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還沒過完,已經有人預言《隱秘的角落》將成為2020年最成功的懸疑劇。這部改編自小說《壞小孩》的網劇,以三個「壞孩子」、殺人犯為主角,因為詭秘的情節,細思恐極的細節,引發熱議。
《隱秘的角落》是否也刷滿了你的朋友圈?如果爸媽們正打算在端午小長假追劇,別忘了,為人父母在《隱秘的角落》裡看到「壞小孩」,更該看到壞小孩走過的那條路。
目前《隱秘的角落》公開播放到第8集。為了防止劇透,逗號老師對主要情節的講述以原著小說《壞小孩》為依託。
相較於原著,網劇有不少改動的,主要角色的人設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關注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和家庭所應負的責任,對這個話題的探討一脈相承,也是家長值得一看的教育片。
主角朱朝陽在學校是學霸,但是性格內向沒有朋友。父母離異,爸爸疼愛同父異母的妹妹,對他這個兒子卻不管不問。
嚴良(小說中名為「丁浩」,下文稱「嚴良」)大塊頭兒,跟普普在福利院相識,一起逃出來,要給普普的弟弟籌錢治病。
普普在三人中年紀最小,父母雙亡,有個弟弟被人收養。
這三個孩子都來自支離破碎的家庭,各自度過陰暗不完滿的童年,在一個暑假陰差陽錯的走到一起了。
他們在遊玩時,意外拍攝下數學教師張東升蓄意把嶽父嶽母推下山崖謀殺的一幕。一念之差,三個孩子手握罪證,卻沒有去報警,而是選擇勒索張東升。
再加上他們自己也無意間犯下人命案,不得不拼命隱瞞掩飾,於是,謊言、敲詐、威脅交織成漩渦,漸漸地把所有人卷進去。孩子跟孩子、大人跟大人、警察與罪犯、殺人犯與殺人犯,明與暗混亂地較量。
最終,位於漩渦中心的朱朝陽全身而退。
但此時,他身邊已經沒有了父親,也失去了僅有的兩個好朋友,只剩下一本精心布置偽造的日記,把整個過程中,屬於自己的罪惡完美地推給無法再說話的同伴和仇敵……
三個「壞小孩」的不幸,根源無疑是有問題的家庭。
對比小說,劇版對普普、嚴良的家庭問題做了弱化處理,保留了些許溫情。但把朝陽的家庭問題改變得更複雜了。
網劇和小說裡,朝陽的媽媽周春紅的人設有一點兒差別。
原著《壞小孩》中的周春紅同樣是在景區工作,收入低微,一連幾天不能回家。但她對兒子更加溫和縱容,也不反對兒子交朋友,整體來說,更像個甩手媽媽。
而在網劇《隱秘的角落》則給周春紅這個角色添加了大量的生活細節和跟兒子的對手戲,又豐富了社會關係,同時也表現出人物極強的控制欲,和對兒子教育理念上存在的問題。
朱朝陽孤僻無友的性格,除了跟幼年被父親遺棄有關,也跟周春紅的教育脫不了關係。她很看重朝陽的學習成績,應該說,唯獨看重成績。
當班主任老師善意地提醒她,朝陽在學校沒有朋友、不合群時。周春紅卻反唇相譏:「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
與單位馬主任的感情關係意外公開,被兒子知道。回到家,她沒有創造機會坦誠地跟兒子談這件事,而是用強迫朱朝陽喝牛奶的方式,跟他交流。
朝陽說,她其實可以早點兒告訴自己的。周春紅卻狠狠捏著朝陽的臉,崩潰大叫:大人的事兒你懂什麼?等你長大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
其實,她一度很擔心兒子不接受自己的戀愛關係。可惜,在這次失敗的溝通中,她沒能表達出自己真實的顧慮和想法,而是選擇了用吼叫宣洩的方式,粗暴地排斥了孩子的關心和感受。把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寄託於「長大」了自然消失,其實是心理上的逃避。
在周春紅的教育裡,容不下一絲反抗和讓步。又是喝牛奶,朝陽說喝不下了,正常的媽媽通常會說:「媽媽把牛奶放在這,等喝得下了記得喝。」但是說周春紅不,她對兒子說:「喝不下就倒了。」總之,沒照我的意思做,那就決裂,沒得商量。
兩個版本的周春紅在處理母子關係上一個進一個退,一個松一個緊,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說,都有不正常的一面。
小說版的周春紅,對兒子極度信任縱容,欣然同意普普和嚴良來家裡住,沒去了解兩個孩子的來歷和家庭情況,更沒質疑為什麼兩個這麼小的孩子會獨自在朋友家留宿數天。這無疑給朝陽接觸問題少年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和機會。
網劇中,隨著人物間矛盾的加劇,周春紅的母愛也變得越來越令人窒息。朝陽經歷了被拋棄的童年,在身體的成長和意識的獨立都開始勃發的青少年期來到時,這樣以愛為名的「鎮壓」,勢必遭到逆反。
以至於,後來朝陽跟指責周春紅:「當初是你堅持跟爸爸離婚的,我都記得,你們只想著自己。」
本來,夫妻感情破裂而離婚大有人在,朝陽最想控訴的其實是這句「你們只想著自己。」
是的,爸爸全心全意維繫新組建的家庭,媽媽則只顧著他的成績和吃喝,沒人關心過孩子的真實感受。
離婚本來是大人之間的感情出了問題,可是朱永平偏偏離了婚還拋家棄子,對兒子不管不問。
無論在網劇還是小說中,朱永平套兒子的話並偷偷錄音這件事,都徹底斬斷了朱家父子間最後一絲溫情。
網劇中,朝陽發現了爸爸包裡的錄音筆,於是故意說出希望死的是自己這樣的話,令朱永平愧疚不已。
在此之前,不管是王瑤冷嘲熱諷,還是朱晶晶踩髒他的新鞋子,朝陽的反應都是忍氣吞聲。
可是這一次,他選擇了表達,而且是表達偽裝的情緒,對爸爸積攢了足夠多的失望之後,他開始主動進攻了。
所以,即便後來朱永平教兒子遊泳,給兒子量個子,一起回憶童年,都為時已晚。因為在孩子最需要關愛和引導的時候,爸爸並不在。
那麼,有看起來合格的爸爸嗎?
有。
警察葉軍的女兒葉馳敏,是年級考試的千年老二,第一永遠是朝陽。但是葉軍再忙也會飛奔著去給女兒開家長會,不停地因為遲到向班主任道歉。這時,跟他並肩站著的朝陽媽媽,剛剛反擊了老師的善意提醒。
第一第二在伯仲之間,但父母的教育差距之大,是朝陽怎麼努力都追不上的。
家長會上,葉軍真誠地為女兒的成績鼓掌,還不斷開導悶悶不樂的女兒,第二名已經很好了,爸爸很滿意。暑假裡,更是勸女兒別一天到晚只知道學習。
在葉家,媽媽的角色是缺位的,但是葉軍這個「女兒奴」雖然工作很忙,還是會在暑假陪女兒去拜訪老師、逛書店,圍前圍後,柔聲細語。
葉馳敏也有容易嫉妒、輸不起的陰暗面,但相比之下,她擁有葉軍這樣陽光、負責的爸爸,所以她總有足夠的安全感。想必「小情緒」終究會被留在不成熟的青少年,僅僅成為成長中的小煩惱。
還有一個人物,沒有父親的身份,卻想盡辦法要把嚴良拉回到普通小孩的生活,這個人就是民警老陳。
當年正是老陳辦理了嚴良父親的吸毒案,並把嚴良送給了福利院。
退休之後,老陳甚至向福利院申請了嚴良的監護權,文件批下來了,他連夜歡歡喜喜地抱著資料去海邊找嚴良,還三番四次地救下嚴良,不惜受傷。
老陳是網劇裡新增的角色,他給原著中全員惡人的故事設定添加了最大的暖色。
可是,他最終也沒能救得了嚴良。
老陳為什麼執著於申請監護權?
因為嚴良曾經在沙灘上對他大吼:「你是什麼人?你有什麼資格管我?」
所以,老陳只有抱著文件時,才能理直氣壯地說,我有你的監護權,你說我為什麼管你?
而此時,嚴良的生父因為戒毒變得痴痴呆呆,只能關在戒毒所。
這個最該給孩子庇護和教育的人,這個唯一有希望把嚴良帶回正途的人,現在只傻傻地記得摘一個青梨留給兒子,卻根本認不出面前髒兮兮的少年,就是兒子。
老陳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在孩子的教育裡,家長應該承擔的責任是任何人都沒辦法取代的。
這份責任沉重、排他,而且有保質期。一旦過期,無可挽回。
在原著小說中,朱朝陽用一本日記為自己脫罪,幾乎騙過了所有人。唯一戳穿了朱朝陽罪惡偽裝的是一位大學教授。
他站在學校操場外,看著朱朝陽開始全新的生活,猶豫著該不該把一個殘忍的真相告訴警察葉軍。
他手指停留在「通話」和「取消」之間,兩個選項只差一釐米——
「這一釐米,向右,也許是一個孩子從此過上全新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左,也許他的所有虛偽被揭穿赤裸裸地展現在周圍人面前,心理受眾創,改變他接下來的整個人生。這一釐米,通向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沒人知道,教授做出怎樣的選擇。
所有知情者的生命都走向了同樣的終結,唯獨朱朝陽迎來了一個開放的結局。
生活中,多少家庭裡有意與無意的冷漠、忽視,過度的管教、失控的情緒、濫用的暴力,讓孩子一步一步走到了這一釐米陽光,一釐米牢房的瞬間。
當輪到法律和正義的維護者,來面對這一釐米向左向右的選擇難題時,就說明這條路上有很多人已經失職了。
在孩子悄然變質成「壞孩子」之前,是不是如果爸媽們溫暖地前進一釐米,就能把關愛呵護給到孩子?
是不是如果爸媽們理智地退後一釐米,就能讓近乎窒息的孩子重新呼吸?
是不是如果大人們在被欺凌的孩子面前擋上一釐米,就能少一個在欺辱中或凋零或扭曲的心靈?
是不是如果大人們狠下心把「熊孩子」做小小錯事的手,向後拉一釐米,就能杜絕一個大惡魔的誕生?
《隱秘的角落》火爆在這個夏天,它講了一個關於壞小孩的故事,故事同樣發生在夏天。
暑假就要到了,如果把《隱秘的角落》當成一部教育片,我們看到的就不只是細思恐極的故事,而是很多沉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