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和對比《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這兩部作品?

2020-10-03 倚樓聽風雨大地

看亮劍你就知道為什麼共產黨最後會贏

看團長就知道國民黨為什麼最後會輸

這兩年不斷有人冒出來誇《團長》,甚至是踩著亮劍誇,說團長真實,說亮劍浮誇,我只能說你們葉公好龍還真的頗有豆瓣的精髓,我就這麼說吧,光亮劍裡面的管理知識,龍文章就得學十年。

普通人看團長,覺得真實,是真實,無休止的潰敗,戰鬥意志薄弱,一觸即潰,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統一思想看不到的。但是,因為某幾個人堅持不放棄,潰兵們堅持,終於做成了一件事,還是對戰局無關痛癢的事,按照這種思想去拍南京保衛戰和豫湘桂戰役,我估計也很「真實」,真實裡面反應的是什麼,恰恰是國軍組織的脆弱,還不乏軍閥思想。正因為國軍戰績的不理想,所以團長的內核其實是披著抗戰的外衣講的民族大義,講的是傳統文化的留存,講的是忠義,甚至還有士的文化,更真實的還有民眾對待國軍的態度,有的人害怕國軍,因為兵如匪,有的人以為他們是逃兵,向他們扔垃圾,這種軍隊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一觸即潰的正面戰場中一敗塗地,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如果真的nb,蔣公也不至於轉戰小島。

在來看看亮劍,從頭到尾就在講一件事情,統一思想。無論你李雲龍戰績多nb,犯錯了還是得擼,第一集俞家嶺突圍雖然成功,為什麼還是要處罰你們想明白了沒,這裡面學問大著呢。全軍突圍是統一部署,如果新一團即使不按命令突圍成功,其他部隊沒配合上怎麼辦,又或是這次不按命令突圍,下次還不聽命令怎麼辦,所以陳處罰李雲龍在正常不過了。在亮劍裡,涉及到調任的,沒有敢於違令的,李雲龍新一團撤職,孔傑卸任獨立團,趙剛調離二師,那怕到了淮海戰爭二師打著打著突然從中野劃分到華野了,也是唯命是從。從亮劍裡看到的是一盤棋一個整體的軍隊,團結、嚴謹、賞罰分明、軍民一家親的軍隊。

再來說說亮劍裡的真實,關於殘酷的地方亮劍不是沒有,而是筆墨很少,有的時候甚至是一筆帶過,提到了過草地,提到了西路軍,提到了「晉西北老兵只活下下五分之一」,在1940年開始的大掃蕩中,獨立團只剩下300多人,按照國軍的尿性,一個團打的剩下300人,直接就成《團長》裡的潰兵,直接跑路的跑路,搶劫的搶劫,但就是這300多人的獨立團,挺過來後發展到了1w多人的部隊,而且附屬區小隊的戰鬥力相當於美械裝備的358團,這才是全劇的核心思想所在,戰鬥意志。遇到大失敗,國軍想的是如何跑路,迷龍怎麼用拳頭欺壓其他人,龍文章想的是怎麼裝神弄鬼做老大,但是八路為啥就能剩下300多人還能有戰鬥力,編制都打亂了還能保證一個團的整體。

是什麼力量讓獨立團從300個人發展到1w多人只花了三年,在部隊分建的過程中,是如何保證建制和權力的統一,如何化零為整又如何化整為零,這些學問國軍至死都沒弄明白,網絡史學家們至今在做的就像是為豫湘桂戰役中某場小戰役的勝利而洗白豫湘桂戰役的失敗一樣。無非就是想證明抗戰中國軍是主力,中共遊而不擊敵後壯大,用抗日神劇篡改歷史,呵呵,豆瓣文青的日常套路了,實際上國軍的抗戰成果,只會更窩囊,美軍用堆人命+飛機堆出來的駝峰航線來支持國軍抗戰,無數勞工的鮮血鑄就的滇緬公路,最後豫湘桂打成什麼樣了,就《團長》這水平洗白緬甸戰事,水平是真的低,還不如《戰長沙》來的實在。

團長比亮劍明顯高的地方,特效。團長劇組有錢,大場景都是實拍,這點秒殺亮劍。而亮劍只花了800w,只拍了三個月,因為沒錢,很多臨時演員用了又用,穿幫鏡頭比比皆是,也是因為沒錢不能久拖,很多都是長鏡頭,剪輯也很粗糙,畫面灰濛濛的,調色很怪異,但是這不妨礙這部作品的偉大。

最後再送給某些人一句話,群眾喜歡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

說亮劍是抗日神劇的,忽略了亮劍裡的戰役大都有戰役原型。

1,蒼雲嶺之戰,新一團突圍擊潰坂田聯隊。

黃土嶺之戰,此戰一炮擊斃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消滅日軍900人,八路軍傷亡500.

2,伏擊日軍觀摩團之戰

韓略村戰鬥,一舉殲滅日軍華北方面軍戰地觀戰團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及6名大佐聯隊長和120人低級軍官、士兵,原型人物是王近山

3、李家坡之戰

此戰為關家堖之戰,但其實是輸了,真實情況是程瞎子那種戰術加上八路軍裝備太差導致八路軍傷亡慘重且未能獲勝。

4、平安縣城戰役

此戰為新四軍解放高郵縣城之戰,戰鬥比平安縣城更激烈。人物原型陶勇

再來看看團長的戰役原型,松山之戰。稍微百度了一下我就笑了,這兵力對比,這傷亡對比

贏是贏了,典型的國軍慘勝風格,但是一看原因,我又懂了:

中國遠徵軍雖然有美軍的空運物資支持,但後期才採用對壕作戰有較大優勢的的火焰噴射器,前期傷亡較大。而由於國家的孱弱,軍隊的建設水準太低,中方軍隊中低層指揮官及士兵的素質遠不及日軍,遠徵軍夜戰能力不強,導致白天攻下的陣地,夜間被日軍奪回。情報偵察能力太差,進攻戰術呆板,基層軍官和士兵的主觀能動性不夠。戰術的變動依賴高層拿主意,並且少數指揮官不能徹底執行命令,致使戰機錯失,影響整個作戰,也是本次戰役我軍傷亡巨大原因

老原因了,依然是戰術呆板,主觀能動性不夠,指揮官執行命令不徹底,殆誤戰機。但是明明這麼慘的戰役,為什麼《團長》裡面就能洗白成一場感天動地的戰役呢。和亮劍相比,《團長》更像是一部抗日神劇,誇大個人英雄的神劇。龍文章存在不存在我不知道,但是虞嘯卿這種「精英」與軍閥的結合體肯定是存在的,無數川軍遠赴緬甸抗日就這樣白白的犧牲了,完了團粉還要感嘆一句,好真實的戰爭啊,好頑強的國軍啊,四川人看到估計要罵一句mmp了。

至於亮劍,李雲龍這種人是有真實原型的,王近山、鍾偉、查玉升等,獨立團的發展是我軍成長的一個縮影,李雲龍也是我軍指戰員成長的典型,詬病的地方主要在於髒話太多,但這都是為了增強戲劇效果,小瑕疵。亮劍這部劇,展示了我軍從抗戰到解放戰爭的發展過程,有多真實呢,大掃蕩減員至不到半個團,幹部傷亡三分之二,然後又奇蹟般的發展到一萬多武裝,共軍不但要抗日,還要花不少精力對付國軍中的頑軍,同時又將國軍中派系林立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兩部劇有一個明顯的風格差別,評論裡也提到了,團長是喪,而亮劍則是無論多大困境,始終是積極向上。團長裡打仗是為了證明自己,而亮劍裡已經是開智的軍隊,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一個是散兵各懷心思,另一個是頑強且思想統一,該推崇哪個,我估計你們都心裡有數吧。

另外說禁播的,團長也重播過幾次,但都是收視慘澹。亮劍每次重播都能收視飄紅,甚至好幾家公司為了亮劍版權大打出手,由亮劍衍生出來的梗數不勝數。知乎的精英多,比例比社會中精英的比例高很多,所以大都喜歡團長不喜歡亮劍,那是因為你們已經無意中站在虞嘯卿龍文章這邊了,他倆也是精英。那為什麼代表精英的國民黨最後失敗了呢,團長給了答案。

相關焦點

  • 大家如何評價和對比《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這兩部作品?
    首先,兩部都是極好的劇。其次,論最好而言,我覺得毫無疑問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估計那些亮劍的影迷要罵我了,先別急著罵我,繼續看下去。當年參加了抗戰的許多老兵,並不是抱著什麼民族大義,保衛國家,抗擊侵略的想法。
  • 潰逃之後的「古意」剩餘:《我的團長我的團》與中國傳統文化
    引言和《亮劍》、《八佰》不同,32集電視連續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沒有採用英雄主義的敘事視角。就連扯著嗓子喊「走啊,我帶你們回家」的川軍團團長最後也飲彈自盡,不過他還不錯,活到了最後一集。國都殘破了,這幫潰逃的軍人們哪兒還有家?
  • 《我的團長我的團》炮灰們是被龍文章逼著去打南天門之戰的嗎?
    團長整部作品的高潮就是南天門的攻克堡壘之戰,可以說之前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這場仗。現在有人來也懷疑這場仗的動機,非常好,說明確實看得挺全的了。克虜伯鑽進來,拿著一枚三七炮彈,兩隻小眼放著光:「團長,打一炮吧?打一炮吧?」死啦死啦:「打一炮做什麼?」「克虜伯立刻便以為自己會意了:「嗯,打兩炮!咱們又不是叫花子!」死啦死啦:「打炮做什麼?」克虜伯便小眼炯炯地愣在那,並且炯炯很快成了黯然。我頭也不回地:「出去。團長他老人家在坐月子。
  • 《亮劍》兩大以訛傳訛:老邢張大彪戰死金門,王副軍長害死李雲龍
    《亮劍》由於小說與電視劇有些許出入的問題,慢慢就出現了兩大以訛傳訛,第一個是老邢張大彪戰死金門,第二個是長得賊眉鼠眼的王副軍長害死了李雲龍。今天我就來解釋一下。先說第一個,小說只說了團參謀長童大海上金門,張和邢已成師級幹部,1949年10月下旬登上金門島的解放軍三個團,沒有一個師級幹部上島。師級是要第二波上島的,但是船全在金門島灘頭被毀,第二波兵力上不去,才造成第一波登島的三個團全軍覆沒的。
  • 《亮劍》新解讀
    《亮劍》是一部將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好作品,小說改變了以往假大空的英雄寫法,改變了無性不成小說的糜爛之風,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亮劍」精神,這對當下中國無精神時代,無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這個了不起。
  • 《我的團長我的團》之龍文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 潑皮無賴龍文章裡邊的魂兒,龍文章沒來炮灰團以前,炮灰團裡面的人都是跪著要飯的,龍文章來了以後,他們挺直了腰板,成了站著要飯的! 這八個字有的只是說說,有的人是不得已才去做,但他卻是主動的將這八個字扛在肩頭,一步一步的去實現。
  • 《我的團長我的團》結局龍文章為什麼要選擇自殺?
    《我的團長我的團》整部作品中龍文章都在戰爭的合理性和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之間掙扎。龍文章充當的角色有兩個:第一,是對個體生命的悲憫和同情;第二,是幫助炮灰們找回戰鬥的理由和鬥志。龍文章在逃回江對岸的時候,無視槍林彈雨對著南天門下跪,這就是他糾結和痛苦的體現。他知道為了禪達,為了江對岸的防禦,他必須打;可他又為自己葬送了一千多條人命而愧疚。仗是要打的,人命也是要保的,可當兩件恰好矛盾的事衝突時,該怎麼辦?
  • 《亮劍》2大以訛傳訛:老邢張大彪戰死金門,王副軍長害死李雲龍
    《亮劍》是目前國內最好的抗戰劇,沒有之一。電視劇只播出了前半部分,原著算上尾聲共44章,電視劇播出到24章,還掐頭去尾。網上出現了一些以訛傳訛,我也弄不清楚最早傳出這些答案的,看書沒有……反正我是看了,翻來覆去的看了。包括兩版《亮劍》:李幼斌版與黃志忠版。
  • 解讀亮劍——十年磨一劍,逢敵必亮劍
    《亮劍》電視劇主要描寫我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129師獨立團團長為主要視角的帶兵打仗的故事,而看過《亮劍》小說的其實的知道,其實這部分的篇幅只是原文的一部分,而且李雲龍夫妻,趙剛夫婦更是在十年文革悲劇收尾。真的要感激這部作品的導演和編劇為我們最大程度的還原了戰爭的本來模樣,保留了最熱血沸騰,最酣暢淋漓的部分,也最大限度的解讀了亮劍精神-軍魂精神。
  • 在亮劍裡李雲龍區區一個團長,為何如此受老總重視
    影視劇中的軍魂——獨立團李雲龍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亮劍吧,亮劍裡面的那個李雲龍,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亮劍這部電視劇可是說是,所有抗日劇裡面最優秀的了!但是大家是不是有一個疑惑?在亮劍裡,李雲龍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團長,為什麼會如此受到八路軍副總指揮的重視呢?要知道這位八路軍的副總指揮可是那位,」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彭德懷元帥啊!在最後授勳的時候,彭德懷高高在上,是十大元帥之一,而李雲龍卻只被封了一個小小的少將,兩人之差判若雲泥,為什麼當時的彭德懷會如此重視李雲龍呢?
  • 《團長》角色分析——我的團長我的團歷史背景全解析9
    這裡寫寫《團長》裡的這幾個老兵吧。好吧,先說一下這幾天為什麼沒有更,大體是介紹了下川軍,然後就一直在審核,審核時間已經超過了72個小時,我也懶得整了,就先寫這一篇吧。看《團長》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川軍團似乎並沒有團部,他的團部就倆人,他和孟煩了,孟煩了還兼任他的傳令官、參謀官、親隨加狗頭軍師。因為沒辦法,他的垃圾團矬子裡拔大個,只有孟煩了這麼一個矬子,這個子也太大了點。
  • 亮劍:孔捷為什麼急著讓謝寶慶加入新2團?原來他的動機不純
    用《亮劍》裡的話說,偽軍就是一群除精銳外,可能連2-3流戰鬥力都沒有的武裝。而實際情況其實更糟糕——謝寶慶部被招安的時間點是抗日戰爭即將結束,內戰未開時期,這個時候的土匪無論是武裝還是戰鬥力水平都是非常低劣的。
  • 為什麼《我的團長我的團》很少有電視臺播放?
    《我的團長我的團》講的是1942年,中緬邊境有座叫禪達的小鎮。時不時受到炮火襲擊的地方,聚集著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團長》本身實力過硬,引人入勝,讓大家至今戀戀不忘,所以大家將它奉為經典,但是為什麼在電視上很少看到這部劇呢?
  • 《我的團長我的團》炮灰團被困南天門時為什麼沒人想過投降?
    炮灰團的渣子兵紛紛憤恨不解,他說了下面這番話。《我的團長我的團》整部作品,龍文章都在戰爭的合理性和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之間糾結。死啦死啦看了看我們,「因為我拉回來的人還沒死絕。」我頭也不回地:「出去。團長他老人家在坐月子。
  • 亮劍:李雲龍搶了楚雲飛一個營的裝備,遲遲不還並不是因為他稀罕
    《亮劍》中,後勤部長評價李雲龍說哪像個當兵的,倒像個商人,事實上,李雲龍打仗似乎也只佔便宜不吃虧,但如果僅僅是認為打只能佔便宜不能吃虧的仗,那就是太低估老李的軍事組織能力了。就像李雲龍把獨立團各個營連化整為零散出去放養,收支自負,只要不違背紀律對老百姓幹壞事,基層戰鬥部隊你想幹啥就幹啥。
  • 楚雲飛358團實力有多強,為何一個團就想吃掉皇協軍一個混成旅
    日本人直接給了他團長的職位。可以看出,皇協軍一個團與楚雲飛一個營的兵力相當。但恐怕在戰鬥力方面不值得「誇獎」。他們的戰鬥力怎樣?舉個例子,丁偉曾說要送給李雲龍一份「禮物」,這份禮物便是皇協軍第八混成旅的騎兵營的位置。
  • 《亮劍》如果89師被李雲龍全殲,楚雲飛會選擇投降還是自殺呢?
    《亮劍》中的楚雲飛與李雲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黃埔軍校畢業,集所有榮耀於一身,仕途坦蕩;另一個泥腿子出身,一路磕磕絆絆,在團長的位置上就幹了十幾年。趙莊成為了兩支部隊爭奪的主戰場,楚雲飛將自己美械王牌師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用李雲龍的話說就是「楚雲飛這小子,簡直富得流油
  • 《我的團長我的團》:抗日英雄不怕死?孟煩了母親一語道破真相
    《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都是蘭小龍編劇的作品,兩劇其實有個若有若無的聯繫,團長用的龍文章的名字是他借用的生死線裡一個守城團長的名字,生死線裡又有鋼鐵7連的前身,孟凡了之後加入了解放軍直到他大勝仗回來以後,母親和他說「當時你一出去,你父親就說,為你驕傲,每時每刻。」這也是他母親在全劇中唯一說過的一句話。其實這句話也說明了,抗日英雄不是不怕死,只是想讓自己的兄弟同胞們好好活。
  • 《我的團長我的團》:龍文章被槍決,克虜伯誓死相隨
    當團長龍文章即將被行刑時,克虜伯在行刑隊的隊伍裡。龍文章吞彈自盡之時:一聲清脆地槍響,峙立在白線邊的行刑隊裡,克虜伯跪著,他跪著,把槍口支在自己的下顎上——他已經把自己的腦袋打穿了。成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最感人的一幕。
  • 《我的團長我的團》小書蟲:被人瞧不起又何妨?驕傲的做下去就好
    如果看過很多無腦的、精緻化的抗日神劇,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可以幫你險些辣瞎的雙眼,重新回到乾淨透明。有人說它配得上「空前絕後」這個成語。那麼,它到底有多「空前絕後」呢?一個不是主角的小人物,被刻畫的細緻入微,足以驚豔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