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逢敵必亮劍
從06年開播到今天,亮劍走過十多年,自開播以來好評如潮,而今天我回首這十多年,無論是把它定義為戰爭正劇或者小說改編劇,發現竟然幾乎沒有作品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可以把他當成文學寶庫瞻仰膜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亮劍》電視劇主要描寫我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129師獨立團團長為主要視角的帶兵打仗的故事,而看過《亮劍》小說的其實的知道,其實這部分的篇幅只是原文的一部分,而且李雲龍夫妻,趙剛夫婦更是在十年文革悲劇收尾。
真的要感激這部作品的導演和編劇為我們最大程度的還原了戰爭的本來模樣,保留了最熱血沸騰,最酣暢淋漓的部分,也最大限度的解讀了亮劍精神-軍魂精神。
這是這部作品的大膽與獨特之處,不單單歌頌中國共產黨,以戰爭的角度拋開政治觀念,歌頌一切戰爭中的熱血男兒。
首先說說人物,一部作品的成功離不開編劇對人物的刻畫以及演員的演繹。可以說這部作品在這兩個方面基本滿分。無論主角還是跑龍套的配角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我們感受到的是一股股真正的男兒本色,英雄氣概去心靈久久衝擊。這種無與倫比的震撼和代入的厚重感應該是現在多少刷臉的電視劇望塵莫及的,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實這部作品沒有絕對的主角,每一個人都不可缺少,我通過與李雲龍的關係著重講講幾個重要角色。
李幼斌老師的演繹讓我幾乎認為是本色出演,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拿捏的十分準確自然,簡直大呼過癮,幾乎讓我認為他就是那個農民出身,不認字卻又狡黠智慧,粗中有細又霸氣十足重情重義的李雲龍,那些正氣,匪氣,俠氣,霸氣,靈氣,孩子氣於一身的氣質,那些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的性格,在一個人身上完滿的融合。
大多數我們所看到的主角都是自帶光環的,都是積極向上的仙氣十足,而李雲龍是滿滿的接地氣。孔捷形容他屬於狗臉的,逮誰罵誰,翻臉比翻書還快。當他被發配做棉花廠廠長時,叫囂著求他他也不會去,旅長一來立刻換了一個人。前一刻和楚雲飛義氣的並肩作戰,下一刻繳了人家一個營的裝備。一旦有戰爭,立刻勇往無前。
雖然他小錯不斷,但分得清輕重,當他的第一任妻子被擄,一怒衝冠為紅顏,不惜一切攻打平安縣城,不愛麼?這個男兒情比天高,即瘋狂,卻也心中有把尺。
城樓上他的妻子和他所有的戰友兄弟的命緊緊綁在一起的時候,不敢相信壓在他肩上的擔子有多沉,他的心又有多痛?「開炮,開炮,開炮」那三聲開炮,一聲比一聲洪亮卻也一聲比一聲顫抖。他說,我不會用自己兄弟的命換自己老婆的命。這就是軍人的基本素養,這就是革命的本質,有流血有犧牲。
解放戰爭物資清理的時候,一言不合打了鄰軍的兵。沒有糧食,伏擊了日軍搶了對方的糧食,看到敵軍有馬匹,用了一個牽子,把人家馬匹搶劫回來。或許有仇必報,錙銖必較只能表現他的俠義精神,但是他的血性與謀略是他內在的精神財富。
當另一個團打不下來的戰鬥,他通過挖地道的方式贏得勝利。安排他從最薄弱處撤退,偏偏那裡困難往哪去,一舉滅了對方的最高指揮官。用實戰演習代替獨自訓練,他的軍事才華決定了他有犯錯的權利。他雖然粗魯但是粗中有細,有膽識,他敢綁一身炸藥包去赴鴻門宴,當他在醫院看見田雨時,下手快準狠。
記得兩人新婚之夜田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重塑一個我,再造一個你」他雖然不懂,但依然耐心陪著寫完。
無論他多麼油嘴滑舌,在他惹下了錯誤,從未推脫給其他人,都是自己接受懲罰。段鵬和和尚是他一手招進來的,明知打不過,還是一次次對打,被打倒了也不生氣,大大方方承認自己技不如人。敢作敢為方為男兒本色。在偷襲對方發現對方是裝備精良的特種部隊,仍然用巨大的代價全殲地方。「與其坐失良機,不如果斷出擊,我不管這股敵人是否為平安增兵,他就是去拜壽,你也不能讓他得逞。」也許他不夠理性,但是正是他的軍隊有了他的熱血沸騰,才有了魂。
就像他說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只要我的魂還在,獨立團的兄弟就嗷嗷叫。」無論對手多強,無論後果多嚴重,李雲龍就是「敢」。敢於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應對挑戰,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是何等的凜然,何等的決絕,何等的氣魄,這是何等的李雲龍。
李雲龍和楚雲飛一直以來亦敵亦友。通過兩個人的名字就昭示著兩人半生糾纏的命運。他們曾是友軍,也是敵軍,或者說他們是兩柄對練的劍。他們佩服著彼此,惺惺相惜,他們算計著彼此,一絲一毫。第一次見面就用白朗寧手槍相贈。
楚雲飛一營叛變時,危機萬分的時候,他呼喊「在堅持一下,援軍馬上就到」他堅信友軍馬上就到,因為他知道李雲龍會來。李雲龍有難時「不管誰打平安縣,我358團一定幫場子」。然而,就是這樣契合的兩個人,在政治立場下,他倆註定只能做敵人。
解放戰爭決戰時,李雲龍楚雲飛兩敗俱傷,手術臺上心心念念的都是彼此。解放戰爭我們贏了,但是他們兩個人的戰爭究竟鹿死誰手?仍舊未知。在很大的程度上,他倆其實是一個人,一個粗魯版,一個儒雅班。一個是外在的霸氣,一個是內在的霸氣。國破山河時有自己對時局的判斷,並不把兩黨的仇恨放在第一位,認為國共相爭,損失中國的國防力量。面對敵人敢於衝鋒陷陣,有膽量用手榴彈和山本特工談笑風生,毫不畏懼和李雲龍大鬧日軍軍官生日宴會。「一息尚存,戰鬥不息,逢敵必亮劍,血濺七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楚雖三戶能亡秦,欺我堂堂中國空無人」這是何等的軍人精神。
然而,這不能說無黨派之分,在相對和平的國共合作時刻,努力佔據戰略要地,為有朝一日兩黨之爭未雨綢繆,這是何等的軍事預見性,又是何等為自己黨國考慮的忠貞之人。好一個儒雅和剛烈並存的楚雲飛!
自古寶劍配名鞘,如果說李雲龍是所向披靡的劍,那麼趙剛就是他的劍鞘,一輩子的劍鞘,直到生命的終點。
小說中,十年文革,趙剛夫妻雙雙自殺,一對兒女託福李雲龍夫婦,臨死脫孤,這是什麼樣的情誼!只有這種在戰場上生死間性命交託磨礪出的濃濃的戰友兄弟情。
儘管趙剛和李雲龍毫無共同點,甚至是相反的兩個人,但是戰爭的相處中,他們的共性逐漸磨合。
記得開始李雲龍對趙剛這樣的知識分子不感冒,百般刁難,甚至連作戰計劃都不讓對方了解。但是趙剛展現了卓越的槍法讓李雲龍刮目相看,兩個人商定「一個管戰鬥,一個管生活。」
聰明的趙剛和李雲龍做起了朋友,一個斯斯文文的書生,學會了抽菸喝酒,會和自己的搭檔討價還價,學會了死皮賴臉的方式。貼近生活,了解李雲龍,敢指著李雲龍的鼻子說「作為一名男人,你有種,有情有義,是條漢子,可作為軍人,尤其是指揮官,你他娘的就不夠格。」並且讓李雲龍服服帖帖的聽著。
李雲龍住院期間還知道怎麼藏起來酒,怎麼又能滿足的讓他解解饞。也許天大地大,真的只有趙剛管得了李雲龍。一匹烈馬,駕馭好是作戰素養極高的軍事主管,但一旦放開韁繩無可預料。趙剛就是那個御馬的人,他負傷離開之後,李雲龍闖了多少禍事。可見趙剛對於李雲龍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政工幹部,一個農民軍事主管。就是這樣兩個不搭的兩個人,把386旅帶出了實力最強悍的野狼團。「我們是野狼團,吃鬼子的肉,還要嚼碎他的骨頭」這種虎狼之師。
再說說這部作品的另一個偉大之處,就是情懷,家國情,兄弟情,愛情融合的獨特的戰爭軍隊情懷。這種情懷演活了這部劇。
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什麼是亮劍精神?
先來說說,什麼是亮劍?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方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
要敢於亮劍,逢敵便亮劍。
而在《亮劍》這部作品中更是處處亮劍。騎兵連全殲,日本人豎起大拇指,像所有死亡的敵軍鞠躬,宣布厚葬因為他們都是值得敬佩的軍人魏和尚「我死也要死的像個爺們,我不能就這麼窩窩囊囊的死了,要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
段鵬:「沒有我們團長的命令,天塌下來,也要用腦袋頂住,就是進了老虎嘴,老子也要掰下來它兩個牙。
李雲龍:「就算他來的是日本天皇的衛隊,也要把他們一個個嗆死在糞坑裡」。
孔捷:「這世上就沒有他李雲龍不敢幹的,給他一個師,他特媽的敢打太原」。
騎兵連連長:「我們是騎兵,沒有馬也要比步兵快,衝上去超過步兵,衝啊。」
突擊隊隊長「團長,你就省顆子彈吧,我給全體隊員說了,上去了就不準備活著下來。」
一個軍人,可以再肉搏中被敵人砍掉腦袋,但他絕不可以被侮辱,軍人可以去死,但絕不能失去尊嚴,這就是軍人的力量。
英雄總是以集體的形式出現。他們具有同樣的性格和氣質,傳承著同樣的優秀傳統,凝聚著無畏的戰鬥意志,最後一個人也要堅持到最後一秒,這股傳統是他們第一任指揮官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形成軍隊的力量。
這種軍隊無與倫比的土壤培養著團隊每一個人豪氣沖天的氣勢,無畏無懼,勇往直前鑄就了勢不可擋的爆發力和凝聚力的驚天駭地的氣魄成為了亙古不變的靈魂-軍魂。
亮劍精神應該就是這種團隊的靈魂。人民戰爭的最終勝利是人民群眾團結的力量。李雲龍就是獨立團的軍魂,一個有魄力的領導者,有著大無畏的膽略,鍥而不捨帶著他的戰士們團結一致,一往直前,遇佛滅佛,見神殺神。
有了這種精神,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深陷從圍。讓隊友充滿信心,讓敵人望而生畏。依舊能在艱苦卓越的鬥爭中贏得最後的勝利。這支部隊注入了軍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種靈魂永世長存。
今年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正是這種亮劍精神指引著我們整個民族堅強的抵禦外來侵犯,生存至今,屹立不倒。
正是這種亮劍精神引導我們從弱小走向強大,指引著我們傳承發揚這種精神。
亮劍精神,逢敵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