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未來孩子的原生家庭。 ----薩提亞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這個夏天,《隱秘的角落》大火。
上線才幾周,就獲得豆瓣8.9的高分。
這部劇改編自作家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成為今年口碑最高的良心國產劇,值得父母們去追。
劇中三個孩子無意識拍攝到一次謀殺,由此串起幾個家庭捲入一場陰謀詭秘的故事,劇中學霸朱朝陽雖然沒有真正殺人,卻間接讓很多人去世,看得讓人膽戰心驚。一個「聽話」的孩子怎麼就變成了壞小孩?從劇中暴露的教育問題值得父母深思。
人們常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這些悲劇的家庭也有共同的模式,都為了愛一個人,而失去了自我,也成為悲劇的開始。
一個孩子怎麼從學霸變成了壞小孩,這其中的成長軌跡值得思考,本文從三個方面入手分析,希望能有更多父母醒悟,別再讓家成為最傷人的地方。
朱朝陽的父親朱永平在朝陽幾歲的時候就與母親周春紅離婚了,很快便與出軌的對象重組家庭,並且有了一個女兒朱晶晶。朱朝陽則判給母親周春紅一起生活。
對於父愛,每個孩子都是無比渴望的,朱朝陽也不例外。他拼命的學習,成為好學生,就是為了極力去討好父母,卻並沒有換來父親更多的愛,反而是忽視和偏心。
朱永平平時除了給朝陽錢之外,很少過問大兒子的學習和生活,連兒子考了年級第一都是從牌友口中得知的。當牌友指出朱朝陽穿的鞋子舊了,他才發現。礙於面子,才帶著兒子去商場購買新鞋。
臨床心理學博士喬尼絲.韋布在其《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提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能不在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而恰恰在於他們沒做什麼。
換句話說,在於他們對孩子的的「情感忽視」。
那些經常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很容易出現焦慮、孤僻、叛逆、自制力差,甚至攻擊性強等現象。
可是,朱永平對小女兒朱晶晶卻百般寵愛,天天新衣服、新鞋買,可以說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她,才6歲的朱晶晶才可以仗著大人的寵愛,對同父異母的哥哥朝陽故意踩髒新鞋。
最後,朱晶晶在墜樓前,對朱朝陽說:「爸爸喜歡我,不喜歡你」,徹底刺激到了朱朝陽,也成為朱朝陽黑化的開始。
離異家庭重組後,很多家長容易忽視對大寶的關心,或者再也不來看大孩子,表現得過於偏心,會讓大孩子嚴重缺乏家庭完整的愛,對兄弟姐妹產生極嚴重的嫉妒感,最後導致悲劇發生。
很多網友都認為是朝陽殺掉了自己的妹妹:「她到底是摔下去?還是要摔下去?」引起網友爭議。
不管是朝陽選擇了視而不見,還是狠心將妹妹推下樓活活摔死,讓朱晶晶摔下去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父母,是他們的溺愛和偏心導致。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經說:「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一個裁判。」
父母的偏心,就像一把隱秘的刀,刺傷了老大的心,破壞了老小的三觀,最後毀掉的是兩個孩子。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細膩。如果母親的愛教會孩子用溫柔去擁抱世界,父親的愛則是在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稜角時最堅定的信心。
所以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一個也不能少。
母親周春紅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生活中一方面勤儉持家,為孩子犧牲一切,另一方面又面目猙獰,對孩子有著極強的控制欲。
毫無疑問,單親家庭是不容易的。
周春紅一個人獨自撫養兒子,每天為孩子準備各種吃的,有時大老遠值班回來就為了給兒子做口飯吃。連談個正經的戀愛,都是遮遮掩掩,怕影響孩子學習。
一切為孩子學習讓路,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家長會後,老師曾找周春紅談話,告訴她朱朝陽在學校不合群。這樣的孩子本該得到父母的及時關注,正確引導,可朝陽媽媽堅持「成績萬歲」,認為孩子現在不用交朋友,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朝陽只要好好學習,其它都不重要。
家長看似關心孩子的成長,實則只是用自己強硬的規則要求孩子只管學習,而忽視了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
母親周春紅自從離婚後,將自己全部的希望和後半生寄托在兒子身上,由於工作繁忙而對兒子疏於照顧,她變得敏感而又固執。
周春紅不允許孩子有什麼別的想法,一切都得聽她的。這樣的控制欲來源於害怕兒子不再需要她了。
好好學習,好好吃飯,即使兒子肚子撐死了,也必須每天晚上喝一杯熱牛奶。
當兒子想過會兒再喝的時候,她就變得歇斯底裡,用凌厲的眼神讓兒子無法拒絕,只能把牛奶喝完。
當孩子內心對父愛的隱秘渴望時,她產生不滿和嫉妒,並時常傳遞「你爸爸是個不負責任的人」。
這樣的片段是不是很熟悉,以控制為目的的愛,死死把自己的孩子纏繞,也成功地對兒子產生一種情感勒索。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非愛行為,是指一個人對最親近的人只有掠奪,沒有平等和尊重。
誠然,單親媽媽真的不容易。被前夫不負責任的拋棄和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帶來身體和心靈上壓力之大,內心的壓抑和苦悶無處傾訴、無處排解。最後,孩子成了排氣桶,成了母親手中的一根稻草。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快樂的源泉,母親焦慮全家焦慮。孩子是通過母親情緒來了解這個世界的。
一位缺愛的母親,是無法給予孩子真正的愛。作為父母只有先學會照顧好自己,當你感到幸福快樂的時候,才可能去照顧好家人。
有的朋友會問,難道父母為孩子付出不應該嗎?不是的。
父母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愛。
首先:能共情他人。這意味著能懂他,尊重他。尊重的前提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和孩子平等的關係,而不是情感勒索。
其次:還會發展自己,跟更多的人連結。當我們綁架孩子的時候,習慣自我囚禁,將自己局限在了眼前的人和事上,特別是局限在孩子一個人身上,從此孤注一擲。
所以,父母要打開自己,多向外求學。
本劇大結局後,演員劉琳給周春紅寫了一封信:
「真希望周春紅可以對自己好點,去痛快地談一場戀愛,不用在乎孩子的感受,周遭人的眼神。當放下以愛的名義的重負,充滿生命力的回到孩子的身邊,你會看見他燦爛的笑容。」
當我們的家庭少了掌控欲極強的父母,多了位會關心自己和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長,孩子將會擁有更多的快樂,獲得健康成長。
14歲的朱朝陽是個數學天才,年年成績都是全年級第一。可是在學校卻沒有一個朋友,在校園被霸凌,也得不到父母的幫助支持,只能孤獨的應對。
回到家,母親長期值班不在家,父親情感的忽視,一個人很孤單。母親周春紅還時常給他傳遞,「是你父親拋棄了我們,他們害得我們還不夠嗎?」讓朝陽把父母離婚的原因歸咎於自己不夠好,所以拼命地學習。
朝陽成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只想著如何爭取不被拋棄,爭取得到父母更多的愛,不敢信任別人,不敢去愛任何人,縝密的思維,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
連在暑假結識的小夥伴,也沒有辦法信賴他人,內心一直隱藏著一塊孤獨的角落。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對這個角落有一個術語叫「陰影」,是指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方式出現。
朱朝陽的「變壞」不僅僅在於有著不健全的家庭,缺乏友誼等外在原因。雖然有種種外界的幹擾,但真正做出決定的還是自己,只不過對於十多歲的孩子來說,做這個正確選擇的決定太困難了。
想要讓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需要家庭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獲得尊重、自信和真正的愛,才能逐步走出原生家庭的負能量,找到自我發展的認同,這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像《壞孩子》的作者紫金陳一樣,他在訪談中透露,朱朝陽原型其實就是他,單親家庭,父愛缺失,校園霸凌,他都一一經歷過。
在他筆下的朱朝陽成為一個自卑、孤僻、敏感、隱忍的少年。
而現實生活中的他,沒有遇到不良的夥伴、更沒有犯罪,而是像童話結局中的朱朝陽一樣考上了浙江大學,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但是原生家庭給予他的傷害,卻並沒有因為他的成功而被抹去,30多歲的紫金陳,骨子裡仍然會自卑,性格依舊存在缺陷。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父母就是未來孩子的原生家庭。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決定性的影響。
你想過給孩子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嗎?
是孩子溫馨的港灣,是他童年裡最美好的回憶。還是孩子心頭的一把刀,是孕育「惡」的一片土壤。
要想孩子走出隱秘的角落,還是需要父母作出選擇,做出改變,對孩子自我發展的認同,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星雲大師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原稿,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教育問題,都是我們父母的原件出現了問題。
我們相信,每個父母愛孩子都是與生俱來的,但我們也要清醒,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愛的方式。
愛必須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否則都不叫真正的愛。那些只關注自我的父母,往往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愛、信任和尊重。
孩子本沒有好、壞之分,善惡很可能是一念之間,家庭溫暖的缺失、愛的不公平、愛得太用力才可能讓人性深處角落的惡之火種子被點燃。
培養孩子成為「好孩子」還是「壞孩子」,關鍵是看做父母的選擇,如何去經營。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每年閱讀書100+,為你推薦育兒書籍及乾貨,研究孩子學習力和情緒管理,歡迎關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