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戀,第十四章 善化寺,一 三聖殿

2020-10-15 大同之戀


大同當地人稱為的南寺即善化寺,穿過讓人頭暈眼花的南城門甕城,向西拐,走不多遠,馬路對面便是蒼松翠柏掩隱的古寺,寺門上一塊古匾,上書善化寺。寺前廣場上有一座黃綠琉璃瓦的五龍壁。

林風去書店買書,轉了一圈沒有一本合意的。他漫不經心地沿著城牆帶狀公園與護城河間的甬道向東走去。鍛鍊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南城門蔚為壯觀,其廣場也最為寬闊。廣場有兩處池子,池子裡音樂噴泉的噴頭密密麻麻。一到暑期,這裡人山人海。一邊看噴泉,一邊吃著全國各地來的美食。


林風從永泰門進去。南城牆不但有甕城,還有月城、耳城,所以,每到春節這裡是整個城牆娛樂的中心。兩邊耳城裡分別是刀削麵和王府升鍋宴。甕城內迴路曲折,不看指示牌是很容易迷路的。可以想像,戰爭期間當敵人攻進第一道城門,進入迷宮樣的甕城中,只能等著被城上的守軍射成刺蝟,拋下火油,燒成焦炭。

林風穿過南城門。他想起曾經約曉彤要去善化寺的,如今她卻離他而去,想到此處林風的胸口隱隱作痛,還不由地湧出了眼淚。

「一切都結束了。」林風心裡想,「也許,從一開始人家的心裡根本就沒有我。」想到這裡,他的心裡反而好受一些,但仍然無法割捨這一段感情。

善化寺是古樸厚重的,但相比於其它寺院來,名氣卻不是很大,遊人很少。

林風最喜歡這裡,遠遠的便望見那掩映在蒼松下厚重古樸的那罕見的單簷廡殿頂山門,就像一位敞開胸懷歡迎四海朋友的使者,讓人的心胸也豁然開朗起來。舉步前去,月臺之上兩尊滄桑的石獅子仿佛要帶我們穿越千年回到那遼金時代。


亮過身份證後,林風懷著敬意從東邊門跨進這座千年古寺,那身後的萬丈紅塵仿佛也被擋在了門外。

但見庭院廣闊,氣魄雄偉。斜對面三聖殿的單簷廡頂,正脊較短,垂脊弧線平緩開闊,屋簷翼狀翹起,讓人忘俗。


沿天王殿前的臺基走去,簷下朵朵鬥拱密布,料想有的鬥拱並不承力,只起裝飾作用。

山門懸一大匾,上書「威德護世」,字體敦厚方正有力,為明嘉靖年間的。



天王殿內所塑的自然是四大金剛,體態巨大,身披彩甲,頭戴王冠,手持武器,在那高大威嚴的泥塑雕像之前,讓人不由得有畏懼之感,但這裡的天王與別處猙獰恐怖之面孔不同,和善了許多,有一尊濃眉上揚,大眼圓睜,似做調皮狀。四雕像俱為明代人的手筆。

有兩位女孩子雙手合十,在那蒲團之上一一跪拜。

三聖殿的本色鬥拱,突兀醒目,粗壯、有力,而又排列有序,形似怒放的花朵,這就是斜拱。梁思成曾評價這種「鬥拱」說:「鬥拱與屋頂爭搶著視線。」他還說:「偉大,含有無限力善化寺量,頗足以表示當時方興未艾之朝氣。」


原來,真正意義上的鬥拱,應該是大而觸目的,無需繁複,不飾彩繪,氣度威嚴自在。遼金人還傳承著唐朝的遺風。

到了宋朝,建築加高,鬥拱數量頻繁,但體積減小。元朝以後,鬥拱完全退化成裝飾,描金畫彩,失去了讓人震撼的生命之力。


三聖殿,是善化寺的中殿,華嚴三聖,高坐蓮臺,莊嚴肅穆,中為釋迦牟尼佛,右為普賢菩薩,左為文殊菩薩,稱「華嚴三聖」,故名三聖殿。下邊有協菩薩侍立。

大殿門口外放置一塊墊子,進大殿前先在那張墊子上把鞋底的汙物蹭一蹭,這不僅僅是表示虔誠敬畏之心,這幢金代大殿裡鋪的方磚都是古物,為防止破壞。


跨進門檻,大殿裡視野開闊。大殿採用減柱法,放眼望去,只見四根高高立柱,直撐粗壯梁架,此種舉架法為金代做法,鬥拱梁架粗壯有力,不做雕飾,豪放粗獷,有大唐之遺風。下部梁架的青綠彩飾,為明清補妝,與兩邊牆壁彩畫為同一時期。兩邊各有兩塊古碑,西面有一塊稱為金碑,為宋朝朱棄撰寫。


次間設直稜窗,陽光條條射入,大殿仍顯得昏暗。

大約是林風本沒有什麼晴朗的心情吧,使這靜幽的環境更顯抑鬱,連佛祖和菩薩都治不好他那悲傷的心情呢。

林風只好走了出來。

一個穿著紅色風衣繫著白色長圍巾的女子,持著相機在飛簷下認真地仰首拍照,她那專注的神情吸引了林風。

他心想,「她在拍什麼呢?那麼認真!」



原來是在拍次間補做鬥拱,那一朵鬥拱確實與眾不同,不像其它的十字交叉鬥拱,這朵鬥拱有五層,拱都是斜出60度的,層層疊疊,看起來像盛開的多層花瓣。

「這個女子還真是善於發現美啊。」

只見她試了好幾個角度,身子也扭到了不舒服的姿勢。在那大殿的紅牆、粗壯威嚴的飛簷背景之下,她本身就是一種美。她終於拍到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端詳了一會兒,微笑點頭。

林風從她那白淨的側臉上看到了勞動後愉悅的笑容。她將長發挽起,露出了耳垂蜿蜒的輪廓。

「好像認識呢,誰呢?」林風的心裡正在琢磨。

「林風,你也在這裡?」那女子笑著說。

「李風鈴。」

「你來是拜佛嗎?」

「嗯……啊……那你呢?」

「我來是發現美。」

「我來是發現善。」林風從尷尬的境遇中緩過來了,「拜佛就是自己良心發現的過程。」

風鈴滿意地笑了笑。


「你拍的這朵鬥拱真的很漂亮。」林風說。

「那是了,這朵鬥拱在國內可是獨一無二的,是金代工匠高超技藝的代表,梁思成評價這鬥拱是:『偉大,含有無限力善化寺量,頗足以表示當時方興未艾之朝氣。』它像一朵蓮花!」

「其裝飾效果大於承重作用,頗含炫技的成分。」

「這朵蓮花可是開了快一千年了。」

「你怎麼知道它是一朵蓮花?我看它還像是一朵牡丹呢。」

「佛家當然是蓮花呢,一塵不染。」風鈴的臉上露出一種鄙夷牡丹俗氣的不屑。

「所謂一花一世界,這花也不是特指蓮花啊,佛家講萬物平等。」

「好了,算你說的有些道理。你這個人,就愛和人抬槓,不過……」風鈴說著把頭扭過去了,臉上漾著笑容,她又說,「一起轉轉吧。我很喜歡善化寺,沒事的時候就來坐一坐,感受一下這座千年古寺的靜寂,與外邊那喧囂相比,很讓人的心安靜下來呢,再聽聽那風鈴悅耳的響聲,更讓人有空靜的感覺了。」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林風說。

「可我看你今天的心情並不怎麼樣。」

「你這個嘴真是太厲害了。」

「哈哈,說對了吧,為情所困?」

「嘴上留德。」

「你許的願不會是得到愛情吧?」

「好了好了,甘拜下風,甘拜下風。」

「哈哈……一起轉轉,給我做個導遊怎麼樣?」

「好吧。」

「不情願嗎?」

「心甘情願。每次我一進大門,就被這三聖殿的屋脊所震撼,你看……」他們下了月臺,又走到了大門處。


林風手指著三聖殿說,「這個單簷廡頂的特殊之處就在於簡約大氣。正脊很短,垂脊頗長,坡度平緩自然,很容易讓人想起一位雖不威猛但卻有著開闊胸懷、從容氣度的中年男子。」

「這位中年男子有四朵像花兒一樣的鬥拱。」風鈴打趣林風說。

「喂,你拍不拍照?」

「好,馬上拍。」風鈴這才想起她來這裡的主要目的,馬上舉起相機拍照,臉卻緋紅了。


「讓你這麼一打趣,我想起來這些金代工匠還真是有趣啊,那四大天王與別處的那些猙獰怒目的金剛不同,他們頗為和善,有一個還很搞笑呢。」林風說。

「據說四大天王是明朝所塑,不是金代工匠的作品啊。」

「我覺得明朝的工匠肯定是見過金代的原塑像後仿照做的,還真想了解了解那些金代工匠的生活。」

「你還是進三聖殿去看一看那塊金碑吧,或許有幫助呢。」

「走。」

林風和風鈴兩人來到那塊「朱弁碑」前。


「碑文撰寫者是朱弁,他是南宋的官員,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叔祖父。朱棄作為南宋使節出使金朝,被扣留14年,以其人品高尚、學識淵博,被金代貴族,聘為講師。他就住在當時的西京大普恩寺,也就是現在的善化寺。故後人皆因他而稱此碑為『朱弁碑』,亦稱其為『善化寺金碑』。」風鈴介紹說。

朱弁碑刻立時間為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碑體總高4.58m,寬1.28m,厚0.24m。碑額構思巧妙,兩條螭首身子相互纏繞成橢圓形,螭頭分別俯在方形篆牌兩側,上書「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之記」,螭龍兩條細長前爪從兩側緊抓碑身,兩尾相交碑首正中翹向上作裝飾。

碑文名「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由時任魯縣開國子孔固書,濟陽郡開國伯丁障仁篆額,雁門郡雕刻藝人解遵一所刻。碑座為玄武石龜跌。「朱弁碑」共19行,每行52字,總計925字,為金代石碑之精品。

額篆: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之記

碑文: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諸佛菩薩之應世也,亦擾哲王之抹弊,或忠,或質,或文,雖制治不同,其趨一也。世人構達磨對蕭梁氏之言,遂疑有為功德不可復作,而不知指示神地,以植五王之福;補理故寺,當獲二梵之報者。釋迎遺訓,具存貝典,則崇飾塔廟,興建寺宇,以示現佛菩薩境界,蓋將誘接眾生,同歸於善二其為功德,拒可測量哉!彼達磨大士,方以妙元明心,親提教外別傳之印,則於有為功德不無抑揚,是亦因時抹弊耳,非實貶也。具願力必當,能克遵付屬,而成就茲事,其為功德尚何警耶?大金西都普恩寺,自古號為大蘭若。遼末以來,再根鋒燼,樓閣飛為埃紛,堂殿聚為瓦礫,前日棟宇所僅存者,十不三四。驕兵悍卒指為列屯,而喧寂頓殊;掠藏俘獲紛然錯處,而垢淨俄變;殘僧去之而飲泣,遺黎過之而增秋。閱歷滋久,散亡稍還。於是寺之上首、通玄文慧大師圓滿者,思童戲於畫沙,感宿因於移礎,發勇猛心,得不退轉,舍衣孟凡二十萬,與其徒合謀協力,化所難化,悟所未悟。開尸羅之壇,闡盧舍之教,以慈為航,遂其先登之志;以信為門,鹹懷後至之恥。於斯時也,人以須達期,家用給孤相勉,鹹蘊至願,爭舍所愛。彼髓腦支體尚無所吝,況百骸外物哉!於是舉幣委珠金,脫袍澎裘裳者,相繫於道。累月逾時,殆無虛日。經始於天會之戊申,落成於皇統之癸亥。凡為大殿暨東西朵殿、羅漢洞,文珠、普賢閣,及前殿、大門、左右抖廊,合八十餘楹。領璧變於涎值,丹鑊供其繪畫,攘椽梁柱飾而不侈,階序確闊廣而有容。為諸佛薩睡,而天龍八部合爪掌圍繞,皆選於名筆;為五百尊者,而侍衛供獻各有儀物,皆塑於善工。膝容莊穆,梵相奇古。慈憫利生之意,若發於眉宇;秘密拔苦之言,若出於舌端。有來瞻仰,莫不欽肅,五體投地,一二同聲二視此幻身,如在龍華會上,百寶光明中。其為饒益,至矣,大矣,不可得而思議矣!圓滿今年七十有四,自惟君恩、佛恩,等無差別成此功德,志實治安無事之時,則其成也甚易;圖於幹戈未載之際,則其成也實難。圓滿身更兵火,備歷艱勤。視己財貨,猶身外影既捐所蓄,又衰檀信。經營終始,淹貫時序,皆予所目睹也。則其成就,豈得以治安無事時比哉?始予築館之三年,歲在庚戌冬十月,乃遷於茲寺,因得與寺眾往來,首尾凡十四年如一日也。眾以滿之意狀其事,以記為請記事之成,要得其實。今予既身親見之,其可辭哉?按寺建於唐明皇時,與道觀皆賜「開元」之號,而寺獨易名,不見其所自。今樓有銅鐘,其上款識,乃是清泰三年歲在丙申所鑄造也。其易今名,當在石晉之初或唐亡以後,第未究其所易之因耳。後之作者,見其闊文,倘得其本末為我著之,乃予之志也。非特予志,亦寺眾之所欲聞也皇統三年二月丁卯江東朱弁記。少中大夫、同知西京留守、大同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府事、上輕車都尉、濟陽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丁嶂仁篆額。中憲大夫、西京路都轉運副使、上騎都尉、魯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孔固書。通玄文慧師、賜紫沙門圓滿提點。大定十六年丙申八月丁酉初一日癸酉,三綱:寺主沙門惠鐲,尚座行完,都維那棲演立石雁門解遵一刊。

「這上面寫的是什麼意思?」風鈴問。

「只是簡單的知道一些,要是萬哥在就好了。」林風回答。

「這就是金碑,又叫朱弁碑……」

林風和風鈴扭過頭來看,原來身後是三位和尚,講話的是一位中年和尚,另一位年紀和他相仿,還有一位比較年輕一些。

「看這裡,」那和尚指著碑文說,「善化寺創建於唐朝開元(713-741年)年間,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明皇李隆基頒布詔書,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並按年號稱寺名,統稱『開元寺』,善化寺的舊寺就是唐代的一處開元寺。至五代後晉時( 936-947年),開元古寺改名為大普恩寺,遼金時沿用此名。自明英宗賜名善化寺,在明萬曆年間的《重修善化寺記》和《重修善化寺碑記》中可知善化寺已經成為這座寺院的正宗名稱。因在城南,當地百姓俗稱『南寺』。


「善化寺地勢低凹,座北朝南,寺內的主要建築一如唐代布局,皆分布在中軸線上,三重大殿,由下而上,由小漸大,在體積和量的變化中,體現出一種宏大、莊嚴、肅穆和高貴的盛唐古風。在三重大殿的東西兩側,還有兩座唐代遺風的閣樓,西閣為普賢閣,東閣為文殊閣,文殊閣於民國初年在火災中塌毀。另外還有東西配殿,構成了『伽藍七堂』的古制。


「朱弁在『金碑』中說:佛、菩薩是以有所關懷的『應世』姿態,展現『誘接眾生,同歸於善』的崇高言教境界,此碑稱之為『佛菩薩境界』。在世俗看來,釋迎牟尼棄世出家專心求法,就是放棄人世的一切慾念與利益。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的西晉時代,大和尚慧遠在《沙門不敬王者論》中,稱佛教是『方外之賓』。佛教僧徒披袈裟,斷蓄髮,託缽念佛,遁入空門。然而,到了唐代百丈懷海和尚的時代,佛教僧徒則以一種積極應世的姿態,參與人世間的善事和公益活動,以此作為修煉佛法的重要內容,修路架橋,販濟災民,積極引導眾生『同歸於善』,這是佛菩薩的一種期待,也是佛菩薩的一種境界。撰者朱弁以南朝時的印度僧人達摩祖師蘆葦渡江,與南朝梁武帝蕭衍進言救世以為『功德』,闡述佛教『應世』的觀點,這種功德就如同現世哲王的救弊補世一樣,以此之為功德,大矣廣矣。」

另一位和尚說,「佛教表明了一種觀點和態度,那就是興建寺宇崇飾塔廟,不僅僅是信仰行為,也不僅僅是建築藝術行為,而是佛教積極「應世」,參與世俗社會的一種積極的姿態和境界,就是饒益眾生。」

那和尚繼續說,「至於『彼達磨大士,方以妙元明心,親提教外別傳之印,則於有為功德不無抑揚,是亦因時抹弊耳,非實貶也。』是指梁武帝普通年間,祖師從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廣州刺史急忙上報朝廷,梁武帝派使者迎接祖師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問祖師佛法,許多佛教典籍對此都有記載,『爾時武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師日:「不識。」又問:「朕自登九五已來,度人造寺,寫經造像,有何功德?」師曰:「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善因,非是實相。」武帝問:「如何是真功德?」師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意思是說:梁武帝問祖師,『我自從當了皇帝後,寫佛經,造佛寺,培養發展僧人,不可勝計,同時還多做善事,廣結善緣,淨身持戒,敢問有何功德?』祖師回:『沒有功德。』武帝忙問:『為什麼沒有功德?』祖師回:『這些只是世間的福德,因為福德與功德不同,外修諸事的有漏善只是福德,倘若不能自己內證得自性即是無功德。』正如禪宗六祖惠能所說:『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那麼,什麼是真實功德呢?」另一和尚問。

「不可說。」那和尚答道,「其實福德雖然不是功德,但卻像這臺階,可以步入功德;如果認為這臺階便是功德,那就大錯特錯了。」和尚繼續說,「這裡,『圓滿今年七十有四,自惟君恩、佛恩,等無差別成此功德,志實治安無事之時,則其成也甚易;圖於幹戈未載之際,則其成也實難。圓滿身更兵火,備歷艱勤。』圓滿大師少有慧根,前有宿因,入於佛門,精進勇猛,從不退轉,是一位堅定自信的佛教修行者。面對遼末保大年間戰火對普恩寺的嚴重破壞,他帶領所存僧人『合謀協力』千辛萬苦化緣聚資,經過長年累月地努力,從金代天會六年(1128年)至皇統三年(1143年),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把殘毀的大普恩寺重新修建而成。『凡為大殿暨東西朵殿、羅漢洞,文珠、普賢閣,及前殿、大門、左右抖廊,合八十餘楹。』」


「我倒是喜歡這一句,」風鈴說,「『慈憫利生之意,若發於眉宇;秘密拔苦之言,若出於舌端。』妙啊,所以才有,『有來瞻仰,莫不欽肅,五體投地,一二同聲二視此幻身,如在龍華會上,百寶光明中。』」

三個和尚聽聞此言,打量風鈴,露出讚賞的態度。

「的確,大雄寶殿的雕塑,雖不言語,但可以讓人心領神會。」林風說,「這個三聖殿是金代所建的,殿身平面減柱較多,內柱只4根,另有4根輔助性內柱,大概是後人所加。三聖殿是遼金減柱移柱法的突出實例。

中國建築發展到宋遼之際,常將若干內柱移位,或減少部分內柱(減柱法)以增加建築室內空間。減去殿內的若干金柱或者向後移動前排金柱,其目的是獲得更大的佛壇前的空間,使得梁下金柱的有無與位置更加靈活。這種擴大佛殿內部空間的設計,可以說遼金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很有創造力的時期。所以,殿內視野開闊,毫無一般大殿的侷促壓抑之感,殿頂內部採用徹上露明造,龕上佛像顯得尤為高大莊嚴,讓人敬畏。佛壇上塑華嚴三聖,為金代原作,清康熙年間補修,金塑風格猶存,但在後人的維護中失了真。魏晉唐宋是中國藝術的高峰,後人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少了那種無法言傳的自然美。

那兩尊脅侍菩薩也許是後人所塑吧,看右邊那一尊,臉部不夠勻稱,體型臃腫,再看她那右胳膊,胳膊肘突出,小臂不圓潤,很明顯是現代人的補做。佛教講究空靜,現代人心浮氣躁,功利心太強了。很多人急急忙忙地來此拜佛,上香許願,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走了。這卻與六祖惠能所說的人人都有佛性之義大相逕庭。」

「看不出來,你還懂佛啊。」風鈴說。

「我也就是看過一部《壇經》。不過儒釋道是相通的,《四書》和『老莊』我可是常翻看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手舞足蹈。」

「得意忘形,雞毛猴不壓分量。」風鈴說,「走,到大雄寶殿去。」


林風和風鈴站在三聖殿的月臺上,聽著風鈴叮叮作響。心胸豁然開朗。

「我非常喜歡這裡,沒事兒便過來坐一坐,心很容易靜下來呢,好像那世俗的煩惱都被淨化了一樣。我媽也信佛,但她不喜歡看佛書,她喜歡做善事,待人很好。」風鈴說。

「所謂的菩薩心腸。善,是需要實踐的,經書只是啟發人的善心。有些人背著經書,自身的貪嗔痴卻一點兒都不減,還要到處去賣弄,可見學問有真假之分的。」林風說。

「哦,就像這兩塊匾,同樣是書法,天王殿上那塊明朝的匾額,可以看出寫字人的正直誠意,而三聖殿上的那塊現代匾額的三個字,像個印刷體,毫無感情可言。這個社會已不再缺錢了,缺的是真、善,更缺美。」風鈴說。

「哈哈,那字在現在已經算寫得好的了。」

相關焦點

  • 大同之戀,第四章 四合院
    官宦富商之家還設上馬石、拴馬柱、燈柱、石獅等;還有的又在大門門額上懸掛「進士及第」「提督軍門府」「五世同堂」等匾額,門前豎起三丈高的旗杆,在旗杆高處設一容器,專供祭祀時擺放供品。推開大門,迎面是一磚雕影壁,兩邊各有一個隨牆門,從右門進入到四合院內,這是封閉式的布局,正房三間,左右兩旁各設耳房一間,東房三間,西房三間,南房三間,西南角處有廁所。
  • 大同之戀,第七章 遼西京
    據大同善化寺所存金碑(朱弁碑)和《宋史·朱弁傳》推斷,其南垣,應在現善化寺的北部;據《遼志》推斷,其北垣,當在明清古城的北關一帶;據《大同縣誌》推斷,其西垣約位於明清古城的西門之外。全城周長為十公裡。四面城牆純系土夯而成,沒有包磚。城牆之上建有許多敵樓和箭樓,守御設施齊全。每面城牆各闢城門一座。東曰迎春門,南曰朝陽門,西曰定西門,北曰拱極門。
  • 大同之戀,第六章 漫遊,一 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
    你倆一見面就鬥嘴。」林風說,「帝君廟在建築上沒有什麼特點。至於歷史記載,你學的比我好,所以給大家介紹一下。」林風對顧菁菁說。顧菁菁高興地說,「那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據《大同縣誌》記載,『帝君廟最早建於明萬曆十一年,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俗稱文曲星,被道教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是中國歷代科考仕子的守護神。
  • 大同之戀,第十章 書院,一 地攤兒
    小姑娘顯出一臉無辜的神色。林風好奇地湊上去一看,照片上是一座塔,另一張是一湖邊的樓閣。「兩張照片三十元錢。」攤主說。「這塔是雁塔嗎?」買主問。「背後有字。」攤主說。那中年男子翻過相片兒來,上有兩行字,但模糊不清,什麼什麼舍利塔,字寫的不錯。 「大約買主就是看見這『舍利塔』三個字才願意買的吧。
  • 大同之戀,第十一章 城牆,二 雕塑博物館
    這樣如果要進入大同主城,必須先要通過三個小城中的某個,光通過的城門就至少需要過四到六個,就是進了外圍的小城,主城的吊橋不主動放下,仍然進不到大同主城裡,這種防守措施使大同真正成為了固若金湯的巍然重鎮。大同民間傳說此地為鳳凰降落的地方,因此這種四城有序排列的築城格局被稱為「鳳凰單展翅」。主城四個城門皆有甕城。
  • 大同之戀,第六章 漫遊,六 刀削麵
    「大同的刀削麵館子,每條大街小巷都有三兩家。「推門進去,暖氣襲人。晚工的人們,拎上一瓶白酒,各人喝上二兩,足足地吃上一大碗刀削麵。晚上有的是時間,吃麵的人也三三兩兩,陸陸續續的來,地方充裕,可以不緊不慢地喝著小酒,嘮著閒嗑。晚飯吃什麼呢?一家三口思來想去,這個不吃那飯,那個不吃這飯,眾口難調啊。那就去吃刀削麵吧,全票贊成。刀削麵就是一頓實惠、美味的好飯。
  • 大同之戀,第六章 漫遊,五 琵琶老店
    飛燕說完,念著牌銘上的字,「丁香樹王,因葉似菩提樹葉之形,又名『西海菩提樹』,為木犀科落葉小喬木,最高可達10米,因花簡細長如釘且香故名丁香。相傳此樹栽種於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堪為大同丁香樹王。六月丁香花醉人,芬芳馥鬱琵琶店,一曲琵琶動漢皇,萬花丁香沁老店。每逢花開潔白似雪,老店周邊花香四溢,堪稱古城一景。
  • 大同之戀,第五章,文廟
    路東側有一處廣亮大門,門樓的掛落、荷葉墩,均為舊物,雖不精美,花葉鳥獸亦有可觀者,抱聯為,「室鄰春水幽懷暢,坐有賢人燥氣無。」再往前走,又有四合院「狀元第」酒家,門前對聯為:「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時春。」向北望去,文廟的牌坊門巍峨儼然。
  • 大同之戀,第五章 文廟
    路東側有一處廣亮大門,門樓的掛落、荷葉墩,均為舊物,雖不精美,花葉鳥獸亦有可觀者,抱聯為,「室鄰春水幽懷暢,坐有賢人燥氣無。」再往前走,又有四合院「狀元第」酒家,門前對聯為:「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時春。」向北望去,文廟的牌坊門巍峨儼然。
  • 大同之戀,第六章 漫遊,二 關帝廟
    關帝廟有兩個老物件,第一就是關帝廟的正殿,是大同內唯一一個元代建築,『大殿翼角翹揚,鬥拱施布有獨到之處』,具體有什麼獨到之處,我這個外行還是摸不著門道。」林風介紹說,「當然殿裡邊還有清代的小木作裝飾鬥拱,也很值得一看。」「那咱們就進去看吧。」小胡急忙說。
  • 從聖殿看啟示漸進性
    因為有預備的帳幕,頭一層叫作聖所。裡面有燈臺,桌子,和陳設餅。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有金香爐,(爐或作壇)有包金的約櫃,櫃裡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柜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施恩原文作蔽罪)這幾件我現在不能一一細說。這些物件既如此預備齊了,眾祭司就常進頭一層帳幕,行拜神的禮。
  • 第二章 年味,二 大同老火鍋
    「火鍋就是在咱們大同發明的。這還有個故事呢,」老林得意地說,「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正坐在他的代王府裡生著悶氣。那代王府白石底座、青琉璃瓦頂、雕梁畫棟、豪華壯麗、氣勢磅礴,聞名於世的九龍壁就是它的照壁……」「你就別賣關子了,說正經的。」阿花說。「那性情粗暴的朱桂想著:『我雖然住在固若金湯的大同內金碧輝煌的代王府中,卻連一頓熱飯都吃不上。』
  • 大同之戀,第三章 踏春,一 東城牆
    >天寒地凍的塞北四月份也吹來一縷縷暖風,最先感到這風兒的便是桃花了,於是鑽出一個個花骨朵來,再露出一朵朵嬌豔的粉花兒我們到外面走一走吧。」阿花對老林說。「好啊。也不知小峰去不去。」他大聲朝林風所在的小臥喊道,「走吧,城牆邊上的杏花開了,咱們出去看杏花去。」老林知道,只要一說去城牆,林風是必定去的。下了樓,穿過馬路,綠化帶,走上甬道,旁邊便是護城河,河中的冰已經解凍,尚留有殘餘的大冰塊。仰望城牆東北角的角樓,在萬裡無雲的蔚藍天空下顯得更加高大了,旁邊的控軍臺在城牆角外孤零零地兀立著。
  • 大同之戀,第六章 漫遊,八 縣樓街
    平城驛站在大同古城特指廁所。廁所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必備的設施,還是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誌。「秦淮八豔之首。」飛燕說,「前段時間我看過一部電影。」「陳寅恪晚年嘔心瀝血寫了一本書,便是《柳如是別傳》,陳寅恪對柳如是評價極高,認為是『民族獨立之精神』,為之『感泣不能自已』。」萬哥說。「幾位客官,旅遊辛苦,口乾舌燥,喝一碗大碗茶吧。」不遠處木桌椅邊站著的一位少女說。「正好,我問一問,這空罐子是什麼意思?是告訴人要『空』嗎?」小胡問。
  • 大同之戀,第十章 書院,三 書畫展
    人越來越多,又過來一男一女,大約都是那老者的學生,吹捧了一番。讓林風聽不下去了,往前邊走去。同時有了再練起毛筆字兒的衝動來,不必當做什麼事業,名利,只是閒來無事寫一寫;但一想到如何能讓自己的手靈活地運用毛筆,再想想如何能寫字結構合理。想想自己那糟糕的硬筆字,便又洩了氣來。
  • 大同之戀,第六章 漫遊,三 鼓樓
    一提到佛像,我們總會想到:體態雍容、身姿豐腴、骨骼雄壯、寶相莊嚴,但我要說一說摳門兒的佛和一位摳門的皇帝。南北朝時南朝的佛像是錐子臉、A4腰,反手摸肚臍、鎖骨放錢幣,這種造像手法,除了可以追摹佛陀苦修時的逼真狀態,還能令觀者不由自主地淡忘肉慾,從而更好地關注佛教形而上的精神世界。
  • 劍來:第775章 會一會十四境|陳寧崔姜戰霜降
    《劍來 第七百七十五章 會一會十四境》解讀,劇情轉折,大戰開始!1.三天三月又三年陳平安通過與寧姚的對話,算計了船主張岱一手。這一棋,陳平安技高一籌,小勝!2.末代刑官邵寶卷一直對陳平安進行算計的幕後黑手終於揭開,並不是船主張岱,而是劍氣長城的末代刑官!又一位神秘組織的幕後大佬出場,劍氣長城的刑官,怎麼也得是位飛升境的大劍仙吧!
  • 大同之戀,第十一章 城牆,三 北城牆
    臺階的右邊是馬道,斜坡上大約每隔三十釐米處有一立磚突出兩釐米,便於馬蹄踩踏。城樓是一座三層九脊歇山頂式中國傳統木構建築,高21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是古代戰時主將坐鎮一方的指揮所,平時為守城將領議政之地
  • 武動乾坤:「動竹之戀」已經開啟,那「動歡之戀」還要多久呢?
    前言《武動乾坤》21集已經更新,在墓府主人的幫助下,「動竹之戀」正式開啟!」開啟了,那「動歡之戀」呢?「動歡之戀」,指的是林動和應歡歡的戀情,應歡歡是林動的第二個老婆,和綾清竹一樣深愛林動,對林動修成「武祖」幫助甚大。應歡歡,是天玄大陸的救世主符祖座下首席弟子遠古冰主轉世,天地大戰後轉世成為道宗掌教應玄子的女兒。
  • 大同之戀,第二章 年味,一 年俗
    從高層樓房無遮攔地望下去,城牆上的花燈反而在遠觀下隱隱約約有種朦朧之美。林風的父親林正立站在窗前望著遠方,其實他並沒有看那些燈光,而是越過城牆向更遠處黝黑的天空望去。仿佛在那裡連接著遙遠的時空。老林身材魁梧,體型微胖,圓臉,絡腮鬍子,據說這是有蒙古人的血統。他凡事知足,精神很好。「又在想過去的事情呢?」林風的母親阿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