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村子喜姑娘(民間故事)

2020-09-06 溜溜球的春天

十年前,我在阿里村的村小裡當老師。阿里村地處高山之巔,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每日都有雲霧在山間繚繞,鳥兒在林裡鳴叫。山脈一碧千裡,彎曲的小路在山林和地界旁盤旋。由於是高寒山區,阿里村只能種植蕎麥、玉米和土豆三種糧食。這三種粗糧養育了阿里村人們純樸厚實的性格。而這種純樸深處,其實也有一種固執和愚昧鑲嵌在裡面,在我往後的時光裡,也深深體會到了這種純樸所帶來的困擾。

每到七月蕎麥金黃的時候,阿里村的人們就來到山頭的蕎麥地裡,手握鐮刀,在蕎麥地裡收割,把蕎麥一小壟地堆在一起,像一座座小山似的,等過些時日把秸稈裡的水分曬沒了,再用木架背上山,把蕎麥一捆一捆地疊放在木架上,彎腰背上,起身走過蜿蜒的山路來到房屋附近的一個小平壩裡,兩個人對站著用木丫杈撐起的連枷又打落,以此來脫粒。我就在那金黃的蕎麥地中間的小路上,遇見了背著蕎麥的子喜姑娘。那個早晨,太陽還沒出來,路旁的雜草上都掛滿了露珠。我遇到背著成捆蕎麥的村民,就讓路站在一邊,而走在最前面的子喜姑娘,也看到有人迎面而來,就側身站在了一旁,我們都相視一笑,我示意讓她們先走,等她們走完了,我才繼續上山。那一天,是我去當老師的第一天。子喜姑娘,也是我在阿里村遇見的第一個人。按她的話說,我倆是有緣分的。

阿里村的村小建在山坡上,是一座破舊不堪的土房。學校的房簷邊綁著一根竹杆,竹杆上掛有一面國旗,以此代表此處就是村裡的學校了。而那面國旗也雨淋日曬,已經褪色成了灰白色,雖然失去了鮮豔的紅色,卻也削弱不了它的力度,依然獨自在山風裡盡情地飄揚。整個學校就我一個老師,和二十幾個學生。由於是山裡學校,動員入學和通知報名都需要一些時間,所以我在八月中旬就已經上山了,那時候一些晚熟的蕎麥才開始往回背。

經過兩三天的報名之後,就正式上課了。我的教師生涯,就在阿里村的山坡上伴著朗朗的讀書聲開始。那個時候,十七歲的子喜姑娘,在學校上方的蕎麥地裡,成捆成捆地拴成了堆。

起初的一段時間裡,我和子喜姑娘在路上遇見時,我也只是笑一笑,而她也只是羞澀地笑一笑,便低頭從我身旁經過。後來,漸漸地熟了,我們就開始說話,再後來,每到空閒時,她就到學校裡來和我聊天,聽我講故事給孩子們聽。這時候我才知道,子喜姑娘從沒讀過書,目不識丁。有時,我站在講臺上給孩子們講課,她就在門外聽我講課。我能從她那張漂亮臉蛋裡的大眼睛裡讀得出,她是非常渴望讀書的,而這時已經到了青春萌動的十七歲。

永遠忘不了阿里村山裡的冬天,枯草泛黃,寒風瑟瑟,路上的水窪都凍成了冰。我穿上棉服,戴上圍巾和手套,依然抵擋不了寒冷從衣服裡侵入,直抵到骨子裡去。由於太冷,沒辦法在教室裡上課,我就讓孩子們撿來學校旁邊樹林裡的枯枝幹柴,在學校門前的院子裡燒起火,讓孩子們圍坐在火堆旁唱歌、講故事。黃昏時,晚炊的青煙籠罩著整個寨子,母親呼喚孩子吃飯的喊聲和狗叫聲隨著北風在村莊裡時高時低,等到夜幕降臨,一陣悽涼的感覺伴隨著黑夜來到我的心頭。一個人獨守著學校,屋外是寒冷的冬天,屋裡是內心的寂寞,那個冬天的夜晚,我徹底感受到了孤獨的滋味。

一天晚上,我正蜷縮在被子裡借著微弱的燈光看書的時候,子喜姑娘來了,帶著一隻火盆和一堆木炭,我們就在屋內生了火,邊烤火邊聊天。子喜姑娘由於沒有走出過大山,懂的事情不多,無非就是幾個小時候她父親給她的講的神話故事,或者就是村裡發生的一些小事情。我就給她講外面的世界,汽車、火車和高樓大廈。每次我聊這些的時候,她就睜大眼睛,很好奇地聽著,流露出對外面世界無比的嚮往。

子喜姑娘衣著簡樸,皮膚黝黑,總喜歡把長發梳成辮子放在腦後,而山上的姑娘們的頭髮都大多如此處理,因為只有這樣,在做農活的時候才能更方便。而子喜姑娘雖然如此樸素,但這些都掩飾不了子喜姑娘是一個小美人的事實,誰都知道她只要好好打扮一下,便能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美女。之所以如此,我在地界的小路上第一次遇見她的時候,就記住了這個美麗姑娘的容貌。

從那以後,子喜姑娘每到晚上就來陪我聊天。她每天都帶來乾柴或者木炭,一燒起火,屋內就洋溢著一股暖暖的曖昧。等到火熄了,我就送她回去,走過收割過的蕎麥地,走過深夜下的松林,之後再一個人回學校。直到有一天,她說她不想回去了,想在我的房裡坐到天亮。我感到莫名其妙,心裡有一種不安的感覺。我在想這孩子是不是青春期那複雜的心思在作怪了。孤男寡女共處一室,難免不發生一些事情。那時,我還在思念遠方一個仍在校園裡的女孩,所以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執意要送她回家,她拗不過我,只有嘟起嘴走在我前面。我也只有默默地跟在後面,送她走過蕎麥塔和松林。

就這樣過了三四天,她一直都沒有來。直到有一天晚上,她又抱起乾柴和一些土豆來了,像是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的樣子,像以前那樣和我有說有笑。我也沒問她那幾天為什麼不來坐,誰也沒有捅破,就像那幾天的日子在我倆的記憶裡都抹去了一樣。我們生起火,燒土豆吃。此後,她有時還帶來正在繡的衣服和繡包之類什麼的,就和我坐在一起做針線活。我給她講一些故事,她也是聽得很入神,一個故事完了,她總是苦苦央求:「再講一個吧!再講一個吧!」。我們都沒有說話,我在看書,她在繡衣物。只有火盆裡的火炭在吱吱作響。等到了一定的時間,我收起書,她也收起針線活,她在前我在後地送她回去,夜夜如此。

山上的冬天晝短夜長,淳樸相伴的夜晚,我和子喜姑娘建立了如親人般的友情。有一天,我問子喜姑娘想不想讀書,她說這一直都是她的一個夢想,而如今都十七歲了,來不及了。我說沒事,以後我每晚都教你,就這樣,小我六歲的子喜姑娘成了我的夜讀生。她很勤奮,加上她的聰慧,我所教的她都能一字不落地記住,我給她找來本子和鉛筆,給她布置作業。這樣才兩個多月,她就已經把一年級上冊的語文學完了。子喜姑娘往後一生的學業,也就停留在了一年級上冊的那個階段。

元月,臨近放假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到了子喜姑娘該來的時間了,都沒看到她的影子。我心裡暗暗感到些許失落,原來平常不很在意的一些事情,形成了一種習慣以後,等它沒再按常規出現時,難免讓人感到有點沮喪。那晚,我帶著失落的心情準備入睡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走近的腳步聲,我一打開門,子喜姑娘便出現在門口,眼睛紅紅的,顯然是剛哭過,我讓她進了屋,問她是怎麼回事。她一下子哭了出來,撲倒在我肩膀上。我問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她才啜啜泣泣地告訴我,她才兩歲多的時候,父親在趕場時遇見了母親的堂哥一一子喜的舅舅,兩人在一起喝酒,喝著喝著,子喜的父親就把子喜許配給了舅舅家的兒子。今天,舅舅家的幾個人帶著彩禮錢到家裡來提親,她父親已經很豪爽地答應了這門親事,為了慶祝,剛才都已經殺豬宰羊了。子喜偷偷把自己不想嫁給表哥的想法給母親說了,可母親在這個家裡也沒什麼決定權,私下裡請示父親的時候,父親堅決地說:應允過別人的事怎麼能夠反悔,這不是要掃我臉面嗎?事已至此,任子喜怎麼反對,也無濟於事了。我不知該怎麼安慰她,只是拍了一下她的背脊,給他說,或許你表哥人很好呢。她顯然不想聽到這些,更加哭得厲害了。那一夜,我們沒有生火,一起坐在床沿上,她在啜泣,我在沉默。末了,她說:我走了,你再送我一程吧!我送她到她家屋後的時候,聽到裡面的人正在大聲地對話,顯然已是喝了酒。我感到有點心痛,迴轉身,走了回來。

放完了寒假,我再次回到山上的時候,聽人說,子喜姑娘的婚期已經定好了。我沒說什麼,心裡感到一陣莫名的刺痛。等我把孩子報名完以後,過了幾天後的一個夜裡,子喜姑娘又來了,而這次她神採奕奕,滿臉的興奮。我問她怎麼這麼高興。她說她要告訴我一個秘密,而且還需要得到我的幫助。我問她究竟是什麼事情,她只是微微笑著,說還是再過兩天想好了再告訴我。借著門縫裡鑽進來的月光,我看見她眼睛裡閃爍著星光般的璀璨。

三月,山上的氣溫開始漸漸回暖,但晚上還是冷風呼嘯。兩天後的夜裡,她突然向我提出要借錢,這一借使我措手不及,我說你借錢幹嘛?她噓了一聲,小聲地說:你要保證千萬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我有點好奇她的行為,就保證堅守秘密。她才用蚊子般的聲音說:我要去打工,我要逃婚!這倒把我嚇了一跳,忙問:你瘋了?她說她已經和鄰村一個打工回村的女親戚說好了,現在就只差車費了。那晚,我怎麼勸她她都不聽,她已經鐵了心要走,至於走得順不順利,就看我的態度了。按她的話說,就算我不借錢給她,她要跟那個親戚走,所有費用以後還她就是。我沒法,只得答應她,錢我借給你,但是你逃婚可不關我的事。當時我身上也沒帶多少現金,給她說只有過兩天下山了再取回來給她。她看到計劃成功了一半,臉上洋溢出無比的興奮,回家的路上繁星滿天,她一直蹦蹦跳跳地走在鄉間小路上,像一隻還沒學會飛翔的小鳥。那晚我一個人回校的時候,感覺心裡堵得慌,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

過了兩天,我把錢取回來借給了子喜。拿到錢以後的兩天,白天還能看得到她,晚上便不往我那兒坐了。她可能在籌劃逃婚的計劃,我這樣想。過了幾天,徹底不見了子喜姑娘的身影。有天傍晚時,有幾個村民犁了地歸來,坐在學校前面的壩子上休息時,我從他們的口中了解到,子喜姑娘確實跟著一個親戚跑了,她的父母焦急地到處打聽,卻只知道她倆去了廣州,至於在廣州什麼地方,就沒有人知道了。我感到一陣竊喜,也感到一陣失落。但是,沒過兩個星期,子喜姑娘在娘家人和婆家人的合力找尋下,還是被找到了。聽說,她在廣州某電子廠內被未婚夫和一位堂兄找到的,驚愕得說不出一句話來。未婚夫一怒之下狠狠罵了她一通。然後她就被兩個男人挾持了回來。回來之後的子喜,一次也沒找過我,直到她結婚。我想,她這段時間過的,可能都是以淚洗面的日子,或許也是被家人限制了自由,無法出門了。

子喜姑娘出嫁的這天,天氣很好。山上開滿了白雪般的梨花,一些石牆內的桃花也開了,兩花相映著,給村寨增添了不少的春天氣息。我站在學校前面的壩子上,看著送親的隊伍從樹林邊走過,一個矯健的漢子背著新娘,後面跟著有說有笑的人們,幾個小孩可能太高興了,迫不及待地越過大人的隊伍,穿行在兩旁的灌木叢裡。我知道,來接親的麵包車,肯定停在山腳下了。我站在那裡,能感覺到子喜姑娘的心在滴血。

寨子裡有些婦女和孩子聚集在子喜家門口的壩子上,看著送親的隊伍漸漸走遠。

一些鳥兒,在春天的樹枝上歡喜地啼叫著。我目送送親的隊伍隱沒在樹林裡,莫名地感到有點淡淡地悲傷。我的眼眶溼了,開滿桃花和梨花的美景在我眼前漸漸變得模糊。

曾經聽老人們說,在花開季節結的婚,不宜長久。這有何原因,為何得出此結論,我也不得而知。彝族結婚大多也選在冬日裡,或是在春節前後的日子裡,而且還把年初這幾天視為無需算卦的黃道吉日,的確很少在滿山花開時結的婚。而子喜結婚的時候,卻是繁花盛開時。兩家人可能想儘快促成這門婚事,就不顧這些諱忌了。

果然,只過了三個月,就聽到了子喜姑娘離婚的消息了。聽說她在婆家很懶惰,一天只知道睡覺吃飯,下地幹活也是懶懶散散的,煮的飯也難以下口,婆家人給她說什麼,她總是違其而行,由此,也被丈夫毒打過幾次,可她毫無悔改,自顧自地無理取鬧,於是也成了婆家人眼中的一顆惡瘤。

我知道子喜不是那樣的人,她可能想通過這樣的辦法,讓婆家主動休了她。果不其然,堅持了三個月之後,她的計謀成功了。但她的父母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婆家來娶子喜的時候給了三萬的彩禮錢,如今卻只有翻倍賠償,給婆家六萬了。這多出的三萬對子喜家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要賣牛賣羊,再到處借點,才能湊得夠。這些都是後來子喜的父親給我說的。那天他來替子喜還錢,我說算了,就算是給子喜幫個忙。可他執意要給我,我拗不過他,只好收下了。他還給我說,其實他一直知道是我借錢給子喜出逃,可我也是為了子喜好。他說,悔就悔在當初在酒後答應了這門親事,如今賠償了不說,還等於是毀了孩子,以後子喜再嫁人,可是要背了個二婚的身份了。

離婚後的子喜,一天也沒找過我。可能她覺得在我這裡,也找不到什麼快樂的理由吧。

那個假期後,我從山上的村小調到山下的學校裡去了。九月開學的時候,我就直接去了新的學校。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回過阿里村,也就沒有見到過子喜姑娘了。

直到五年後的一天周末,我從學校回老家,在阿里村二十多公裡外的禮州鎮遇見了子喜姑娘,這時候的子喜,顯然已經不再是個姑娘,她手裡抱著個娃娃。旁邊跟著一個英俊的小夥,手裡提著小孩的衣物和一些水果。這時候的子喜,皮膚已經變得白皙,也化了個淡淡的妝容,她的身體也不再是山上那種瘦弱的模樣,如今的她已變得豐腴飽滿,散發出一種年輕少婦的氣質與魅力。他們可能是要回阿里村,在禮州鎮的班車站門口,她一看見我就立馬打招呼:哎呀,海老師,好久不見了,你這是要回老家嗎?我說是啊是啊,這麼久不見,你看你孩子都這麼大了。然後我東掏掏西摸摸從兜裡翻出兩百塊錢,丟在她那露出的半截乳房前含奶熟睡的孩子的胸膛上,她連說不用不用,兩隻手卻抱著孩子已無法推辭,我說就是給娃娃買糖吃的,今天身上沒帶錢,我都不好意思了。她這時才突然想起身邊的丈夫似的,立馬轉回頭介紹,這是我老公,然後對他老公說,這是以前我們村裡的海老師,還不趕緊給海老師吃點水果。她的丈夫笑盈盈地舉起手裡的塑膠袋,示意我吃點水果,我連忙擺手,連說不吃了不吃了,然後我說我要去趕車了,就先走了。子喜說我們要回娘家,你回學校時有空便到阿里村來坐坐,我說好的好的。末了,我笑著看了子喜一眼,她也一直保持著微笑,可我在她的眼裡,看到了一層薄膜似的淚水和一絲淡淡的憂傷。後來我想,我在子喜眼裡看到的未流出眼眶的淚水和憂傷,或許是真的,又或許只是我的感覺和我所幻想的類似於電影鏡頭的畫面而已。

子喜的老公有些帥氣,帥氣中也流露出一些憨厚老實,一看也是從山裡走出去打工的。可能子喜嫁給了一個好老公。我坐在回家的班車上,看著窗外稍縱即逝的景物,這樣想。

曾經的黑玫瑰,變成了白珍珠。至於我,說這是種愛吧,好像也談不上,說有點喜歡那肯定是有的,畢竟她曾經是我黑暗日子裡的一束亮光。

曾經夜夜陪聊的女孩,如今成了別人夜夜相擁的女人,我倚靠在班車玻璃窗上,心頭也掠過了一陣感傷。

等過完周末,回學校時,我沒有特意去阿里村找子喜姑娘敘舊。歲月的流逝已變成了一道隔閡,暖暖回憶裡那親如妹子的子喜,如今在時光變遷後跟著她的男人和孩子站在我面前時,一切都已經變得那麼陌生。或許那山上的時光,在我們各自的人生裡,都只是一種蜻蜓點水般的相遇罷了。現在都回到了自己該有的澈如溪水的生活裡,那些過往,也只是—層薄薄的霧而已。

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遇見過子喜。

如今坐在縣城的樓房裡,曬著冬日的陽光,我想起了遠去了的阿里村的子喜姑娘,內心感到有點苦澀,也有點溫暖。

相關焦點

  • 《阿里與尼諾》:亞塞拜然與喬治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後,亞塞拜然貴族青年阿里·汗·席爾萬希(什葉派伊斯蘭教),愛上了十分美麗的姑娘尼諾·吉皮安尼尼諾(東正教)。,骨子裡還是很保守,女性地位也還是低),主動去找阿里的父親商量婚事,但被阿里父親拒絕。
  • 阿里20年人力革新,不止是「政委」體系
    因而參謀長、CFO、CPO尤顯重要,曾鳴、蔡崇信、彭蕾長期與之劃等號,他們在阿里和馬雲心中的地位可見不一般。鄧康明曾經講過,馬雲是他見過花最多的時間在人、組織、文化上的企業家。也可以理解,因為當戰略確定後,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人才和組織(包含文化)就最重要。
  • 優酷、阿里影業聯手央視出品《戰火熔爐》戰爭劇,致敬「最可愛的人」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白玉清)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向志願軍老兵致敬、向那段崢嶸歲月獻禮,今天(10月24日)起,《戰火熔爐》在央視八套黃金強檔兩集連播,優酷同步上線獨播。
  • 婁星孫水河畔民間故事集錦之(2)――背瞎眼娘親尋醫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少華阿里巴巴天貓快速消費品事業部-李懷慈阿里巴巴天貓快速消費品事業部-孫海港阿里巴巴天貓快速消費品事業部-冷海晶阿里集團數字鄉村與區域經濟發展事業部-莊嚴阿里集團數字鄉村與區域經濟發展事業部-影締阿里集團數字鄉村與區域經濟發展事業部-王寧
  • 優酷、阿里影業聯手央視出品《戰火熔爐》戰爭劇致敬「最可愛的人」
    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10月24日,《戰火熔爐》在央視八套黃金強檔兩集連播,優酷同步上線獨播據悉,該劇由薛繼軍擔任總出品人,王浩、敦淇、劉文武、王平任總製片人,董哲擔任編劇、導演,付辛博、董琦、李感、蘭海蒙、鞠帛展、孫浩涪等主演,講述了韓戰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眾志成城、不屈不撓保家衛國的故事。
  • 月光女(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王東生清朝年間,陵璞城來了一對門姓父女。那門父親是個郎中,行醫不久便聲名遠揚。這讓人想起當今皇上娶進的那位疆域女子,也是一身香氣,招引得蝶飛蜂舞,這門芳莫非是那香妃的姊妹,投錯胎落入民間不成?猜疑加上傳說,來門家診屋的人更加絡繹不絕。陵璞出現香女,自然也傳到縣令王達榮耳裡。他做夢都想像皇上那樣,床邊也有這樣一個香美人。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送喜面(民間故事)
    在沁水灣,小歌是村裡最會「送喜面」的。啥是「送喜面」?就是誰家生了孩子,尤其是生了男孩,滿月當天,主家的親戚都在院子裡坐席「吃喜面」,另外再做了雞蛋或肉的滷麵條,差不多要給全村人送,挨家挨戶,一家一碗。農村規矩,不興空,得了喜面的人家,都會表示一下,有的放了雞蛋,有的放了糖糕,有的放了點心,條件好的就會放些錢。
  • 故事:民間故事:鬼新娘
    (「明月吐光,陰風吹柳巷,倩女鬼覓愛郎,誰人願愛悽厲鬼新娘,陪伴女鬼深宵偷拜月光……」這是1987年香港的一部經典鬼片《鬼新娘》當中的歌曲歌詞!當然了因為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故事也和新娘有關的!所以拿來推薦一下!好了!言歸正傳啦!
  • 民間故事:不知為何,從村子出來後,坐車吃飯,怎麼沒人要我付錢
    因為小飛苦心鑽研,對周邊古城古村都相當有研究,所以圈中人還送他一個外號「小歷史」意思就是說,只要他一看就知道這個村子存在多久,這座房子大概是什麼年間的,而且還多次配合博物館,對民間山村歷史文化進行研究發現。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姑鳥」的傳說(民間故事)
    奶奶摸摸我的頭,坐在我身旁,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舊時候,有一年因天災人禍,到處鬧饑荒,人人吃樹皮、挖樹根吃。為了一口吃的,人們已經紅了眼。他們來到兩兄妹的住處,告訴哥哥在村子外面那座最高山頂上有很多糧食可以挖。
  • 民間故事:鬧鬼的村子
    故事發生在一個幽深的雨夜。這天黃昏,天剛擦黑,下著小雨,村民趙大叔像往常一樣去後院給豬餵食。故事還要從兩個月前說起。那時候,張老師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一個溫柔漂亮的妻子叫楊鳳蘭,她每天在家打掃家務,相夫教子,過著悠然自樂的生活。趙家溝村地處鄂西北部山區,四面環山,村子很窮。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追兇十三年(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3期■王金生1944年,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唐州城仍盤踞著一百多號日本鬼子,和近二百名賣國求榮為日本人做事的漢奸。這晚夜半時分,睡夢中的村民們被村子東邊突如其來的一陣槍聲驚醒……第二天,當村民們顫悠悠地來到村東廟裡時,發現了滿地的彈殼和被子彈洞穿了的極度破損的廟門。而在廟內,他們發現了兩具屍體,一具是那個收購古董的外鄉商人,而另一具居然是村民王德富。兩個人滿身彈孔,慘不忍睹,而古董商人脖子上的那尊銀佛已不見了蹤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 故事:民間故事:小夥夜遇一位白衣姑娘,好心送她回了家,卻差點賠了命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2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民間小故事。故事聽起來比較不可思議。不過看完這則民間小故事之後,也希望各位看官能有所啟發。故事大體講的是:一個下夜班回家的小夥子,走到半路後卻遇到了一個白衣女子搭車。小夥子心善也沒多想,便將那陌生女子送到了家。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6(貨郎配姻緣的故事)今天村裡人有人結婚,農村結婚很是隆重,要坐轎子,吹喇叭,莊裡鄉親都去幫忙,幾乎半村的人都去看,看娘家陪送什麼東西,都要議論一番,陪送多的,很是叫人羨慕。 老奶借著喜氣,今晚就給大家講個貨郎配姻緣的故事,沈莊有個姓沈的後生,職業就是每天挑著貨郎擔,走鄉串巷,拿著貨郎不停的搖動,鐺鐺,鐺鐺,嘴裡不停的說著,哪家娘們的頭髮,不用的鐵鉤,廢棄的鐵鍋,拿來換針線了。貨郎來的來的時候,總引起村的娘們的圍觀,梳頭的,梳下的長髮,團成團,用來換針線。娘們總和沈貨郎開玩笑,貨郎給你找個媳婦吧,貨郎總搖頭,還真有熱心的娘們給他牽線,但總沒成。
  • 民間故事:懲惡神獸
    唐朝年間,在一個偏遠封閉的山村之中,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一個快要嫁人的姑娘,大清早的被發現死在了一棵樹下,請來仵作一查驗屍體,仵作只說是從高處墜落下來而身亡,但是他也搞不懂 為什麼一個人從高處落下渾身骨頭都碎了,肉身卻還是完好的呢?
  • 農家姑娘(民間故事)
    父親沒法子,只好把自己的心事說了出來:原來這裡的國王,要讓農家姑娘做一件衣裳,料子卻是一塊堅硬的、無法挪動的石頭。如果做不成,村裡所有的農家姑娘,日子恐怕都不好過了。女兒聽了,對父親說:「這件事交給我好了,你到國王那兒去,請求他把他的右胳膊和衣袖一起剪下來,以便我給他裁剪衣服。」
  • 勘界碑(民間傳說)
    天黑了,員喜才歇進店裡,賭鬼閻三要借50塊銀元。員喜才知道閻三是老八借驢,光借不還。只給了兩塊銀元。閻三「啪」打了員喜才一個戳脖,轉身走了。員喜才知道閻三天明了還要來糾纏,睡到四更天就起身回家。沒想到閻三遛著他就沒走,跟隨身後,一直到永寧縣和陝縣交界山嶺上。打死員喜才,搶走了錢財。員喜才婆娘員賈氏苦等多日,不見男人回來,順路往永寧縣王範去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