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書生精神恍惚,到寺廟裡燒香,方丈說:肩上站著人

2020-10-17 正經說文史

大約三四百年以前,有一個名叫賈帶真的書生,面相長得像女子,十分俊美。每次出門從街上走過,只聽見兩邊閣樓上紛紛傳來女子的嘖嘖聲,牽動很多女子的心思。

面對女子的豔羨,賈帶真不為所動。為啥?一來他不是好色之徒,沒有風流的雅興。二來他已經定親,女子是譚學政的閨女,是個遠近聞名的才女。



為了靜心讀書,賈帶真把書房設在後院裡,家人們都住在前院。這一天晚上,他正在挑燈夜讀,忽然聽見叩門聲,還有女子的聲音,「哥哥快開門!」賈帶真心中疑惑,深更半夜裡,誰會來打攪他呢?莫非是鬼狐?他站起來,隔著門問道:「你是誰?是鬼還是狐?」

女子咯咯笑道:「哥哥,我是小慧呀!」原來是隔壁的小慧,賈帶真趕緊打開門,把女子讓進去,問道:「小慧妹妹,你怎麼來了?不怕別人閒話?」

小慧和賈帶真從小是玩伴,小慧稱呼他為哥哥,他喊小慧妹妹,可謂兩小無猜。長大後,礙於禮節,兩人才沒有在一起玩耍,故此聽不出她的聲音。賈帶真埋怨說:「你要和我玩耍,也要等到白天來,為何大晚上悄悄來?」

小慧伸手一點賈帶真的額頭,笑著說:「你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奴家想你想得不行,故此越牆過來相見。」小慧這個年紀,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她心中暗戀賈帶真,情不自禁地來找他,傾吐心聲。



賈帶真雖然和小慧兩小無猜,但是對她並沒有男女之情。他擔心傷害了小慧的自尊心,不敢直接拒絕,笑著說:「承蒙妹子錯愛,我已經定親了。」

小慧羞澀地說:「無妨。我一個沒有讀書的女子,自然不可以爭著做大妻,我可以做小妾。」賈帶真看著含情脈脈的小慧,勸說道:「小慧妹妹,你完全可以說一家好人家當正妻,何必做小受委屈!」小慧羞紅著臉說道:「我願意!」

看著純真的小慧,賈帶真不忍心直接拒絕,含糊地說道:「你的情意我知道了。」

小慧欣然離去。過了幾天,小慧又來了,任她不停地叩門,賈帶真就是不開。先是隔著門勸她回去,後來索性不理。這樣冷落了幾次後,小慧再也沒有來了。

過了一個多月,這一天,老僕領著小慧的母親悄悄來了。原來,小慧得了相思病,臥床不起,嘴裡不住地念叨著賈帶真的名字。請來老郎中醫治,一直不見好轉。老郎中說:「這是心病,解鈴還許系鈴人,心病還得心藥醫。」



老母親慢慢詢問,小慧吐露了心聲。老母親不敢聲張,只好哀求賈家老僕,悄悄帶她來面見賈帶真。老母親懇求賈帶真去她家,假意答應娶小慧。賈帶真憤然說:「我不能欺騙她!」老母親流著淚說:「你先答應她,等她病好了,我再慢慢開導她。你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她死吧。」

在老母親一再哀求下,賈帶真只得偷偷去了小慧家裡,拉著她的手,假意說道:「小慧妹妹,你的心意我清楚,我答應以後娶你。」小慧喜極而泣,過了兩天,病竟然好了。

過了一段時間,老母親開始開導小慧,無奈小慧鐵了心,聽不進勸。這一天,老母親失去了耐心,生氣地說:「人家根本不喜歡你,你又何必如此痴情?」就把她請賈帶真說假話的事情講了。

小慧不相信,老母親喊來賈家老僕作證。小慧聽後,羞愧難當,當天晚上自縊身亡。賈帶真聽說小慧死了,心裡也很悲傷,想起兩人小時候一起玩耍的時光,不免獨自坐在書房裡,暗自垂了一會淚。



過了幾天,賈帶真突然覺得精神不振,肩頭很沉,像是壓著重物,根本無心讀書。他一副病懨懨的樣子,也引起了家人注意,請來老郎中醫治,老郎中卻說沒有毛病,多加休息就行。

賈帶真整天躺在屋裡睡覺,一直過了大半個月,精神越來越萎靡不振。母親信佛,勸他去廟裡燒香,乞求觀音菩薩保佑。

這一天一大早,賈帶真去了山頂寺廟裡燒完香,迎面碰見老方丈。老方丈看了看他,說:「你肩上站著人。」賈帶真大驚,懇請老方丈化解。

老方丈把他帶到禪房裡坐下,開始入定。過了一會,老方丈睜開眼說:「小慧怨恨你不該欺騙她,冤魂纏著你,站在你的肩頭壓迫你。」

賈帶真苦著臉說:「我不是真心欺騙她,是為了讓她的病好起來。應她母親之邀,才去說了違心話。」

在老方丈的指點下,賈帶真在寺廟裡給小慧做了一場法事超度。他跪下剛禱告完,肩頭一松,人就恢復了精神。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蝴蝶仙子說:「方丈就是你的前世,你也就是方丈
    這一年,方丈遠遊,回來時帶回來一個四歲的小男孩,方丈大師親自給他剃度,賜名為悟度。悟度的長相有幾分像方丈,寺內眾弟子議論紛紛。有些弟子說,方丈遠遊時在民間與一個姑娘發生了關係生下了悟度。有些弟子說,方丈與老尼姑發生了關係。還有些弟子說,方丈在民間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是民間的寡婦迷奸了方丈,後來生下了悟度。
  • 兒子得了怪病不能醫治,去問了方丈以後說是前世殺業太重
    她夫人到寺廟裡燒香拜佛,求菩薩賜她一子。終於,在她四十歲那年又懷孕了。十月懷胎一朝臨盆,她真的生了一個兒子,長得眉清目秀,很是可愛,全家上下一片歡騰,視作掌上明珠。孩子一天天長大,眼看四歲了還不會講話,整日裡痴呆呆的,看著天花板傻笑。秀才很著急,帶他四處看病,醫生都說沒辦法。外人說他是個傻子。夫人成天以淚洗面。
  • 故事:方丈夢見老虎躺在寺廟前,起床一看竟是個人暈倒在那裡
    早先總督方維甸的父親方觀承,到塞外探望發配邊地的父親方式濟,每年步行往返幾千裡,路上必然經過沙河縣的伽藍寺,寺廟就在大路旁,離保定一百多裡,有一年大風雪,方觀承又凍又餓,倒臥在寺廟門外。廟裡方丈夢見有老虎躺在寺廟前,吃驚地起床,召集眾僧帶著棍棒等傢伙去看,卻見是個人,衣服鞋帽不像乞丐,一摸,身上還是熱的。把他抬進廟中救醒過來,給他吃喝,又給他吃藥,養著他。
  • 民間故事:書生趕考借宿山寺,和尚向前一指說:晚上不要去那裡
    明代末年,杭州書生李思文和劉子聰進京趕考,結伴而行。抵達京城之後,離考試還有一月有餘,兩人便商量在附近合租一間客棧,趁著這段時間,再溫習溫習功課。一打聽才知道,附近的客棧滿員不說,房租更是比平時貴了幾倍,兩人便商議到鄉下找一個僻靜之所,節約開支。
  • 故事:山上寺廟裡有吃不完的米,知縣潛入寺廟發現了秘密
    山下村莊上的村民們紛紛來到了山上的寺廟裡跪求菩薩。寺廟裡只有一個老和尚。老和尚對村民們說,從明天開始,你們每天到寺廟裡吃飯。村民們紛紛問老和尚,大師,您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我們這麼多人每天到寺廟裡吃飯,會吃空寺廟的。老和尚微微一笑,然後說,你們只管來吃好了。
  • 道士下山被蛇咬傷,趕去寺廟裡求救,方丈卻說是那條蛇救了你
    這一路上張大山,雖然沒有說招搖撞騙,但是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做了很多少蹭吃蹭喝的事情。他不需要為食物付錢。那真是再爽不過。只要假裝給別人佔卜,就能得到喝彩。在群眾的奉承下,張大山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假道家。當他在山上的時候,他從不學習任何東西,不冥想,不學習功課,整天逃課和睡覺。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師傅就是願意寵著他。
  • 故事:歹徒把女兒劫持到了寺廟,高手化裝父親求剃度,機關算盡全落空
    阿飛的爹娘,都是實誠的人,聽到馬宏順喜歡,還真的往他的碗裡夾了不少的菜。  正吃得起勁,阿飛就站了起來。  阿飛這些話,既是對馬宏順說的,也是用來安慰他的爹娘。  阿飛快要離開之前,馬宏順拉住他,在他的耳邊說道,「我經過考慮,你走到寺廟前的山路時,見到那幾輛豪車,你繞著那豪車,轉上幾圈。然後,你就徑直走進寺廟,邊走邊喊,方丈啊,求你了,收下我吧,我現在已經看穿 了紅塵。你就渡我吧,求你了,渡我超脫這凡塵吧。」
  • 道士招搖撞騙被蛇咬傷,向寺廟裡和尚求救,方丈:你該感謝那條蛇
    一路上,張大山並沒有說招搖撞騙,但是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做了很多白吃白喝的事情,而且吃飯不需要付錢,這真的很爽。你只需要假裝替別人算一卦,你就能得到一片喝彩。這個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應該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張大山就動了矇騙村民心思。他正要拿起自己吃飯的傢伙,大搖大擺走進村子,這時他被一個黑影攔住了。當張大山抬起頭來,想叫前面的人讓開時,他嚇得兩腿動彈不得。他面前是一條只有一個人高的長蛇,正朝他吐著一封信。張大山從蛇的眼睛裡看出了威脅。這條蛇竟然能說話了。它問:「你穿著這種行當,你是個道士嗎?」
  • 故事:農村寺廟裡,老人講述:那個神明顯靈了!
    對於什麼是佬價,我想,很有必要解釋一下,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所謂的佬價,也叫神轎,是西北地區道教的一種特殊形式,有點像南方的扶乩。在小說《平凡的世界》裡,路遙先生也提到過,他在講田萬有求雨時,這樣寫到:文化革命前,天一旱,農民就成群結隊求神祈雨。現在這類迷信活動已被禁止。可田萬有置禁令於不顧,現在一個人偷偷到這裡來向諸神祈告。
  • 聊齋志異,寺廟裡的金佛
    這一日,在天下聞名的華南寺院大殿之內,坐著一個年紀過了八十的老方丈瞭然大師,老方丈將於手中的一個黑匣子交與了最信任的一個徒弟說道:「黃萬屠已攻破城門,你們速速離去,一定要守護好我們這寺院之寶,要記住,佛在人在,佛毀人亡。」
  • 民間故事:玉菩薩
    .....過了不到一會兒,一個面容俊俏但滿面愁容的書生踏了進來,他剛進門就迫不及待的開口:「方丈,還請你救救我髮妻。」方丈早已算到這一命數,不慌不忙的請人坐下,給書生倒了杯茶:「究竟何事,慢慢敘來。」書生將茶一飲而盡,奈何心中還是說不出的苦悶,他望向老神在在的方丈祈求一個答案。「施主,可知『靈轎』所謂何物?」「『靈轎』?」書生沉思,「我學識太少,只是區區一井底之蛙,還請方丈能為我講解。」
  • 故事:他的身上長了一隻小老鼠,久治不愈,老方丈說:懺悔吧
    古時候,有一個叫梁彥的人,是個無賴,到處偷雞摸狗,混吃混喝,名聲不是很好。這一天,他閒來無事,跟著燒香的人群到了山頂寺廟,跪在佛像前叩拜。他看見很多人跪拜後,往功德箱裡塞進銅板和碎銀,不禁動了歪心思,想偷出來買酒喝。 梁彥在寺廟裡一直遊蕩,等到傍晚,他躲在一座佛像後面藏了起來。
  • 方丈教洛桑點石成金術,河灘上的雜石頭拿到城裡就變了
    一天,窮人洛桑來到寺廟裡,求方丈收留他做一名小沙彌。當時,寺裡已是多粥少,方文無奈地對他說了聲「阿彌陀佛」,施了他一餐飯後,便要他上路。洛桑不願離去,苦苦哀求著方丈。「這樣吧,」方丈說:「我教你掙錢的法術。」
  • 外出遠門去燒香,不如在家孝爹娘
    從鄉下人搖身一變成了城裡人,劉永春還是覺得生活中有那麼多的不如意,還是覺得生意場上掙得的錢還沒比別人多。劉永春十分迷信,他認為之所以這樣,是自己燒香沒有燒好,是自己的誠意還沒能夠打動菩薩。因此每月的初一與十五,他都要跑到大寧寺裡去燒香拜佛。
  • 中國唯一不審計的單位就是寺廟
    《真實的故事》一次我去南方某著名城市開會,(這裡就不說城市的名字了)會議期間安排參觀一個著名的寺廟。我說什麼事讓你這麼認為?他說他是東北遼陽人,由於家庭發生突然不幸,考大學時受刺激,發揮失常,沒有考好,差7分沒有錄取。我說不要說差7分,就是差1分,不錄取合情合理,無可厚非,應該理解,應該平靜。他說這個道理他懂,他對此沒有意見。
  • 民間故事:妖僧作惡
    此時,站在他身後的那個老和尚突然變得面目猙獰,他從背後使勁推了王子清一把,王子清大驚,拼命掙扎,眼看要被翻到水裡的時候,突然從他背著的書籠裡裡掉出一本書。說時遲那時快,這本書突然發出一陣刺眼的金光,眾和尚大驚,放開王子清便要四處逃竄。
  • 故事:帥哥和尚過不了美人關,跟著美人走出寺廟,閃電式入洞房
    從此,小梅也放棄高考,回家搞養殖,每到周六這天,就來廟裡燒香拜佛。她目的只有一個,求菩薩保佑一個年輕笨和尚開竅。 而大馬又想死了小梅。沒事找事,也跟來看看走走。 他們的情事傳遍了全鄉,這麼一拖拉下來,過了三年,成了眾人眼裡一道亮麗的情感風景。 我每次帶朋友來廟宇一遊,都會找遠親志遠打招呼,也順便看看小梅的香是怎麼個燒法。她燒完香是不會馬上走的,要在廟門前的樹下石凳歇歇腳。
  • 故事:書生誤碰到寺廟機關,竟看見和尚不堪的畫面
    江南某書生,旅遊到一地,便讓船停泊在江邊,獨自登岸遊玩。他信步走進一座寺廟。廟裡靜悄悄的,不見一個人影。逛到內殿,書生發現牆板上畫的山水人物栩栩如生,情不自禁地抬手撫摸,不料正巧觸動了機關,牆上的暗門忽然大開,裡面有幾個女子,正和禿驢們翻筋頭取樂。一個和尚一眼掃見了書生,高聲喝問道:「你是什麼人?」
  • 宋代「南法」之 生人莫入,小書生默誦真言躲過一劫
    本故事為南宋志怪小說,切莫當真,我非傳播迷信之說,切莫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個故事發生於南宋,是關於楞嚴咒感應的故事。我平生也習此真言,但是這故事裡的白傘蓋真言有3130字,與我所習不一樣,我所誦的有二千六百多字。
  • 民間神話傳說故事: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
    民間神話傳說故事: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相傳,古時候在一個位居兩省三縣交界之處的某小鎮,四面八方來來往往的大商小販,給小鎮平添了幾分熱鬧。在鎮中的一條通衢大道上,其中住著一戶陳姓人家,世代以開個饅頭小店為生計,家境尚可。不幸的是二年前老東家因病去世,兒子陳業不及弱冠之年,尚未成家,就子承父業,因為攤子不大,一個人勉為其難的經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