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唐人段成式在其著作《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條咒語,據說念滿一萬遍,就能打牌隨意而為,賭錢百賭百贏。
有個叫江福的人,認真地念這條咒語,但是他懶,只念了一千遍,心想這也能勉強算個小勝吧。結果出去賭錢,總輸得乾乾淨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認真要自始至終,不能偷懶存僥倖心理。說了一萬遍就得一萬遍,只念一千遍,不輸才怪。
說是笑言,其實不然,生活是需要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的。
前日,帶兒子看電影回來,在家中,兒子依然意猶未盡的與我談論著精彩的電影情節,小寶似懂非懂,但有一句我與他哥哥的對話他是記住了——「爸,為什麼電影院賣的爆米花那麼貴?」「好吃唄!」我有緊沒慢、有心無心的回答著兒子。
第二天一早兒,送小寶上幼兒園,路上,還吐字不清的小寶:「爸爸,我要西爆花花。」「什麼?」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我要吃爆花花,你給哥哥說可好吃了。」哦,原來孩子說的是爆米花。
「好」,我敷衍道:「放學給你買。」下午去接小寶,一出幼兒園門,就拉著我說:「咱們去買爆花花吧。」「小寶怎麼還記得?」我心裡不由的思忖,滿指望他玩了一天就忘了的。「小寶,爆米花是大人吃的,小朋友吃了會上火生病的。」我對小寶曉之以理。「不,早上你說的放學給我買的。」沒想到,小寶連敷衍他的話都記得這麼清,還是緩兵之計吧。「好,媽媽飯做好了,吃完飯咱們去買好嗎?」「我在幼兒園吃過飯了,咱們現在就去。」「小寶吃過飯了,爸爸還沒有吃呀;爸爸吃過飯,咱們和媽媽一起去,好不好?」孩子還是蠻聽話的,「好。」
晚飯吃過了,一直玩玩具的小寶立刻放下玩具,「爸爸,咱們去買爆米花吧?」發自內心的,確實不想讓小寶吃爆米花,但是,這又該如何是好呢?媽媽終於接住了這根「接力棒」,「小寶,咱們洗完澡講故事去,明天早上讓爸爸給你買一包爆米花,好不好?」「不好,我現在就要。」「明天早上,讓爸爸給你買包爆米花,你帶到幼兒園裡,和小朋友們一起吃,多好呀。給果果一些,給依依一些……」「我還要給我的好朋友茜茜。」「對,還給茜茜,明天早上就讓你爸爸去買。」「好。」看來,妻哄小寶比我也無出其右,不過轉移注意力法、緩兵之計法;但願明天早上小寶忘了吧。
早上,小寶睡醒未下床,說的第一句話:「我要吃爆米花。」Oh my god!我與妻面面相覷,妻給小寶梳洗打扮,我扭臉去了超市……
「我要吃爆米花。」算是小寶的一條咒語吧,終歸小寶持之以恆的念了一萬遍後,他的願望實現了;小娃娃都能做到的,那麼從這裡來看,持之以恆並不是個太難的事,但是為什麼成人總是間歇性的雄心壯志與持續性的萎靡不振呢?我想,還是因為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