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老故事—神醫李莪華和93年重建李公祠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捐款

2020-10-10 紫心勳章87302858

李莪華(1722~1795),原名李茂盛,山東壽光侯鎮李家官莊人,後定居於壽光九巷。生於清康熙末世,自幼無意仕途而立志為民造福。隨父精研岐黃之術,醫術精湛,尤長外科。尤其令人敬仰的是他醫德高尚,口碑留芳於民間。他診病不分親疏貴賤,一律挨次診視,甚至格外照顧窮人,曾說:"富貴者稍有不適即請醫服藥,小病大養;貧寒者不到萬般無奈,怎肯花錢延醫?故應優先看顧。"

有一次,他為一貧困農家治病,吃飯時,主人困窘,十分難堪。他為安慰病家,看到桌上放著三個燒餅,便笑著說:"我最愛吃燒餅,如果幹透,哪怕長點毛兒才更合口味呢!"說話間,他瞥見桌上還放著一壺酒,便補充說:"嘿,還有燒酒哪,只消一壺,足矣!"自此,民間傳開,成為定製,不需筵席,只要"三個燒餅一壺酒"。他還自立規矩:十裡之內,無煩車馬,複診亦不需再請,安步當車,不請自到。

一天,他被縣太爺請去診病結束,衙門派姜、柳二衙役送其回家,路遇一貧女涕泣。經詢問得知,其母病重無錢治療,無顏於父老,只能暗自悲傷。他自薦前往珍視,開完處方,叮囑病家前往九巷他開的藥鋪免費取藥。姜、柳二衙役見之感動不已,對他說:"將來為你建廟,我二人願分立兩旁站班侍候。"後來,李大夫廟內果塑有站班二人,人稱姜大哥、柳大哥。

李老爺廟會在壽光李家官莊和九巷村都有,至今廟會宏大,香火旺盛。

九巷村李公祠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為了紀念當地著名大夫李莪華先生而建。當時李莪華先生還在世,由於民眾感其恩德乃為其修建生祠頂禮膜拜。可見當時李莪華先生在當時威望有多高了。可惜李公祠廟在文革時期遭到嚴重破壞,現在僅存有一塊當時李莪華先生之牌位,現存放於李先生塑像之前。

現在的九巷村李公祠是1993年民眾集資籌款重建。據傳捐款人中有很多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為什麼一群受過共產主義教育的老兵會給李公祠捐款?聽老人們講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一群山東兵深入越南作戰,被困越南一山谷中,食水皆斷,又迷失方向,回國無望。在大家又累又餓又沮喪的時候,出現一個穿著長袍馬褂的老者,手裡提著一竹籃。見戰士們正在吃驚,老者說:「別怕,我也是山東人!看你們又餓又渴的,我給你們帶了點吃的,這籃子裡有幾張餅和一罐清水,你們不嫌棄的話,就吃點墊墊飢。」有士兵說:「我們人多,別一會兒給您吃光了!」老者說:「你們吃不完的,儘管吃!」待一群士兵都吃飽,籃子裡的餅和水並沒見少。戰士們恢復了體力,按老者指的道路突圍回到國內。當時分別,有戰士問老者是山東哪裡人,等打完仗,大家去道謝。老人答曰:山東壽光李莪華!戰爭結束生活穩定了,這群老兵到壽光打聽才知道,李莪華李大夫的事跡,聽說要重建李公祠,他們就捐了款。(很多年過去了,具體故事記不清楚了,只能記述大概,知道詳情的可以留言)

另外,聽老人講文革前的九巷村李公祠不大,大小僅丈餘,且年久失修,有些破敗。在附近耕種的村民,因為下地勞作,有時會把小孩子放到祠堂裡,並對李公拜一拜:地裡忙,請李老爺幫忙看一下孩子。等忙完回家時去抱孩子,再拜一拜:謝謝李老爺幫忙看孩子。最多時祠堂裡有七八個小孩,從剛會爬的到剛會走的都有。說來也怪異,這麼多孩子在裡面,沒有一個哭的,而且祠堂裡的蛇鼠蟲蟻也沒有一個傷孩子們的!大概是李公在天有靈,護佑一方吧!

相關焦點

  • 我的父親是,參加對越反擊戰的老兵
    自從我懂事起,就知道父親參加了反擊越南的自衛戰,還立過二等功的轉業老兵。我是,家裡的獨生子,在父母的呵護下,讀完了大學,與大學同學建立了幸福家庭。一年前,誰能預料到一起車禍,奪去了妻子性命!爸爸,做好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叫來了他的好友範大伯和周叔叔。媽媽也叫來了,她的好閨蜜趙阿姨。小屋裡充滿了,幸福的歡笑聲。曉華禮貌地站起來,給爸媽,範大伯,周叔叔,還有趙阿姨敬上酒說到;" 祝大伯叔叔阿姨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
  • 壽光老故事——勸學故事
    ~~《壽光縣誌》卷十六雜記十二。壽光有兩個老書生,一個住在城內,一個住在城外。有一天太陽快要落山,兩人攜手同行,路過鐵匠鋪,住在城外的老書生因此得了一上聯:「打鐵壚明黑霧洞中三閃電」,始終對不出下聯,於是告別離去。到了晚上一更多時,住在城裡內的老書生看見妻子在彈棉花,倉惶爬到城牆上,向城下張望,叫城下的人把住在城外的老書生叫過來,對他說:「對出來了!彈棉弓響白雲窩裡一聲雷!」
  • 疫情肆虐 時,一個退伍老兵的故事
    年關將近,一場多年不遇的大雪席捲了整個羲塬大地,大頭莊的袁魁老漢,瘸著那個殘腿和老伴來到市惠仁醫院檢查身體。結果出來,唯有他的心電圖像打起遊擊似的跟他開了個不大不小的國際玩笑,多年一直的右束支完全性阻滯,這次卻變戲法似的成了左束支阻滯。他給老伴寬心道:「會不會是大夫看花了眼?要不就是娃娃敲錯了鍵盤?」老伴怪嗔道:「就你自能,咋不會是身體出了啥麻達?」
  • 壽光老故事——壽光縣令王克生斷案屈死婦人被索命
    官壽光縣令。著有《懷古堂集》,喜藏書,積萬卷有餘,工詩。知縣王克生以名進士起家,蒞任數年,號稱廉幹。有一人因其兄遠行,欲私其嫂者。嫂不從,懷憤。伺其兄歸,密以毒置饌中,殺其兄而誣其嫂於官。克生不察,疑有外奸,加以極刑,夾其雙股,使強承之,遂斃於堂下。自是,克生每退入私室,即白晝見此婦人,狼籍索命,未幾竟死。克生清正無阿,民皆頌德,只誤斷一婦人,遂為冤祟所糾至此,臨民者可不慎與?
  • 越戰故事之二:老兵王傑的故事
    (資料圖:越戰中的炮兵連)戰前,一個連隊要抽一名戰士去學習越老語戰場喊話戰場上有句話,叫「新兵怕炮、老兵怕槍」。打了幾天後,王傑開始有了經驗,能從炮彈聲音中大致判斷出炮彈的發射方向和距離,聽出哪種聲音是炮彈要從頭頂飛過、哪種聲音是炮彈距離自己還有多遠。實戰對戰士的鍛鍊相當大,王傑覺得,自己在戰場上很快就成了老兵了。一天晚上,王傑他們連和另一個82無後坐力炮連在相鄰的陣地上。
  • 壽光老故事——前世犯錯,今世償還
    紀臺鎮安家村安致遠在《青社遺聞》中記載了一篇果報故事年二十餘,忽若昏迷,即三四日不食,口中號嗄不止,曰生前為縣令,以非罪笞死馬上科高尚禮二人,被訴陰曹對質。每一發作,即數日不食,醒亦不復記憶,如是者數年。予叔祖惺我公為寫一訴狀焚化,言其以為無心致斃,糾纏數歲,亦足相當,求陰官開豁。以後遂不復爾,壬午之變為流矢貫顱而死。今之酷吏笞斃無辜者多矣,不知來世當得如何果報。
  • 壽光老故事——大魚傳說(應該是鯨魚)
    壽光縣誌》記載了兩則大魚的故事,看描述應該是鯨魚擱淺。譯文:雍正六年(1728年)春,海水漲大潮。潮水退去,人們發現一條大魚,長十多丈,嘴巴寬一丈多,附近的人用大木頭撐開大魚嘴巴,進到它肚子裡割取脂肪點燈用。光緒癸卯年(1903年)十月,彌河入海口,退潮時又發現一條大魚,長三丈多,眾人圍著觀看:大魚高,能到人們的肩膀,形態像豬,無鱗,兩隻眼都沒了,陷在灘涂泥水中。
  • 壽光老故事——稻田神射手夏廷琮
    行未幾,眾遮道,廷琮向前曰:爾知吾為壽光夏某乎?眾聞名頗懼,設計宴請,左右勸勿往,廷琮毅然行。酒三巡,適有雙鵲鳴樹間,從容於座上挽弓射之,皆歿。眾驚顧,莫敢言,未終席而別。東行至一河,滿兵尾其後,廷琮大言曰:試張爾衣,以觀吾射,必貫中縫。
  • 記憶中的老兵
    男主人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參加過1962年中印邊境的自衛反擊作戰。小時候,偶爾聽他提起過當年打仗的事,但他很少講。 記憶中,這位陳姓老兵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有三點。 一是在生產隊的時候。那時,他是村上的飼養員,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晚上都住在村上的飼養室裡。每到冬天,他們飼養室裡的幾個大老爺們就把飼養室那張大土炕燒得熱乎乎的,睡著應該是比較舒服。
  • 我的人生也許和你不一樣
    主席不在了,大爺爺老了。從大爺爺低沉凝重的眼神中看的出,弟弟的話讓他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的事拉。大爺爺是1932年參加紅軍,那是他才15歲,還是個孩子。也有兩指的,十幾公分長的,應該是和敵人拼刺刀留下的。那滿身的傷疤證明了他那時候有多英勇多頑強。大爺爺打了多少仗,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從參加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越南自衛反擊戰,只留下滿身的傷疤。後來又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回家建設新中國。再加上多少年沒有回家了,就這樣回家了。
  • 民間故事:神醫和徒弟
    神醫和徒弟   林華玉 明朝末年,魯東南日照縣有一個名醫,叫李長順,他出身於中醫世家,醫術高超,醫好了不少患者的疑難病症,李長順治癒的患者中,有官員,有富商,有社會名流,當然,還有數不清的平民百姓。  但是李長順漸漸的老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李長順膝下沒有兒女,只有一個帶了十幾年的徒弟叫陳大有。
  • 70歲老神醫收下28歲女徒弟,5年後老神醫去世,原因竟是這?
    70歲老神醫收下28歲女徒弟,5年後老神醫去世,原因竟是這?正文: 待最後一菜上盤後,轉身之際不經意間看到了屋門一旁滑動的衣角,彭素月眸中閃過亮光。手下更是勤快的把所有菜都端了出去,擺到外邊的桌上,整整擺了一桌。 老大夫早已被飯香勾回了神,此時盯著滿桌的菜兩眼發亮,只是礙於面子才沒有撲上去。
  • 濰坊壽光演繹現實版的"半夜雞叫"。
    大凡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高玉寶寫的小說,有一段周扒皮半夜學雞叫,催促長工早起幹活的故事情節,這&34;的故事傳來己久,這是文學虛擬的故事。原來,壽光侯鎮以北的大家窪筏子口經理袁崇軍開了一家炒雞店,袁經理打出了生態雞店的招牌,他明確承諾,本店嚴禁購買用化學飼料養殖的雞,堅決杜絕!一律烹飪散養及無公害的生雞。
  • 【老兵故事】滄州吳橋縣退伍老兵——劉國良:在家裡升國旗的九旬老兵
    一、九旬老兵 初心不改「我老了,這可能是能表達我對祖國感情的唯一方式了。」劉國良是一位老兵,經歷過那段烽火歲月。對他來說,國旗比生命更重要。二、八年從軍 身經百戰老人的抽屜裡,保存著當年的立功戰書和多枚勳章,它們記錄了老人8年的部隊生涯。
  • 《科幻世界》封面最詭異的93年:畫風突然變玄幻
    1993年,《科幻世界》封面畫風突變,突然變成了玄幻類,主題看不到任何科幻風,反而充滿了今天的玄幻元素,考慮到93年以前中國根本沒出現玄幻概念,93年之後封面又都回歸了科幻風格,怪獸與孩子,有點傳統童話故事的感覺,看圖片的意境,怪獸似乎扮演著保姆與長輩之類的角色,孩子顯然和他是同一陣營。
  • 三個老兵的故事
    我們這一幫住宿的小青年,晚上沒事幹,有時就沒有惡意地拿老光棍尋開心。他也知道大家就是解悶。其實我們也很關心他,每次到飯店吃飯,都給他往回帶吃的,他也很喜歡我們。你不問他還問:「老趙頭,年輕時就沒找個相好的?」不回答,就動手捅鼓他。有時,他就跟我們說「那年,隊伍打一個女子中學,連長喊:『同志們,跟我衝啊,打下女子中學,一人給你們找個媳婦!』」我們問:「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