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武是居民齋裡比較富裕的人家,改革開放初期,就開了一家早餐店,賣油條豆腐腦、煎餅果子小鹹菜,雖然食品樣式不多,但那時做早餐的人家少,因此生意特別興隆!
他長了一張國字臉,白白淨淨的,還帶了一副金邊眼鏡,乍一看挺有學問的樣子,相處時間久了,才知道他的為人不止傲慢、還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可能跟他的家境富裕有關。
那年代都提倡獨生子女,楊志武也不例外。兒子隨他,白白胖胖的,由於家境好,楊志武慣孩子是出了名的,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稀罕得不得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家孩子吃的、穿的、用的永遠是我們胡同裡最好的,我們那時住的是吳大舌頭蓋的老房子,樣式古樸,屬於本市的貧民區。每當看見胡同裡的孩子為吃一根雪糕被家長罵時,楊志武總是輕哼一下,然後撇一下眼睛,一副鄙視的樣子。
一來二去, 他的兒子楊耀祖被他慣成了一名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大少爺了。可楊志武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看到別的家長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他總是一副不削的樣子:「學習會頂個屁用?我兒子將來子承父業,照樣過得比誰都強」。
楊志武說的也不無道理,他老婆很能幹,裡裡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並且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每天除了賺錢就是攢錢,從不在自己身上亂花一分錢,沒幾年便置辦下了幾處房產。那時我們街裡的房子好的北京平或瓦房才萬元左右,像我們居住的連脊房子才2--3千一座。
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言說「風水輪流轉,日月如穿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轉眼二十幾年就過去了,胡同裡的孩子大多考上大學,有了不錯的工作崗位,即使沒考上的,也知道學個技術或出外打工賺錢養家。
唯獨楊志武的兒子每天穿得溜光水滑的,到處溜溜逛逛,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每天都吃喝玩樂。
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又過去好幾年,早餐店隨著越來越多特色小吃店的開張,被無情地擠垮了。楊志武也成了花甲之年的老者,眼看著別人家的小日子都過得紅紅火火的,楊耀祖依舊孑然一身耍著單,並且吃得像頭肥豬,還不到30就得了糖尿病。
本來就除了吃喝玩樂啥都不會幹的楊耀祖,得病之後更是像個大爺似的,每日裡只知道醉生夢死地活著,此時的楊志武才追悔莫及!但傲氣的他死活也不肯承認當初的錯誤,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天,楊耀祖又出去跟人喝酒,喝的叮嚀大醉,走到離家不到100米的距離再也支持不住了,倒在路上呼呼開始大睡,誰也叫不醒他。
楊志武聽到訊息後,趕緊從家裡跑出來,看到他兒子睡在冰冷的大街上,周圍還圍了一圈嘀嘀咕咕的人,不由得老臉一紅,幾步竄到兒子身旁,使勁全身力氣拽起兒子的胳膊,就要往身上背,因為楊耀祖的體重已達到200餘斤,儘管連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還是沒有把兒子背到背上,好不容易在鄰居的幫助下,才把兒子背起來。
誰知剛剛抬起一隻腳,就被兒子給壓趴下了,好不容易爬起來,訕訕地苦笑了一下:「老了,不頂用了」說完,嘴角含著苦笑,眼角竟然流下兩行淚!他迅速地抹了一把眼角,向兒子走去。
楊耀祖摔疼了,睜開醉眼看了一下剛剛站起來要攙扶他的父親,猛勁推了一把,嘴裡含混不清地罵道:「起開,我沒喝多,別擋著我,我要回家,好狗不擋道」。
楊志武冷不防被兒子猛推了一下,一下子就絆倒了,頭正好磕在路邊一塊石頭上,血流不止……鄰居趕緊要把他送往醫院,楊志武倔強的一手捂著流血的地方,一手扒拉開鄰居:「不用,我得回家,他媽一人整不動他,回家讓他媽給我包紮一下就行!」說完,緊隨兒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圖片來源網絡
人常說:「慣子如殺子」,無論家庭有多麼富有,都不能慣養孩子,沒有經歷過困苦的孩子就如溫室裡的小花一樣,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楊志武養育兒子的方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例子。
生了孩子,就要負擔起教育的責任,讓他懂得生活的艱辛、肩上的責任、做人的基本,絕不能生而不教,聽之任之,到時候吃虧的不止是父母,還有孩子。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把持住嬌慣孩子的尺寸,對於不合理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