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的孔捷看起來真心不咋地,被山本突襲打殘了,就知道嘔氣,李雲龍瞅瞅地圖就知道敵人是衝著旅部來的,趙剛作為文職,聽了和尚的情報也能分析出來,孔捷就打了半天稀裡糊塗。
打平安,丁偉在地圖上分析,楚雲飛不光自己分析,手下參謀能瞬間報出是李雲龍的部隊防區,只有孔捷吊著菸袋,扎著馬步在那裝腔作勢。
鬼子掃蕩,孔捷損失最慘,死了2/3,營連幹部就剩一個副連長。這讓人覺得孔捷顯然是晉西北鐵三角最弱的存在。
但其實這麼想都錯了,孔團長才是真的狠。
首先李雲龍說過,一個團的氣質是和首任軍事主官有很大的關係,別忘了,獨立團的首任軍事主官是孔捷。沒有這點底子李雲龍能把獨立團打造成「野狼團」?孔捷的性格是「鐵三角」裡最沉得住氣的,他眼界比李丁兩人寬,思考的深度也高於李丁,而且他的眼光也高,在那個年代,丁偉最早被打倒,還是孔捷冒險通知李雲龍的,後來李雲龍遭到不幸後,他的兩個兒子連同趙剛的四個子女都去投奔孔捷,孔捷最高明的在於他不僅會打仗還很懂……更可貴的是他不但能保全自己還能保全李趙的子女,想想李趙的死因,他們子女的處境可想而知,這就不光是他的本事了,還有他品性真的很高。
而李雲龍的長處在打仗和應對打仗上面,說實話,戰略眼光不是很高,而且比較楞,就像原著裡面描述的一樣,他適合打小規模戰鬥,人數不是很多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每個戰士的戰鬥力。但是人數一旦過多(平安格勒戰役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我就感覺他有點指揮不來了……當個師長還帶頭衝鋒……這可不是兒戲啊。
丁偉呢是大局著眼,李雲龍又是從小處著手,打個比方,把一場戰爭的勝利當作把水燒到100度,丁偉的全局思考可能就是那98度,李雲龍的特種可能就是那2度,但是水想燒開,他缺一度都不行。
當然,把水燒到98度也算勝利,但是再加兩度會不會有打得一拳開,免的百拳來的局面呢。
我理解的戰略是「和誰打、為誰打」,是一種全局層面考慮的問題,戰術為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在我的理解中組建特種部隊是偏戰術層面的,抗戰時期老李的獨立團我個人認為也有點特種部隊的味道。但把它理解成戰略層面也並無不可,畢竟是小說中第一個提出特種部隊構想的人。純粹看個人理解。不過無論是戰略戰術。在「為誰打,和誰打」這個層面上的見識,老李還是比不上丁偉的。
但其實這些人頭腦聰明並沒有什麼用處,當到將軍之後只有執行死命令沒有自己的思想了,所以丁偉和李雲龍都活不到最後,只有孔捷得到了善終。
孔捷向來是大智若愚的人,很多時候看似他吃虧落下風,實際上得實惠的往往是這種人。有一個例子是孔捷勸李雲龍不要打黑雲寨,是為了表明態度,他不能攔,不想攔,故意讓老李把他關起來就是讓老李承擔所有責任,不然消滅黑雲寨之後上級怪罪下來,孔捷也脫不了干係。
《亮劍》沒拍完原著,原著裡戰略眼光一流的丁偉,戰術執行一流的李雲龍以及集原則與信仰一身的趙剛都沒能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