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版的《西遊記》是幾代人的心中的童年經典,當時電視劇中描繪的奇幻世界,讓中國觀眾耳目一新,沒想到電視劇還能這麼拍。這部電視劇至今仍然被觀眾們津津樂道,如今在電視臺播放,依舊能夠收穫不低的收視率。
我們常常說,《西遊記》是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西遊記》的故事是師徒五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其中還有西海龍王三太子所化的白龍馬。別看他只是一匹坐騎,但是其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白龍馬為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所化,其因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上奏天庭。玉帝將他吊在空中,打了三天三夜。幸好有觀音菩薩為他求情,才免於死罪,最後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經過。卻因貪吃吃了唐僧的白馬,最終在觀音菩薩的指點下化為白龍馬,成了唐三藏西天取經的坐騎。
白龍馬在取經的路上任勞任怨,不僅僅如此,他還曾經救過唐三藏。在寶象國的時候,因孫悟空與唐三藏鬧矛盾回到了花果山,唐三藏被妖怪變成老虎被關在籠子裡受盡屈辱。還是白龍馬化作宮女來到了妖怪面前與之戰鬥,並因此負了傷。
在劇中是任勞任怨的坐騎,但是現實中,楊潔導演為了找一匹像樣的白馬可謂是吃盡了苦頭。在剛拍攝的時候,劇組遲遲沒有找到白色的馬匹,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將一匹棕馬刷上了白漆,偽裝成白馬來進行拍戲。
但是這樣的效果並不好,費時費力不說,拍攝出來的樣子也並沒有達到預期。在拍攝遠景的時候,白馬還能夠瞞天過海。但是在拍攝近景的時候,棕馬就容易露餡了,總是顯得灰濛濛的。因此劇組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功夫,換一次場地就要重新找馬,但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想要的白馬。
直到在拍攝《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時候,才找到了一匹白馬。當時劇組的人告訴楊潔導演,在長沙有一匹白馬,知道消息的楊潔趕緊讓人將白馬連夜護送了過來。但是到場一看,才知道這是一匹小馬駒,馱行李都費勁,更不用說馱人了,而且一直耷拉著腦袋,顯得無精打採的,十分不給劇組面子。
直到拍攝《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來到了錫林浩特大草原,為了還原龍馬奔騰的景象,楊潔導演特意向騎兵部隊借來了馬匹。看到馬群的時候,一匹白馬引起了楊潔導演的注意,那匹馬看上去「神俊無比」,十分的矯健。楊潔一眼就相中了,稱這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龍馬。
於是楊潔導演用800元向部隊買下了這匹白馬,並為它辦理了提前退役。之後這匹馬就跟著劇組走遍了大江南北,成了御用「白龍馬」。在拍戲的時候,這匹白馬也是受盡了「九九八十一難」,曾有好幾次都險些身亡。
在西遊記拍攝完成之後,這匹馬被送到了影視基地。在這裡,這匹馬可謂是受盡了委屈,徹底淪為了拍攝工具。白馬晚年困苦不堪,瘦骨嶙峋,終於在1997年,白龍馬永遠的離開了人世,死後無人安葬,屍骨無存。
這匹白馬與師徒四人一樣,同樣是西天取經路上的功臣,晚年受到如此的待遇,至今無人問津,如此遭遇,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