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中記錄的天宮偷桃竟然是印度神奇魔術?

2020-08-27 西西愛生活啦啦啦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記載了許多狐妖鬼魅,但有一篇天宮偷桃,記錄的卻是蒲松齡年少時親見的奇異之事,故事是這樣的:

某年過年期間,官府門前,一老一少正在變戲法。有個大官就要求他們變出桃子。老人無奈說道:「大冬天的哪裡來的桃子啊?不過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沒有四季之分,應該有鮮嫩的桃子。於是,老人從筐子裡拿出一根長繩,向空中一拋。奇怪的是,那繩子並沒有跌落在地上,而是豎在了空中。


然後,老人不斷把繩子往上送,繩子逐漸高如雲際,直到人的眼睛看不見繩梢。接著,老人讓少年順著繩子爬上去,去天上偷蟠桃園裡的桃子。少年雖然很害怕,但是也戰戰兢兢地爬了上去。越來越高,直到人們看不見。


不一會兒,一隻桃子從天而降。老人喜滋滋把桃子捧給在場的官員和觀眾觀看,大夥紛紛驚嘆,並探討桃子的真假與新鮮不新鮮等話題。突然,繩子從雲際墜落了下來,老人一看臉色馬上變了,說:「大事不好,一定是偷桃子被天上的神仙發現了,我的孩子現在危險了啊!」老人的話還沒有說完,爬繩子上去的少年的頭、腳、胳膊等分別從空中掉了下來。


老人含淚把這些部件收集到了筐子裡,然後哭哭啼啼的,請求官員和觀眾賞幾個銀子,讓自己安葬孩子。大夥看到這樣的悲慘一幕,紛紛解囊相助,老人獲取了不少銀子。然後老人對著筐子高聲喊:「孩子啊,大夥賞了這麼多銀子,趕快出來謝謝大夥的恩賞啊!」話音剛落,筐子的蓋子被頂開,那個爬上繩子、被天兵天將大卸八塊的孩子從筐子裡站了起來,給大夥作揖謝恩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一老一少是白蓮教後裔。

就是這樣一件事,深深的印在了少年蒲松齡的腦中,甚至把它記錄在了《聊齋志異》之中,但那時蒲松齡尚不清楚這其實是印度流傳甚廣的魔術——印度通天繩。

魔術表演者可以順著一條繩子爬到高空中,而且隨著魔術表演者,口中的「咒語」不斷的吐出,這條魔術繩就會變得僵硬,表演者如果順著這條繩子往上爬的話。就可以爬到半空中,甚至會爬到雲霄中消失不見。


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魔術,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識破,就連相關的專家也無法解釋這件事情的原因。這個魔術已經傳承了千年之久,號稱世界十大未解魔術之一,連蒲松齡蒲老也未能洞察其中玄機,把這一老一少說成是白蓮教,小夥伴們有什麼獨特見解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偷桃》的魔術魅力
    說到劉謙,不得不說那穿牆的硬幣、倒出豆汁兒的「魔壺」讓人驚嘆,但和蒲松齡筆下的《偷桃》一比,竊以為少了些地氣,失了些趣味。《偷桃》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裡。全篇僅865字,卻將鬧市中一老一小的魔幻表演刻畫得曲折離奇,堪稱經典!
  • 《聊齋志異》中的濟南故事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
  • 聊齋志異精彩故事之偷桃
    今天來分享聊齋的精彩故事小時候的課外讀外 我童年的時候,一次到濟南府參加考試,正巧遇到過春節。可是,必須到天上去偷,才能得到桃子。」兒子說:「嘻!天可以像有臺階似地走上去嗎?」耍戲法的說:「我自有辦法。」說完,就打開竹箱子,從裡面取出一團繩子,大約有幾十丈長。他理出一個繩頭,向空中一拋,繩子竟然掛在半空,好像有什麼東西牽著似的。眼看著繩子不斷上升,愈升愈高,隱隱約約地升到雲端,手中的繩子也用完了。這時,他把兒子叫到身邊,說:「孩子你來,我老了,身體疲乏、笨拙,上不去,你替我走一趟吧。」
  • 重溫聊齋《偷桃》:術人竟有偷桃技,援繩徑上九重天
    《聊齋志異圖詠》之偷桃說著打開竹箱,從箱中取出一捆繩索,約有數十丈長。他理出繩頭一端,「嗨」一聲,往空中一丟,那繩子竟然懸在了半空,像有什麼東西可以掛住似的,他隨手甩擲,繩索隨之拔高。眼見越升越高,隱約已穿過了雲端,一捆繩索也到了盡頭。
  • 聊齋之偷桃
    偷桃講了一個關於幻術的故事。作者(蒲松齡)幼年時去濟南郡試,正好趕上春節「演春」,熱鬧非凡。有術人帶著兒子(一個批發幼童)前來,別人問他們表演什麼,此人回答,「能顛倒生物。(能讓生物不按時令生長)」長官命他們變出桃子來。
  • 《聊齋志異》之偷桃篇:戲法人幻術精妙,披髮童上天偷桃
    看來若想得桃,就只有上天偷桃這一個辦法了。」他兒子又適時稚氣反問道:「嘻!難道天也有臺階可步步而登嗎?」那漢子道:「就讓你看看為父手段。」說完,便打開竹箱,從裡面取出一團粗麻繩子,看樣子少說也有幾十丈長。
  • 聊齋塑造神奇世界,鬼狐形象有情有義——引人入勝的經典
    著名聊齋故事《偷桃》蒲松齡曾在《聊齋志異》記述了一件他童年時候所看到的的奇異事件,一個小孩竟然可以到天上拿東西,但卻被分屍丟下,最後被其父親收拾起來軀幹頭顱放在箱子裡,卻又能從箱子裡復活;這是其中的故事《偷桃》。
  • 聊齋12.偷桃
    聊齋12.偷桃原著 蒲松齡,改編 馬衛東我赴郡童試時,*正值是春節期。但有王母瑤池或有,必得去天上偷桃子!嘻!天無階咋去哩?父說:我有法術矣!乃開箱拿一團繩子,約數十丈把頭好理。望空中一擲繩懸立,像有甚掛之而再擲。愈擲愈高渺入雲際,手中繩亦盡乃呼子:兒來,我年老體笨,我不能去只好你去。
  • 神奇的魔術(二首)
    張玉庭 安徽作協會員,《讀者》雜誌籤約作家,著有小小說集《女教師的特異功能》和《愛情四重奏》,刊首語集《青春女神嫁給了誰》,文藝隨筆集《美與趣》、《理與趣》、《情與趣》、《雅與趣》、《書中的紅豆》、《點擊智慧》,愛情美文集《醋溜男女》、《愛情麻辣燙》,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會開花的故事》,童話集《男孩帥帥和老鷹禿禿》。
  • 聊齋志異——產龍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黑獸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楊千總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造畜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一天,揚州某旅店中,進來一個人,牽著五頭驢,順手拴在馬廄下,囑咐店夥計說:「我一會兒就回來,」並囑咐:「不要給它們水喝。」說完就出去了。那些驢被太一陽一曬得暴躁不安,又踢又叫。店主人就把它們牽到一陰一涼處。驢一見水,掙扎著奔過去,店主就讓驢飲足。轉眼工夫,見驢在地上打滾,塵土飛揚中,立即變成了婦人。店主非常驚異,問那婦人是怎麼回事,婦人舌根發硬,說不出話來。店主忙將婦人藏到屋裡。
  • 80後的回憶 偷桃
    而今晚,我們將有一項很大的秘密活動,偷桃。 吃過晚飯,而太陽並沒有下山,我們來到穀場,(村子裡一個打穀和曬穀的地方很大)策劃組今晚行動的布局。我們選博子為隊長,他和大頭在外面把風,又選了三個人在樹上摘桃,三個人在樹下接桃,我身體瘦小,自然被安排在了地下接桃。 晚上9點過後,天色已經很暗了,我們各自偷偷離開家到穀場集合,人齊後便開始了行動。
  • 聊齋志異——保住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將士中有一個人,名叫保住,身體健捷得像猴子那樣靈巧。官邸中建高樓,梁木剛剛架起來,他能沿著樓角往上攀登,頃刻之間登到頂顛,站在脊檁上,快速行走,來回三四趟;走完就從上面跳下來,挺直站立。藩王有個愛姬善彈琵琶,她彈的琵琶是用暖玉做的牙柱,抱著它,整個房子裡都會一溫一 暖,愛姬當寶貝藏著它,沒有藩王的手諭,從不拿出來讓人看。
  • 聊齋志異——霍生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過了一會,王生從窗縫中看見某生一手持刀,一手扯著他妻子朝自己走來,滿面憤怒兇惡之色。王生嚇得跳牆就跑,某生在後緊緊追趕不放。約追了二三裡路,某生看看追不上王生,才回去。王生卻因極力快跑,肺葉擴張,得了哮喘病,幾年都治不好。
  • 聊齋志異——鴝鵒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酆都御史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有關洞內的供一應開支,已經載入官府的報銷制度中。明代有個御史行臺華公,巡視酆都時,聽到這個傳說,不相信是真的,想進洞去破除這個疑惑。人們都說不行,但華公不聽。他手持蠟燭進入洞中,讓兩個衙役在後隨從。深入洞內一裡多路後,蠟燭突然滅了。華公看了看,臺階寬闊明朗,有大殿十餘間,裡面並排坐著尊官,身穿袍服手執笏板很莊重,惟獨東頭空著一個座位。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是什麼樣的人呢
    但是,蒲松齡,就是這麼神奇的一個人,去了一趟濟南,寫下了一篇《黃英》,去了一趟嶗山,寫下了一篇《嶗山道士》,就這樣,一篇一篇的積累下來,成就了這位世界短篇小說的王。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蒲松齡,年輕的時候,成功的當了一名官員的話,那可能就沒有我們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的《聊齋志異》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