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_商人三官兒為父報仇

2020-09-06 邏輯觀察

明正德年間,有個叫商士禹的讀書人。一次喝多了酒,言語間得罪了當地豪強,當天就被亂棍打將出去,抬回家已經咽了氣。商家兩個兒子年長,準備去官府告狀;女兒虛歲十六,長得如花似玉,就要成親了。

兄弟兩寫了狀紙,去告豪強徐威。然而從縣衙到布政使,官府總是虛應其事,相互推諉。一晃過去半年,依舊沒有半點消息。

女婿派了人來家裡商量,請商家母親變通一下,先把女兒三官的婚事辦了。

母親不想耽誤女兒的終身大事,就答應了。

但三官自己卻不願意,她哭著對母親說:「自古以來哪有父親屍骨未寒,女兒卻興高採烈出嫁的?難道他們家就沒有父母嗎?」

女婿家一聽這話,就不好再強求,於是婚期繼續往後推。

後來,商家兄弟無處伸冤只好回家,全家人悲憤無比。

兄弟倆還是不甘心,想把父親的屍體保存下來,繼續上訴,期待有青天大老爺為他們做主。

但三官認為不好,她勸說哥哥們:「豪強無故殺人,官府卻置之不理,這世道可想而知。難道兄長們期待上天為了我們專門安排一個包青天來斷案嗎?就這樣乾等著,讓父親無法入土為安,於心何忍?」

兄弟倆很慚愧,覺得妹妹說的有道理,於是張羅喪事,為父親下葬。

商士禹入土的當天夜裡,三官就不辭而別,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母親擔心女婿家找上門來要人,於是把消息瞞了下來,連族裡的人都不知道。只是讓商家兄弟暗中打探三官的消息,可是半年後依舊沒有下落。

有一天,豪強徐威辦50歲大壽,大張旗鼓地搞慶祝活動,還請了幾個戲班子來唱戲。

其中有個班主叫孫淳,帶了兩個女弟子來投。一個叫王成,姿容一般,但唱功了得,觀眾們齊聲叫好,歡聲雷動。另一個叫李玉,長相秀麗,身段非常不錯,但唱詞很不熟悉,上臺唱了一會兒就被觀眾轟下臺去了。

班主孫淳滿頭大汗,趕緊向宴會的主人,豪強徐威敬酒賠禮道歉:「我這個弟子剛學沒多久,只能斟酒倒茶,請主人家勿怪。」

於是讓李玉來給豪強倒酒,這差事她倒是幹得非常不錯,很有眼力見,讓豪強和客人很是開心。

等到曲終人散,豪強要留李玉侍寢,她也答應了下來。

伺候更衣非常細緻,還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可人兒呢,豪強徐威心想。

臥室裡氣氛逐漸香豔起來,豪強揮揮手把一群不懂事的奴僕都趕了出去,給他們留下一個美好的二人世界。

下人們於是到另外的房間繼續喝酒聊天,隨時等候主人的召喚。

過了一會兒,主人臥室裡傳來一些似乎不太合氣氛的聲音,一個細心的下人於是跑去暗中查看。

他過去的時候,臥室裡燈火已經被吹滅了,裡面烏黑一片,而且靜悄悄的,似乎剛才的聲音並不是從這裡發出的。

他正準備回去繼續喝酒,這時突然一聲巨響,好像是有什麼東西從房梁上掉下來,狠狠地砸到地板上了。

下人趕緊衝屋裡詢問了一聲,但是沒有回應,再喊了兩聲,依舊一片寂靜。

出於安全考慮,他回去把大夥都喊了過來,一起撞開門。

點起燈火的一剎那,這群奴僕全都被嚇呆了,他們的主人徐威已經身首異處,倒在地上;再抬頭一看,房梁上掛著一個同樣衣衫不整的女子,也是死了。

這下完蛋了,有人趕緊去通知家裡的太太,少爺他們。

然後有人把李玉的屍體抬到院子裡,又把戲班主孫淳叫來,讓他解釋。

孫淳嚇得不知所措,辯解道:「李玉前兩月才自己投到我門下,說願意侍奉壽星,我也不知道他的底細,從哪裡來。」

有女眷大著膽子檢查了李玉的貼身衣物,發現她穿著喪服,於是懷疑這是商家請來的刺客。

於是安排兩個下人守著李玉的屍體,準備天亮了去報官,抓捕商家兄弟。

這兩人不知該如何形容他們,因為看到李玉的容貌姣好,就像睡著了一樣,沒有出現屍斑等等可怖的東西,摸上去身體還是溫潤如玉,他們竟然動了邪念。

其中一個抱住李玉,把她身子翻轉過來,另一人去解衣帶,突然抱著李玉的那人腦袋上像是被人用大石頭砸了一樣,血流如注,當場就死了。

剩下的一人嚇得魂飛魄散,趕緊去報告主人,眾人一看這場景,也是嚇得不輕,把李玉奉作神明,再也不敢動她。

官府派人來查驗,也查不出個所以然,只好把商家兄弟叫來問話。

可這兄弟倆也是一頭霧水,聽說殺父仇人徐威已經死了,他們自然開心,但是這李玉是誰,他們是半點也不清楚。

他們兩個據實以告,說妹妹半年前就已經離家出走了,沒有半點音訊。

大老爺看他們兩個不像是在撒謊,於是派人領著他們去看李玉的屍體。

這一看之下,原來真是他們那可憐的妹妹三官,兄弟倆的心情實在是難以言表。

大老爺也覺得非常奇怪,但商家下人的事情讓他有了顧忌,於是判商家兄弟把三官的屍體領回去下葬,又勒令徐家不得去尋仇。

蒲松齡《聊齋志異》裡的這個故事,商家女兒三官堪稱女版豫讓,又有荊軻刺秦的決絕,實在是令人敬佩,令天下多少男兒汗顏!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 聊齋故事:商人與野人
    徐昌過去是商人,見過市面,一見那珠子眼睛都直了,這種珠子一顆在中國就能賣100多兩銀子。幾年後,一個交州商人泛舟海上,也被大風吹到了臥鹿山上。他剛上岸,便遇到了一個腰間圍著鹿皮,赤裸上身的少年。少年一見商人長得跟自己一樣,就忙將他引到一個偏僻的山洞裡,送給他一塊煮熟的鹿肉吃。少年得知商人來自交州,便告訴他說自己的父親也是交州人,叫徐昌。商人一聽說:「徐昌我認識呀,他現在可不得了,經商發了財,兒子還做了將軍。」
  • 為父報仇,為母盡孝。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為母進孝,替父報仇》。故事是這樣的,曾經有一戶人家,男耕女織,育有孩子。但家中主婦,不守婦道,與人通姦。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女人有婚外戀,有情人。私通的時間長了,被丈夫發現了。於是,這個女人夥同姦夫,把丈夫殺了。這個姦夫住在不遠處,相隔一條小河。這件事孩子是知根知底的,此子在父親遇害後,在小河上搭了一座小橋,以供姦夫往來。過了一段時間,此子的母親病了,死了。
  • 聊齋故事:商人落難誤入夜叉國,娶了母夜叉成為大富翁
    聊齋故事:商人落難誤入夜叉國,娶了母夜叉成為大富翁交州有個姓徐的人,常年漂洋過海做生意,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駛時,忽然被一陣狂風捲走了,等他睜開眼時,自己已經到了非常陌生的深山密林中裡。這是什麼地方?有人在這裡生活嗎?徐生用纜繩把船系牢,背著剩下的一點乾糧以及一些日用品上了岸,希望能找到當地的人家。
  • 《聊齋志異》中最具現代意義女子:未婚生子,砍下仇人頭顱後消失
    《聊齋志異》中有很多的女性形象俗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恐怕古人多半要從這本書裡尋找了聊齋裡記錄了500多篇光怪陸離的故事其中有100多個人物形象,而女性形象佔到了一半以上可見當年影視劇嬰寧蒲松齡筆下的女子大多顛覆了傳統女性的意義,她們不在畏首畏尾,有的善於經商,有的才華逼人,還有的為夫為父復仇
  • 聊齋:外地商人遭人追殺,求救於客棧老闆,藏於甕中卻再未出來
    《聊齋志異》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叫《蠍客》。本來原本將此事記載為一起涉及到神鬼的靈異事件,可偏偏有人就從中嗅到了別的味道,認為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到底怎麼回事呢?然而,還沒開始收購工作,剛住進客棧的商人便覺得不舒服,心頭狂跳不止,周身發涼毛骨悚然。商人自知不妙,跑去找客棧老闆,向老闆陳說:「我幹這行傷生太多、罪孽太重了,激怒了蠆鬼,如今蠆鬼要來殺我了,請您一定救救我。」
  • 故事:「聊齋」商三官:驕傲深情弱女子,玉石俱焚是她們無法選擇的宿命
    毫無疑問,她是為父報仇。不知道是被商三官的慘烈震撼了,還是被她的勇氣感動了,郡守沒有接受土豪家的告狀,反而讓商家領回商三官的屍體,自行安葬。並且判決兩家恩仇了解,土豪家不得再與商家為仇……3、驕傲深情弱女子的宿命《聊齋志異
  • 新聊齋:商人外地做生意,算命7日必死,7天後算命道士死了
    新聊齋故事:妖道邪術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中期,順慶府有一個販賣絲綢的商人,名叫王洪。王洪雖是個商人,但早些年可是學了些功夫的,他叔父是鎮遠鏢局的一個武師教頭,王洪當時跟著叔父學了好幾年武藝,後來走南闖北,才無所畏懼。轉眼過了六天,王洪都在客棧中沒有外出,一直沒什麼事。到了第七天,他分外緊張,手裡拿著一把劍,防備著未知的危險。到了晚上,他更是不敢合眼,盤膝坐在床上。王洪將劍橫放在膝上,細心觀察著屋中的動靜。
  • 白犬為親密婦人咬死商人;黃狗刨了一個和主人身材一樣大小的坑。
    《聊齋志異 · 犬奸》曾講過一個故事。古代交通不便,一個商人常年在外奔波經商,一去多年,他老婆在家忍受不住寂寞,與家中一白犬親密。後商人歸家,床上正睡得香,白犬闖進來要和婦人親密,商人估計是趕走不成,激怒了白犬,被白犬咬死。這事不好張揚,便想偷偷發送了商人,但鄰居們懷疑一個好好的人怎麼突然沒了,於是告官。
  • 聊齋故事|商人遇海難來到夜叉國,不僅沒被吃,還娶了個母夜叉
    ,發現岸邊站著一個少年,那少年看到他十分吃驚,就問商人從何處而來,商人告訴自己是人類,來自膠州。那少年把他拉到深谷的一個小洞裡,囑咐不可外出,商人看到此地荒無人煙,納悶之間那少年就回到洞裡,還給他帶了一些鹿肉,少年說他的父親也是膠州人,二人聊了很久,商人這才得知,他是徐某的孩子。
  • 夜話聊齋之《張老相公》:一個男人為妻女報仇的故事,道盡了人性
    故事來自聊齋志異,這是一個男人為妻兒報仇的故事。他知道妻子女兒一定是落水被那妖怪給吃了,張老相公想報仇。可怎麼報仇呢?他首先想到了僧人,他登上金山,拜見了金山寺的和尚,打聽黿怪的情況,除黿報仇。張老相公聽到後,立刻想出一個報仇的計謀。他找來幾個鐵匠,在金山的半腰處安起爐灶,煉成一塊百餘斤重的大鐵塊。問清了大黿常出沒的地方,叫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子漢,用大鐵鉗舉起鐵塊投向江中。黿躍出,很快把鐵塊吞下。不一會兒,江上波湧如山,頃刻又浪息波平,那大黿的屍體已浮上水面。
  • 夜話聊齋之《俠女》:一個復仇故事,闡明「女權」最重要的3點
    01、這篇文算是《聊齋剩下女郎和母親相依為命,女郎一直尋思著為父報仇。終於得償所願。02、這個故事在阿犬看,大致可以和最近風行的「女權主義」掛鈎一下。俠女身上,展現許多女權主義者訴求之物。其一,「性」的主動權。
  • 商人與狗狗的故事
    曾經有個商人,他很善良,對人很好。有一天商人要出遠門幾天,告訴家裡的狗狗說:我要出趟遠門要好幾天才回來,在家好好看家知道嗎?狗狗汪汪叫了兩聲,商人知道狗狗聽到了。然後商人第二天早上老早就出門了,商人在走之前給狗狗準備了足足一星期的食物。狗狗剛開始很負責地在家看門,過了一天狗狗認為反正主人又不在家,然後就偷懶吃好食物就睡懶覺。
  • 新聊齋:女子被毒害致死,竟變厲鬼嚇人,結果遇到了...
    蔡明見這小子出手闊綽,於是就笑著臉收了銀子,然後將兩個過路商人的四錢房費退了,讓他們四人將就擠一個房間裡湊合一晚上。兩個商人也是精打細算啊,心想著房費都免了,擠擠就擠擠吧! 不久,四人吃過了晚飯,談論了幾句,就上床準備睡覺了。那時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不能看電視,更沒手機可玩,於是四人很快入睡。
  • 明月說聊齋之商三官:奇女子捨身報父仇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講個奇女子捨身為父報仇的故事。郡守很感驚奇,又很敬佩三官捨身為父報仇,於是便判決商仁、商禮將妹妹的屍體領回埋葬,並敕令張三天家從此不得跟商家為仇。這就是奇女子商三官捨身為父報仇的故事。
  • 商人的女兒與債主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倒黴的商人欠了很多錢,由於已經破產,沒錢還債,債主想要打官司,把商人送進監獄。這個債主,人又醜又老,脾氣還特別壞,不過他看上了商人年輕貌美的女兒,想要霸佔他的女兒。於是, 他想了個壞主意,告訴商人說:「我有個辦法,不僅可以讓你的債務一筆勾銷,還可以讓你的女兒免於因為你入獄而流落街頭」。債主想到的辦法是:他把一顆黑色石頭和一顆白色石頭放進一個袋子裡,讓商人的女兒從中摸出一顆石頭。
  • 聊齋故事——錦瑟
    聊齋志異中有很多長篇幅的故事,看著有點累,現改編成短篇更便於閱讀。王生回到家,村裡人都很吃驚,原來,他妻子以為王生早就已經死了,已經跟一個外來的商人成婚,那個商人還買了個小妾。他妻子一看王生回來了,羞愧難當,便上吊死了。王生看到那個小妾長得不錯,便和小妾住到了一起。商人怕王生告他佔有他的妻子,嚇得收拾生意鋪子走了。過了幾天,錦瑟和婢女春燕來了,她們和小妾這三個女人和王生住到了一起。
  • 商人為發財虐殺狐狸,小狐狸臥薪嘗膽聯手報仇,眾人:咎由自取
    這時恰好有一位收皮毛的商人從門前經過,王五就把狐狸皮賣給了商人。
  • 聊齋故事:一偷兒夜盜不成,陰錯陽差反救人一命
    聊齋志異之商婦。相傳古時候在天津有一個商人,他想去遠方做生意,為了多掙一些銀子,他便四處向其他有錢的商人借錢周轉。正巧被一個小偷看見他借到了錢,便滿心歡喜,太陽剛落山便迫不及待地潛入商人家中等商人回家後,伺機順手牽羊大撈一把。
  • 聊齋志異——夜叉國
    》,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這時,有一個商人乘船渡海,也遭遇大風,被刮到臥眉山。剛上岸,見走來一個少年人。少年見了商人一大驚,知道他是中原人,便詢問他的家鄉,商人說了。少年把他拉進一條深谷中的一個山洞裡,洞外布滿了荊棘叢,囑咐他不要出去。少年離去了不一會,拿來鹿肉讓商人吃,自己說:「我父親也是一交一 州人。」商人詢問姓名,知道姓徐,自己認識他,便說:「你父親是我的老朋友。現在他兒子已做了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