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養老院裡的一天

2020-08-06 西風依舊雲已淡

前天下午去養老院看望母親,因為持續下大雨,只好在母親那裡住了一晚上。

養老院是鎮醫院的康復中心改建的,母親的房間在養老院的三樓,三樓上一共有三十個房間,陽面有二十個,陰面有十個,母親的房間在陽面的中間位置,房間大約二十平米,有獨立的衛生間,還有一個陽臺,陽臺上有一個大衣櫥和晾衣架,母親常站在陽臺上看著外面,房間裡有兩張單人床,就像醫院裡的病床,每張床頭上都有一個床頭櫃,可以放點常用的東西,還有一個茶几,兩把藤椅,電視掛在牆上,我覺得生活足夠了。

因為是夏天,養老院住的人不多,冬天的時候老人們都來這裡過冬,要提前預定。母親的樓層上一共住了二十個老太太,樓頭還有一對老夫妻,年齡最大的九十歲,其餘的都在八十歲以上,可以看出女人的壽命比男人長,她們都能自理。


住在養老院裡的一天

下午五點母親她們去餐廳吃飯,我在房間裡隨便吃了點水果和點心,吃過飯以後,老太太們都在走廊裡來回走動,也有一些在樓頭的按摩椅上按摩,走廊很寬敞,大部分老人拿著馬扎坐在一起說話,因為外面下雨,她們說的最多的是天氣,有時候回憶他們共同經歷的災年,有大澇也有大旱,不到七點就各自回房了。

母親回房以後,自己先洗了腳,然後就躺在床上看電視,因為陰天,天黑的早,七點半母親就準備睡覺了,我也關了電視,躺在床上看書,不到八點我到走廊上溜達了一會兒,老人們的房間都滅燈了,沒有一點聲音,只有樓頭管理員的房間和走廊裡亮著燈。

母親耳朵不好,有點聲音對她沒有影響,她很快就入睡了,我一直在看書,期間也到走廊活動活動,整個樓上沒有一點聲音,只聽到我自己的腳步聲。

也許是換了地方換了床,我入睡很困難,母親起夜兩次,回去很快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老太太的睡眠還是蠻好。


住在養老院裡的一天

一直折騰到接近三點我才迷迷糊糊睡著,四點母親準時起床,起床後的母親先喝水,然後泡上點心吃了一碗,這時候聽到走廊有動靜,看來已經有老人起床了,母親拿著自己房間的掃帚就出門了,她要早早把走廊掃乾淨,母親說晚了就有人幹了,這是樓上的老太太顯示自己還有用的機會,誰起得早誰才能幹這活。

不到六點老人們就都坐到走廊說話,有的聲音很大,她們在等著吃早飯,母親讓我再睡會兒,她也坐在外面聊天。

六點半多一點,聽到服務員喊了一聲「吃飯了」,母親回到房間,洗了手,拿著吃飯時專用的小毛巾到對面的餐廳去了,我到餐廳門口看了看,他們都低著頭專心吃飯,沒有人說話,都吃的很慢,服務員過一段時間幫她們盛點稀飯,取點鹹菜什麼的,據母親說,早飯一周七天不重複。

吃過早飯後,有些年齡較大的就回房休息,母親和幾個身體好點的,沿著樓上的坡道,去花園裡散步,雨過天晴,空氣很清新。


住在養老院裡的一天

在養老院住的一天最大的體會就是時間過得很慢,好多時候老人們都是在等著,每天三餐前一個小時就在等著吃飯,除了聊天散步曬太陽沒有別的事情可幹,大多數老人不識字,所以也就偶爾看點電視,對外面的世界她們知道的很少。

農村的老人們已經很滿足了,這是周圍地區最便宜的養老院,冬天有暖氣,有專門的服務員做飯和給她們收拾房間,床單被罩定期清洗,不必去看孩子們的臉色過日子,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生病,一旦生病後不能自理,養老院就讓他們回家,所以她們特別注意,稍有不舒服就讓管理員陪著去醫院看病。

不管什麼時候,自己能照顧自己是生活有質量的前提,年輕的時候有一定的積累,年紀大了選擇一家好一點的養老院,是我們這一代人未來唯一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養老院之四:養老院裡他和前妻
    他是個癲癇病患者,住在養老院裡。他同室住的人五十來歲,比他年輕,他們兩個相處得不錯,他們經常一起散步,人家前邊走,他一晃一晃地後面跟著,那樣子就像老師後面跟了個犯錯的小學生。冬天的一個太陽很好的中午,他們兩個在牆根兒曬太陽。突然他犯癲癇病噗通一聲摔倒在地,大家一邊喊人一邊飛跑過去。
  • 養老院之七:在養老院面對去世的老人
    來養老院上班三四個月的時候,一天,一位老人去世了,當時,我在食堂,隔著玻璃,看到院長抱著一個瘦小的老婦人去太平間,我偷偷地看,沒敢出去,甚至那天院長抱過去世老人,我心裡默念院長不要過來。夏天的時候,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病了,她吃不下去飯,一天比一天瘦,最後瘦得皮包骨頭,皮膚還發青,可以說整個骨頭的輪廓都清清楚楚的,她的護工的床跟她的床面對著,她每天在那裡照顧她,小心地給她翻身,怕她身上爛,用軟和的東西輕輕地、柔柔地給她墊上。
  • 把父母送進養老院
    我們一家人走進養老院的大院子時,許多老人在院子裡曬太陽,有幾個老人轉過頭,不解地看我們。養老院在一個居民區裡,大門前一處貼瓷磚的景觀牆上刻著:「老人之家」。老人之家的前身是幼兒園。住在外婆鄰床的劉奶奶告訴我,住進養老院前夜,她徹夜失眠,興奮得睡不著:「我受夠他們了,一天都不想跟他們住一起。」說起家人,老人憤憤地。劉奶奶下半身癱瘓,是「全護理型」老人。
  • 養老院的愛情
    ① 清晨的街道上, 70歲的張伯穿著洗的有些發白的西裝外套,捧著剛從花店買來的玫瑰花往安心養老院走去,門衛看到張伯的身影不禁翻了個白眼。 安心養老院是市裡的五星養老院,住在這裡的老人家底豐厚,非富即貴。
  • 張奶奶今天要去養老院了,她戀戀不捨的徘徊在自己的小院裡
    張奶奶今天要去養老院了,她真捨不得離開這個小院。這是她和老公結婚後蓋的房子,可老頭子已經去世好幾年了,把她自己留在這個院子裡。兒子們又沒時間照顧她,只好給她選了一家比較好的養老院,讓她在那裡安享晚年。張奶奶是多麼多麼的不想去呀,可有什麼辦法呢?兒子們太忙了。張奶奶這幾天總在想,自己年輕時是有名的孝順媳婦,妯娌三個,婆婆偏偏喜歡住在她家,偏癱以後,更是哪裡也不去,只讓張奶奶自己照顧。這一照顧,就是十年啊!婆婆臨走的時候說:「你是個好媳婦,會有好報的。下輩子,我們再做婆媳。」
  • 她是養老院裡最普通的護理員,卻治癒了所有老人的焦慮!
    去年底,已經是臘月20了,郭伯伯女兒給我打來電話說,寧院長啊,我爸爸在家裡很粘人的,我想這幾天給他送到養老院來,你看怎麼樣啊?你那裡還有沒有好點的房間?我說,郭姐啊!還過幾天就是春節了,讓伯伯在家團年過春節,過完春節我再給他安排一個好的房間,讓他過來住好嗎?《①》其實,郭姐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 養老院 年逾八十的老人相愛了,他們的愛該如何走?
    後面跟著鳳至奶奶,與爺爺隔著一段不大不小的距離,爺爺幾乎每隔一天就出去一趟,鳳至奶奶也總是隨後。有一天,我到養老院的牆外站著,吹著涼風,遠遠地看見董爺爺一隻手拄著拐杖,一隻手牽著鳳至奶奶,緩緩而行,柳枝在兩位老人頭上拂過,畫面溫馨祥和。出於職業性的熱情,我衝兩位老人笑臉迎接他們回來,誇他們是最守時的模範爺爺,模範奶奶。奶奶見我,立即甩開董爺爺的手,快走幾步,拉開與爺爺的距離。我感覺自己驚擾了兩位老人家。
  • 養老院之五:養老院裡的「老小孩」
    他有一兒一女,聽說他兒子家住樓房,七樓,老人上下樓不方便,因此兒子把他送到養老院。他是個心腦血管病後遺症患者,高高的個子,會走路,走得慢。說話聲音洪亮,但是舌頭不聽使喚型,吐字不清,拉著長腔,一個字一個字,字與字之間拖得長長的,夾帶著「嗚嗚喔喔」的符合音,老遠就能聽見他獨特的長音。
  • 等我們老了,我們一起去養老院養老
    中國的老齡化日益嚴峻,留守老人越來越多,但是,生兒養老的思想,讓很多老年人及其子女,不願接受到養老院養老。認為這是件讓他們很沒有面子的事。即使老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子女白天上班,一整天不在家,老人在家身邊沒人,子女也會擔心老人的安全。中國養老機構日益完善和普及,每個鄉鎮都有養老院,同時配備醫院和醫生。
  • 31歲,為了躲逼婚,我住進了養老院
    那個時候我對愛情還充滿了幻想,在我的內心裡,我比任何人都渴望有一個人可以代替我的媽媽照顧我。那時我們家住在6樓,又沒有有電梯。最久的一次,我四五年都沒有出過家門。每日陪伴我的就是大屁股電視機裡的《百家講壇》和沒有撒貝寧的《今日說法》,還有中文配音很爛的《名偵探柯南》。
  • 趙家大院的真實故事:他的公司,竟藏著一個養老院
    公司和養老院都在這裡記者來到空港恩達實業公司時注意到,這個四合院,除了公司的牌子外,大門上還掛著「重慶趙氏之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趙氏文史研究總會重慶分會」,橫梁上有三個大字「趙家院」。這到底是一家公司還是一個養老院?對於記者的疑惑,趙正恩說:「我們的公司和養老院都在這裡面。」
  • 明天我要去養老院了(原創)
    我拉開了茶几上的抽屜,拿出了我收藏已久的那張傳宣傳單, 那是一家養老院的宣傳單。「你準備去養老院,老媽?」女兒吃驚地瞪大眼睛望著我。我回望著她,微笑點頭。我拍了女兒一下,接著說:」你爸活著的時候,我和他就去這家養老院看過,挺不錯的。本來說好,過兩年一起去的,可他卻突然走了。而他沒了的這一年,我一直病病歪歪的,不停地住院,就耽誤了。最近這段時間,我身體好多了,就決定去了。「」媽,你那也不去,就留在家裡我還想讓你給我看凡凡呢。「」傻孩子啊,媽還能照看你一輩子?再說,凡凡不是開學就要上高中了,就要住校了。你讓孩子跑來跑去的,幹啥?
  • 哎,都做好住養老院的準備吧
    回家除了想跟我爸媽、我嬸聊聊天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想說服我媽安排姥爺姥姥到暖氣房裡住。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從把車停在院裡,到上樓梯,直到坐在沙發上,我都不知道怎麼開口。我好像知道他們都不會同意,所以潛意識中覺得說了也是白說。
  • 老了要不要去養老院?《三十二而已》中顧佳的答案讓人淚流滿面
    在與爸爸商量搬到自家住不成後,老人家說想去養老院,不單是因為顧佳操心自己,也因為有一天自己四歲的孫子將手上的兒童手錶取給自己,說可以定位可以呼叫,讓外公一定要戴。在傳統觀念裡,父母總是最愛孩子的,所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出於保護子女的考慮,父母都不會選擇去養老院。其實,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尤其是在城市裡,老人家退休後生活都會很單一,辛勞一輩子了,做家務帶孩子同樣辛苦。
  • 故事:前年把婆婆送進養老院,表哥來鬧了一場!今年表哥求他們來了
    好在老李的老公人脈廣,通過朋友關係,找到了縣裡最好的養老院,為母親安排了單間,準備讓母親去住養老院。這家養老院離著老李住的地方很近,老李的老公可以天天去看望老太太。總算做通了婆婆的工作,通過實地考察,婆婆對養老院也滿意,準備明天就要入住了。
  • 養老院之二:養老院裡的「不老人」
    每天去食堂吃飯去的也不早,吃飯也不多,說話聲音不大,蠻斯文的樣子,經常見他自己洗衣服,走廊裡經常見他的衣服掛在那裡,他自己拖地,挺乾淨的樣子。他沒事的時候會去跟門崗老頭嘮嗑。他看著不像病人,也不能說是老人。看到他,我有點奇怪,他這麼年輕怎麼會在這裡住呢?他們說他是個酒鬼,在家家裡人煩他。說他懶,不幹活,老婆煩他把他送到養老院。也有人說他是個社會垃圾,說他這種人活著沒有啥用處。
  • 故事:讓人感動的黃昏戀,男主人和保姆一起在養老院養老的故事
    可是病魔還是帶走了要強的伯母,伯父就像一下掉到了冰窟窿裡一樣,不知所措,悽涼悲哀孤獨一起襲來。堂哥堂姐離開他的身邊,奔向工作崗位以後,伯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度日如年,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兩個人挑了一個當地最好的養老院,包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住進了養老院,讓方阿姨也享受到了高檔養老院的生活。養老院裡每周都輪換食譜,有專門的醫生定期為他們做體檢。每天打掃房間,老倆口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 故事:相互扶持在養老院頤養天年,情義無價演繹一段最美黃昏戀
    有伯父做靠山,方阿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這個家庭裡站穩了腳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終於從一個保姆的身份上升到應有的長輩位置。伯父為了能讓方阿姨得到修養,思考再三,賣了三居室的大房子,帶著方阿姨一起到了一家當地最高檔的養老院。定下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兩個人準備在養老院頤養天年。養老院的條件非常好,吃穿住行都很適合老年人。有醫生在固定的時間,對老人的進行體檢。
  • 故事:實錄:老公死後我帶兒子和婆婆住,她卻要賣房去養老院,我怎麼辦
    現在,她和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就住在小區一個兩室一廳裡。「難得她兒媳還肯跟她住在一起照顧她。」店員感嘆一句。王姐看著她的眼神,似乎在說她太幼稚了:「哪兒啊,這房在楚奶奶兒子名下,他一走,楚奶奶、兒媳、孫子三人都有份。楚奶奶老伴兒去世後,楚奶奶和兒子分別賣了獨單,湊錢買了這套兩室一廳,就寫了兒子一個人的名字。
  • 80歲老人中風後,兒女家輪流住了一圈,最後哭著去了養老院
    王大媽的老伴十幾年前就去世了,她有4個孩子,倆兒倆女,大兒子和兩個女兒都住在城裡,她和小兒子一家生活在鄉下。雖然和小兒子一家住在一個院裡,但她平時自己單過。她脾氣不好,和別人合不來,兒女們都有點怵她。王大媽中風後,兒女們聚在一起商量她今後的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