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2020-09-09 舊時光碎片

人人經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給別人魚,不如教別人捕魚的方法。只有學會了捕魚的方法,魚才會源源不斷,自己也會自力更生。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下面這個故事不禁讓人醍醐灌頂:

一天,一位得道高僧路過一個鬧饑荒的村莊,遇到兩個已經飢餓難耐的村民。於是高僧給與這兩人一根魚竿和一籃子魚。其中一人,要了一籃子魚,另一個要了一根魚竿。

至此,兩人分道揚鑣。得到魚的那個人,趕緊找柴火,就地生火烤魚。然而一籃子魚不到數日就被吃得精光,只剩下一個空蕩蕩的籃子。時間一長,此人也隨之餓死了。

而另外一個人,則頂著飢餓,步履艱難地走向河邊。然而等他終於到達河邊,還沒釣到一條魚,就餓得暈倒了,最後不幸被河水捲走,消失在了河水之中

高僧繼續前行,來到另外一個村莊,同樣是鬧饑荒,又遇到了兩個飢餓的人。這一次,高僧依然施捨他們一根竹竿和一籃子魚。而這兩人並沒有馬上各奔東西,而是一起商討如何去找河流湖泊,路途有多遠,每餐吃多少魚等等。

於是他們倆一起去找河流,每次都只吃一條魚。經常長途跋涉,終於順利找到了河流。並且兩人開啟了捕魚的生活,同時在河邊各自安家,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親人。久而久之,他們也建造了自己的漁船,收入也不斷提高,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1.給你再多的魚,都敵不過歲月漫長。

2.給你再好的魚竿,卻未必能來得及發揮其作用。

3.魚和魚竿相互協調配合,才能源遠流長。

光有資本沒有技術,終究會戛然止步;而光有技術沒有資本,終究無法人盡其才。

當今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已經不是你光有家產萬貫卻無技傍身,或者才貌出眾卻身無分文能夠應對的。往往資本和技術的相得益彰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再看看,近些年高考狀元背景情況,不禁會感嘆寒門出貴子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更多的全面型人才不斷地湧現,成績好,家庭背景富裕已成為一種常態。而這一無不在表明全面性的重要性和時代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許在當今社會單單去比較「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已經失去了現實意義。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和「」的共同作用,才能產生出期望的結果。


畢,下期見!

相關焦點

  • 魚?還是漁?
    可當她寫到「漁」字時,嘴裡卻不停叨叨:「這個漁字真討厭,筆畫那麼多,明明魚字就很好了嘛。」那我就問她:「你知道這兩個字有什麼區別嗎?」只見她撓撓頭,揮舞著小拳頭,斬釘截鐵地對我說:「我敢肯定,它們都和魚有關。」聽了她的答案,我不禁哈哈大笑,是啊,都和魚有關。於是我們就聊了一個關於魚的故事。
  • 亮劍:丁偉本可以授中將,只因他幹了這兩件蠢事,才讓他授少將銜
    五五年授銜,三人清一色都是少將,李雲龍後期解放戰役沒參加,C軍軍長得肝炎不能出院,被李雲龍撿了個便宜,李雲龍這種代理軍長授少將已經不錯了,授大校都不過分;孔捷雖然抗戰時期屢戰屢敗,但在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所以授少將合理;而丁偉,他到軍事學院學習,與李雲龍討論軍事論題,給李雲龍論題的思路,及自己的論題確實可以比肩世界級軍事論題。不是李雲龍這個粗人能比的!
  • 《亮劍》中,趙剛授少將是高了,那麼李雲龍授少將是高還是低?
    那麼男一號獨立團團長李雲龍也不過授了少將,對李雲龍來說,少將軍銜是高還是低了?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授予軍銜主要是看現任職務、山頭(也就是派系)、資歷和戰功,相對而言,元帥和大將,對於現任職務和山頭這兩項比較注重,尤其是注意到各山頭的平衡,基本保證每個大小山頭在元帥或大將裡都有代表。而上將、中將和少將就更多看重資歷和戰功。
  • 故事:古代故事——賊授徒
    賊授徒王阿乙,是個偷盜高手,夜晚出入富人家,偷竊金銀衣服,從沒失手被擒。小偷們都稱呼他為老師傅。有一天,阿肥說:「弟子跟隨您好多年了,對於您是怎麼操作的,我略知一二,但是沒經您明確的指點,我不敢貿然出手。今天我想出去試試,可以嗎?」阿乙說:「東巷的徐家,屋子小,人口少,今晚咱們一起去試試身手吧!」夜深人靜後,師徒一起來到徐家牆外,先挖了一個牆洞,叫阿肥倒退著爬進去。阿肥問為什麼。師父說:「如果正著鑽進去,被人發現,不容易出來。」阿肥倒著爬進去後,阿乙用荊棘堵住了洞口。
  • 《少女小漁》:如果你也是「邊緣人」,你還會選擇去救贖別人嗎?
    江偉不會說,我戒菸,我不去夜總會,我少和男光棍們下館子,錢省下來你好乘車。他不會的,他只會去鬧,鬧得贏鬧不贏是次要的。表面上看,江偉的優越感來自於男性對女性的掌控,實際上,他已經因自私、猜忌、懦弱、嫉妒等人性的弱點而迷失了自我。在擁有少女般純潔心靈的小漁面前,江偉才是一個真正的心理上的弱者。二、人性的救贖,肉身比精神更為沉重對江偉來說,小漁是美好肉身與免費勞動力的結合。
  • 《亮劍》趙剛比李雲龍早一年晉升正軍級,為何他仍然僅授少將銜?
    《亮劍》趙剛比李雲龍早一年晉升正軍級,為何他仍然僅授少將銜?眾所周知,在《亮劍》中,李雲龍和趙剛是一對好搭檔,一個是獨立團團長,一個政委,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從時間上看,也就是說,趙剛要比李雲龍至少早一年晉升為正軍級。
  • 有了他,才知道可以那麼愛一個人
    皇上一聽,心裡一驚,一想,可不是嗎,立即對如懿說道,幸虧你提醒了我,遂決定另闢蹊徑如果想自己的孩子少受一些苦,或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精心呵護他,不讓他受一點傷害這是不可能的她會軟軟地趴在你懷裡頭,小小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奶香奶香的,這個世界對她而言,我就是她最親切的人,被人需要是這麼幸福。好像,媽媽就是她的全世界。
  • 故事:不守信用的這群人,卻讓人尊敬
    老賀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早已實現財務自由,讓人奇怪的是,他開了家網店,賣那種毛絨玩具,生意並不好,甚至有時候還虧錢,但他仍然樂此不彼。每逢周末,他都要去教育新村收貨,這裡的房租便宜,住了很多工資不是很高的人,他們的家屬在家沒事就幫老賀縫製手工玩具,5塊錢一個,一個星期賺個五百塊還是沒問題的。
  • 那會兒的人真傻 | 疙瘩樓還壺記
    無論是哪朝哪代的字畫,他老人家只要一上手,打開半尺,不用往下看了,已經斷出了真假。這一天,店門一開進來一位拎包袱的。掌柜的沒等我近前,就候在櫃檯後邊招呼上了:「張五爺,我這給您請安了!老太爺好啊?」這壺是冰心道人程老先生得獎的名壺,您......收嗎?」「您那老老爺子是出了名的清官,大清國多幾個這樣的忠臣,哪能走到今天!......您把東西拿到尋古齋,那是給我湯某人臉!不知五爺的心氣兒?」
  • 《無聲告白》:為人父母,我真的很抱歉
    掩卷良久,我的心情不能平靜下來,為這樣的故事唏噓不已。我相信,父母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以自己的思想和見識參與孩子的一些決定,想讓他少走一些彎路。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就業結婚,但卻忘了莊子的一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忽視了他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這個世上,也許他只想要一個蘋果,而你給他的卻是一個橘子。所以選擇放手,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 別了,我傻傻的愛情!
    我給你兒子買了一套衣服到了記得去拿」,「我不要,你別再給我花錢了,把你的錢用在她們身上吧」,「你是不是有男朋友了」,「是的」,「他對你好嗎?」,「好不好和你沒關係了」,嘟…嘟…嘟………掛斷了。這就是我和她的電話內容,我一直害怕的結果,始終還是發生了。我最愛的那個人,被生活所逼,最終選擇了離開我。我卻不能怪她,是我沒能力,留不住那個曾經愛我的女人。
  • 聊齋11.王六郎,人鬼情未了,誰還記故交?
    每每夜攜酒,且飲且漁也。飲則撒酒曰:河中溺鬼喝。他每以為常,別人漁無獲,而許多又多。一夕方獨酌,少年徘徊側。邀之慨與坐,終夜無一獲。許哥頗失落,少年起而曰:我去下流驅,於是飄然去。欲歸贈以魚,堅辭不受矣:屢屢叨佳釀,區區何足提?如君不嫌棄,當以為常爾。許曰方一夕,何言是屢屢?如肯總相助,誠我所願也,但愧情無一!許哥詢姓字,無字我姓王,可呼王六郎。
  • 《醒世姻緣傳》:授官赴任前睡過頭了,誤了入朝謝恩,該當何罪?
    明代仕女明代人授官,在京者需由誤了還能補救嗎?誤了會受什麼處罰?《醒世姻緣傳》中的狄希陳就攤上了這麼個倒黴事,我們通過他的故事來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補救措施就是趕快找人寫本,上奏請罪,要是運氣好,罰幾個月的俸祿了事。運氣不好呢,就難說了。狄希陳急忙到中書科裡,找人寫了本,託辭說本來五更起早進朝,結果路上馬眼叉,跌傷了腿,誤了謝恩,認罪求寬。
  • 朱朝陽:沒有人懂得我的「黑暗」,是來自於什麼?
    文/小金說朱朝陽:我的「黑暗」,是你們看不懂的自卑。這估計是我最後一篇關於《隱秘的角落》的人物分析,我想說說朱朝陽。朱朝陽的沉默:是無言的反抗在電視劇剛開始播出,編劇除了讓我們看到張東升殺人的瞬間,畫面一轉。一個教室裡,朱朝陽和其他的小孩正在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