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京》是侯發山的一篇小說。當你看到這個題目,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把兩個地名同時放在一起,沒有其他的任何說明,這樣的題目並不多。所以,當這個題目出現在我們面前時,的確讓我很想知道到底會寫什麼。
這個標題無疑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懸念,到底什麼意思?看到文章最後,我們 才豁然開朗,原來是那樣。
你說,這樣的題目精不精妙?
原來,這是一篇寫到人間最為普遍的孝的文章。
文中的老歪有一兒一女。都十分孝順,兒子在北京工作,女人在南京工作,他們都爭著把老歪接出去看看。這可讓老歪難做了。因為兩個地方只能去一個。
在做足了鋪墊的情況下,老歪終於搜到了火車票。一張南京的,一張北京的。
到了這一步其實並不意外。因為老外一直在說兩個孩子對他的孝順。而且鄰居們也都一直在誇獎著,羨慕著。
只是,結尾的一句話卻讓我們震驚了。
「去南京的車票是兒子寄來的,去北京的車票是女兒寄來的。」
你看出名堂了嗎?整篇小說都在為這一句話做做準備。小說最後一句話道出了真相。原來這裡的「孝順」是虛偽的。一針見血。
這恰恰是這篇小說情節安排上的獨特之處。也正是因為前面的鋪墊做得足,所以最後哪怕一句話也絕對能都令人震撼。
這裡出現的主人公老歪可以說是很多普通的父母一樣,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到了孩子們「孝順」他,要接他出去的時候,依然不願意去打擾。
但是孩子們的「孝順」又讓他無法推遲,他開心,甚至有些偷偷的炫耀,那種幸福溢於言表。這與後來的極度的落寞與失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樣的人物形象的設計,符合生活的真實,能很好的刻畫人物,從而也能更好的表現文章的主題。
只有我們對小說的閱讀技巧有一定的把握,才能使我們有更加的欣賞小說的能力。才能讓我們更好的明白小說的深層含義。
所以,在小說閱讀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小說閱讀的相關方法。
而其中手法的應用就是最為重要的。
他與其他的知識點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他深入到每一個知識點之中。這又似乎有所獨立。從而使小說在手法的作用之下變得出神入化。
在小說中,我們可以把小說的手法稱之為寫作手法。它可以分為三大類。
1,表達方式。
2,修辭手法。
3,表現手法。
這三大手法在考試當中運用非常多。同時,只要有文字出現的地方,都有他們的出現。可謂語文學習當中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
在平常的使用過程中,修辭手法用的最多,在高考中,課程標準要求掌握9種修辭: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反覆。
而表現手法則是更多: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對比映襯,鋪墊伏筆,前後照應……
手法在各種教材上說的都比較多。只要你稍微一查,或者到網上一搜,就能看到一大把。所以在此,沒有必要進行全面的列舉。
但是,它的作用卻不能忽視。
從小說的閱讀來看,你發現了其中的方法,也就能更好的了解小說,更好的解讀小說,更好的品讀小說,甚至能夠模仿著寫小說。
作為文學作品之一,小說讀起來絕對不是最淺層的含義。而它深層含義為什麼難以理解?就在於手法的運用。
你是不是把握了這些小說閱讀的方法了?
可以先去學習小說的常用手法。慢慢的,你就懂得了怎樣去讀小說,你就慢慢的也學會了讀小說。這是我們閱讀小說的方法之一。
如果再掌握一些小說閱讀的做題方法,那麼,你的能力就會更強。不僅會讀,還會做題,你難道不想嗎?
我在這裡只是提到了這篇文章的鑑賞方法,要想學習更多的學習方法,不妨去看看北大清華畢業的名師們的課,他們經驗豐富,方法獨特,一定收益更豐哦。
現在就有一個機會,只要9元錢,你就可以獲得小學,初中,高中5~16課時的體驗。而且都是北大清華等名校畢業的老師,經驗豐富,方法獨特。
只要9元錢,可謂少之又少。你如果有興趣,可以點擊連結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