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問題孩子背後一定有問題家長

2020-08-27 文字碎片集

最近網劇《隱秘的角落》大火,頻頻上微博熱搜,這部劇有太多老戲骨了,如秦昊、王景春、劉琳等,甚至那三個00後演員的演技都讓人感到驚豔。目前這部網劇豆瓣評分高達9.0分。


這部劇改編自紫金陳推理小說《壞小孩》,我其實是看完小說,再來看這部劇的,一些情節改編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最後朱朝陽父親朱永平和後媽王瑤的死,改編比較多,小說中是朱朝陽威脅張東升在朱晶晶墓地裡殺死他們的,電視劇則是因為他們在水產房不小心撞見張東升行兇,而被東升殺的,把朱朝陽的仇恨更弱化一些。

小說中把三個小孩的「惡」表達得更直接,更黑暗一些。電視劇裡把孩子的「惡」表達得更委婉一些,更隱秘一些,有的需要從一些細節裡才能看到真相,因為劇中很多場景都是朱朝陽想像的童話,或者謊言。

如朱朝陽對警察說朱晶晶是不小心從窗臺掉下去的,後來從普普給他的信中,就會發現有可能是朱朝陽見死不救或親手推下去的。

還有朱朝陽故意複製一張空白的卡,又故意在肯德基廁所和嚴良商量這件事,讓張東升聽到,想借張東升的手除掉嚴良和普普。

在水產廠裡,王瑤只是被張東升弄暈了,可後期王瑤位置變了,身邊還有一根紅色鐵棍,而朱朝陽被救後在車上一直擦拭手上紅色鏽跡,他可能想銷毀殺死王瑤的證據。

他們敲詐張東升的起因是因為要救普普的弟弟欣欣,可欣欣從來沒出現過,普普在少年宮看到朱晶晶在唱歌,想起了父母和弟弟,最後普普替代了弟弟的位置,而且還唱起了《小白船》,說明弟弟可能死了,這個跟原著也是一致的,普普實際上是恨弟弟的,因為媽媽太偏愛弟弟了,而普普想要那30萬隻是為了自己。

這部劇如果單單看情節,結局還是很完美的,嚴良、陳警官、普普最後都活下來了,可實際上結局就像原著一樣,只有一個小孩活下來了,那就是朱朝陽,其他的都死了,劇中的陳警官也因為救嚴良死了。

其實在開頭的動畫和《三隻小雞和狐狸先生的故事》都可以看到結局,最後都只剩下朱朝陽一個人。


相比小說,這部劇最絕的是加上了笛卡爾的故事,笛卡爾故事有兩個版本,張東升最後對朱朝陽說:你可以選擇相信童話!朱朝陽最後選擇了看似美好的一種,而這些美好的情節卻都是他自己編造出來的童話,實際上真相遠遠比童話更殘忍。

看了這部劇或小說,你會覺得驚訝甚至恐懼,為什麼小孩心理這麼陰暗,這麼惡毒,這麼有心機,這些壞小孩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壞小孩的造成,家長肯定脫不了關係。仔細看這部劇,其實每一個壞小孩的家庭都是有缺陷的。他們父母離異、重組,給了孩子畸形的愛;有的孩子甚至連父母都沒有,愛和溫暖對他們來說那麼奢侈。

朱朝陽

爸爸偏心的愛

朱朝陽學習非常優秀,在班上和年級上總能保持第一。他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跟父親離婚了。父親出軌娶了小三,還生下了一個女孩晶晶。

朱朝陽的父親朱永平是做水產生意的,很有錢,但他很少把錢給朱朝陽和他母親,自從離婚後,在現在的妻子王瑤控制下,幾乎很少聯繫兒子,更是很少關心兒子。

他父親幾乎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女兒朱晶晶,對王瑤也是言聽計從,所以把晶晶寵成了驕橫的公主,在媽媽王瑤的教育下,總是和朱朝陽做對。

有一次,在牌友的鼓動下,父親帶朱朝陽去買鞋,結果晶晶故意把朱朝陽的新鞋踩髒,但是朱朝陽絲毫不敢反抗。


在王瑤和晶晶面前,朱永平永遠都是偏向她們,朱朝陽也總是小心翼翼地維護著這份來之不易的父愛。

朱永平開車載著朝陽時,問他為什麼不坐前面,小時候最喜歡坐在前面了。朝陽推說,後面寬敞。然後鏡頭給到車前的「幸福掛墜」,上面是朱永平現在一家三口的照片——那不是朝陽能待的地方了。

朱永平帶朝陽喝甜水,這是他們第一次來這的地方,朝陽興致勃勃說起,爸爸卻早已忘記。還帶來錄音筆探測朱朝陽,這讓朝陽徹底黑化。


朱朝陽一直都在渴望父愛,對於父母的離異,在他的內心深處覺得和自己有關,所以只有努力學習才能讓父親喜歡他。

「我努力學習,是因為我覺得我不夠乖。如果我那時候夠懂事,你們是不是就不會分開了。」


朱朝陽曾對爸爸說過:我真想和晶晶妹妹交換一下,就算我死了也沒關係。其實他是渴望得到爸爸對晶晶那樣的愛。

所以,晶晶那句「爸爸喜歡我,不喜歡你」,才會格外刺激到朝陽,讓朝陽失去理智。


臨床心理學博士喬尼絲·韋布(Jonice Webb)在其《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提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能不在於他們做了什麼,而恰恰在於他們沒做什麼。換句話說,在於他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朱朝陽的父親就是一個忽視兒子情感的家長。


媽媽令人窒息的愛

朱朝陽的媽媽周春紅表面上很關心朝陽,特別是他的生活和學習,如花錢記帳、按時喝牛奶、一切以學習為中心。

但她卻很少關心兒子的心理,朝陽有什麼心裡話基本不會跟媽媽講。

老師找周春紅談話,聊到朝陽內向,不跟同學交往等,周春紅立刻反擊回去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其實我還真怕朝陽跟一些壞小孩瞎玩,耽誤了學習」。或許她想讓朝陽考好成績,也是為了讓丈夫愧疚。


周春紅是典型的操縱型母親,她的愛,極度的操勞、細緻,卻又讓人窒息。

她把全部的希望傾注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聽她話或者反抗她,她會覺得非常失望。

特別是她要朝陽喝牛奶這段,讓很多網友都感同身受。

剛開始周春紅很溫柔的讓兒子喝牛奶,朱朝陽說想一會再喝,這小小的不服從在媽媽敏感的內心就被放大了一點,後來看到兒子小口小口喝牛奶,她火氣又一下上來了,眼神緊緊盯住兒子並故意大口喝了一口牛奶,並表示「有那麼燙嗎?這不正好嗎?」兒子表示自己會洗杯子,她終於忍不住爆發出來,「你長大了能自己照顧自己了是吧」,最後開始責怪他的父親拋棄他們,把所有負面情緒都發洩在孩子身上。


這個角色,其實是很多中國父母的縮影。他們的身上承載著生活的重壓,自己遭遇過很多不公、委屈,失去過愛,他們就想把遺憾在孩子身上找補回來,結果卻變成了壓迫孩子而不自知。

雖然媽媽的愛讓朝陽感到窒息和壓抑,但朝陽知道媽媽不容易也很可憐,為了讓媽媽高興,他一直在迎合媽媽的要求和控制,千方百計想讓媽媽滿意,默默承受著媽媽的消極情緒。

其實我覺得朱朝陽的母親真的特別矛盾,把孩子當成發洩情緒的工具。一方面她恨自己的丈夫,不斷向孩子抱怨自己婚姻的不幸,並把一切不幸歸結於那糟糕的前夫和小三。一方面又想挽回丈夫,想通過優秀的孩子,來證明他的離去是錯誤的選擇,所以每次孩子去父親那,她都會叫他帶上成績單。

朱朝陽做好學生,考好成績,都只是為了讓爸爸媽媽高興。

父親已經重組家庭,他得不到父親的愛。母親一直在消極的情感中,無法走出來,他還要被迫去照顧母親的情緒。

在朱朝陽黑化後,他終於對他媽媽說了心裡話,「你們都只是為了自己」,徹底擊潰媽媽的盔甲。

試想一下如果朱朝陽在一個完整,有愛的家庭,他的心理還會這麼扭曲和極端嗎?

或者即使他父母離婚了,他父親能時常看看他,照顧他,關心他,他的母親能及早擺脫消極情緒,過上自己的生活,並試著去關心孩子,而不是只看他的成績,他還會這樣嗎?

在劇中朱朝陽是最有心機,心裡最陰暗的一個小孩,也是唯一一個活下來的小孩。

晶晶的死,借張東升的手殺了嚴良和普普,還準備了兩本日記本,一本日記本是專門給警察看的,裡面記錄的事情都是經過美化的,也就是朱朝陽心裡的那個「童話」,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給張東升、普普和嚴良,把自己偽裝成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對於朱朝陽來說,善與惡的距離,也許就在一釐米。

就像紫金陳在《壞小孩》中寫的一樣:這一釐米,向右,也許是一個孩子從此過上全新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左,也許他的所有虛偽被揭穿,赤裸裸地展現在周圍人面前,心理受重創,改變他接下來的整個人生這一釐米,通向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這一釐米,是世上最長的一釐米。

普普和嚴良

沒有完整的家庭

普普和嚴良都是出生在殘缺的家庭裡。

劇中嚴良有父親,但是他的父親因為吸毒而神志不清,早已認不出他。所以把他父親抓進監獄的老陳很內疚,才想當他的監護人,想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小說中是沒有老陳這個角色的,這部劇會更溫暖些,至少嚴良還有人守護著。

三個孩子中,嚴良也是最單純的,他逃出福利院就兩個目的,看他爸爸,幫普普借錢救她弟弟。他把普普當成妹妹,兩個人在黑暗中相互依靠,相互取暖。

普普是個孤兒,父母雙亡,特別想念之前很疼她的爸爸,每年都會拍照燒給她爸爸看。


她為什麼會幫朝陽教訓晶晶呢?因為普普失去了爸爸,知道那種痛苦,所以她不想讓朝陽也失去爸爸,還有就是因為媽媽偏心弟弟,導致她一直想取代弟弟的位置。所以她看到晶晶就很生氣,就像看到她弟弟一樣。

普普曾對嚴良說:想和弟弟交換一下,只要弟弟活著就行。朝陽也說過類似的話,因為他們都想要得到的那份愛。

很多人不喜歡普普,覺得她是最陰險的一個小孩,確實,她是可恨的。整部劇就是因為她說需要30萬給弟弟治病,才和嚴良、朝陽一起敲詐了張東升,發生了一件又一件悲劇。

但她也是最可憐的,小說中的普普在福利院被虐待,被院長性侵,導致她從小心理扭曲,在教訓晶晶的時候,甚至想出在她的嘴裡放陰毛,就是因為她曾經被這樣對待過,她知道怎麼做才讓別人最痛苦。


有的孩子有父母,而父母卻一直缺席孩子的成長,缺乏正確的引導;有的孩子沒有父母,社會也不能好好保護他們,讓他們身心受到傷害。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扭曲可怕的環境中,那麼孩子的心理肯定會不正常,走上歧途也是必然的。

在這部劇的最後寫道: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也點明了這部劇的主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在家庭中的時間正是孩子們培養性格品德,為世界觀打基礎的時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深遠的影響 。一個合格的父母是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和生活中,成為孩子的精神老師、心理支柱。

紫金陳在採訪的時候也說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成年人應該提高自己的認知,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其實都懂,只是不說出來而已,我們成年人對孩子的外部環境才是最根本的。父母離婚與否是客觀存在,無法改變,我也不贊同要為了考慮孩子而勉強為難的婚姻,但是父母的關係和給予孩子平等的關心和愛才是最重要的。與此同時,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你如果以平等的姿態平心靜氣講道理,其實孩子都懂。

「生而不養」是現在父母最大的問題,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問題父母,只希望看了這部劇的父母們請不要再缺席孩子的成長,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為他們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勤子的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中那個問題孩子——朱晶晶
    文 \ 青和剛刷完最近大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秦昊飾演的張東升確實入木三分,代入感十分強。而我想說的是劇中的四個孩子,朱晶晶、朱朝陽、嚴良、普普。我一直覺得他們不是壞孩子,至少不完全是。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失控的父母。
  • 《隱秘的角落》中的問題小孩——朱朝陽
    假如沒有朱晶晶,朱朝陽的問題,也會存在的。①朱朝陽有一個全心全意愛他,卻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她的媽媽。②朱朝陽的爸爸是愛他的,可卻更加偏愛妹妹。③朱朝陽有一個時時防備著他的阿姨王瑤④朱朝陽還有一個與他爭奪父愛,而處處針對他的妹妹,朱晶晶。在這樣的背景下,朱朝陽長成了一個十分懂事的乖孩子。
  • 《隱秘的角落》揭露家庭教育真相:孩子的改變,需要家長注意
    《隱秘的角落》結局裡面朱朝陽的改變,給所有家長一個重要提醒>這個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可以說讓大家都認識到了裡面的三個小主演,而劇裡面的一個小男孩讓大家印象特別深刻。朱朝陽的爸爸可以說對孩子基本也不管不問,因為組成了一個新家庭,爸爸有了女兒,當朱朝陽看到爸爸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時候,內心想必非常羨慕。而他的後媽也一直都瞧不起朱朝陽,而朱朝陽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從小被嬌生慣養,從來也不把他當哥哥看待,朱朝陽就這麼默默忍受著一切,在《隱秘的角落》結局裡面朱朝陽的改變,可以說反映了很多原生家庭的問題。
  • 《隱秘的角落》揭露的教育問題
    《隱秘的角落》這個電視劇最近熱播,豆瓣評分9.0,劇情、演技、製作個個精彩,連片頭和片尾都讓人慾罷不能。本來這麼高智商,教育好了,以後一定是清華北大的料子,他竟然把這些聰明都用到犯罪上。這部劇的看點,不光在於它的故事性和懸疑題材,更在於它是一部反映教育問題的電視劇。
  • 《隱秘的角落》爆火,原生家庭教育問題再次上演
    從《都挺好》的蘇明玉到《隱秘的角落》的朱朝陽,原生家庭的問題再次被搬上銀幕。有人說2020上半年以《隱秘的角落》結束,也有人說有這是2020年最值得追的一部劇二胎家庭,父母的偏心會導致怎麼樣的後果當你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你是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裁判---戴維·弗羅斯特。每個孩子都希望被關注、被愛。劇中,朱永平剛買好鞋付完錢,就被現任老婆和孩子帶走,把朱朝陽一個人丟在店裡,他要去給朱晶晶買裙子。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的原生家庭問題,給父母們帶來警示和教訓
    大家有沒有看過最近刷爆了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呢?我身邊很多人都看過,我也不例外。這背後隱藏著嚴重的原生家庭問題。在欣賞這部優秀作品的過程,大家或許也可以得到一些育兒上的經驗與教訓。朱朝陽的原生家庭問題,給父母們帶來的警示和教訓有哪些呢?
  • 《隱秘的角落》中的問題孩子——普普
    作為劇中一個穿針引線的孩子,我覺得還是好好寫一寫。欣欣被領養,那他就有養父母了。按理說,欣欣生病了是養父母的責任,治病籌錢也是養父母要做的事。但是欣欣的養父母卻把這樣的事情告訴了普普,並且明確到需要多少錢。正常的成年人的世界,會讓未成年的孩子,負擔加重巨額的支出嗎?不會的。【某些小童星例外。舉例,臺灣有名的童星,小小彬,要不停的趕通告,支付媽媽的整容費用和爸爸奢華的生活,最後泯然眾人。】
  • 《隱秘的角落》衝上熱榜:那些壞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最近國產懸疑片《隱秘的角落》獲得一片好評,但同時也讓人們再一次認識到原生家庭不幸福帶來的危害。在知乎站內評中,有超過91%的知友推薦了它!在《隱秘的角落》劇中,其實我最心疼和遺憾的就是朱朝陽,他頭腦聰明、懂事、成績優異,但喜歡壓抑自己的情感,沒什麼朋友、父母給的關心和愛也極度欠缺。
  • 《隱秘的角落》:從學霸到壞小孩,暴露3個家庭問題值得父母深思
    家長愛的缺失,是悲劇的開始朱朝陽的父親朱永平在朝陽幾歲的時候就與母親周春紅離婚了,很快便與出軌的對象重組家庭,並且有了一個女兒朱晶晶。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經說:「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一個裁判。」父母的偏心,就像一把隱秘的刀,刺傷了老大的心,破壞了老小的三觀,最後毀掉的是兩個孩子。
  • 《隱秘的角落》的背後,藏著哪些教育的誤區?現在改變還來得及
    最近愛奇藝迷霧劇場熱播的短片網劇《隱秘的角落》,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也聽別人談起過。《隱秘的角落》這部電影取材於推理小說《環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性格,如果朱朝陽是在一個完整的幸福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那麼相信他不會在小小年紀就如此之腹黑,藏著那個年紀本不該有的城府。
  • 《隱秘的角落》背後,藏著多少原生家庭教育中受傷的孩子?
    這句爆火的話,也是來源於今年夏天的黑馬網劇《隱秘的角落》。每個單純天真的孩子,在走向壞小孩的成長道路上,一定有一對失職的父母和一個糟糕的家庭環境。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無法估量,每一個誤入歧途的孩子,背後都有一雙疏於管教的父母。
  • 追劇一時爽,但該不該給孩子看《隱秘的角落》?
    在上映時,書中很多重口味的情節已被刪去,但依然真實地展露了心思複雜的「壞小孩」們內心「隱秘的角落」。故事背景中涉及到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和教育問題,並不牽強出戲。最後開放性的結尾,更是引發了網友熱議。很多成年人看完此劇,都大呼過癮,可是很多家長卻心生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推薦給孩子看這部劇。家長們其實擔心的是,看了《隱秘的角落》,孩子會不會變成「壞小孩」?
  • 《隱秘的角落》:是什麼讓孩子變成「壞小孩」
    《隱秘的角落》作為近期評分較高的一部國產劇,它與其他懸疑電視劇所呈現的效果有些不同,它緊貼現實,觀看下來不會讓觀眾有被愚弄的感覺,除了懸疑電視劇慣有的「揭曉謎題」外,該劇最吸引人的還有對人物背後故事的發掘以及對每個人物性格的剖析。而頭條君今天也想帶著各位家長一起去探尋這部劇背後揭示的育兒知識。01家有二孩,我們應該怎麼做?
  • 隱秘的角落,藏著多少孩子的傷心和絕望
    最近大火的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講述了三個不到14歲的小孩和一位數學老師因為一樁故意殺人案引發糾纏與牽制。嚴良和普普是一對孤兒,為了給普普的弟弟籌錢治病孤兒院中逃了出來,投奔嚴良的髮小朱朝陽。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是如何形成的?這個錯誤很多家長都犯了
    6月25日,根據原著小說《壞小孩》改編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迎來大結局,微博熱搜、豆瓣高分、雙結局熱議…… 看完這部劇我一直在想,朱朝陽在眾人眼裡那麼「好」的一個孩子,最後怎麼就變成壞小孩了呢一、家庭因素在老師和朱朝陽媽媽聊天的細節裡,我們似乎發現了,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壞小孩」。當老師說,朱朝陽在學校不和其他同學交往,有點不合群,很難融入集體時,朝陽媽媽卻說,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當老師說,同學們對朱朝陽都有一些議論時,朝陽媽媽卻說,總是議論別人的學生是不是也有問題。
  • 父母一定要監管孩子的交友情況,避免出現《隱秘的角落》中的悲劇
    這個夏天最火的電視《隱秘的角落》相信大家都看過,而最終的結局,也引發了大家的思考與討論。特別是朱朝陽的妹妹、後媽、後媽的弟弟、爸爸這幾個人的死,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孩子如何選擇朋友。要讓孩子明白,任何人都有兩面性。我們要教育孩子善良,一方面要真心對待朋友,一方面也要有分別的區別對待朋友。要把真誠正直的人歸類為好朋友,而那些總是想帶你去做壞事的的孩子就歸為壞朋友,一定要遠離。像藍衣女孩子那種朋友,堅決不能讓孩子再和她一起玩,太危險了。
  • 《隱秘的角落》:為什麼往往越懂事的孩子,性格越容易出問題?
    要說最近最火的的電視劇,非《隱秘的角落》莫屬了。這部劇,作為炎炎夏日的一匹黑馬,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國貨之光」。其中最出彩的,除了秦昊「帶你去爬山」的驚悚,還有主角朱朝陽在寫日記時的回眸一笑,網友說,朱朝陽的轉身,堪比張子楓在《唐人街探案》裡的微笑,讓人不寒而慄。
  • 《隱秘的角落》:與其說是獻給童年,不如說是獻給家長的預警
    看完《隱秘的角落》,相信任何一個人的內心都無法獲得寧靜!雖然如今網友們紛紛被張東升的「爬山梗」所刷屏,但是還是希望更多的家長或者未來會成為父母的人,能夠看到劇情背後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隱秘的角落》在最後完結的時候,「獻給童年」的字眼,無不反應出孩子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多麼的重要
  • 隱秘的角落:如果周春紅在家,直接劇終!單親家庭問題都在這裡了
    這兩天終於抽時間把最近大火的國產高分神劇《隱秘的角落》給看完了,講真,走到哪裡都在議論這部劇,再不看我真有一種落伍的感覺了。大家都在爭論劇情和原著之間的區別、哪個小孩兒最壞、各個角色進行分析,我卻覺得《隱秘的角落》最大的亮點就是真實,其中就包括單親家庭存在的各種現實問題。單親家庭的權力爭鬥。
  • 隱秘的角落—值得億萬家長觀看,但劇中的白月光卻告訴你另一件事
    原本,看這部劇的初衷只是對電視劇名產生了好奇,「隱秘的角落」裡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這問題便說到了點子上,小編之所以會說《隱秘的角落》值得億萬家長觀看的理由也在此。當老師同他母親說這孩子的個性有些特殊,不合群的時候,朱朝陽的母親卻說,孩子學習好就行了,她還不願意朱朝陽和不好的同學一起玩兒,怕被帶壞了呢!可能,不用小編說,各位讀者也都知道,這是全中國億萬家長的通病。孩子,在父母眼中成了學習的機器,他們什麼都不需要做,什麼家務勞動,人情冷暖,喜怒哀樂,統統都可以不讓孩子懂,在家長眼中,孩子懂學習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