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盛家學堂為何普遍存在?多種原因促成宋代書院普遍發展

2020-08-26 歷史鋭鑑

看過《知否》這部電視劇的人們都會對幾位主人公在盛家學堂嬉笑打鬧的那一段劇情記憶猶新,雖說盛家女兒們並不需要考取功名,可她們也一樣受益於學堂師父們的教導。而要說起盛家學堂到底好不好,單看小公爺與顧二爺如此高門顯貴都會來到這裡為考取功名而學習,足以見得類似於盛家學堂的大宋書院在當時社會的普遍與受歡迎程度。

眾所周知,大宋也是一直有官學存在的,可書院教育為何最終得以與官學平分秋色甚至一度超越了官學呢?這其中的確存在著很多官學無法取代書院的優勢存在,要知道,書院的崛起的確為大宋教育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知否》劇照

一、書院對於大宋初期教育資源緊俏的大力緩解

在大宋初期,漸漸安定下來的社會局勢一樣面臨著百廢待興的挑戰,雖然大宋朝廷始終提倡著文事興起,可國力羸弱卻根本沒有更多的能力廣設州縣學校,所以,越來越多想要出人頭地的士子們也就開始選擇更加人性化的書院來充實自己,也就有了史實中「士子病無所學,往往相擇勝地,立精舍,以為群居講習之所」的記載。由此,類似於《知否》中盛家學堂這樣的書院開始進入了興盛階段。

而書院的興起,的確滿足了廣大士子的求學若渴的願望,而對於大宋初期朝廷渴望培養人才卻無力緩解的教育資源緊俏問題又是相當好的緩解方式,由此,政府更是有幸以相當低的代價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文治人才。不過,卓越的書院也還是可以得到政府的贊助與鼓勵的。

其實,大宋也有書院沒落的階段,尤其是在北宋的景、慶曆直到北宋末年,政府大力開展官學一度使得書院陷入沉寂,不過,在大宋統治的種種弊端出現之時,書院的很多優勢還是突顯了出來,這也就導致書院在此之後迎來了長盛不衰的局面。

二、更為自由且先進的思想在大宋書院的異軍突起

人們都知道儒家經典思想在大宋逐步演變成為了朱熹的理學思想,可理學思想在大宋的形成並非一帆風順,毫不誇張地講,正是有了大宋書院的存在才讓朱熹理學逐漸趨於成熟直到成為大宋社會的主流思想。所以,大宋書院的存在的確為更加自由且先進的思想得到了寶貴的異軍突起的機遇與空間。

當年,朱熹理學產生在北宋卻是在南宋階段成熟的,而在南宋的發展也是經歷了幾番的大起大落,還曾遭到了朝廷權貴的不斷打壓與排擠。所以,為了讓理學思想更加地深入人心,以朱熹、陸九淵、陳亮為代表的這些理學家們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以及進一步擴大理學影響力而不斷創辦書院,且在這此過程中,理學思想也才得以不斷的蛻變與發展,這也才有了理學之後超然的朝堂地位。

朱熹

三、相對於大宋官學腐敗背後書院對於仁人志士的莫名吸引

別看服從與迂腐的科舉制度能夠給很多士子帶來不錯的仕途,可大宋當時依舊存在很多仁人志士是相當不滿意這種迂腐的人才選拔方式的,而且,在這樣的科舉制度影響下,很多官學內部士學風氣也是極為墮落的,由此,拋開功名利祿,很多仁人志士更加嚮往可以自由講學且推崇修己至誠之道的學術氛圍,而當時的大宋書院恰恰滿足了這些仁人志士的內心渴望。

要知道,大宋書院始終都是提倡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教學觀念,而且,書院內部的學術氛圍也極其注重培養百家爭鳴的局面,教學上也實行門戶開放,師生的眼光也是相當開闊的。有了並不教條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教學觀念,真正有益於士子與社會的理念才能健康成長,對於大宋發展才是最佳助力。

結語

很多人都在疑問為何大宋當年能夠將經濟、政治、文化推向整個歷史最巔峰的狀態,其實,這一切與大宋書院普遍盛行有著分不開的關係,雖說大宋最大的缺陷便是未能大力發展軍事,不過,如此強盛的教育氛圍下催生的高度發達的社會狀態還是值得後人去效仿與肯定的。

相關焦點

  • 知否:莊學究到底多厲害,平寧郡主才肯把齊衡放進盛家這個虎狼窩
    文|少年常樂遊在知否的前幾集裡,莊學究出場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卻在各種小細節中隱約推動了劇情的發展作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學究,請他來授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別提把他請到自家書塾中去教孩子了,這就相當於請了一位名師家教,價格高不高且另說,沒有點關係和人情任你出再高的價格也得看人家學究的心情。這一點從小公爺齊衡和顧候嫡子顧廷燁都得前往小小的五品盛家去讀書就能看出。那麼作為剛剛升官前往汴京的盛紘,為什麼能請到莊學究作為孩子們的私塾老師呢?
  • 《知否》中,為何女子出閣,嫁妝要厚重?
    形形色色的古裝電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宋代女子出嫁尤其注重嫁妝的多少。就像之前的《知否》中,明蘭的堂姐淑蘭,在出嫁時候盛家給的嫁妝,那是相當豐厚,田產、鋪子、下人、婢女,一個都不少。即便是之後合離,除掉孫秀才揮霍掉的錢財,他還得到淑蘭一半的嫁妝,還有一千多兩。
  • 《知否》盛家的最大的支撐其實是大房盛維
    盛家兩房,盛紘一房是入仕為官,是家風清廉的書香門第。老太爺走後,盛紘一支的頂梁柱就倒了,全靠盛老太太支撐。為了管好一大家子,支持盛紘讀書入仕嫁妝錢也是貼補了不少。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盛紘是一個極其愛好面子的人,重視家族前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到這件事情對自己,對盛家利益的影響
  • 《知否》:簡析盛家為什麼會發展成為大家族
    電視劇《知否》自上映至今,熱度不降反增,它是由作者關心則亂的《知否》改編而來,講述的是盛府庶女六小姐明蘭在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奮鬥傳奇。我在重溫《知否》的時候,能深深感受到盛家的興盛是註定的,那個時代背景和它自身所具備的條件是劇中別的家族不可複製的。盛家父子均在朝為官,三個女兒加入高門,小五如蘭雖然低嫁,但文炎敬也是有官身的,加上嶽家扶持,前途不可限量。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父母離婚,暴露了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兩個問題
    齊明月父母離婚這件事,其實也暴露了當下很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兩個問題: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可事實上,在很多婚姻中,都存在一方性格強勢另一方一再遷就的情況。 性格強勢的一方,往往習慣了別人對他的言聽計從,自己的說一不二,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而遷就的一方,則往往是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來實現日常的風平浪靜。 如果雙方一直保持在這樣一個狀態,表面看來,這個家庭也是幸福美滿的。可一個人壓抑得久了,長期不被顧及感受,是很難一直心甘情願遷就著對方的。
  • 《知否》盛家三代都是高娶,女兒高嫁,為何盛家能成最大贏家呢?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從初期三大家族最末端,到最終一躍成為三大家族的頂端。盛家主要指以盛二老太爺當家做主的主系,共有兩個孩子,嫡子早亡,只餘下一個庶子盛紘,被記在了嫡母名下,而明蘭則是盛紘一個不受寵小妾的女兒。
  • 《知否》王若弗是太師之女,為何會下嫁盛家呢?
    《知否》王若弗是太師之女,為何會下嫁盛家呢?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門當戶對非常重要,女主明蘭和齊衡的感情就是因此而終結的。明蘭是盛家的庶女,而齊衡是公府的獨子,所以兩人的感情無疾而終。不過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在劇中雖說大多婚姻都是門當戶對,卻也有不少門不當戶不對的,就如同王若弗與盛紘之間的婚姻,王若弗是王家嫡女,父親是太師,母親是誥命夫人,為何最後會下嫁到盛家呢?
  • 知否:庶女明蘭能單獨立院掌管盛府,背後原來還有這些歷史原因
    盛紘沒想到自己被關押的兩天「後院」還起了火,林小娘典賣家產,大娘子放印子錢。盛紘崩潰,第二天尋了盛老太太詢問這管家鑰匙怎麼辦,林小娘和大娘子犯了錯,掌家鑰匙自然暫且無法再託付給她們。宋代家庭子女構成就這樣,明蘭還未及笄便順勢坐上了盛家管家理事的位子
  • 知否:林小娘下線之前,康姨媽為何從未到盛家搗亂?原因有點現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由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正午陽光曾經出品過很多經典的電視劇。諸如《琅琊榜》《歡樂頌》《清平樂》等,都是值得反覆觀看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主要講述的是盛家庶女盛明蘭逆襲的故事。圍繞著盛家的興起之路展開敘述,在盛家「開掛」一般的人生背後,存在著很多現實的問題。
  • 《知否》中的科舉考試你知道多少?
    》,講述了官宦之盛家庶女盛明蘭的勵志傳奇故事。一、《知否》中的科舉考試(一)參加考試在十一集中,盛家的嫡子盛長柏和次子盛長楓終於要去參加科舉考試了。盛家對於兒子們的科舉考試可以說是十分的期待了,跟現在高考學生的家長期待程度不相上下。同時,在盛家學堂學習的還有兩位公子哥小公爺齊衡、顧二叔也一同參加科舉考試。
  • 《知否》盛紘為何敢讓小妾當家?不止是家風不好,更有皇家撐腰
    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盛紘只是五品小官,大娘子是高門嫡女下嫁給盛紘,他為何還敢寵妾滅妻?很多人說是盛家家風不正,盛紘那英年早逝的探花郎老爹,就是寵妾滅妻的典範。盛紘的富商伯父,也因為寵愛妓女出身的小妾,敗光了家業。
  • 《知否》盛家的家族奮鬥歷程告訴我們什麼?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圍繞一個盛家的家族經歷講述了庶女明蘭從謹小慎微、小心藏拙逆襲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盛家雖是書香門第,官宦之家,但與世家大族還有有不少距離,在官場中也不算起眼,就這麼個看似不怎麼滴的家族,家中兒女婚事基本是高嫁高娶,最後成功躋身名門,不得不讓人思考為何盛家會這麼幸運
  • 《知否》從盛家的發展,來回顧盛老太太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電視劇《知否》中,盛老太太一角可謂是吸粉無數。作為盛家的祖母,盛老太太在盛家的輩分自然是最高的。雖然盛紘名義上是盛家主君,但他卻很少管事。每當盛家遇到大麻煩時,基本都是由盛老太太出面去解決的。毫不誇張地說,盛老太太就是盛家的定海神針。
  • 《知否》原著:盛紘一個小官如何養一大家?幸虧傍了位財神爺
    盛維給予銀兩,支撐盛家老小的生活開支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盛紘是一個極其愛好面子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到這件事情對自己,對盛家臉面的影響。因此盛紘並不會去做貪汙的事情,來敗壞盛家的名聲和自己的聲譽。
  • 《知否》:錯認水到底是什麼,為何兩瓶就能把明蘭「收買」了
    第一次出現時,是明蘭長大後陰錯陽差攬下盛家管家的管家大權,夜裡批改帳本的時候,對著女使小桃說:「給我一鏇錯認水就好。」而金華酒更是有淵源留長的發展歷史,根據史料記載,吳越王錢鏐偏安江南,年年都向五代各王朝進貢,其中的紹興酒和金華酒就是定製的貢酒。宋代金華酒業發達,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金華的酒稅收已高達「三十萬貫以上」。
  • 《知否》:盛家三姐妹同時被體罰,為何姐姐們哭,明蘭卻笑了?
    盛家老太太給孫女請了宮裡有威望的孔嬤嬤來教授規矩,結果盛家的四姑娘墨蘭和五姑娘如蘭,趁著嬤嬤上課離開之時,相互吵嘴,大鬧了一場。同樣是盛家的女兒,為何三人反應完全不同,只有明蘭能體會孔嬤嬤的這番良苦用心?其實,除了她本身天資聰穎之外,還和她過去的經歷有關。
  • 為什麼名門正派的高手普遍打不過魔教長老
    >號稱「天王老子」的光明右使向問天這樣問題來了,為什么正派中人普遍打不過魔教高手呢再比如楊逍,精通「彈指神通」還會很多明教中人都沒見過的武功,這些武功顯然也是源於家族或者其他高人,並非進入明教後所學。再次,名門正派的人普遍自視清高,有意無意地為自己的行為套上了重重枷鎖。而魔教中人則沒有條條框框,只要達到目的即可手段髒一點都無所謂。
  • 知否原著:盛紘升遷,盛老太太為啥讓他賣掉大宅子?內涵多多
    在《知否》原著中,盛家主公盛紘並不是從揚州入京,而是從泉州正六品升任至登州知府。衛小娘一屍兩命,難產而死後,盛老太太和盛紘商量上任之後的安排,盛老太太有一句話揭示了盛家的理財方向。盛老太太對盛紘說,咱們走後將現在住的大宅子賣掉,買一些小的山莊。盛紘聽後連連點頭,應允馬上去辦。從盛紘的反應,說明盛老太太的安排,和盛紘原本的打算不謀而合。
  • 《知否》大娘子為何與老太太不親近?她是罪魁禍首
    《知否》大娘子為何與老太太不親近?她才是罪魁禍首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大問題,在影視劇《知否》中也有不少婆媳問題,華蘭名聲頗高卻也有一位難纏的婆婆,這位婆婆寵愛自己的大兒子,是一個非常偏心眼的,所以婆媳關係非常緊張,而在盛家也有這樣的問題,盛老太太雖然不是什麼尖酸刻薄之人,卻也和大大咧咧的大娘子處不來,兩人雖說不像華蘭婆母一樣關係緊張
  • 知否:康姨媽一個外人,為何敢謀害盛家的老太太呢?
    知否:康姨媽一個外人,為何敢謀害盛家的老太太呢?在電視劇《知否》中,康姨媽是一個內心極度惡毒的女人,她見不得別人比她過得好,越是近親越是不滿,同時她的手段也是非常狠毒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事都敢做。為了讓家中小娘聽自己的,把她們兒女的性命牢牢攥在手中,為了得到很多的利益,跑到盛家謀害老太太,為了讓心裡平衡,更是有事沒事跑到顧家煽風點火,卻不知自己只是別人手中的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