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三春為何差異那麼大?豪門未必帶來幸福,也許是滿滿的傷害

2020-12-20 卓語


世上哪有絕對公平,所有的奇怪性格,都是不得而已


紅樓夢的賈府本來有四位大小姐。元春進宮了,留給讀者可見的只有迎春、探春、惜春(簡稱三春)。


三位姑娘都是公爵府的千金。公爵是異姓爵位的最高級別,一個時代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想要出生在這樣的豪門裡,投胎難度可想而知。


她們從小被養在賈母身邊,同吃同住同上學。僕人編制一樣,月例銀子一樣,吃喝用度都是同等標準。


在電視劇裡,她們連衣服釵環都同款,妥妥的仨閨蜜。往那兒一站三個美人齊刷刷,好生養眼!



榮國府是鐘鼎簪纓之家,既有非同一般的豪門氣派,又有完備的禮儀規則,彼此長幼有序。黛玉進府那日,書中寫到開晚飯:


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迎春姊妹三個告了座方上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你看,三春和黛玉都是小孩子,放在今天一蜂窩就擁上來了,但在那個時代有嚴格的秩序和禮儀。誰先誰後,誰左誰右,誰站誰坐,何時站或坐,都有說法。


如果有十個人,必定有十個節奏。誰也搶不了誰的,誰也欺負不著誰。不會發生一群抱團,孤立某人。


這只是個小細節而已。一花窺見一世界,生活的角角落落都可以此類推。


那麼問題來了:即便享受平等待遇,又有良好的規矩,那養出的孩子也應該井然有序,完全符合兄友弟恭嘛!最不濟,也應該平分秋色,各有所長!


可事實卻是三個人氣質大相逕庭,性格天差地別,人生結局更是相去甚遠。


迎春諢號二木頭,針扎一下都不知道喊疼,活活被虐待致死。


探春諢號玫瑰花,精明強幹的女漢子,壯志沖天。在賈府馬上要倒臺之際,還能接手政治任務。儘管離鄉遠嫁,起碼也留名青史了。


惜春年紀最小,本應是團寵小甜心。偏偏離奇的孤傲冷僻,最後乾脆遁入空門,了此殘生。


這些奇奇怪怪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是什麼造成了她們迥異的世路結局。


01 三春出身之比較


許多人解說迎春的懦弱,必先說她庶出的出身,說她娘肯定沒地位。每次看到這,我都啞然失笑。


如果按這邏輯,那三春裡出身最好的是惜春。她可是賈珍的胞妹哦!胞妹就是同母。賈珍既然是嫡長子,惜春就是寧國府的嫡長女。


寧府居長為尊。惜春這個嫡長女,比元春還要尊貴許多呢!


出身如此高貴的姑娘,不應該橫著走路,事事佔先嗎?為什麼反而集體活動一概不參加,退縮逃避厭世呢?


除去惜春,次之是迎春,出身最差的是探春。因為迎探都是庶出,迎是大老爺的,探是二老爺的。迎春本來又是姐姐,長尊幼卑,無論哪個角度都碾壓了探。


邢夫人對此就憤憤不平:


你是大老爺跟前人養的,這裡探丫頭也是二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如今你娘死了,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麼反不及他一半!


這裡把背景交代的明明白白,迎春的母親比探春母親強十倍!


什麼叫強?不僅包含著顏值、性格、口碑,更重要的是指家族地位。


也就是說,迎探雖然都是庶出,但迎春的母親肯定比趙姨娘地位高。倆人很可能不屬於同一階級!


為了讓大家解透,此前卓語發了《》,可參看。


不要認為妾都一樣,其實妾有八個等級呢,地位千差萬別。趙姨娘是個低等賤妾,迎春母親有可能是個良妾。


OK,出乎意料吧!論出身迎春原來比探春好的多,無一處不勝過探春。可她腰杆卻挺不起來,活成最窩囊的人,這到底是為什麼?


02 寄居孤兒的辛酸


三春差別的成因,最最核心在於,她們住在誰家。


儘管表面上看三人待遇一樣,都由老祖母統一照顧管理,但事實上身份大不相同。


賈母把榮國府正堂交給了賈政,自己算跟著小兒子生活。榮國府的主人是賈政。


一大群姑娘裡,只有探春生活在自己家。迎春是住在二叔家,惜春是住在堂叔家,她們都是借居。


很多讀者覺得這根本不是個事!豪門嘛,有的是錢,多添幾副碗筷而已,這還能造成心理壓力?


當然能!如果你理解不了,說明你把豪門當成了俱樂部,太不懂人情冷暖了。


迎惜就算姓賈,就算身份尊貴遠勝探春,只要離開父母家,本質上就淪落成孤兒,跟黛玉一樣。


有賈母在,才有她們表面化的主子待遇,一旦賈母沒了,你看看是什麼樣子。要知道,賈赦賈政賈珍彼此間,不僅互相看不順眼,而且有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


詳見《 》


所以說,除了探春以外,其他女孩子,全部是有今天沒明天的人生。


黛玉被收養,儘管有賈母千寵萬愛,可她時時刻刻都知道自己沒有家,知道賈府千百雙眼睛裡,藏著無數的蔑視和嘲弄。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所有表面的繁華,錦衣玉食、座上賓、千金小姐,一切都是假的!只有這句話才是無家孤兒的真實寫照。



迎春惜春二人,雖無收養之名,卻有收養之實,僅僅比黛玉多了個賈姓而已。這個姓在榮府既得利益者眼中,毛都不算。


聚居人類的很多矛盾,並不只局限於「錢」字。


賈母無論養多少孫女,花的是官中的錢,沒吃豪奴一粒米。但是,卻憑空給他們添了幾位主子啊!多一個主子,就多一份勞累,多一份小心,甚至多出一個幫派。能不抱怨嗎?


王夫人這種主子階層,就更複雜了。多了無數不得已的賠笑、客套、應酬、安全責任、風化事宜。僅僅吃飯時捧飯進羹的活兒,就多出好幾份,你以為她做的很開心嗎?!


關於黛玉寄居被嫌棄,曹雪芹從沒正面寫過一句。反倒是處處只寫黛玉如何被優待,如何懟完這個懟那個.........


這就是神奇的曹雪芹!黑暗的人、黑暗的事,一定要替他們掩蓋。臨到最後,美麗的花朵上全是蚊子血,那是不是花的問題呢?全憑你自己去悟了。


黛玉經歷的所有嫌棄,迎春和惜春都經歷了!可是黛玉擁有的賈母之寵、寶玉之愛,她們卻沒有。


刁奴們再怎麼陽奉陰違,總要顧及點賈母。她們只能暗中刁難黛玉,明面上黛玉是高高在上的人設。


周瑞家送宮花時,故意輕視黛玉,黛玉就馬上發作譏諷她。這份維護自身尊嚴的底氣,並不容易。


女孩子裡只有黛玉和探春有底氣。黛玉的底氣是賈母,探春的底氣是正牌小姐。迎春惜春若遇到這事,絕不會去問:「單送我一個人的呢,還是個個都有呢?」 她們不在乎誰挑剩下的,能有自己的就很好了。


說白了,迎春之所以木訥,惜春之所以孤介,都是在缺乏關愛、倍受歧視的環境中,無奈的生存之道。


03 冷若冰霜榮國府


也許有人說,湘雲不也是孤兒,她怎麼成天樂哈哈的,真是環境的問題嗎?


真是!史家跟賈家不一樣。賈家表面禮儀齊整,實則毫無親情,親人間只有嫌棄和勾心鬥角。史家正相反,寬鬆、自由、有愛。


35回賈母到王夫人的正廳小憩,於是王夫人傳飯:


王夫人便令「請姑娘們去」。請了半天,只有探春惜春兩個來了;迎春身上不耐煩,不吃飯;林黛玉自不消說,平素十頓飯只好吃五頓,眾人也不著意了。


一共四個人,兩個不來。來的那兩個,還是「請了半天」,明顯是勉為其難。這麼個小細節說明什麼?為什麼偶爾在王夫人那兒擺頓飯,就如此冷場。


如果你認為曹公在寫她們減肥,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其實食慾更多時候不取決於胃,取決於環境和人。有愛的環境、想見的人,自然跑的快。就算不吃飯,見見面也是開心的。然而在榮府,一切正相反。


如此冷場後,有人在意嗎?沒有!誰管你吃不吃,反正禮數已經到了。


反觀湘雲,31回她剛到賈府,午間賈母建議她把外衣脫了,湘雲不耐煩的說:


「都是二嬸子叫穿的,誰願意穿這些!」


我們知道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這一句話,就證明了史家嬸娘是真把她當閨女,親自照管這些瑣碎事。湘雲恃寵而驕,不珍惜反而抱怨,就像是當代熊孩子穿越過去的。


這樣的細節舉不勝舉。只有你足夠留心,只有你把對物質的關注轉移到親情上,才能看到真相。


這些孩子們住在天仙寶境的園林裡,用著白玉盤瑪瑙碗,吃著玉粒金蓴........看似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愛,沒有一絲溫暖和親情。


因為這裡的女主人是個冷冰冰的機器。全書算下來,王夫人沒跟賈蘭發生任何交集,那可是她唯一的孫子哦,普天下有這種奶奶嗎?


奇葩之人就有很多奇葩事。不僅不理賈蘭,跟李紈也沒有正面對話過,跟三春也沒臺詞(除去第80回)。跟黛玉只限於初進府時期,大約黛玉10歲後,她就再沒搭理過黛玉。


是曹公省略了嗎?那為什麼只省略她呢,賈母、鳳姐為什麼跟所有人都有互動?就連刻薄愚昧的邢夫人,跟大家的互動,竟然也比她多得多!


家庭想要和睦有愛,主要依靠女主人,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榮府的女主人十幾年間沒一句臺詞,這樣的家還能指望什麼?


賈母想愛護她們,但畢竟年老體衰,精神不濟。她有限的精力顧及不到每個人,迎春惜春不幸成為最被忽略的二個人。


她倆再對比的話,迎春墊底。因為老人都是愛屋及烏,賈敬在賈母心目中還不錯,賈赦卻非常不受待見。有了賈赦這層陰影,賈母對迎春基本不管不問。


於是你會發現,賈母沒誇過迎春一句,沒賞過她任何東西,也不關心她的人生大事。可憐迎春,雨露從沒她的份,雷霆之怒倒是屬於她。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社交能力建立在對世界的安全感上。而安全感,並非來自於物質滿足,而是來自於嬰幼兒時期的母愛。


簡而言之,幼年得到的每一個溫暖的擁抱、安詳的觸摸、肯定的微笑,都是塑造人格的利器,決定了我們成人後的社交能力和婚姻成敗。


人生最悲慘的境遇不是缺吃少喝,而是被隔離,被冷漠以待。這樣長大的孩子,內心永遠自我否定。成人後無法融入群體,對婚姻排斥恐懼(可參看哈利·哈洛的恆河猴實驗)。


從這個角度,就充分解釋了迎春惜春的怪誕性格。她們有錦衣玉食,但沒有愛。


尤其是迎春,冷漠的環境令她極度退縮。可退縮無能,又不斷的招致責罵挖苦,越罵她越退縮.....就這樣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成為人格的侏儒,任由外界擺弄。


04 父母的差別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父母親的差異帶給她們的影響。


一群女孩子裡,最有志向的是探春。黛玉儘管性格悲觀,但正經大場面裡絲毫不怯場,反而躍躍欲試,總想一展才華壓倒眾人。


這種男兒般的志氣,只有黛玉和探春有。為什麼呢?


因為她倆的父親相似,都走文化路線。知識份子養女兒,有意無意之間就養出了男兒志向,不會把她限定為生育工具。


書中有很多細節,顯示賈政年輕時就是個寶玉的翻版。所以賈政的子女們,明顯比同族人優秀一大截。


插句題外話:有人寫文章說,王夫人的子女都那麼優秀,人家驕傲了嗎?


呵呵,搞清楚啊,王夫人半文盲狀態,行個酒令說個押韻話都不行。子女的優秀真是因為她嗎?你就沒想過那都是賈政的子女?


父親的影響不在於親自照管她什麼。他的思想就是界限,越無能的父親心界越小,子女的格局就受到限制。林如海賈政這種父親,無疑會放大子女的格局。


書中探春的容貌:「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何謂不俗?就是有內在追求。



探春比黛玉更務實,也更潑辣。這又是為什麼?


黛玉的父母都太優秀,使黛玉的優越感滲透到骨子裡,不屑於與世俗之人相爭。


而探春有複雜的母親體系,別人沒媽,她卻有兩個媽!她要好好活下去,必須跟親媽撇清關係,投靠王夫人,處處察言觀色,充當她的左膀右臂。否則很可能又是一個迎春。


探春看似疏遠趙姨娘,實則血濃於水。趙姨娘常常去探春處,她們私下有來往。此外看賈環的情況,探春幼年時也應該是趙姨娘帶的。親娘那潑辣大膽的基因,必然遺傳給探春。


也就是說,探春跟其他姑娘截然相反——她有父有母有家,有曠世暖男好哥哥,還有拖後腿的親弟弟,外加一個強權大媽。別人的親情世界太冷清,她並不冷清,而是需要擺平這堆複雜關係。


於是,探春跟其他人背道而馳,其他姑娘都被壓抑了人格成長,探春卻被激發了人格成長。經過不斷的鍛鍊,讓她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能幹。



迎春就悲劇了!有個貪財好色的爹,女兒在他眼中毛線都不算。迎春自幼看到的女人們,都是他爹買來的商品,甚至還不如商品主貴。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早已深深根植在腦海中,她如何能對自己產生自信呢?


惜春跟迎春一樣,也受冷遇,也有社交恐懼症。但惜春出身高貴,她骨子裡有黛玉般的高傲。


賈敬中過舉,也是個知識分子。但是個逃避型的,大約有些憤世嫉俗。惜春小小年齡就灰心於塵俗,最終選擇遁世,可見冥冥中都受了父親的影響。


05 豪門悲劇


這些豪門千金並沒過上公主的生活,每個人都被促狹的生存條件,塑造成可悲的殘品。


賈母給了黛玉一個世外桃源,但黛玉卻不快樂。她的傷感是那麼重,她的詩詞作品裡充斥著對人生的無望、對生命的悲觀。


可是,你知道嗎:真正的悲傷根本寫不出來,也根本不能寫。


迎春的命運才是真悲劇!出身不好,沒有親娘,還偏有貪財好色的父親和刻薄寡恩的嫡母。


她在榮府已經非常邊緣化,是最不被疼愛的那個,但對她來說卻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時光。第80回她哭訴說:


「幸而過嬸子這邊過了幾年心淨日子……」


可以想像一下,她在賈赦那邊過得什麼日子。大約被邢夫人責罵的多了,被豪奴們欺負的多了,也就麻木了。無力解釋,無力改變,甚至都無力落淚。


她沒有悲傷嗎?但她從來沒有一句傷感之語。木,才是最大的悲和傷!


以她的處境,她能寫嗎?她敢寫嗎?也許曾經表達過,但一定帶來了更多的煩惱。


處在被壓迫地位的人,在逃離那個環境之前,根本不能發聲。黛玉是基於優越地位,才能每日傷春悲秋,放逐自己的情緒,不必忌憚什麼。


黛玉的種種悲情,如果你理解成悲現實生活,那就太狹隘了。


當賈府尚沉浸在烈火烹油時,黛玉已經經歷了父母雙亡,家族敗落。那麼令人羨慕的原生家庭,轉眼就無影無蹤了,讓她深刻體驗了世法無常、生命虛無。


她像是命運的先行者,又像是個旁觀者。她敏銳的察覺到每一個生命的敗壞跡象,不管是大自然的,還是人類的。


所有的繁華熱鬧,所有的美麗鮮豔,在她眼中,都將很快變成一片空寂和落寞。作者借著黛玉這雙冷眼,哀悼所有鮮活的生命。


黛玉的詩作,大多都具有先兆性和概括性。27回出現的《葬花詞》看上悲切,可是畢竟還寫了許多春景,是以「半為憐春半惱春」為基調。可是到了45回的《秋窗風雨夕》,滿篇都是慘澹二字。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四大家族的搖搖欲墜、個體命運的互相傾軋,已經開始上演。詩作中不會再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的激昂高亢,只剩下「羅衾不耐秋風力」的無力。


到70回填柳絮詞,預示著彼此分離的時刻馬上就要來臨。「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難道這不是預示迎春的哭訴,和探春的悲嘆嗎?


06 大家族的本質


封建統治者為了控制人民,建立了一套確保父權、夫權統治的家庭內部關係,這套制度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裡佔有突出的地位,是宗法制最大的特色。


在這套制度裡,長尊幼卑、嫡貴庶賤、三綱五常、親親尊尊,一切看上去都很美,聽上去都好有道理。可惜......


可惜結果便賈府那個樣子。探春曾一句道出本質:


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像烏雞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多可怕啊,又是多麼真實啊!


成人間顧不得姿態,個個油鍋裡搶錢,恨不得掐死周圍一大片。連兒童的世界也被扯的支離破碎。


第七十一回鴛鴦嘆息鳳姐說:「還提什麼鳳丫頭、虎丫頭,她也可憐見的,雖然這幾年沒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個錯兒,暗裡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總而言之,為人是難做了……不是我當著三姑娘說,老太太偏疼寶玉,有人背地裡還言三語四,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聽著也是不好,這可笑不可笑?」


探春笑道:


「糊塗人多,哪裡較量的許多。我倒說不如小人家人少,雖然寒素些,倒是歡天喜地,大家快樂。我們這樣人家,外頭看著我們不知千金萬金小姐,何等快樂?殊不知我們這裡說不出來的煩難,更厲害!」


你看,真話都被探春說盡啦!千金萬金的小姐們,有誰了解她們的苦?


世人一說困難,必說錢少;統治者一提問題,必說道德禮法。榮國府兩樣都是標杆,再沒什麼可挑剔了吧,卻活成冷冰冰的地窖。一切都是為什麼?大寫的WHY。


這便是曹公向這世界提出的問題。


人們評說三春之悲劇,只關注最終的婚嫁,只歸結於賈府倒臺的大背景。殊不知無論賈府倒不倒,她們都是巨大的悲劇,這才是紅樓夢的深刻所在。


相關焦點

  • 千金小姐特意帶來的禮物,丫頭襲人,為何一個月前就已經有同款?
    如果香菱弄壞了這條裙子、難以修補無法善後,那麼「被罵糟蹋東西」的擔憂比較好理解,但如果只是有了汙跡、清洗就可以處理,賈寶玉、襲人何至於如此過度擔憂、橫添枝節呢?薛家這樣的豪門大族,薛寶琴特意帶來送給堂姐薛寶釵的衣服料子,想必不會是尋常易得的「爛大街貨色」。送禮物的人,收東西的人,眼光格局都很高。就算薛寶琴送的不是愛馬仕限量款,也不可能是平價的「買一贈一」的物品。
  • 元春封妃,不僅沒有振興賈府,反而成為了賈府的累贅
    不少紅學家認為,賈府的興衰和元春的命運是聯繫在一起的,元春興則賈府興,元春衰則賈府衰。但其實不然,元春對於賈府來說,並沒有多少助力,反而是累贅。而唐玄宗時期的楊玉環,她的生死則和楊國忠密切相關,唐玄宗那麼愛楊玉環,最後還是處死了楊玉環,誅滅了楊國忠。唐太宗對長孫無垢的感情,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感情,兩者其實是差不多的,但為何兩個家族的結果不同。
  • 賈府作為頂級貴族,府內也有許多女子,為何無人上門提親?
    生在賈府中,即便是探春這樣庶出的子女,也會有極高的待遇,她們在婚戀市場上絕對是白富美了。黛玉剛剛進府的時候,幾個女孩都還小,可後來她們結詩社的時候,年齡都開始大了,按理說賈府應該會有很多來說親的人。 古代女子結婚是普遍較早的,像女孩可能到了十二三歲就會嫁人了。
  • 絕色美豔的尤二姐終於邁進豪門,為什麼短短兩個月就葬身於賈府?
    終於,騙得虛榮、柔弱的尤二姐跟隨鳳姐進了豪門深宅大院。不出兩個月,以為後半生都有了依靠和榮華富貴的尤二姐,在流產和悲苦的境遇下,含淚吞金自盡,芳華從此早逝。只引得賈璉抱屍痛哭,勉強借了五百兩銀子,連夜給二姐造棺材,和同樣苦命自盡的尤三姐一起,長眠於地下。
  • 四大家族進宮選秀,為何只有賈元春符合要求?賈府其他女子不行嗎
    在元春封妃之後,賈府也是迎來了自己又一個巔峰,他們揚眉吐氣了一把,還修建了豪華的大觀園。雖然賈府在這之後就繼續衰敗下去,但賈府畢竟還是找到了自己的靠山,能最大限度延緩他們的衰敗。上至皇族,下至諸多的王公貴族,都會用這樣的方式,像四大家族內部就相互聯姻,那麼能聯姻肯定是越往高處攀越好了,元春進宮就是一個例子。她成為了皇妃,賈府一下子就發達了,地位權勢就又有所回升,可問題是,按照規定賈府的這些女子,到了合適的年齡都可以去參加選秀,規定嚴的話,你不參加選秀都是沒辦法嫁人的,這點反而會給家族帶來負面影響。
  • 為何秦可卿能嫁入豪門,而傅秋芳只能在失望中蹉跎青春
    同樣是寒微家庭的女子,為何秦可卿可以嫁入堂堂寧國府,為嗣子的正妻,而傅秋芳只能黯然神傷呢?傅試是賈府培養出來的人,耕耘官場資歷尚淺。而秦業的官位並不是來自於賈府的施捨。秦業與賈府交往,是建立在同等的基礎上,而傅試則需要對賈府卑躬屈膝。秦業雖然窮,不代表家族沒有資歷積累。就好比柳湘蓮也很窮,但是他也有世家背景。
  • 周瑞家的去送宮花,為何最後才到黛玉?
    那麼她為何送花最後一個才送給黛玉呢?其實這件事更多還是誤會,周瑞家的本身也是沒注意到。她是從薛姨媽那裡得到宮花,自己從那邊過來,那麼薛姨媽是處在什麼位置呢?腦子正常點的人應該都不會這麼做的,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先去給鳳姐送花,然後順路到賈母的院子裡面送給黛玉,最後回去的時候正好就把花也給了三春。
  • 賈府權勢燻天,為何請不到一位好的醫生?
    可在紅樓裡面,這種道理就不適用了,因為在諾大的賈府裡面,根本找不出來一個靠譜的醫生,這也導致賈府一直都在死人,反而沒有出現新生兒。賈府作為頂級的貴族豪門,也非常重視個人的身體,還有家族的延續,那麼對醫生也是非常看重的。賈府內部就養了一些醫生,這些人專門為賈母等人服務,此外,賈府是可以請太醫院的醫生過來看病的。
  • 林黛玉的書房,賈寶玉的閨房,賈府衰敗的伏筆
    劉姥姥的反應是「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問:『這必定是那一位哥兒的書房了這便是曹公的一個伏筆了,借劉姥姥說出賈府怪異的地方。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賈府陰盛陽衰的具體景象。通讀全書,我想有很多人會發現,書裡是一概的女人比男人強。這點和古代的書籍完全不一樣,感覺作者是在嘲諷男人。
  • 僕焦大為何結局那麼慘?
    寧國公喋血沙場,有一次全軍覆沒,九死一生,被焦大從死人堆裡救了出來,一路上環境險惡對寧國公忠心耿耿,有一點吃喝緊著主人,自己喝馬尿。最終寧國公挺過來創了這麼一大片家業。寧國府甚至賈家能有如此,焦大確實功高無儔,應該受到賈家優待。可是這樣一個忠僕為什麼會讓賈家人那麼反感呢?
  • 越長大越孤單:探究林黛玉在賈府的辛酸生活及越來越成熟的原因。
    而且炕上只有兩個位置,王夫人坐在下首,炕上只有一個上首可坐,但是林黛玉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王夫人的晚輩,如果林黛玉做的上首,那麼林黛玉就有不懂禮節之嫌。那麼林黛玉料想的對不對呢?甲戌側批做了證明。甲戌側批:寫黛玉心到眼到,傖夫但云為賈府敘坐位,豈不可笑?從批語看,林黛玉年紀雖小,見識卻是不淺,東方上首正是賈政之位。
  • 紅樓夢猜想:罵「爬灰」的焦大有恩於賈府,卻為何混得如此悽慘
    紅樓夢第七回後半部分「宴寧府寶玉會秦鍾」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彩和熱鬧,特別是焦大的那一句「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更是達到了全書的一個小高潮。但也有不少網友提出賈府對焦大這樣一個功臣外加恩人的老家人不尊重,還把焦大綁起來往嘴裡塞馬糞,說賈家忘恩負義等話。那麼我今天就這個話題來說說我的個人看法以及相關的猜想。首先我認為賈府並非忘恩負義,因為焦大的往事是由誰說出來的?
  • 為什麼劉姥姥是賈府的「救世主」,你認同嗎
    劉姥姥這樣的莊稼人,無形之中與豪門貴族之間產生了聯繫。因此才有二進、三進等情節,劉姥姥完全就是以一個「救世主」的角色出現的。,家裡窮的叮噹響,活不下去的一個鄉下老太太,忽然讓賈府的每一個人看到生命力的頑強,真正的生命力在劉姥姥身上,而不是在賈府,賈府是要敗落的,雖然每個人都富貴榮華,都優雅。
  • 賈元春被迫入宮,有苦難言,可為何林黛玉的母親卻能躲過一劫
    縱觀賈府,元春並非首位出類拔萃的女子,林黛玉的母親,比元春長一輩的賈敏,德才兼備,品貌超群,同樣具備入宮承寵的潛質,她為何沒有待選入宮呢?堂堂國公門第,送女入宮謀取政治利益並非唯一的選擇。然而,深宮寂寞,帝王無情,嫁入皇室對家族而已是榮耀,但對女兒而言卻未必是好事。賈府正值鼎盛,自然沒必要也捨不得讓賈敏入宮。最終,賈敏嫁入列侯出身、又是前科探花、前途似鏡的林如海,郎才女貌,伉儷情深。
  • 賈府都窮得不可開交了,為何外人看來仍十分富貴
    到了後來,賈府入不敷出,甚至於賈璉都鼓搗賈母房中丫鬟鴛鴦去偷竊賈母飾物典賣來維持生計。這句話徹底描述出賈府眼前經濟上的困境。然而外人對賈府的評價並非如此,他們認為賈府裡的銀庫幾間,金庫幾間,使的傢伙都是金子鑲了、玉石嵌了的,家裡的奶奶姑娘不用說,就是屋裡使喚的姑娘們,也是一點兒不動的,喝酒下棋,彈琴畫畫,橫豎有人服侍呢,單管穿羅罩紗。吃的帶的,都是人家不認得的。那些哥兒姐兒們更不用說了,要天上的月亮,也有人去拿下來給他玩。
  • 小說:富二代女生自述:後媽比我大五歲,豪門生活未必令人唏噓
    富二代女生自述:後媽比我大五歲,豪門生活未必令人唏噓吳麗麗最近心情很不好。她今年二十歲,本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富二代。她老爸吳志飛是一家公司的老總,今年四十五。可他新娶的妻子林梅梅才三十歲。林梅梅年輕漂亮,身材凹凸有致,很多人都羨慕吳志飛找了個漂亮老婆。
  • 《上錯花轎嫁對郎》李玉湖那麼仗義,為何她的丫環卻差那麼多?
    李玉湖那麼仗義,為何她的丫環梅香卻差那麼多?要不是歪打正著,遇到了齊天磊,李玉湖未必會幸福。如果現實生活中,像李館主這樣逼著女兒嫁給得結過仇的人,又有幾個能幸福的呢?梅香的逃跑其實跟李玉湖也有關係,李玉湖自己道德感滿滿,但是梅香卻沒有受到這種影響。
  • 從周瑞家的送宮花看賈府的敗落
    ,而且平兒在賈府的口碑不錯。如果周瑞家的小氣一點,就會對薛姨媽有好大的不滿,也對薛家產生反感。她看到了香菱,故意揭薛家的醜事,問金釧,「那香菱小丫頭子,可就是常說臨上京時買的、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個小丫頭子麼?」這裡讀者注意了,周瑞家的剛來的時候,並不知道和金釧玩的女孩叫什麼名字。說明這是她第一次見香菱,但是拿著宮花出來後,她就說出了香菱的名字,說明薛家這件人命案她早就知道,現在對上號了。
  • 賈探春的最終結局並非遠嫁那麼簡單,最終以泉石為伴,孤老而終
    探春是賈府「又紅又香」的玫瑰花,她在文中已知的結局就是和親遠嫁,正如她的判詞所說的那樣: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好多人都認為探春遠嫁後會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但賈府已有一個好景不長且死於非命的皇妃賈元春,同樣身為王妃的探春真能做到鶴立雞群獨善其身嗎?
  • 林如海自己健在,為何非要將林黛玉送到賈府?理解後才知用心良苦
    他的選擇對黛玉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很早就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而很快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可以說黛玉與父親相處的時間就沒多少,因此她自幼就沒有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她內心肯定是非常渴望親情的。 雖然賈母等人也是她的親人,但畢竟關係沒那麼親密,很多事情在賈府,她還是無法感受到。賈母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儘可能給了她更多的關愛,可父母親情的缺失,對孩子的影響不是能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