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民間文學 | 賈半仙

2020-08-12 重慶巫溪

故事 ➤➤ 人物傳說

賈半仙

清朝年間,縣太爺的大紅官印被盜,縣衙內十分驚恐,大小官吏都束手無策。

傳說大寧縣有個姓賈名村的人,從來家貧,種田為生。一天,他進廚房打水,見家裡的老鹽罐「冒汗」,他噫了一聲感到很是稀奇。後來他便經常留心察看,每當天要下雨時,老鹽罐都這樣在變戲法。

有一年,天旱半月,田裡無水,大家都在挑水灌田,他在一旁逗趣:「你們還挑啥子水嘛,天就要下雨了!」「你怕是熱昏了腦殼,這麼大的太陽哪來的雨!」大家又這樣聳傷他。他見眾人不聽,就躲在大樹底下歇涼去了。

到了中午,果然下起了大雨,人們感到奇怪,問他怎麼知道今天會下雨,他洋扯扯地哼唱著:「天機不可洩露,不如西天問佛去吧!」人們見他不肯說,便散夥挑著水桶回家去了。

到後來,賈村說什麼時候下雨,天就果真下了雨。人們再也沒有哪個懷疑了,從此賈半仙的綽號便傳開了。登門求他看八字的,起房造屋、紅白喜事擇吉日的,什麼出門求財算算運氣的……硬是多得起串串兒。

俗話說,麻雀過身也有影子。這賈半仙的名字縣太爺也聽說過,於是差人把賈半仙請來算算大印在何處。賈半仙知道了,心內十分惶恐,想到這次搞不好,要把老命除脫,無奈又不得不進城。入了縣衙,縣太爺給他一間專房,好酒好菜款待。賈半仙橫下心來一想:死也是這一次,活也是這一次。酒足飯飽之後,就在屋內轉來轉去,嘴裡不住地說著老話:「鹽罐返潮,鹽罐返潮,這下算是沒命了!」突然門被撞開,只見一個獄吏撲通一聲跪倒在他面前,口內直喊:「師爺饒命,師爺饒命!」賈半仙不禁一驚,又立即鎮靜下來問道:「你是何人?」「小的姓顏名貫。」來人趕快答道。賈半仙沉住氣,猜透他做賊心虛,大印必定與他有關,便神氣十足地哼哈著,說:「救命容易,倒要看你是不是老實招來?」顏貫為了保命,磕頭如搗蒜:「願招,願招。」賈半仙趕忙追問:「官印現在何處?」顏貫將盜印經過一一說完之後指著後花園說:「現埋在後花園的梧桐樹下。」賈半仙叫顏貫起來趕快逃走。

賈半仙捧著大紅官印交給了縣太爺。後來賈半仙的名聲更是愈傳愈遠了。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

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購心儀商品 買巫溪特產 盡在 巫朌小店

總編/鄒永武 編審/冉春軒 責編/汪大喜

編輯/唐曉洪

(投稿QQ:3316438836)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微信號:重慶巫溪(cqwxwx)

微博:@重慶巫溪

相關焦點

  • 巫溪民間文學 | 徐家寒婆廟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白鹿引泉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鳳凰山的傳說
    故事 ➤➤ 地方傳說《鳳 凰 山》巫溪老縣城大寧河北岸,屹立一座山峰。《巫溪民間文學》主編 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
  • 巫溪民間文學 | 龍女借碗
    只要有借有還總是有求必應這事傳到一個輕浮的人耳裡他想這龍女一定很漂亮倒要去看看於是他去向龍女借碗龍女正好拿碗出來他想伸手把她抓住「譁」的一聲碗掉在地上摔得稀粑爛龍女轉身進了洞從此人們再也借不到龍女的碗了《巫溪民間文學
  • 巫溪民間文學 | 紅巖鄉蛐龍坡
    故事 ➤➤ 地方傳說蛐 龍 坡在巫溪與奉節縣交界處,有一面寬闊的長坡,叫蛐龍坡。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早以前,這地方到處都是一片亂石坡,地方十分荒涼,這裡只有戶把兩戶人家居住。在一座山上,有一家姓李的,家裡只有夫妻二人,雖說日子過得不很稱心,但粗茶淡飯還是有吃的。
  • 巫溪民間文學 | 金升銀鬥
    《巫溪民間文學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尖山的來歷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荊竹峽懸棺的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金盆金鵝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朝陽洞羅漢送子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萬古寺的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蘭英寨忍子坪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九龍水庫的故事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趙巧兒送燈臺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炭佬倌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鮑 三 娘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白龍過江的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中壩秀蹬城的來歷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 巫溪民間文學 | 七蟒峽的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