己都要被王夫人的陣營接納了,從此不再苛刻他們母子了;誰知卻在王夫人那裡碰了一鼻子灰。氣憤之餘,趙姨娘果斷將薛寶釵所贈之物丟到了一邊。那麼,一個「感恩」的趙姨娘,因何還是如此不招待見呢?一、趙姨娘小題大做,有意靠近王夫人。
  • 故事:父親在地上爬,兒子參加「狗」葬禮,爹,俺錯了
    「劉哥,伍大爺急事」這時過來一長頭髮男人,趴在劉三耳朵邊嘀咕了一陣子。劉三丟掉手裡的煙:他奶奶的,哪個這麼膽肥,吃了熊膽了?走。諾,看見沒,前面那朱漆大門,進那裡面找王大夫。「真有這麼忙嗎?」劉鐵錘看了看劉三急衝衝遠去的背影,然後向王大夫那裡爬去。劉三趕到伍大爺宅子,這裡正辦著一件喪事。
  • 故事:滑頭侄子坑大爺,死後卻脫生牛犢還債,不要讓感恩來的晚一步
    這時有人問小李:"你大爺買你的菜園子時,寫沒寫買賣文書啊?"小李說:"沒有。"那人勸小李再賣一次,既然沒有文書,那這菜園子就還是你的,李老大想不承認也沒有證據。小李聽後甚為心動,鬼迷心竅的就同意了,又要賣菜園子。李老大聽後前來理論,但小李咬定他沒有買賣文書,這菜園子就不算是他的。
  • 兩場葬禮都是鳳姐操辦,為什麼前者人人誇,後者卻辦砸了?
    你這一來了,明兒見了他,好歹描補描補,就說我年紀小,原沒見過世面,誰叫大爺錯委他的。」,賈母對鳳姐有知遇之恩,又是賈府的老祖宗,照道理鳳姐應該把這場葬禮辦得更風光才,結果卻辦砸了,事事不順手,甚至於這個好強的鳳姐低聲下氣地求著各位管家奶奶們也沒有用,這是因為什麼呢?
  • 賣雞蛋的大爺
    王大姐住三十二棟,短頭髮,大臉龐,大嘴巴,大嗓門,熱心腸,好管閒事,鄰居當面稱「王姐」,背後稱「王大炮」,他和另外兩個姐妹來得郭大爺前,郭大爺其實沒那麼老,才五十多一點,個子也不算矮,只是過於清瘦,臉面緊緊的帖著顱骨,顴骨十分突出,多出的一點皮肉又多皴皺在額頭上,下巴上散布著稀稀拉拉的灰色的鬍鬚,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許多,怪不得外人叫他「大爺」,其實村裡人叫他「郭爹」,儘管如此,他那雙眯眯的常年帶笑的小眼睛仍然明亮
  • 留守的順大爺
    「順大爺,您這麼早就來趕場了啊?」看著站在門外的大爺,頭戴一頂有毛領邊帶皮的帽子,衣服裡外三層地穿著好幾件,外面穿一件藍色的脫面羽絨服的外套,扣子不對稱地扣著。大爺吸溜了一下鼻子,「張豔,你忙不?幫我查一下低保錢到了沒嘛!」「快進屋來說。」我急忙拉大爺進屋。「我不進來,我不進來,免得把地板給你踩髒了。」
  • 張大爺總往王嬸子家跑,出來時滿頭大汗,兒女詢問卻被訓(上)
    村裡人大多比較憐惜,可等張大爺整天往王嬸子家跑事情就逐漸變味兒了。張大爺幹的是開長途大貨營生,是村裡數得著的富戶,妻子也已病死七八年了。有記性好的人都知道張大爺早年和王嬸子處過對象,最後因為雙方的家裡不同意沒能走到一起。現在張大爺整天進寡婦門,這不會是要舊情復燃吧?
  • 張大爺總往王嬸子家跑,出來時滿頭大汗,兒女詢問卻被訓(下)
    張大爺之後仍是整天往王嬸子家跑,然後再滿頭大汗地出來。村裡的風言風語越來越厲害,但他從沒解釋過什麼,王嬸子這段時間更是沒出過門。小張很絕望,上次和父親談崩後再沒和他說過一句話。這天路過王嬸子家,看著高高的院牆,他氣得忍不住用力踹了兩腳以洩心頭之憤。結果剛踹完卻見大門打開,張大爺竟一頭地汗,笑哈哈地光著膀子跑了出來。「張大哥穿衣服。」
  • 三大爺的繼子
    那時候三大爺在我們村裡可是風雲人物,他是我們村第一個萬元戶!現在可能很少有人能理解萬元戶了,可是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萬元戶和現在的百萬富翁我覺得沒差別!三大爺和三大娘人特別好,一點都沒有高人一等的樣子!待人和氣,遇到討飯的人也從不吝嗇!也許這才是村裡人尊重他的真實原因吧!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叫他三大爺,整個村子也沒見著他有兄弟姐妹呀?
  • 比賭王還奢華的葬禮
    一代賭王何鴻燊今年5月離世,三天葬禮耗資兩千多萬,是20年來香港最豪華葬禮。而《紅樓夢》中,有一位年輕女子的葬禮規格遠遠在賭王之上。先不說耗費巨資,單說葬禮延續七七四十九天,曹公形容是: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去官來,當朝權貴所謂「四王八公」皆來悼唁和送葬。
  • 小說:大爺開三輪撞上豪車,被索賠50萬,大爺一電話車主撲通跪下
    王大爺自己有一個菜園子,每天都辛苦的侍弄這些青菜,菜地長得好,他今天就摘了一大把韭菜,幾顆鮮嫩的大白菜還有十來斤紅辣椒拉倒了菜市場賣。因為菜好,價格也公道,王大爺的菜很快就賣完了。他高興的哼著小曲,踩著三輪車就準備回家了。但沒想到的卻是,在王大爺準備拐彎回家的時候,有一輛黑色的豪車竟然不打撞向燈,直接就撞了過來。
  • 一場葬禮聲勢浩大,一次省親繁華似錦,賈府烈火烹油也不過如此
    但對於賈府而言,盛大的事情,莫過於兩件,一個是秦可卿的葬禮,一個是元春回府省親。秦可卿的葬禮,展現了賈府四通八達的人脈關係,而元春的省親,則是展示了賈府腰粗腿圓的強大財力。但是至此之後,再也沒有什麼場景比這更是繁華的了,也再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為豔羨的了。所以,賈府的烈火烹油,也不過一場葬禮、一次省親而已。
  • 俺們屯子裡的『大爺』!
    大爺今年90歲的年紀了,姓範,駝著背,嗓門粗大洪亮。早晨起來,抽著旱菸,大聲吆喝著,李老三起來得兒了,牛該放了。王老七昨晚院門咋不關哪!是不是又喝酒了。大爺別喊了,都是監控,啥也丟不了。每個人都各自的回答著。我們口中的大爺,是屯子裡輩分最高的。大夥都尊重他,誰家裡有大事小情的,都請他老人家去。大爺幾歲的時候是父母逃荒用扁擔挑來的,是開荒佔草的老戶。
  • 故事:80歲大爺去世我去幫忙守靈,半夜卻看見他從棺材裡爬出來
    這次回來是參加葬禮,我大爺去世了,我媽千叮嚀萬囑咐要我一定回來。其實我對我大爺沒啥印象,最深刻的也不過是他光著膀子坐在門簷上抽旱菸,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和白色的長長的鬍子,對比鮮明。所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在我的記憶裡這都是他的形象,以至於我看到黑白遺像時有一瞬間覺得人搞錯了。
  • 家族故事之我的太爺爺爺叔叔大爺
    家族故事之我的太爺爺爺叔叔大爺 文/肥豬滿圈我昨兒寫了一篇《我大爺(極度內涵深刻落淚)》,大爺就是大伯,我父親的大哥。 我小的時候跟大爺近,不懂事的時候純粹是為了混好吃的,我不虛偽,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大了,有感情了,懂的感恩了。我寫過很多次,大爺去世的時候,我給他扛幡兒,哭的死去活來的。好幾個專人,專門攙著我,其實就是架著抬著我,和他們幾個扛幡兒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