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周桂伊) 杉姐
《隱秘的角落》播完了,它無疑是這個夏天國產劇給我們最大的驚喜。
片中三個孩子的情感世界,給我帶來巨大衝擊,尤其是朱朝陽。
朱朝陽是別人家的孩子,不管什麼考試,他都是第一名,母親在遠郊的景區工作,幾天才回家一次,他也能把生活、學習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從不用母親擔心。
他從學霸黑化到陰謀家的過程,讓很多家長心疼,小小年紀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捲入一起又一起人命案中,陰謀越滾越大,罪惡越陷越深,未成年的他幾乎兜不住,差點成為下一個張東升。
那朱朝陽為什麼沒有成為下一個張東升?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受過的教育,那些「笛卡爾」的故事,在關鍵時刻,讓他異常清醒。
我不想我的孩子成為朱朝陽,因為那樣註定要承擔太多的破碎和扭曲,但我卻非常希望孩子能有朱朝陽一樣的沉著、理性以及老成。
朱朝陽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性格和成熟度,我的理解和網友們的分析是一樣的:最大的原因,他熱愛數學。
人類幾千年文明,幾乎所有的重大發現都與數學的發展息息相關,數學中一層層的推理、假設、證明,讓朱朝陽早就習慣於「挑戰自己」,每次做數學題,都是一種修心,提升了他的思維深度和嚴謹度。
所以,數學成績優秀的他,比別的孩子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沉著,當他跑到少年宮與張東升對峙時,緊張的情況之下,他沒有露出絲毫緊張,還做了一份滿分的數學卷子。
我雖然是文科生,數學一般,但深知數學成績好,對於一個孩子在升學、邏輯思維、理性思維上有多麼重要。高中時,許多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其他科目也都表現優異,而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則是每天抱著數學書本啃書,成績也還是不理想。
畢達哥拉斯學派說過:「萬物皆數」。數是一切事物的本質,是整個有規律的宇宙的組織。
任正非說:「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
當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以為終於可以擺脫數學,但「兩棟房子的間距多少,底樓才能採光?」「買房貸款等額本金划算還是等額本息划算?」這些問題又會來困擾我。
網上有個關於數學的小故事特別好玩,講的是一家人去吃披薩,他們點了一個12寸披薩,結果服務員跑過來說,12寸披薩沒有了,直接給換成2個6寸披薩就行了。
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同意,但這些人中就有個思維特別清晰的,他說圓形面積公式是πR的平方,4個6寸披薩才等於一個12寸披薩。
所以,人的一生,數學以及數學思維在生活中都是大有用處。
數學思維需要從小培養,1歲起就開始啟蒙很有必要, 3—12歲,數學思維的黃金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人生的最初階段就建立起「數」「形」「空間」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