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亮劍》這部劇可以說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歡,畢竟擁有著狼性的李雲龍那種逢敵必亮劍的氣勢,總是能夠讓人引起共鳴,甚至李雲龍每一場戰鬥都是非常的精彩,從剛開始正面突圍坂田聯隊,一炮打掉坂田聯隊指揮部,到用3600顆手榴彈打敗山崎大隊,然後近1萬部隊攻打平安縣城,最後與楚雲飛正面亮劍,每一場都打出了國人的氣勢。
但是劇情發展到後期,此時的李雲龍在淮海戰役中負傷,面對國軍最後的各部精銳「黃百韜軍團、邱清泉兵團、黃維軍團等等」,李雲龍都沒有趕得上這些硬仗,甚至李雲龍只能聽部下說自己的部隊打到哪裡,取得了什麼樣的勝利,俘虜了多少人,什麼三八大蓋,義大利炮已經落實了,這些話可是句句扎在李雲龍心上,畢竟無仗可打的李雲龍也很無奈。
其實李雲龍之所以無仗可打,還是因為在淮海戰役中跟楚雲飛對抗當中負傷有關,這次負傷讓李雲龍直接休養了大半年時間,而淮海戰役結束是在1949年1月,2月份整個華東野戰軍改編為「三野」,當三大戰役全部勝利之後,此時基本上都已經是小型戰鬥了,國軍也沒有多少部隊能夠跟二野,三野對抗,而這個時候李雲龍傷好了自然無仗可打。
並且因為李雲龍負傷,等到傷好了之後上前線的時候,已經撈不到打仗更大的戰功了,而且5月解放上海、杭州,8月解放福州、廈門,國軍的部隊死的死,投降的投降,還有撤往臺灣的,此時的華東地區已經無編制軍團,所以三野雖然是有100來萬的軍隊,但是已經沒有大仗可以打了。
而原著當中李雲龍到達福州前線到達時候,已經是金門之戰的後期,甚至要結束了,這期間的李雲龍來到前線,只能是提高將士的士氣,戰局已定,需不需要他並沒有多大的影響。所以在負傷之前的李雲龍是華野二師的師長,要不是參加了金門之戰,恐怕連後來晉升代理軍長都有些困難了。
至於抗美援朝戰爭,並不是李雲龍不想去指揮,實在是目標不同,因為當時三野主要的任務是解放東南沿海,同時防備西方勢力的軍事幹涉,所以儘管三野有百萬軍隊,卻不能夠大規模的調用,小編認為從整體戰局上來看,李雲龍所在的三野儘管沒有去抗美援朝,但是任務同樣非常重大,畢竟維護國內的穩定才是最為重要的。
而丁偉跟孔捷為何能夠參加抗美援朝?其實也是跟目標任務有關,當時丁偉跟孔捷所處的是四野,當時四野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前去抗美援朝戰場當中,而三野部分兵力去抗美援朝戰場上已經是1950年底了,但是三野習慣性在南方作戰,突然去抗美援朝戰場上,凍傷的非常多,所以當時四野能去戰場,三野去不了,跟戰士適應氣候也有很大的關係。
結語:
小編認為李雲龍無仗可打主要原因就是負傷,養傷養了大半年,大型戰役已經基本上結束了,再加上後來升為軍長,但是因為三野作戰任務不同,主要是防止敵人反撲,這個任務相對來說也不輕鬆,而丁偉跟孔捷能上抗美援朝主要是四野的作戰任務就是在這個戰場上,再加上四野本身能夠快速適應抗美援朝天寒地凍的氣候,所以用四野再合適不過了。
大家認為李雲龍所處的三野跟丁偉、孔捷所處的四野,誰去抗美援朝戰場上更為合適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留言區域當中將想法評論下來,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小編的可以點讚、評論、收藏並分享,也可以用你們愛的小手點點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期待我們明日繼續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