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緣,我是鹽鹽不甜,歡迎關注我哦~
楊子姍眼看著攝製組們走要進來,聲音開始發顫,多虧老公高聲說:「請穿好鞋套再進,謝謝。就當你腳下有一團火。」
幸虧第一個工作人員腳沒落下來,接過了鞋套。先是對著工作人員一頓噴灑消毒,緊接著楊子姍看著拖進來的設備箱,如同看到無形的細菌被拖入房間,她不認命的揪著老公的T恤一角,老公疼愛的對她輕聲說「衣服要揪壞啦」。
她盯著忙碌的工作人員,明顯不安,笑著開始很不熟練的客套:「你們待上十幾天,估計我的潔癖就治好了。」
等攝製組們剛走,夫妻倆把事先蒙好的白布塑料膜一點點收起來,又開始細緻的擦洗,保證家裡一點灰都不剩。
結果攝製組穿著無菌服,又一次為了採集空鏡頭全員進家。剛剛大掃除完的重度潔癖者楊子姍,實在是精疲力盡,難以忍受,捂著臉蹲在角落哭,這些鏡頭都剪進綜藝,之後她被罵上了熱搜。
很多人說她作,我卻看到楊子姍面對不清潔的家崩潰時,丈夫理解又心疼的眼神。
其實看完節目,我覺得她還挺幸福的。雖然彈幕一堆人說她 「作」。可沒辦法,她這麼「作」,老公都理解,還跟她一起折騰。你們不覺得很甜嗎?
據說「潔癖」是一種有關環境清潔度的強迫症,引起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去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脫敏治療之外,大多數人只能選擇就這麼受著。因此身邊人的體諒非常的重要。為何楊子姍那麼作,她的的老公不厭其煩,依然很愛她呢?
在楊子姍40天大的時候,父母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她,她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小學上學時,當她家長會後被嘲笑,她回家生氣的問爺爺奶奶: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不能給我開家長會?爺爺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奶奶只能暗自垂淚。楊子姍一下子明白了,這個問題不能問。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觀念的隔閡無法給她過多的解釋和開導。楊子姍從此以後,把自己封閉起來,為了避免遇到父母有關的問題,她刻意和同學們保持距離。
時間久了,她變成了很孤立的狀態,遇到不公正的事情,只能選擇迴避,一個人生悶氣。有時候會把對人傾訴的內容寫在信裡,寫完直接撕掉,這就是她不安又缺乏安全感的過去。
直到奶奶鼓勵她走上從藝之路,終於有一天,她憑藉《致青春》火了,奶奶卻在一年之後突然離世,這事成了她永遠的遺憾,五年後,她接演了《重返二十歲》去演一位老人,以此來彌補心中的遺憾。
楊子姍一直稱老公叫做吳老師。認識吳中天,應該是上天對楊子姍這輩子的苦難給予的饋贈吧。
剛畢業沒多久,她在臺灣拍偶像劇。初次見面,吳中天看上了這個特別的姑娘,他開始小心翼翼的追求她。第一次約會就是兩個人去咖啡廳,沒有座位,兩個人一起蹲在路邊,吳中天聊起了他寫的第一個劇本。
結果一聊,楊子姍特別的喜歡,她還鼓勵吳中天趕緊寫完拍出來。吳中天還真的就在她的鼓勵之下,做了人生第一個短片《四十三階》,入圍金馬獎。
那時候楊子姍剛剛開始演戲,吳中天入行多年,又是導演系出身,他把十幾年積累的電影帶著楊子姍一起看,反覆去研究好演員的表演是怎麼釋放出來的,就這樣,共同興趣愛好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他們把愛情看得神聖又純粹,兩個人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即使是異地戀,也不會讓他們疏遠。他們可以一天24小時開著Facetime,看著對方睡著。他們彼此間,沒有秘密,似乎天天都有說不完的話。
楊子姍說,吳中天讓她放下的防備,開始逐漸變的積極和樂觀,他們的感情珍貴而純粹。
吳中天溫柔而紳士的包容著她的不完美,讓她開始重新接納自己,學會在角色中釋放自己,幫她打磨演技。吳中天無疑是那個成就她事業的人。
也正是因為楊子姍的鼓勵,吳中天轉型做了電影導演。2015年,楊子姍做女主角,一部屬於他們倆的處女作電影《天亮之前》項目啟動會在北京舉行。
當被問有沒有結婚的打算時,吳中天說「電影大不大賣,不算最重要,結婚遠比電影更重要。」 身旁的楊子姍笑意妍妍,她終於等到了那個能讓她踏實的人。
2013年他們認識,2015年低調領證,多年的異地戀終於修成正果。2017年,他們在臺北舉行婚禮。
當伴娘把新郎堵在了外面,問:憑啥開門?吳中天大聲說了三聲「因為我愛子姍!」
伴娘又問:第一次接吻在哪裡?吳中天大聲說「在臺北家的陽臺!」
吳中天終於能成功進門,抱得美人歸。
《親密關係》一書中,提到了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
他認為,所有的愛情都由親密,激情,忠誠三部分組成。親密被稱為情感度的衡量,激情代表愛的驅動力,而忠誠則表示認知層面對愛維護的決心。
強烈的親密和激情代表浪漫之愛。而親密和忠誠結合在一起,代表相伴之愛。
吳中天從2013年和楊子姍認識,走到今天,也該「七年之癢」了。而他們兩的相處狀態並沒有到老夫老妻,毫無激情的狀態。
相反吳中天還經常對著妻子,能夠說出土味情話。連幫妻子處理腳上的傷口時,都會用鼻子去聞一下膠布的味道,說是要判斷一下有沒有膿。可見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建立的非常好。
所謂,愛屋及烏,吳中天對楊子姍的愛,應該說是愛情三角理論中最穩固的那種類型。三條邊都非常圓滿算是完美之愛。
吳中天非但沒有嫌棄楊子姍的性格中較真,潔癖,反覆無常使小性子,不但全盤接受,反而任何情況下都能把較真的妻子哄開心了。他不僅脾氣好,遇事很有耐心,而且容忍度很高。堪稱完美愛人。
然而,我並不認為吳中天這麼對楊子姍,換一個人還能如此。
顯然他對她的包容之中,除了強化了楊子姍對他的愛,也成就了他在親密關係中的價值感和以及對感情的掌控感,甚至於說,他很享受妻子那種小女人的作。
楊子姍在最初曾經評過他們之間的關係,吳中天對她實在是太縱容了,真不知道離了他,還有誰能受的了她這樣的。
「別看你作天作地,我就寵你一人。」 你以為吳中天是自虐嗎?不,他樂在其中。
一、精神契合
為何他們可以做到24小時聊天都不會膩呢?因為他們精神高度契合。
夫妻倆一個是導演,一個是演員,從戀愛到結婚,日常休閒生活,都是在一起看電影,品某個片中的細節,楊子姍可以聯想到了演員對相似的情緒處理手法,吳中天則從電影的框架結構開始理性分析。同一內容,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碰撞,彼此都非常的有收穫。夫妻之間聊著共同話題,一邊提升業務水平,一邊聯絡感情,他們之間的溝通實在是夫妻之間太完美的模式了。
二、相互成就
吳中天成就了楊子姍的演技,楊子姍的崇拜和鼓勵何嘗不成就了吳中天的導演夢。二人在合作《天亮之前》時,吳中天坦言,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相信我會是個好導演的人。恰好是她的鼓勵,促成了我的成功。
而且吳中天並不排斥夫妻合作拍片的模式,他們之間合作順暢,溝通只需要一個眼神即可,毫無負擔。如果兩個人一起拍片到老,說不定就是彼此事業上的相互成就。
三、絕對信任
夫妻之間絕對的信任感,讓楊子姍可以放心的在吳中天面前「作天作地」,因為吳中天懂得,每次妻子面對環境不整潔的小小抓狂,都不是真的針對他,只是針對不乾淨這件事情本身而已。
因此吳中天不會生氣,相反他可以輕鬆應對妻子的各種小情緒。
比如吳中天洗壞了楊子姍的衣服,楊子姍把衣服狠狠的扔在了地上,吳中天輕巧的用一招,就化解了危機。他把縮水的女裝穿在了身上,老老實實的向妻子道歉,妻子直接就笑了。
當然吳中天也明白,作為一個安全感較低的人來說,楊子姍能夠接受吳中天成為她最親密的人,只有給她絕對的信任感,夫妻關係才能越來越好。
兩個陌生人相遇前,都只是兩片浮雲而已。
但他們相愛後,楊子姍從飄零的浮萍,變成了依附他而生的枝蔓,吳中天則長成了向下穩穩生長的根。二人緊緊相依而生,終長成那參天大樹。
他們深愛,彼此成就。
相逢是緣,歡迎轉贊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