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被譽為「國劇之光」的《隱秘的角落》。
精彩是真精彩,壓抑也是真壓抑。
這部豆瓣評分8.9的國產網劇,究竟是什麼讓它能夠大火?
該劇改編自紫金陳推理小說《壞小孩》 ,講述了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他們的冒險也由此展開。撲朔迷離的案情,將幾個家庭裹挾其中,帶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一切皆有因果這句話用來解釋再適合不過了
一個原本在外人眼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怎麼憑藉一己之力,讓這個12集的電視劇死了11個人的呢?
這個劇的原著叫《壞小孩》,很明顯指的是朱朝陽。就連殺了老婆全家的張東升,最後也發現自己玩不過這個少年。
觀眾一看到少年犯罪,就會將一切歸結於家庭教育。
不能說全對,但是朱朝陽的家庭教育確實存在缺失。
家庭本來是應該由互相愛著的人們組成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常常有許多不盡人意的組合。
朱朝陽的單親家庭
張東升的無尊嚴家庭
朝陽,東升,就像互為前世今生。他倆一個殺人於角落,另一個殺人於無形,手段不同,內心一樣。朱朝陽長大後,也許就成了張東升。
失敗的婚姻啊!犯罪的溫床......
不要衝動結婚,你老公可能會變成張東升。
也不要衝動離婚,你的孩子可能會變成朱朝陽。
在嚴良的回憶中,曾經的朱朝陽是一個話多的小孩,和現在沉默寡言的朱朝陽判若兩人。
在父母離婚後,母親獨自帶著他。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朱朝陽的生活水平肯定一落千丈。
伴隨的還有母親的高要求,一心只希望兒子學習好,並不去管他的感受。
父親再婚,有了一個小公主女兒,對他的關心更是少之又少。
他很久才會有一次見父親的機會,但是常常是不歡而散。
回到家中,還要被迫聽母親對父親的數落。
他渴望的父愛,渴望的家庭的溫暖,仿佛再也不會擁有了!
他是主角,但他這個角色並不張揚,有一種「暗戳戳的早熟」,從一開始就有伏筆,這才是最嚇人的地方。
從一開始就能看出這個小孩的「心思縝密」或者說「內心陰暗」。
嚴良和普普第一天住在他家時,他出門前藏起了媽媽的首飾袋,並用頭髮絲在門縫上做了記號,用來檢驗那兩個孩子會不會偷東西。
這些細節真的不是一般的孩子能夠有的心機!
如果這是一部《小鬼當家》,大家肯定都喜聞樂見,甚至會在歡樂中誇他聰明,但這並不是一部喜劇。
所以當他把這種聰明用於猜忌和算計,結果就足夠令人毛骨悚然。
一個小孩能做到這樣,絕對是習慣於自我保護。他生活能力強,獨立,自律,不用父母管,每個人都誇他好。
他需要代替缺席的父母,來照顧自己。並且把事事都做的完美,以此來換取父母的一絲關愛。
一個人如果表現出每件事都是完美的,那麼他定有致命的缺陷,只是藏在隱秘的角落。
即便對自己的媽媽,平時可以表現得像個乖寶寶,一百個順從,但只要偶爾拋出一句,就能把人扎死。
他的致命傷是父愛缺失。
爸爸離婚後二婚生了個妹妹。這個叫晶晶的女孩,得到了朱朝陽最羨慕和渴望的父愛。但是在陰差陽錯之下,沒多久就領盒飯了。
小女孩死得非常懸疑,到最後也沒告訴觀眾真相。
朱朝陽對妹妹的嫉妒,是否讓他的「不救」變得順理成章。
有時候,不聞不問,也是一種謀殺。
「你們有沒有特別害怕失去的東西?有時候為了這些東西,我們會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朱朝陽之所以黑化得如此徹底,是不是「天性本惡」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點我們敢肯定,他的扭曲並非是父母離異造成的,而是離異之後的失愛讓他墜入惡的深淵。
父親一門心思把感情放在了新妻子和女兒身上,對朱朝陽情感上的漠視,是朝陽求而不得的最直接導火索。
不論是車鏡上掛的與新家庭的合影,還是在兒子面前對女兒不加掩飾的寵溺,以及一次又一次因為繼母、妹妹而對朱朝陽的爽約,都顯示出他的自私和作為父親的失職。
新鞋被踩,相機裡全是父親和晶晶的親密合照,這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讓他在普普和晶晶的衝突中,選擇了「不管」
記得河合隼雄在《孩子與惡》中,這樣說過:
「自我實現的萌芽,時常是以惡的形態顯現的。」
而哲學家蕭沆也曾說過:「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創造,因為善良太缺乏想像力。」
而小孩子的惡,有時候殺傷力大到驚人。因為他們不計後果,又有天真的外表做掩護。
我想,選擇將孩子的惡曝光,並不是想用一句「這世界上本沒有壞小孩,壞的只是大人」,將人性的複雜一筆帶過。它只是誠實的展現了,藏在人們內心的隱秘角落。
在看《我們與惡的距離》時,有網友評論:「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於是聲討惡人,還是聲討惡。」
看完全劇我們確實應該反思,明明是三個青春洋溢的少年快樂的在一起玩耍,為什麼會將人性的惡展現得如此壓抑?
寫文不易,喜歡的話,請記得收藏+點讚+關注喲~
不然的話我可能會約你去爬山,並且唱一首小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