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老故事——壽光縣令王克生斷案屈死婦人被索命

2020-10-10 紫心勳章87302858

王克生,字孟禎,又字半石,山西陽城縣人。清順治三年進士。官壽光縣令。著有《懷古堂集》,喜藏書,積萬卷有餘,工詩。

知縣王克生以名進士起家,蒞任數年,號稱廉幹。有一人因其兄遠行,欲私其嫂者。嫂不從,懷憤。伺其兄歸,密以毒置饌中,殺其兄而誣其嫂於官。克生不察,疑有外奸,加以極刑,夾其雙股,使強承之,遂斃於堂下。自是,克生每退入私室,即白晝見此婦人,狼籍索命,未幾竟死。克生清正無阿,民皆頌德,只誤斷一婦人,遂為冤祟所糾至此,臨民者可不慎與?

知縣王克生以名進士起家,上任數年,以廉潔有才幹著稱。有一個人因為兄長遠行,想與嫂子私通。嫂子不從,此人懷恨在心。等到兄長回來,此人暗中把毒藥放入食物中,毒殺了兄長,又到官府誣衊他嫂子做的。王克生沒有察清,認為有外奸,就用重刑拷問,用夾棍夾她雙腿,強迫她承認,於是屈死在了公堂之下。自那以後,王克生每退入後堂私室,即使白天也能看見這個婦人,衣衫狼籍索命。不久,王克生就死了。王克生,為官清廉正直,不阿諛奉承,百姓都頌讚他德行高,只因誤斷一個婦人,讓她命死,就被冤魂糾纏至死。當官員的怎能不謹慎呢?

相關焦點

  • 壽光老故事——勸學故事
    ~~《壽光縣誌》卷十六雜記十二。壽光有兩個老書生,一個住在城內,一個住在城外。有一天太陽快要落山,兩人攜手同行,路過鐵匠鋪,住在城外的老書生因此得了一上聯:「打鐵壚明黑霧洞中三閃電」,始終對不出下聯,於是告別離去。到了晚上一更多時,住在城裡內的老書生看見妻子在彈棉花,倉惶爬到城牆上,向城下張望,叫城下的人把住在城外的老書生叫過來,對他說:「對出來了!彈棉弓響白雲窩裡一聲雷!」
  • 壽光老故事——前世犯錯,今世償還
    紀臺鎮安家村安致遠在《青社遺聞》中記載了一篇果報故事年二十餘,忽若昏迷,即三四日不食,口中號嗄不止,曰生前為縣令,以非罪笞死馬上科高尚禮二人,被訴陰曹對質。每一發作,即數日不食,醒亦不復記憶,如是者數年。予叔祖惺我公為寫一訴狀焚化,言其以為無心致斃,糾纏數歲,亦足相當,求陰官開豁。以後遂不復爾,壬午之變為流矢貫顱而死。今之酷吏笞斃無辜者多矣,不知來世當得如何果報。
  • 壽光老故事——稻田神射手夏廷琮
    行未幾,眾遮道,廷琮向前曰:爾知吾為壽光夏某乎?眾聞名頗懼,設計宴請,左右勸勿往,廷琮毅然行。酒三巡,適有雙鵲鳴樹間,從容於座上挽弓射之,皆歿。眾驚顧,莫敢言,未終席而別。東行至一河,滿兵尾其後,廷琮大言曰:試張爾衣,以觀吾射,必貫中縫。
  • 濰坊壽光演繹現實版的"半夜雞叫"。
    大凡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高玉寶寫的小說,有一段周扒皮半夜學雞叫,催促長工早起幹活的故事情節,這&34;的故事傳來己久,這是文學虛擬的故事。原來,壽光侯鎮以北的大家窪筏子口經理袁崇軍開了一家炒雞店,袁經理打出了生態雞店的招牌,他明確承諾,本店嚴禁購買用化學飼料養殖的雞,堅決杜絕!一律烹飪散養及無公害的生雞。
  • 壽光老故事—神醫李莪華和93年重建李公祠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捐款
    李莪華(1722~1795),原名李茂盛,山東壽光侯鎮李家官莊人,後定居於壽光九巷。生於清康熙末世,自幼無意仕途而立志為民造福。隨父精研岐黃之術,醫術精湛,尤長外科。尤其令人敬仰的是他醫德高尚,口碑留芳於民間。他診病不分親疏貴賤,一律挨次診視,甚至格外照顧窮人,曾說:"富貴者稍有不適即請醫服藥,小病大養;貧寒者不到萬般無奈,怎肯花錢延醫?故應優先看顧。"
  • 壽光老故事——大魚傳說(應該是鯨魚)
    壽光縣誌》記載了兩則大魚的故事,看描述應該是鯨魚擱淺。
  • 葵花講故事:《折獄》一個清官斷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葵花。今天給大家講個清官巧斷奇案的故事。話說明朝嘉靖年間,在山東淄川縣的西崖莊出了一件奇案。有一個叫賈六的人被光天化日下殺死在路上,而隔了一夜,他的妻子王氏也在家上吊死了。碰巧當時周成從此經過,見一個美貌的婦人丟了一個包袱在路上,於是她拾起了包袱遠遠跟隨著王氏到了家,剛好賈六外出不在,心懷不軌的周成就趁半夜從牆上爬過去,想以首飾要挾王氏圖謀不軌。當時正是熱天,王氏睡在院子裡,周成便悄悄走近企圖強姦她。王氏驚醒,大聲喊叫。周成急忙制止,並把首飾拿出威脅王氏她。
  • 【原創小說】【我不想老】第三十回,五湖四海一家親
    王指導員聽說好多年前就不在了,想當年還都給他起外號,叫他黃鼠狼子,最幸福的是我們當年的女副指導員,劉敏退休一萬多,兩口子一個月三萬多,在說我們孫連長,紅臉給他起個外號,猴子腚,和王指導員都是壽光的,還有我們陳副連長,是微山湖的,也專業回老家了,他眼皮長,都叫他老長,吳副連長,是壽光的,眼大漂亮,
  • 壽光老故事——三座樓村村名由來
    一天傍晚,看見一貪困婦人,衣衫襤褸,坐著小車乞討,她兒子拉著車。停車後尋找住宿的地方。有人問他們從哪裡來,他們說很遠的地方。眾人認為他們蹤跡可疑,徘徊看了會兒都離開了。劉三省給他們提供了一處院落居住,並提供米粟才平息此事。翌日,劉三省到他們住的院子裡,沒看到他們人,進屋後發現黃金滿地,劉三省說:怪了,我沒有一點功德,上天卻這樣報答我。
  • 明月說《聊齋》之《折獄》費公斷案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給大家講個費公斷案的故事。碰巧當時周成從此經過,見一個美貌的婦人丟了一個包袱在路上,於是她拾起了包袱遠遠跟隨著王氏到了家,剛好賈六外出不在,心懷不軌的周成就趁半夜從牆上爬過去,想以首飾要挾王氏圖謀不軌。當時正是熱天,王氏睡在院子裡,周成便悄悄走近企圖強姦她。王氏驚醒,大聲喊叫。周成急忙制止,並把首飾拿出威脅王氏她。
  • 故事:婆媳二人公堂上互告,縣令擺上石塊鈍刀,巧妙斷案
    於是,縣令傳喚媳婦到公堂,詢問她和誰有私情? 媳婦說道:「稟告大老爺,我做人清清白白,哪裡和人有私情?反倒是婆婆和人有私情,那人是村裡的無賴水四郎,被我撞見過好幾回,趕都趕不走。」 婆婆趕緊說:「你胡說!」兩人在公堂上爭執起來。縣令說道:「你們先別爭吵,先把水四郎拘來審問,到時候一切都真相大白。」
  • 《聊齋志異》一支金釵,兩條人命,縣令明察秋毫,真相大白
    賈某的弟弟悲痛欲絕,到官府告狀,當時的淄川縣令是浙江的費煒芷,他擅長抽絲剝繭,洞悉人心,是斷案的高手。他親自去驗屍,看到死者包袱中還有五錢銀子,斷定不是謀財害命。"縣令臉色驟變,勃然大怒說:「你殺了賈某,還說不認識?」周成極力分辯,縣令命人當堂杖責,只打得周成鬼哭狼嚎,不久,就認罪了。
  • 故事:壽光夏縣令為民做主,智斷謀奪孤兒田產案,百姓稱頌:真高明
    夏縣令一看是謀奪田產案,感覺非同小可,接了狀子。丘光聽說,忙也往縣衙遞了狀子,反告陳遜之誣告與他。公堂之上,各說各的冤枉。丘光卻拿出了田契和過戶的證明。夏縣令忙令衙役呈上來。夏縣令不由點點頭。丘光一看,心想這事成了。
  • 故事 有借條也討不回錢?巧縣令斷案!
    老張頭和兒子小張辛辛苦苦在鎮上的一家店鋪賣苦力賺辛苦錢,準備給小張娶媳婦用。父子二人省吃儉用,錢一直存放在掌柜哪裡,準備在離開時再一起結算取回。這天老張頭又來到了平時常喝茶的茶攤,商人吳清良正好也在,兩人經常一起聊天談天談地,也算是個熟人。「在辛苦一年,我們父子就要回去了,孩子也大了,錢也攢的差不多了!」老張頭笑眯眯的說著。
  • 葵花講故事:《聊齋志異》之《折獄之二》費縣令巧斷奇案
    過了一天,有個婦人持狀紙來到公堂,聲稱自己是死者的妻子,說:「我丈夫何伍,帶著數百兩銀子出門做買賣,被人殺死。」費縣令說:「井中確實有死人,但未必就是你丈夫。」婦人堅持說是。於是費縣令就命把屍體弄出井來,眾人一看,果然是何伍。那婦人不敢到跟前,只站在遠處嚎哭。費縣令說:「真正的兇手已經抓住了,但屍體不完整。你暫時回去,等找到死者的頭顱,立即公開判決,讓胡成償命。」
  • 故事:新聊齋:蘆葦斷案
    新聊齋:蘆葦斷案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嘉靖年間,有一日,商丘縣出了一樁奇事,一個大戶人家丟失了許多財物,屋內又沒有盜賊入侵的痕跡商丘縣令名叫陸尋,他剛剛到任不久,對本地治安狀況並不太了解,可根據失主所說,他仔細分析之後,認為這應該是屋內有人作案。於是陸縣令單獨把失主夫婦叫到內堂,將自己的猜測都說了出來,聽完縣令的說法,失主夫婦也仔細想了想,就說出了三個可能盜走財物的人。
  • 壽光老故事——東方村童子樹傳說
  • 壽光老故事——三座樓村古井的傳說
  • 智慧故事:莽李逵斷案(一)
    一向耿直的的李逵,聽聞當地縣令糊塗,斷案不清,不由火從胸中起,怒由心內生,說:「坐堂不為民伸冤,要此鳥官何用?」一氣之下赤手空拳打進縣衙,趕走縣令,自己坐堂審起案來。這樣把沒有斷過案的李逵搞糊塗了,李逵喊一小吏近前問話,小吏可能嗅到李逵身上的臭味,捂著鼻子,怯生生向李逵挪,他從小吏捂鼻子的舉動中,找到了斷案靈感。於是又坐正身子,拿起驚堂木,猛一擊案臺曰:「大膽賊人,把錢袋呈上來,讓本官來斷」。衙役把錢袋呈上,李逵嗅嗅錢袋,斷道:「大膽賊人,你家錢袋那來醋味,本不願打你,你偷了別人的錢還敢狡辯,真是氣惱,拿下重打一百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