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亮劍你就知道為什麼共產黨最後會贏
看團長就知道國民黨為什麼最後會輸
這兩年不斷有人冒出來誇《團長》,甚至是踩著亮劍誇,說團長真實,說亮劍浮誇,我只能說你們葉公好龍還真的頗有豆瓣的精髓,我就這麼說吧,光亮劍裡面的管理知識,龍文章就得學十年。
普通人看團長,覺得真實,是真實,無休止的潰敗,戰鬥意志薄弱,一觸即潰,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統一思想看不到的。但是,因為某幾個人堅持不放棄,潰兵們堅持,終於做成了一件事,還是對戰局無關痛癢的事,按照這種思想去拍南京保衛戰和豫湘桂戰役,我估計也很「真實」,真實裡面反應的是什麼,恰恰是國軍組織的脆弱,還不乏軍閥思想。正因為國軍戰績的不理想,所以團長的內核其實是披著抗戰的外衣講的民族大義,講的是傳統文化的留存,講的是忠義,甚至還有士的文化,更真實的還有民眾對待國軍的態度,有的人害怕國軍,因為兵如匪,有的人以為他們是逃兵,向他們扔垃圾,這種軍隊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一觸即潰的正面戰場中一敗塗地,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如果真的nb,蔣公也不至於轉戰小島。
在來看看亮劍,從頭到尾就在講一件事情,統一思想。無論你李雲龍戰績多nb,犯錯了還是得擼,第一集俞家嶺突圍雖然成功,為什麼還是要處罰你們想明白了沒,這裡面學問大著呢。全軍突圍是統一部署,如果新一團即使不按命令突圍成功,其他部隊沒配合上怎麼辦,又或是這次不按命令突圍,下次還不聽命令怎麼辦,所以陳處罰李雲龍在正常不過了。在亮劍裡,涉及到調任的,沒有敢於違令的,李雲龍新一團撤職,孔傑卸任獨立團,趙剛調離二師,那怕到了淮海戰爭二師打著打著突然從中野劃分到華野了,也是唯命是從。從亮劍裡看到的是一盤棋一個整體的軍隊,團結、嚴謹、賞罰分明、軍民一家親的軍隊。
再來說說亮劍裡的真實,關於殘酷的地方亮劍不是沒有,而是筆墨很少,有的時候甚至是一筆帶過,提到了過草地,提到了西路軍,提到了「晉西北老兵只活下下五分之一」,在1940年開始的大掃蕩中,獨立團只剩下300多人,按照國軍的尿性,一個團打的剩下300人,直接就成《團長》裡的潰兵,直接跑路的跑路,搶劫的搶劫,但就是這300多人的獨立團,挺過來後發展到了1w多人的部隊,而且附屬區小隊的戰鬥力相當於美械裝備的358團,這才是全劇的核心思想所在,戰鬥意志。遇到大失敗,國軍想的是如何跑路,迷龍怎麼用拳頭欺壓其他人,龍文章想的是怎麼裝神弄鬼做老大,但是八路為啥就能剩下300多人還能有戰鬥力,編制都打亂了還能保證一個團的整體。
是什麼力量讓獨立團從300個人發展到1w多人只花了三年,在部隊分建的過程中,是如何保證建制和權力的統一,如何化零為整又如何化整為零,這些學問國軍至死都沒弄明白,網絡史學家們至今在做的就像是為豫湘桂戰役中某場小戰役的勝利而洗白豫湘桂戰役的失敗一樣。無非就是想證明抗戰中國軍是主力,中共遊而不擊敵後壯大,用抗日神劇篡改歷史,呵呵,豆瓣文青的日常套路了,實際上國軍的抗戰成果,只會更窩囊,美軍用堆人命+飛機堆出來的駝峰航線來支持國軍抗戰,無數勞工的鮮血鑄就的滇緬公路,最後豫湘桂打成什麼樣了,就《團長》這水平洗白緬甸戰事,水平是真的低,還不如《戰長沙》來的實在。
團長比亮劍明顯高的地方,特效。團長劇組有錢,大場景都是實拍,這點秒殺亮劍。而亮劍只花了800w,只拍了三個月,因為沒錢,很多臨時演員用了又用,穿幫鏡頭比比皆是,也是因為沒錢不能久拖,很多都是長鏡頭,剪輯也很粗糙,畫面灰濛濛的,調色很怪異,但是這不妨礙這部作品的偉大。
最後再送給某些人一句話,群眾喜歡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
說亮劍是抗日神劇的,忽略了亮劍裡的戰役大都有戰役原型。
1,蒼雲嶺之戰,新一團突圍擊潰坂田聯隊。
黃土嶺之戰,此戰一炮擊斃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消滅日軍900人,八路軍傷亡500.
2,伏擊日軍觀摩團之戰
韓略村戰鬥,一舉殲滅日軍華北方面軍戰地觀戰團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及6名大佐聯隊長和120人低級軍官、士兵,原型人物是王近山
3、李家坡之戰
此戰為關家堖之戰,但其實是輸了,真實情況是程瞎子那種戰術加上八路軍裝備太差導致八路軍傷亡慘重且未能獲勝。
4、平安縣城戰役
此戰為新四軍解放高郵縣城之戰,戰鬥比平安縣城更激烈。人物原型陶勇
再來看看團長的戰役原型,松山之戰。稍微百度了一下我就笑了,這兵力對比,這傷亡對比
贏是贏了,典型的國軍慘勝風格,但是一看原因,我又懂了:
中國遠徵軍雖然有美軍的空運物資支持,但後期才採用對壕作戰有較大優勢的的火焰噴射器,前期傷亡較大。而由於國家的孱弱,軍隊的建設水準太低,中方軍隊中低層指揮官及士兵的素質遠不及日軍,遠徵軍夜戰能力不強,導致白天攻下的陣地,夜間被日軍奪回。情報偵察能力太差,進攻戰術呆板,基層軍官和士兵的主觀能動性不夠。戰術的變動依賴高層拿主意,並且少數指揮官不能徹底執行命令,致使戰機錯失,影響整個作戰,也是本次戰役我軍傷亡巨大原因
老原因了,依然是戰術呆板,主觀能動性不夠,指揮官執行命令不徹底,殆誤戰機。但是明明這麼慘的戰役,為什麼《團長》裡面就能洗白成一場感天動地的戰役呢。和亮劍相比,《團長》更像是一部抗日神劇,誇大個人英雄的神劇。龍文章存在不存在我不知道,但是虞嘯卿這種「精英」與軍閥的結合體肯定是存在的,無數川軍遠赴緬甸抗日就這樣白白的犧牲了,完了團粉還要感嘆一句,好真實的戰爭啊,好頑強的國軍啊,四川人看到估計要罵一句mmp了。
至於亮劍,李雲龍這種人是有真實原型的,王近山、鍾偉、查玉升等,獨立團的發展是我軍成長的一個縮影,李雲龍也是我軍指戰員成長的典型,詬病的地方主要在於髒話太多,但這都是為了增強戲劇效果,小瑕疵。亮劍這部劇,展示了我軍從抗戰到解放戰爭的發展過程,有多真實呢,大掃蕩減員至不到半個團,幹部傷亡三分之二,然後又奇蹟般的發展到一萬多武裝,共軍不但要抗日,還要花不少精力對付國軍中的頑軍,同時又將國軍中派系林立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兩部劇有一個明顯的風格差別,評論裡也提到了,團長是喪,而亮劍則是無論多大困境,始終是積極向上。團長裡打仗是為了證明自己,而亮劍裡已經是開智的軍隊,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一個是散兵各懷心思,另一個是頑強且思想統一,該推崇哪個,我估計你們都心裡有數吧。
另外說禁播的,團長也重播過幾次,但都是收視慘澹。亮劍每次重播都能收視飄紅,甚至好幾家公司為了亮劍版權大打出手,由亮劍衍生出來的梗數不勝數。知乎的精英多,比例比社會中精英的比例高很多,所以大都喜歡團長不喜歡亮劍,那是因為你們已經無意中站在虞嘯卿龍文章這邊了,他倆也是精英。那為什麼代表精英的國民黨最後失敗了呢,團長給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