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年的故事

2020-07-16 江流兒

飢年的故事

今早吃飯的時候,我用饅頭把碗裡剩粥刮乾淨,津津有味地吃著,快大學畢業的女兒問我:「媽媽,咱家又不窮,你用得著那麼節約糧食嗎?太過了吧。」我笑了笑,給她講了我母親在那個飢餓年代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九七九年,當時我八歲,記得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我們一群孩子像往常一樣早早的圍在灶邊,聞著香氣溢人的紅薯粥,三個妹妹不停地咽口水,娘先舀了兩碗,不小心滴了一滴在灶臺上,娘趕緊用手刮起來抹在小妹的嘴上,然後叫大姐先給爹和哥哥端去,我們家九口人,那時候小,不懂事,不知道娘為什麼每次煮粥剛好是八個人的分量,我們喝完粥吃完饅頭後,娘拿著半個饅頭,刮著粘在鍋上的剩粥吃著。

晚飯過後,大姐架起了柴火,一家人圍在火堆旁烤火。外面,寒風肆無忌憚地呼嘯著,透支著這個飢餓年代少得可憐的溫暖,放蕩不羈的寒風吹得木門嘎嘎作響,似乎也在宣洩著什麼。娘對大姐說:「大嬌,拿點稻草把門縫塞住。」大姐嘟囔著「弟弟吃那麼多也沒多幹活。」無奈地拿著編好的稻草一點一點地從下往上塞,不放過任何一處漏風口。「啊!娘,有鬼!」 爹和娘趕緊跑過去,只看見門縫中一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家裡,爹把門打開,一陣寒風湧進,屋裡的火焰也跟著瑟瑟發抖起來,娘把她帶進來烤火,我們幾個孩子嚇得抱在一起,她穿著一條過膝的滿是破洞的短褲,褲子還裂了一個大口子,上衣一隻胳膊有袖子,一隻胳膊沒袖子,頭髮一團一團的,結了厚厚的冰。身上臉上全是傷痕,手指裂開了一道道口子,傷口上的血凝結成一坨,手指無法屈伸。娘問了她好多問題,但她一直發抖,目光閃爍,不敢直視我們。娘熬了一大碗粘稠的紅薯粥,還拿了三個饅頭端給她,她蜷縮在火堆旁,嗯啊地搖著頭,頭髮上的冰融化成黑水淌在眼角周圍。娘說:「趕緊吃吧,沒人打你。」她試探著伸了伸手,然後端過去,大口大口地喝,時不時的被燙得嗷嗷大叫。大姐厭煩地說:「娘,咱家九口人,十份的糧食得上交七份,爹和弟弟都沒吃那麼多,你還這樣大手大腳地給一個瘋子吃那麼多。」娘嘆了一口氣,說:「我這算是送她一程,下輩子投個好胎。」她吃完後把碗舔了又舔,小心翼翼地把碗放在火堆旁,呆呆地望著我娘,娘問她「你是哪個村的,哪個莊的,家裡有什麼人,告訴我,我送你回家。」她突然痛哭流涕,指著自己的肚子說:「沒了,娃沒了。」然後擼起袖子,那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痕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她不停地放聲痛哭,娘嘆了一口氣,說道:「又是一個苦命的女人。」然後起身拿了衣服褲子鞋子給她穿上,並在地上鋪好了草墊,對她說:「今晚你就在這過夜,明天吃完早飯就離開吧,我們家糧食都上交了,七個孩子都吃不飽。」只見她躺在草墊上,黝黑皸裂的臉上洋溢著安詳,手指黑得像墨似的,寫滿了風霜的痕跡,然後一點一點被泥土蠶食。

飢年的故事

第二天,娘起了個大早,準備做飯,卻發現門半掩著,回頭一瞧,草墊上的女人已經消失了,只剩下一隻碗孤零零地放在早已熄滅的火堆旁邊。打開門一看,雪地裡的足跡漸漸地消失在村口的盡頭。在我的記憶裡,像這種要飯的人每個村都會出現幾個,相同的是,都是這個飢餓年代的見證者,不同的是,有的身心健全的窮人通過埋頭苦幹養育下一代,艱難地跨過了這個飢餓的時代,而有的窮人,他們的自我救贖方式則是自生自滅。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時代印記,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有的人吃飯是為了活著,有的人來到這世上,是為了把不同的風景都看一遍,而有的人僅僅是匆匆地來這世間走一遭,覺得人間不值得,轉眼間又匆匆地離去。就像流沙河在《理想》中寫道「饑寒的年代裡,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裡,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裡,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裡,理想是繁榮。」

女兒聽完了這個發生在飢餓年代的故事後,拿起半個饅頭,蘸著碗底的粥吃了個乾乾淨淨,我望著她會心一笑……


飢年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合浦方言故事之四:走向迷失的關愛
    (前言:所有一二三四及以後故事中的事,都是我走合浦各鄉鎮從各種各樣的人聊天得知或聽說,每個地方都有他們各個地方產生的故事,或醜或美,比如生厭吃酒席,算命佬,爛賭鬼,江鮮魚,吃著美味,聽一聽本地故事,實是愜意,雖然故事是從斷斷續的聽聞語句合拼重新編寫,但,這絕對是真實發生的事,與你分享一二,不再注釋,故事中人名均為化名)(1)「大娘好,你豉家厄屋扣坐啊?」
  • 五羊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
    然而,我始終弄不明白,既然廣州沒有多少羊,古人為什麼要杜撰一個羊的故事呢?會不會是那些被貶謫嶺南的北方官員、文人,因懷念家鄉而編造的?後來因為受不了鹹潮的困擾,羅氏族人又遷往別處,番禺人與他們依依惜別,「五仙騎羊,銜谷而降」的故事,正是用來紀念羅氏族人的。這固然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故事,是否有道理,暫且按下不表。事實上,從官私文獻中,我們都沒有看到相關記載,說戰國時代廣州就有羊城( 羋城)之稱,這個關於羊的傳說來源,也不是從「一群羋」逐漸變成「五隻羊」的,而是一開始就以「五仙騎羊而降」出現的。
  • 壽光老故事—神醫李莪華和93年重建李公祠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捐款
    現在的九巷村李公祠是1993年民眾集資籌款重建。據傳捐款人中有很多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為什麼一群受過共產主義教育的老兵會給李公祠捐款?聽老人們講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一群山東兵深入越南作戰,被困越南一山谷中,食水皆斷,又迷失方向,回國無望。在大家又累又餓又沮喪的時候,出現一個穿著長袍馬褂的老者,手裡提著一竹籃。見戰士們正在吃驚,老者說:「別怕,我也是山東人!
  • 故事:餃子的由來,張仲景和餃子的故事
    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後,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在冬至和年初一時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從此,餃子逐漸成為了人們喜愛的食物之一。
  • 壽光老故事——三座樓村古井的傳說
    原文:明季歲飢,譯文:明末飢年,三座樓村後當地人鑿井,幾尺深就有泉水洶湧而出,水量充盛不能阻止,傾刻間泉水四溢汪洋一片,眾人毫無辦法。當時有一老頭騎黑驢走來,對眾人說:快去拿被褥來。眾人按他說的做了。老頭抱著裙褥進到井中,水就不再溢出,黑驢也不知去了哪裡。到現在古井還在,水深綠色,住在周圍的人叫它龍潭。遇到旱年,求雨的人常常去那裡祭拜求雨。
  • 民間故事:瓊臺廟院子中古柏
    講起這株古柏,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他還說願將桐柏宮中財物換成米糧,向四鄉民眾賜粥救飢,以報皇恩。玄宗看了高道的手書,甚是欣慰,不過仔細想想心中也存疑慮,他是不是另有原因?陪侍在玄宗身旁的楊玉環,是個絕世無雙、姿質豐豔的大美人,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是唐玄宗的愛妃,玄宗許多事情都樂意與她商量。楊玉環也看了高道的回信,就對玄宗說:「司馬承禎為人如何,我們當聽其言,觀其行。
  • 民間故事:二仙洞
    復牽牛進山,至下午,肚飢難忍。忽見一白衣少年手捧山桃立於路旁,對其言,請恩公食桃。七斤聞言道,身卑言微,有何恩情於你?那白衣少年笑道,恩公如何忘了,前幾日,我與黑山君相鬥,險些身亡,多虧你的相助解圍,才能化險為夷啊!
  • 民間小故事
    今天我來給人家說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是我們小時候聽爺爺奶奶說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明朝的劉伯溫劉基,他是朱元璋的一個軍師,說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劉伯溫小時候的事情,聽說劉伯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麼事情他都懂,還會算命,那麼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本事呢?
  • 我家「油齡」200年--一個沙漠油田三代石油之家的「油」故事
    10年油齡看似不短,但在這個石油家族中還排不上號。,來到了國家地質礦產部第一普查大隊工作,是響應國家號召1978年由青海轉戰新疆的油一代,「油齡」43年。,「油齡」40年。母親路雪玲也曾在第一物探大隊142隊等隊工作,「油齡」35年。
  • 合浦方言故事之一:三大行業的衰落
    「密人A你村對爛拖鞋一忑一忑羅,明知跳爛路,窩扽又多,好得我飢有藥,幫你擦擦包包。」後尾跟上來的地攤黃綠賣藥佬搖搖頭邊摞藥齊雷。「架勒頭路紀難做羅,做噎鞋都某兌村。」算命佬說:「老仁有醫保咧,吃飽富散步,某鄧你,後生仁越來越多識得太陽有狗大行星,識得宇宙大過銀河系,唔,搵吃難哦。」「你港話深奧哦,你做尼密低行業共?」賣藥佬疑問。
  • 古代志怪故事——張燮理,徐武功,龜救人
    第二年五月二十五那天,是睢陽張公的出生日。張公是唐代節度使,鎮守長江,英勇殺敵。戰死後,百姓不忘他的恩德,建廟祭祀,已經一千多年了。每到張公誕辰日,家家就像過節一樣,隆重的宰牲畜設香燭。到處都有演戲的,看戲的男男女女摩肩接踵。張公廟前更是人山人海,張燮理到廟前看戲,臺上正在演姚期、馬武雙救駕。他猛然想起乩仙的批示,怕自己有什麼禍,急忙擠出人群回家。路過一堵牆,牆倒了,張燮理被壓死。
  • 合浦方言故事之三:賭徒與狗的命運
    連挖飢親戚都嗨你借盈厄,噎分盲還過人,汶日開始,我富問那尼親戚借,我又富賭,捏A某嗨漢厄。「旁邊樹根底挪只睡得蒙矇矓矓的土狗聽得女主人似乎大發雷霆。」收狗哦,收——狗。。,'一隻收狗佬開架爛摩託車搭只鐵籠帶把狗夾到處望,漢到樹根底下有跳土狗,兩眼放光大叫:「高價收狗!
  • 故事:他忍飢好心施捨,反被一群人尋仇,逃離後,卻在墳頭獲驚喜
    這年大旱,高大良的莊稼枯黃,只能外出覓食。 他走到附近的鎮子上,乞討半晌,得到一點殘羹剩飯,帶著往回走去。
  • 故事:孤兒上山挖番薯,老阿婆從草叢裡扔出一隻饅頭:老實過頭
    故事:孤兒上山挖番薯,他又飢又餓,可他一點也不在乎,強忍著一定要等到失主。就這樣,他等到了天亮,飢累交加,倒在了地上,可是金子的主人卻遲遲不見出現。就在他快要飢累得暈過去時,眼前影子一晃,似乎有人來了,阿全一喜,以為是失主,可睜開眼睛一看,出現在眼前的竟是一頭野牛。阿全正自吃驚,野牛忽然咬住他的腰帶,輕輕一甩,將他甩到牛背上,野牛轉身就走。
  • "四寶」的故事(四)
    彼時,因家中有「寶」的緣故,常思「飽『喵』不知餓『喵』飢&34;喵糧」,以備不時之需。時而偶遇,便撒一些,解其燃眉,以行&34;。18年五月的一天,上樓回家之前,將一捧尚未物盡其用的「喵&34;過的痕跡。
  • 故事:民間故事《糯米城》
    數年後,闔閭城建成了,吳王非常高興,大擺宴席慶賀這一盛典。席間,伍子胥卻悶悶不樂。下人們覺得非常奇怪,問:「大夫,你立下首功一件,為什麼還悶悶不樂啊?」伍子胥嘆了口氣,說道:「大王喜而忘憂,以後恐怕不會有好下場啊。」聽聞此言,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然而,若干年後,伍子胥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 弘揚中國文化學習成語故事《一飯千金》
    一飯千金[yī fàn qiān jīn]出 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成語故事韓信是幫助漢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將,在他還未得志時,生活也是窮困潦倒。那個時候,韓信經常會去河邊釣魚,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釣到魚,勉強維持當天的生活。但是,他的運氣似乎不是那麼好,於是就得經常餓肚子了。但是,韓信也是幸運的,在河邊有很多洗衣服的老婆婆,其中一位老婆婆就很同情他,也會時常接濟他。
  • 遙遠的故事 美麗的傳說——蓋氏家族神話軼史
    草棚之下,設有茶水桌張,凡遇路人口渴肚飢,皆盡力幫扶。 一日,有南方路客經過,解渴充飢後,與祖閒聊,稱祖乃良善之人,為何有村不居而擇路旁,祖具告以事。客遂起身察看村落,曰我乃風水先生,今日教你一法:招一張姓女婿,閒時於村西泥濘窪地張網作捕魚狀,公自去村東黃土高臺持竿作垂釣勢,日後自見分曉。祖即照辦,數年後,于姓家族敗落,紛走他鄉。
  • 「坐懷不亂」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古時候,有個叫柳下惠的人,他做的一件事已過去幾千年,卻仍然被人津津樂道。這是件什麼事呢?女子說:既然想幫助我,就讓我坐在你懷裡吧,這樣我們倆飢膚相親靠體溫取暖,互通有無,互惠互利,問題不就解決了麼。柳下惠大吃一驚,急忙慌亂地擺手說:不行不行,萬萬使不得,男女授受不親,讓你這樣美貌的女子坐在我懷裡,成何體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