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一條白漫漫人來人往」
說明在祭弔的四十九天裡街上都是來來往往的祭祀的,秦可卿在賈府內地位輩分低,是重孫兒媳,為何有如此多的祭祀之人前來?
北靜王水溶親自到現場送葬,突然想要見賈寶玉,「賈政聽說,忙回去,急命寶玉脫去孝服。」
賈寶玉原本是身穿孝服的,但賈寶玉是秦可卿的叔叔,為何會出現長輩給晚輩穿孝服的違背傳統倫理?
「那時官客送殯的,有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繕國公誥命亡故,故其孫石光珠守孝不曾來得.這六家與寧榮二家,當日所稱&34;的便是.餘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孫,西寧郡王之孫,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孫世襲二等男蔣子寧,定城侯之孫世襲二等男兼京營遊擊謝鯨,襄陽侯之孫世襲二等男戚建輝,景田侯之孫五城兵馬司裘良.餘者錦鄉伯公子韓奇,神武將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堂客算來亦有十來頂大轎,三四十小轎,連家下大小轎車輛,不下百餘十乘.連前面各色執事,陳設,百耍,浩浩蕩蕩,一帶擺三四裡遠。」
賈珍是三品爵威烈將軍,僅有爵位,而無實際官職,這些賈家的世交好友前來祭弔為何如此之齊整?且世交好友是賈珍襲了祖上的光,秦可卿為何能沾如此大光?為什麼這些官員紛紛來為一個爵位不高、有無實職的兒媳婦來祭弔?
秦可卿所用的棺木,賈政力勸用上等杉木即可,但是「賈珍見父親不管,亦發恣意奢華.」「此時賈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 薛蟠來弔問,正好有一幅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又不用了,賈珍便買了來給秦可卿用。
賈府最高官祿是「公」層級,與「王」的層級相差甚遠,在等級制度十分嚴格的封建時代,為什麼秦可卿能用這種棺木?
「走不多時,路旁彩棚高搭.設席張筵,和音奏樂,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東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寧郡王,第四座是北靜郡王的.原來這四王,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 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如今又設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至棚前落轎.手下各官兩旁擁侍,軍民人眾不得往還。」
四大王爺都搭了祭棚,而且最功高的北靜王要求下屬各官員先在此祭祀,自己上完早朝後親自還來送葬。
這些都是為什麼呢?賈珍兒媳賈蓉之妻能擁有如此地位?賈敬之死為何未曾有過如此大場面?賈母之死又為何沒有如此?
《十二金釵》 耘耘終生 人像攝影作品
劉心武認為,秦可卿出身並不寒微,是個公主級的人物。是康熙朝的廢太子,即書中的「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女兒,在他「壞了事」後被賈家當作家族隱藏政治資產。
因為秦可卿有如此強大的背景,所以生前才有房間內的奢華布置,死後各路人馬前來祭奠。
為何秦可卿的葬禮,曹雪芹用如此多的筆墨來描述?
曹雪芹從一開始就把秦可卿作為一個來世模糊、現世奢貴、去世排場的人物在樹立,為什麼呢?曹雪芹在秦可卿身上用了太多的心血,卻又不得不刪掉了真實的用意,留下給後世無數的揣測和懸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