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注意,發火的瞬間不要用愛的名義開始冷戰(下)

2020-10-14 娛悅佳音



今天的故事,我想從十年前接到的一個國際電話講起。

那時候還沒有微信,聯繫可沒現在這麼方便,打國際電話要通過Skype.我接起電話,聽到兩個娃娃的聲音,慘巴巴地喊了一句:「小姨」。

我一愣,這不是我侄女和侄子嗎?他們是我姐姐的孩子,那會兒也才八、九歲大吧,怎麼自己用Skype給我打電話了?

還沒來得及說話,兩個孩子就問我: 「小姨,是不是我們走到外面,就馬上會被警察抓起來?」

這都什麼話呀,我趕緊問:「媽媽呢?」

孩子們說:「媽媽在房間裡,我們要離家出走了。」

天哪,這才多大的孩子啊,連「離家出走「這種話都敢說。

我知道,他們肯定是惹媽媽生氣了,不過先別忙著摸排情況,先逗逗他們再說。我就說:「離家出走可以呀,不過你們兩個怎麼賺錢、怎麼生活呢 ?」

孩子們說:「我們已經想好了,我們會把狗狗一起帶走。」

我問:「你們要養活自己都很不容易,還要賺錢給狗狗買狗糧嗎?」

孩子們看來已經商量了很久,計劃周密,他們說:「我們白天帶狗狗在街上表演,賣藝賺錢,晚上摟著狗狗睡覺,還不會冷。」

好吧,我真心服了你們,不得不提醒,那隻老狗最擅長偷東西和睡覺,哪有賣藝這本事啊。

後來搞清楚了,兩個孩子在外面玩得太high,到點兒不回家,結果興趣班全晚了。這事兒的確是孩子有錯,把媽媽氣到不行,連費勁罵他們的功夫都省了,直接來個冷處理。媽媽把自己關進房間裡,既不跟他們說話,也不給他們做飯,兩個孩子想去認錯,卻不敢敲門。

他們給我打電話的時候,「冷戰」已經持續了六、七個小時,看來他們真的是慌神、害怕了,才想到要離家出走。

孩子不聽話、犯錯的時候怎麼辦?之前我們聊過,既不能打,也不能吼,言語威脅也不行。在現代社會,似乎留給爸爸媽媽的手段越來越少。那麼故意冷淡孩子,或者說「冷戰」能解決問題嗎?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話題。

這邊,我要打消小侄女和侄子的念頭,離家出走可不是什麼好主意,那邊,還要勸我姐姐,消消氣,跟孩子計較什麼?趕快給孩子開門吧。

那時,我剛有了第一個孩子「小麥粒」,心裡對姐姐這種冷戰行為很不以為然,看著不到一歲的兒子,我對他說:」麥粒呀,以後不管你做錯什麼,媽媽都不會故意不理你,媽媽可捨不得你離家出走。」

可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沒能說到做到。要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甚至習慣了故意冷淡孩子來表示怒氣或者失望。

課堂裡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會不會也有類似的經歷呢?

孩子們做錯事,或者根本沒有錯,只是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心想,從現在開始不理你們,什麼時候你們發現媽媽怎麼這麼安靜,媽媽怎麼不管我們倆,是不是就該知道做錯了,然後好好反省啊?


更習以為常的是,自己心裡很清楚地知道,大聲發怒,大吼大叫是不好的,於是就給「冷處理」一個理由或者說是藉口,自以為故意冷淡孩子是明智的教育手段。而且,在自己冷談孩子的同時,還強制要求家裡其他人也要故意冷談他們,我會跟孩子的外婆說:「兩個傢伙現在不乖 ,不準理他們。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外婆當然捨不得冷落孩子,同時也擔心我生氣,就悄悄跟孩子講道理,讓他們主動跟媽媽道歉,這時我反而會更生氣,心裡連外婆也一起埋怨。

記得有一次布置孩子們在電腦上做數學,我雖然在其他房間工作,但耳朵一直豎著聽,因為做數學時提交正確答案會有叮咚一聲,我就能監控兩人的進展。可是沒過一會兒叮咚的聲音沒有了,我仔細聽,兩人開始小聲談論怎麼上網、然後怎麼把上網的痕跡抹掉。

我心裡那是一股火苗躥上來,非常生氣,哼,你們不是在悄悄地計劃嗎,那我也悄悄地懲罰你們,從現在起我決定不理你們,看你們兩個什麼時候能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我針對孩子們的冷戰」開始了,可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媽媽早就生氣了。兩個人大概花了10分鐘的時間研究怎麼把上網的history 抹去,然後又花了20多分鐘的時間上網,一邊還咯咯笑,開心的很。完全沒有意識到,沒有了叮咚聲,他們的行跡早就暴露了。

上網玩的差不多了,兩人又回頭來做數學,這回老老實實地叮咚了半個小時,然後興高採烈的來房間裡找我,說「媽媽我們的數學做完了」。我不給他們回應,連看都不看他們一眼。孩子們湊到跟前,看見我冷若冰霜的表情,又大著膽子喊了幾聲媽媽,每一次的聲音都更小,更膽怯,看我連眼光都不掃他們一下,一聲不出,他們只能灰溜溜地走開了。

那一天,因為冷戰,我自己的心情也越來越冷。原本以為冷談孩子,沒有孩子煩心,心情會很輕鬆,但結果完全不是這樣。因為這表面上是跟孩子的冷戰,其實是我跟自己的冷戰,關閉了所有的交流渠道,自己就會越想越氣,越來越悶。

另外,心裡說不要理孩子,但對他們的一舉一動其實又更在意,我豎著耳朵聽得更仔細,簡直可以媲美諜報人員,聽見了兩個孩子小聲商量「媽媽是不是生氣了」,互相詢問「現在該怎麼辦」,相互責備說「是你先說要上網的」,打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啊」,就連外婆想給他們吃零食,他們都說,「不用了,今天不想吃」。


偶爾我也會走出房間,上廁所拿東西什麼的,只要孩子湊上來,我都當他們透明,但孩子要是害怕離得遠遠的,心裡又會更生氣。做飯的時候孩子們想來幫忙,但我還是不依不饒地冷淡,搞得他們無所適從,最後「小咕哩」走出廚房時,都快左手左腳了,他們只能儘量保持安靜,一人端著一本書在看。

直到爸爸回來了,孩子們會發自內心的歡呼迎接,以往對跟孩子冷戰的我,老公會和稀泥,哄哄我,然後孩子們也就解放了。

但那一天我老公沒有哄我,而是非常嚴肅的說:『作為媽媽採用故意冷淡的手段對待孩子,其實已經失去了一個教育者應該有的優勢和姿態。你是孩子的媽媽,是陪伴他們最長時間的人。冷戰意味著你真的生氣,失去了耐心,而且關閉了和他們的交流渠道,想想看,孩子到底犯了什麼錯,要這樣絕對。」

還有一句話對觸動特別大,他說:「孩子們那麼愛你、那麼在意你,你的冷淡是故意用孩子們的愛來折磨他們、懲罰他們,不管孩子做錯了什麼,這都是很殘忍的。「

老公的這句話說得非常沉重、用詞嚴厲。我當時心裡挺難接受,但是仔細想一想其實很有道理 。故意冷淡之所以會管用,因為承受者對你有著深深的愛。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利用對方的愛來發起攻擊。設想一下,你會對大街上隨便走過的一個人故意冷淡嗎?或者說這種冷淡有用嗎?別人會care嗎?答案很明顯。Nobady cares.

我不敢說自己一直做的很好,其實我有很多做得不夠的地方,但我的優點是善於接受意見,當發現別人的話有道理,自己做的不好,我一定會有意識地去改變。

教育孩子,媽媽往往付出很多,覺得自己很辛苦,並偶爾會陷入當局者迷的局面。因為自己的付出 ,就覺得孩子一定要按我說的做。但理性而有觀察力的爸爸,或許投入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精力不如媽媽多,卻常常能提出更客觀公正的建議。

我反思發現,媽媽的冷淡會給孩子罩上強大,極為壓抑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對成年人都是負擔,對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冷戰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也就算了,如果持續數小時,孩子們就會無所適從,一開始,我侄子侄女的離家出走就是六神無主的表現,當冷戰結束後,孩子那麼雀躍、極度開心,也能反映出他們之前有多麼傷心。

我想起以前讀到一個故事,有個孩子特別容易生氣,爸爸就跟他說,如果你生一個人的氣就在木頭上砸進一根釘子,如果有一天你不生他的氣了,就把釘子拔出來。

孩子小時候砸了很多釘子進去,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又把一個個釘子拔出來,可是釘子雖然拔出來了,木頭上卻留下一個洞,他問爸爸該怎麼辦?爸爸對他說,有時候傷害是永遠存在的。

我在想雖然冷戰結束了,孩子們跟我重新擁抱,這釘子表面上看是拔出來了,但會不會有一種傷害就像木頭上的洞一樣,會一直留在那裡很長時間?這種想法其實讓我很恐懼。

故意冷淡對於管束孩子,可能短期會有很好的效果,但長期看,不利於培養他們健康的性格。等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也以冷戰來對待他們的孩子,對待妻子或丈夫,甚至反過來對待父母。對於糾正錯誤行為,冷戰或許可能短時間奏效,但是對孩子的心理和性格肯定會有長期負面影響。

後來我問孩子們,寧願媽媽發火還是媽媽不理他們?兩個孩子都說:「寧願媽媽發火,因為火山爆發的時間很短,而冰河期的時間太長了。」

孩子們還會覺得媽媽大聲發怒,至少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但媽媽故意不理他們、很多時候他們一頭霧水,並不知道到底做錯什麼了,讓媽媽這麼生氣。

看吧,從孩子的角度就能發現,冷處理是多麼無效的手段,甚至相比發怒大吼還更糟糕。

那么爸爸媽媽一定會問,怎麼做才能管教孩子呢?我認為,當孩子做錯事情,要儘快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這是有的放矢,可以提高聲量,但不要失去理智,可以用嚴厲的聲調給出警告,但不要一聲不吭,可以採取實際行動來糾正,但不要動手打孩子。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那天我不會故意不理孩子們,聽到他們議論上網的事情時 ,我就會對他們說:「先做數學,做完了可以上網20分鐘。」,如果他們還是不聽 ,我就會大聲警告:」媽媽生氣了,如果你們繼續這樣,我就要沒收電腦了「。

教育孩子,肯定會有遺憾,還好我已經下定決心,以後不會再故意用冷淡去傷害孩子。課堂裡的爸爸媽媽們,也請你們不要針對孩子發起冷戰,有問題,馬上教育解決問題 。讓我們少生氣,少砸釘子,這樣傷害的洞就能減到最少。

相關焦點

  • 老人邊打麻將邊帶娃,孩子自己跑回家後,寶媽發火:再不麻煩你帶
    剛進門,我嫂子就發火:「孩子要麼我自己帶,要麼我請保姆,再不麻煩你帶!」其實,不是我嫂子脾氣大,這事兒真怨我老爸,他麻將癮太大了,平時不帶孫子時就愛打麻將,這帶了孫子還讓孫子自己跑回家了。要知道,我小侄子雖然三歲了,但從來沒有自己出門和自己回家過,我嫂子也是嚇得不輕,萬一跑丟了,或者遇見什麼變態的人,可怎麼辦?老人帶娃不靠譜,真不能怪年輕人發脾氣。
  • 不要用愛控制我
    文 | 小雪《不要用愛控制我》這是一個標題,也是一本書名,是作者帕翠絲.埃文斯寫的。:暴力、和衝突是從控制開始的。有一位丈夫,每天會發火,非常暴躁,羞辱脅迫妻子,為了就是讓妻子覺得,他發火都是因為妻子,妻子會因為愧疚不會離開她。
  • 寶媽的逆襲之路
    (那會兒我還沒入職)主管說: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她說自己結婚之後兩年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完全就是一個家庭主婦。在一次家庭聚會後,她婆婆跟她公公說:&34;不巧,被她聽到,她就覺得應該做出改變了:重新找個工作。
  • 現實生活中,沒有哪個女生願意嫁給凌霄這樣的「媽寶男」
    但是,如果在現實中,我想凌霄這樣的「媽寶男」會是很多女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也許你會說,凌霄哪裡媽寶了?其實媽寶男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凌霄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媽寶男」。很多嫁了媽寶男的女人都會在婚後悔不當初,老公什麼都聽媽媽的,長不大,巨嬰,在有婆媳矛盾的時候,什麼都是我媽說,我媽說,根本不會站在老婆的立場上解決問題。
  • 媽寶男是永遠不會讓女人有歸屬感的
    媽寶男,什麼都聽媽媽的,把媽媽當成生命的中心,嫁給媽寶男的女人是永遠不會有歸屬感的!《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為什麼最後選擇了自殺,因為她的丈夫就是一個媽寶男,他丈夫的愚孝保護不了心愛的女人,這就是一種懦弱不敢反抗的愚孝表現!
  • 寶媽頭胎生下男孩,二胎又生下雙胞胎男孩,家裡全亂套了
    小筱結婚後是和公婆一起住,這幾年生意不好做,家裡的經濟情況很糟糕,小筱前年生下一個兒子,孩子讓婆婆照看,她和老公每天早出晚歸的掙錢。轉眼間,兒子上了小學。小筱兩口子掙了錢,婆婆開始勸再生個孩子,幾個月後小筱懷孕了。
  • 《如意芳霏》:章晏這樣的媽寶男,錯過就是幸福
    我很擔心到了愛而不得的時候,這孩子會黑化成另外的樣子,因為這樣直來直去的孩子,看問題大都比較簡單,萬一黑化了,也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那種。那樣的劇情,我真的不想看到。給齊竺挑好飾品之後,傅容又拿章晏開起了玩笑,說要他付錢,晏世子瞬間就慫了——「我的例錢都在我母親那兒」,雖然章晏有些小委屈,但是看到這一幕,我忽然覺得傅容真不能嫁給他,因為這孩子就是一個十足的媽寶男。作為憨憨,章晏沒有絲毫認知,給齊竺挑好飾品之後,小姐妹出去吃飯,他也跟著。
  • 甄嬛和雍正冷戰時,安陵容情商爆表的一句話,瞬間寵冠六宮
    導語:「甄嬛和雍正冷戰時,安陵容情商爆表的一句話,瞬間寵冠六宮!」要和那麼多女人分享丈夫的愛不說,有時候即便是心像被刀扎一疼,對丈夫也要笑臉相迎。而甄嬛和安陵容就是因為這一句話,待遇就千差萬別了。一、甄嬛遭雍正冷落孩子就是母親的命,失去孩子就等於用一把刀割下母親的心頭肉一樣
  • 強迫症下,有婆婆給我的愛
    怕我一個人帶孩子太辛苦,老公就用商量的口氣說:還是讓我媽來吧,好歹你們能做個伴。婚前,我就領教了婆婆的脾氣之大,我真的很忌憚於和婆婆相處,但想到作為上班族一人帶孩子的不便,我躊躇著,終是答應了。婆婆來第一天,我把一身嶄新的衣服遞給她。滿指望婆婆看了衣服會高興,哪知她往衣服上掃了一眼就說:以後不用給我買衣服,你買的不一定都合適的。
  • 故事:地鐵記:落湯雞和媽寶男
    男友沒有再說什麼,只是他短暫的皺了皺眉頭,在她抬頭看他的瞬間,重新笑眯眯的牽著她下車。 03. 然後兩周左右,上地鐵的不再是兩個人,又多了男友的媽媽。我是聽說我兒子省吃儉用,就為了讓你住個整租的房子哦,他剛開始那點工資全部都供到房租裡,你不心疼,我還心疼我兒子嘞,小姑娘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好哇,你花了我兒子多少錢哇,你數的過來嗎?」 姑娘依舊好言好語:「房租也是我和他一人一半的,我不會讓他負擔那麼多的。」 男友的媽媽只是別開臉不再說話。男友卻一眼也沒看正在委屈著的姑娘,只是哄著母親。
  • 故事:「我媽拿你的錢是應該的!」被媽寶男再次毒打後,寶媽含淚離開
    網友有一句話非常火,它就是: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事實證明,媽寶男在生活中確實不吃香,在他們的世界中,最常說的話就是我媽說···,一切決定都由媽媽決定,媽媽不同意的事情絕對不做,在一個家中,仿佛媳婦是最多餘的那個,這種婚姻的悲劇讓所有人驚恐不已。
  • 覺悟了的寶媽才真可怕!轉身瞬間,註定會擁有個優秀的娃
    當孩子開始咿呀學語,含混不清地叫著媽媽的時候,她的心都被萌化了。當有的寶媽問她,自己帶孩子有沒有跟老公和公婆鬧過什麼矛盾沒?她哪有鬧矛盾的時間啊?公婆能來搭把手,感動、感激都還來不及呢!理論加上實踐,雯雯成了遠近聞名的帶娃好手。附近小區的寶媽都慕名而來與她交流,她開始有了自己的「粉絲」,對自己的創業方向更有信心了。雯雯的父母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娃的出生,會讓自己的女兒有了那麼大的變化。
  • 《辣媽正傳》元寶揭露媽寶男的共性:捧殺,是母親餵給孩子的毒藥
    他幾乎反應了我們社會上的一部分的男人,媽寶,懦弱,大男子主義。仔細分析他們的成長背景,又會發現一個特點,他們都是在父母的千寵萬愛中成長起來的。父母的溺愛,最終成為了毒藥。有一個詞叫做捧殺,捧得過了就構成了所謂的殺。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元寶媽是怎麼捧殺元寶的。
  • 《大宅門》「她錯了也是我媽」的白景琦:嫁不嫁媽寶男,關鍵在媽
    這白景琦可以說是混帳裡面最講義氣的,正人君子裡最混不吝的,用他自己的話講那就是個「活土匪」。可這「活土匪」 不管多麼混帳,二奶奶對他多麼狠心,他都始終將父親母親放在第一位,有人說:「你母親就一定都是對的嗎?」白景琦怒瞪著一雙眼睛呵斥道:「她就是錯了,也是我媽!
  • 我發火了,心機就厲害了
    張子祥從來沒有注意過那個鍋,更沒有借給鄰居,正沉醉於作畫的他,只是搖了搖頭。妻子見丈夫竟然這樣敷衍自己,勃然大怒,不由分說把張子祥的畫具全都丟到了地上。    這時,張子祥看到一盒紅色的顏料濺在了空白的畫紙上,星星點點,煞是好看,當場就著這些紅色,揮筆畫了一幅天竹圖。這幅畫畫風獨特、別有意境,水平反而遠遠超過平時的畫作,看過的人都稱讚不已。
  • 扶弟魔vs媽寶男,看看誰更悲劇
    今天我們來追情感大劇《愛的釐米》。燕西醫院醫生徐清風(佟大為飾)與女機長關雨晴(佟麗婭飾)因為偶然一次默契配合救助病人,互相心生好感,卻發現彼此家庭羈絆重重。因為他有一個「360度無死角」將兒子納入掌控之下的媽。母親徐秀蘭一個人撫養徐清風長大,把兒子視為自己的一切,卻不給兒子任何一點隱私,如偷偷拿兒子手機和相親對象聊天,幫兒子談戀愛等,給兒子造成巨大的身心壓力,成為「被迫型媽寶男」。如何處理母親幹涉婚姻?親人之間幹預生活到什麼程度會構成侵權?
  • 《孔雀東南飛》:媽寶男、雙標,深情的焦仲卿才是悲劇的始作俑者
    你說他是孝訓又不愚孝我可不敢苟同,說他深愛劉蘭芝我也不敢苟同。說他是妥妥的一個既懦弱又聽媽媽的媽寶男我信。可是這接下來啊,焦仲卿還不只是個懦弱的媽寶男,還是個心機男。這樣的愛是愛嗎,只覺著有點雙標,你要理解我的苦衷,我不能理解你的苦衷。
  • 媽寶男漫談2
    https://youtu.be/0p1YZSVf01s https://youtu.be/JQKg45_LObE https://youtu.be/hCmFM8f_XNg https://youtu.be/FZfRiFC_hFo https://youtu.be/5toPxVpKd3M上一期我說了根據武志紅的分析,媽寶男是他父母的受害者
  • 連載之十二:心靈的喚醒(下)
    連載之十二:心靈的喚醒(下):愛,服從與臣服;紀念;喚醒者三,愛,服從與臣服其它時候巴巴令他們尋找數百個盲人和瘸腿乞丐,帶到『大師之家(Manzil-E-Meem)』,以便巴巴給他們食物和衣服。由於乞丐在印度多如牛毛,這似乎很容易完成。但巴巴不要那些身壯者——只要殘疾者。這就增加了他們工作的難度。常常使之更加複雜的是,這些門徒每天的費用限制是 8 個安那(5 分錢),他們發現自己在城市的另一端,卻沒有回程路費。
  • 《82年生的金智英》:寫給憤懣中不被理解的寶媽們
    感覺自己仿佛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明明都腳踏實地地找尋出口,今天卻有人突然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與其茫然地杵在原地,不如加倍努力,就算鑽牆也要殺出一條血路。2016年,一本名叫《82年生的金智英》的小說一經出版,便引起人們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