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的葬禮,是一場曠日持久、規模宏大的盛典,也是賈府不知末世將至的狂歡。作品中沒有描寫賈母出席,但並不表示賈母從頭到尾都缺席。在出殯之前,家中停靈七七四十九日,拜懺打醮,大做法事,也許賈母來過一兩次,只是沒有記流水帳那樣一一照錄而已。
單說出殯一節,是葬禮的尾聲。地點從寧國府,移到郊外鐵檻寺。作品中明寫了邢王夫人送殯,在哪裡打尖下榻,卻沒有提到賈母,想必是真的沒有來。這也不難理解,賈母年紀大了,舟車勞頓太累。如果是老太妃薨逝那樣的國家大典,似乎不可避免。但為了秦氏這樣一個重孫輩的媳婦,就沒有必要了。
就算真的從頭到尾一直沒有參加葬禮,也沒有什麼奇怪的。「那賈敬聞得長孫媳婦死了,因自為早晚就要飛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紅塵,將前功盡棄呢」。自己家的孫媳婦死了,爺爺都不肯回家,賈母是快要出五服的親戚,有什麼必要非來重孫媳婦的喪禮不可?
也許你會反駁:邢夫人王夫人也是親戚,也是長輩,她們為什麼非來侄孫媳婦的葬禮,為什麼非要親自送殯?難道只因為她們年輕幾歲?
是的,邢王夫人參加了葬禮。但這隻表明她們「參加了」,「送殯了」,並不能表明她們「非得參加」——是自願的,還是強制性的,這中間有個區別。
《紅樓夢》中的貴族生活,雖然是錦衣玉食、使奴喚婢,但是自由出入的機會並不多。後文王熙鳳賺尤二姐入榮國府,「至十四日便回明賈母王夫人,說十五日一早要到姑子廟進香去」,要提前請假,還要編一個合理的藉口。
要知道尤二姐住的小花枝巷,只在「寧榮街後二裡遠近」,而王熙鳳這樣的當家少奶奶要去一趟,還需要這樣大費周章。那麼其他女眷出門有多不方便,也就可想而知了。
邢王夫人也許是在家裡悶得久了,像清虛觀打醮「那些丫頭們天天不得出門檻子,聽了這話,誰不要去。便是各人的主子懶怠去,他也百般攛掇了去」。丫頭們「天天不得出門檻子」,難道主子小姐少奶奶們,反而能不帶丫頭自己出去逛?
當然不可能。小姐們、少奶奶們、包括太太們,也一樣「天天不得出門檻子」。但是貴族婦女身份所拘,不能公開表現自己想出門逛街,就像寶釵受到邀請,卻「只得答應著」, 心裡是否情願是另一回事,表面上絕對不能流露出積極的態度。
邢王夫人雖然年長几歲,一樣受到身份的拘束,不能輕易出門。所以有秦氏出殯這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她們寧可為晚輩送殯,顯示「禮下於人」的謙遜與親戚間的友好,更重要的,是為自己沉悶的生活找一點調劑。
當然,這些分析只是推測。但如果這些推測有道理,你就不會認為邢王夫人「非得」參加秦氏的出殯。而邢王夫人不是「非得」,年紀更長、輩分更高的賈母缺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