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枕上書》中,姬蘅應該是大家最討厭的人物,沒有之一。
因為她表面嬌弱,背地裡卻做一些讓人覺得「綠茶」的事,屢屢破壞帝君和鳳九之間的關係,讓人喜歡不起來。但看完《枕上書》,會覺得姬蘅也是一個可憐的人,這大概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
姬蘅身為魔族公主,卻是赤之魔君王后與東華帝君座下神將孟昊所生,在魔君生前就不受魔君待見。她雖然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但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是以魔族利益為重,所以她的婚姻註定不能由自己做主,她只能嫁給能給魔族帶來利益的夫君。
這使得情竇初開的姬蘅覺得很鬱悶,她跟所有剛懂得愛人的小姑娘一樣,以為愛情是以相愛為目的,是和全心全意對自己好的人相守一生。所以她會愛上侍衛閔酥,在她寂寞空虛的日子裡,只有閔酥能日夜守護在她身邊,給她溫暖,為她不惜跟整個魔族作對,閔酥的這種不計回報的付出,使她以為閔酥對她的也是愛情。
殊不知,閔酥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盡一個被善待的侍衛責任,因為姬蘅對閔酥好,讓作為僕人的閔酥,感受到來自主子的厚待,為了報恩,她只能儘自己所能對姬蘅好。
如果閔酥是男的,或許會愛上姬蘅,可惜她不是。
閔酥選擇幫姬蘅逃婚,也只是為了能讓姬蘅離開魔族,去一個沒有利益牽扯的地方生活,而姬蘅逃婚,是為了跟閔酥在一起,兩個人想法不一樣,註定就是個悲劇。
最終在逃婚當天,姬蘅知道了閔酥的女兒身,才明白自己一直愛著的人居然是女人,悲痛欲絕地跳下懸崖。
看完《枕上書》會發現姬蘅這個人的愛情觀一直沒變,她總是喜歡能救她於危難默默為她付出的人,對閔酥如此,對東華帝君也是一樣,她一廂情願去喜歡那些對她好的人,同時還覺得別人對她好也是因為喜歡她。
像東華帝君,只是因為下屬孟昊的臨終囑託而去照顧姬蘅,就被姬蘅理解成無欲無求的帝君之所以願意娶她,給她解秋水毒,對她比別的女孩多幾份照顧,就是是因為喜歡她。
如果說姬蘅愛上閔酥是情竇初開單純的喜歡,那麼她喜歡上帝君則是經歷過初戀懵懂的喜歡後對愛情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喜歡。
姬蘅做的最後悔事情應該是放棄成為帝後跟閔酥逃婚吧,因為她覺得,如果她不逃婚,她會成為帝後。帝君也不會因為仙途漫漫寂寞而被鳳九這樣的女仙吸引。
她知道東華帝君活了很長的時間,身邊卻從來沒有聽聞過跟其他女仙傳出緋聞,帝君不近女色,潔身自愛,又像英雄一般救她於危難,即使在她逃婚之後,也沒有記恨於她,給她解秋水毒,對別人冷淡對自己卻特別,這些種種,讓姬蘅開始喜歡上帝君,甚至開始後悔自己當初幼稚的逃婚。
但她對帝君的認識,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見以及自己表面看見的帝君。她不知道,沒認識鳳九之前的帝君,確實是無欲無求,可成婚可不成婚,成婚對象是誰也無所謂,所以姬蘅於他來說,只是一個成婚的對象,剛好他跟姬蘅成婚就能幫助姬蘅逃出魔族,為了對得起孟昊的託付,他便與姬蘅成婚了。
因為在他眼裡,如果不是愛的那個人,那麼這個人是誰都無所謂。
可姬蘅不這樣認為,她一廂情願覺得帝君對自己好,恰恰說明帝君對自己的不一般。只不過當初因為她喜歡閔酥,選擇了跟閔酥私奔,任性妄為,辜負了帝君的情。但帝君後面還是一如既往選擇幫助她,正正說明帝君並沒有在意她私奔的那一段,在後面她發現了自己愛上帝君,想回頭,帝君能對自己好,自然也能接受自己和他成婚,自己還是可以成為帝後。
所以她不喜歡帝君把注意目光放在小九身上,覺得小九明明喜歡帝君,卻假裝逃離帝君而去引起帝君的注意,而帝君確實是注意到了小九,目光一直追隨著小九,可以說,在姬蘅眼裡,正是小九的出現,讓她沒辦法成為帝君眼裡那個唯一的人。
同時她還覺得,帝君目光一直追隨小九,不過是一時興起,她跟帝君之間經歷了種種,是小九沒辦法代替的,於是才會「善意」去提醒小九趁早放棄。
可是她不明白,緣分這個東西,就是很神奇,她之所以沒能成為帝後,一切不過是上天的安排而已,錯的人,再怎麼湊合都沒辦法在一起。
而帝君跟小九之間,經歷的何止是姬蘅看到的帝君對新奇事物感興趣那麼簡單,他們之間本就是三生三世的糾纏,正因為鳳九的執著才有了帝君和鳳九的正經相見,以及帝君因為小九跌入梵音谷才在梵音谷待得比往常更長的時間,帝君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上了鳳九。
他在那時已經在心裡覺得鳳九能成為自己的帝後肯定是甚好的,甚至開始慶幸,當初自己沒有因為無欲無求而隨便選擇了一個人做帝後。
因為鳳九的出現,帝後人選自然就不能隨便了。
可惜姬蘅不明白,她總是一廂情願喜歡那些對她好的異性,同時一廂情願覺得願意對她好的異性,都是因為喜歡她。
這大概跟她從小缺乏父愛有關吧,所有別人對她的好,在她眼裡都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