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物非人非

2020-12-03 華府六少

1

時隔十年,劉成良重新踏上越南北部的土地,來到河口一座寨子前。

已是夏末,這裡的天氣依然酷熱。看著熟悉的土地,劉成良的耳邊依稀響起昔日的吶喊廝殺聲,腳下仿佛還在散發著鮮血甜而鹹的味道。他的兩眼不禁溼潤了。

就在他沉湎往事時,身後有人喊道:「少將軍,別來無恙!」

劉成良回過頭,看見跟前站著三個人,仔細一看,原來是黃俊芳、謝炳安和陸東環。

「咦?你們怎麼知道我來了?」劉成良興奮道,「多年不見,大家都還好吧?」

謝炳安:「這可是我們的地盤,稍有風吹草動,當然瞞不過。」

故人久別重逢,劉成良心裡湧起一股暖意。

黃俊芳:「劉將軍回國後,大家就散了,只有我們三個還在這裡。」

「物非人非啊。」劉成良感慨,「你們有心了。」

「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先回寨子。」三人說罷領著劉成良進寨,同時吩咐崗哨密切關注周圍動靜,以防法國人靠近。

回到寨裡,四人圍桌坐下,繼續聊。

陸東環:「成良此次前來,相必不是故地重遊那麼簡單吧?」

「實不相瞞,我是搬救兵來了。」劉成良說。接著,將清政府任命劉永福為臺灣軍務幫辦,準備赴臺防禦日軍的事情說了出來。

三人聽了,面面相覷。

陸東環:「成良,現在劉將軍身邊還有多少黑旗將士?」

「不多了。」 劉成良苦笑。

謝炳安:「不多了?到底是多少?」

劉成良遲疑著,沒開口。他怕說出來,會打擊他們的士氣。

黃俊芳急了,說:「少將軍,如果你還把我們當成出生入死的兄弟,就說實話吧!」

「300名老幼殘兵。」劉成良說,長嘆了一口氣。

「什麼?!」陸東環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嚷道,「清政府下手也太狠了。想想十年前,劉將軍可是帶著3000名將士回關內。」

謝炳安:「成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劉成良:「別提了,3000名黑旗將士剛入關,清政府就下令裁減1000多人。隨後,雲南不願黑旗軍駐紮,廣西也推三推四不接納。幾經輾轉,最後由廣東接收,又被裁減了1000多人。等到劉將軍出任廣東南澳鎮總兵時,身邊只剩下300號人。」

「清政府對黑旗軍背信棄義慣了,怎能當真呢?」陸東環說,「當年劉將軍想回關內,我是極力反對的!」

劉成良不說話。

謝炳安:「話也不能這麼說,當日劉將軍回國,也是為大局著想。」

黃俊芳:「炳安所言極是,如果劉將軍還在關外,清政府和法國人恐怕會前後夾擊,我們根本活不到今日。」

陸東環:「大不了戰死,總比窩囊活著強!」

劉成良:「不說以前了。如今大家靠什麼過活?」

黃俊芳:「如今的越南,法國人說了算。我們隱姓埋名,埋頭種地,自給自足。只要不鬧事,法國人也懶得得過問。」

謝炳安:「想當年法國人怕我們,越南人怕我們,現在,我們就是平頭老百姓了。」

劉成良點點頭:「這寨子還有多少弟兄?」

陸東環:「五六百人吧,不過久來疏戰訓,上陣殺敵是勉為其難了。」

劉成良:「其他人呢?」

謝炳安:「劉將軍一走,大家就散夥了。沒人有劉將軍那麼高的威望,再將大家擰成一股繩。我們三個意氣相投,總算還沒散。」

劉成良:「言歸正傳,大家想回關內嗎?」

黃俊芳、謝炳安和陸東環面面相覷,不置可否。

黃俊芳:「出關差不多二十年了,現在回去,估計故鄉變他鄉,還習慣嗎?」

陸東環:「成良,你說劉將軍此去臺灣,是福還是禍?」

謝炳安:「聽說清政府和日本正在遼東激戰,戰況如何?」

劉成良一下子被三個問題噎住,說:「戰況對大清不利。劉將軍如今是清政府的官員,很多事情也身不由己。」

陸東環:「成良,劉將軍是性情中人,你要多提醒他,讓他別太輕信清政府!」

劉成良點點頭。

謝炳安:「儘管劉將軍驍勇善戰,可他做不了主,也會一籌莫展的。」

黃俊芳:「說句不好聽的,劉將軍此去臺灣,我總感覺兇多吉少。」

劉成良被輪番轟炸,有點惱了,道:「你們就直說了吧?還願意跟我回國參戰嗎?」

黃俊芳、謝炳安和陸東環面面相覷。

最後,陸東環說:「這樣吧,成良,你先好好休息一個晚上。回頭我們三個召集大夥好好商量一下。」

劉成良也不勉強他們,仰頭喝了幾口悶酒,就上床躺下了。

2

夜深人靜,劉成良翻來覆去睡不著。他透過茅屋的窗子,望著夜空的月亮,似乎已不是當年的月亮。

動身來越前,義父劉永福語重心長地跟他說:「成良,此去越南搬救兵,你恐怕會失望而歸。」

劉成良當時還不信,因為在他心裡,只要劉永福振臂一呼,就能英雄雲集。直到白天看了黃俊芳、謝炳安和陸東環的反應,才信以為真。

人走茶涼,物非人非。看來,這十年裡每個人都在變化。劉永福從農民軍首領變成了大清官員,劉成良自己也位列朝廷命官。而這些身在關外的農民軍,誰又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呢?也許能活下來就算奇蹟了。

劉成良迷迷糊糊過了一夜。次日醒來,黃俊芳、謝炳安和陸東環已備好飯菜。

三人吃飽喝足,又開始說心事。

陸東環:「成良,大夥昨夜商量過了,我們決定,就不回關內了。」

黃俊芳:「對不住了,成良。我們已經在這裡紮根落籍,很多事情變了。」

謝炳安:「如果有朝一日,劉將軍重新出關,我們還擁他為首,願效犬馬之勞,生死無悔!」

劉成良出乎意料的冷靜,平靜道:「我明白大夥的處境,這麼多年來,你們在關外也不容易。」

黃俊芳、謝炳安和陸東環異口同聲說:「我們,愧對劉將軍了。」

「沒有這回事,」劉成良說,「就像你們說的,很多事情都變了。」

黃俊芳三人聽了,點點頭,問他還打算前往附近村寨搬救兵嗎。

劉成良說:「不去了,相信別處也跟此處差不多。老的老,走的走,如今能打仗的還有多少人呢?當年的黑旗勇士早就成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吃罷午飯,劉成良走出門口,驚訝地看到上千名黑旗軍將士在列隊。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聽來的消息,特意送行來了。

劉成良的目光掃過他們的臉龐,眼前又掠過當年並肩殺敵的情景,感到無比遙遠和陌生。他的心裡湧起一股悲涼。

「弟兄們,大家就在此地好好過活吧。」劉成良說著,頭也不回地離開。

3

劉成良回到廣東南澳鎮,悶悶不樂了幾天。

他說:「義父,成良有罪,沒能完成搬救兵的任務!」

劉永福苦笑,雲淡風輕道:「別傻了,孩子,這不是你的錯。換作是我,也不會回國的。」

劉成良聽了,驚訝道:「為什麼?」

劉永福:「其實,當年回國前,我跟他們有過一個約定。」

劉成良:「約定?」

劉永福:「我跟那些留在越南北部的黑旗軍將士們說,三年後必回故地。誰知一回國就鑽進了囚籠,再也飛不了啦。」

劉成良:「怪不得。」

劉永福:「轉眼十年過去,三年的約定早已遠逝,怎敢要求他們還能一如既往地追隨呢?是為父違約在先。」

劉成良點點頭:「我懂了。」

「再說,官場如戰場。」劉永福說,「關外的黑旗軍將士不回國或許更好,他們有自己的路要走。」

劉成良張張嘴,想說點什麼,但被劉永福打斷了:「我當年在關外,為了生存而戰,如今為了國家而戰。你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再說此去臺灣,前程未卜啊!」

劉成良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頭:「義父,不管別人變化多大,成良願誓死追隨您!」

劉永福:「所以古人說的好啊,上陣父子兵。」

沒多久,劉永福新募八營黑旗軍奔赴臺灣。這些黑旗軍將士在英勇抵抗了侵臺日軍半年後,大多戰死,少數人僥倖生還,退守高山密林,蹤影難覓。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與「醜」妻的前世今生
    梅夫人問僧人這是何物,僧人說道:「公子的前世非人也,而且有百年修行的神仙,但是因為貪戀人世間的兒女情長,迷戀一凡間女子,二人你痴我濃的在凡間生活,哪知此事驚動天庭,天庭派人抓走了他,臨走前,他將此物給予女子,告訴她,如若自己回不來,就將此物埋於一家院中,此物吸取天地之精華後,定能助她成仙,與他相逢。」
  • 故事:民間故事:狐友仙物
    道痴手指桌上棗糕又問李生,可知此物從何而來?李生笑道,不過大棗發糕罷了!道痴搖頭嘆道,先生此言差矣!此物雖有凡名卻非凡物,乃我教上尊赴驪山老母法會時招待仙人所用。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故事:民間故事:計取狐丹
    道士將計策交代秦氏,並言道,狐妖的內丹除非它自願,非他人能催出,失去內丹便失去了修為,這隻狐妖禍害了不少婦女,應該除掉它,我的師傅曾留下一物,叫清魂香,狐妖醉過後聞到它,將吐出腹中所有的東西,包括內丹,可以拿去一試。秦氏與道士相約好了時辰,便回到家中,做好飯菜酒肉,呈給狐妖。
  • 故事:一方殘破的硯臺,裡面藏著一個秘密,知府差點栽在裡面
    車前財大喜,拿過硯臺說道:「正是這方硯臺,令尊大人為官清正,不收禮物,我手邊恰好有這隻硯臺,祖傳之物,被修補過,送給令尊大人。他見這不是值錢之物,才收下來。」 接著,車前財講起了往事。當初他曾經也是一個讀書人,家裡良田被惡霸羊非人霸佔,受到縣令包庇。羊非人之所以敢橫行鄉裡,是因為他的叔父在朝廷裡做高官,得到地方官員的庇護。
  • 故事:民間故事:夢中嬌娘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夢中嬌娘》,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家聽了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小孩和柳樹林的孤墳
    民間故事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領域,古有奇書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今有說故事的能人異士,而筆者講的故事都是從民間搜集而來,然後再分享給大家。每一個故事看似離奇荒誕,卻也給了世人莫大的警醒,這就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以故事明事理,以道理動人心。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講一個小孩和一座孤墳之間的淵源吧。
  • 故事:民間故事:縫頭鬼術
    青姑領命,乃出竹籃至佩前,啟視之,乃為針線剪刀女工之物。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
  • 故事:民間故事:不肯離去的爺爺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不肯離去的爺爺》,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3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小山村裡的民間故事。對於小山村,不光有著秀麗的風光,淳樸的民風,更加吸引人的是,小山村裡經常會流傳著一些美麗感人的傳說故事。
  • 故事:民間故事:安樂公主
    言罷拿出一把如意來,交付劉憬說,今將惜別郎君,此物你可留下作個戀想,切記你我之事,勿道他人知曉,不然將誤了你的終身,這些都記下了嗎?劉憬聞言泣道,記下了!公主亦掩面而泣,親自將劉憬送出宮門。門開後,面前不過一澗,荒涼無比。溪邊一個道人持符咒手指二人道,妖孽,速還劉家公子!公主聞言怒目圓睜,喝道,爾敢誅我,不怕滅九族嗎?
  • 周口太康民間故事:智審偷雞賊
    所以,一直以來,清官故事,是老百姓最想聽/最愛聽的。老百姓不會作詩,但口耳相傳了周縣令的幾則審案故事,流傳到了今天。民間故事不同於正史,很多事兒真真假假,但秉承的理念是懲惡揚善/療救人心。我今天要講的周縣令巧審偷雞賊的故事,來自民間,可能你在正史上查不到,但不代表它沒有發生過,或者類似的事沒有發生過。
  • 故事:民間故事:蛟龍吟
    又指著蛟筋說,此物留下來可以作為補償!知府將蛟筋呈獻給了皇帝,皇帝很高興,讓他做了都御史。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民間故事《劉全進瓜》
    民間故事《劉全進瓜》 作者 閒雲飄飄有個婦女叫李翠蓮,一日在門前做針線活,遇一道士化齋,非要其頭上的金簪,無奈,李翠蓮將金簪取下做了布施。圖片發自簡書App那道士到珠寶店兌換銀子,店主人正好是李氏的丈夫,姓劉名全。劉全見此物眼熟,再仔細觀看,確認是妻子之物。劉全裝作不知,將等量銀兩付與道士,關了店門,急怱怱向家趕去。
  • 故事:農村老故事,一物降一物
    這是個相當老的故事了,聽我的祖父講,清朝乾隆皇帝那會兒,我們家族中有一位五爺常年以獵狐為生。五爺不喜歡幹農活,唯獨對於捕獵狐狸樂之不疲。靠著狐狸皮毛換錢,日子過得雖然窮一些,但還不至於去街頭行乞。當時我們村東頭有一處古墓和一大片陵園,據說墓主人叫劉汝康,是明朝的一位南京布政使。做官期間被皇帝砍了頭,不過是冤枉的,後來沉冤昭雪新皇帝便賜給了他一個純金鑄造的頭,另外重新厚葬了他。
  • 故事:民間故事:廁神宴伯召
    伯召不知黃金粥為何物?茅將軍遂言道,賢者不知,這黃金粥乃天賜之物,實可遇不可求!遂今侍者取黃金粥來招待伯召,伯召見眾人如此稀罕此物,以為不凡,待侍者傳至,果見此粥湯呈金黃,誘人心肺。他仰頭一飲而盡,大呼美味。茅將軍大笑不已。
  • 故事:民間故事:伏雙狐
    張公亦笑道,但君有喜好之物,都可以說來,吩咐下去即可。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小編,謝謝。
  • 民間故事:媽,鄰居給孩子幾塊錢,咋不能要?奶奶:錢上,有頭髮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你聽說過配陰婚嗎?至今這種習俗,在不少小山村還存在。當時樂樂母親感動壞了,非要從家裡拿點東西感謝隔壁大娘
  •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青柳莊有個叫阿細的紡紗女,16歲,就吊死在村後的竹林中。公子執此物為信,如果不嫌棄,十六年後,阿細嫁你為妻。阿細遞給王生一朵珠花,說是她家祖傳之物。王生問明他投生的人家,阿細說是京城一個侍郎大人家,但現在還不太明確。後來,王生多次參加科考,都與功名無緣。在他33歲那年,突然時來運轉,從京城來了一個監考的周大人,看了考卷後認為他很有才學,他中了當界鄉試的第一名。
  • 故事:民間故事:尋 親
    時過境遷,物非人非。如今,當年強壯的父親癱瘓在床,精明的母親患了老年痴呆,可曾經美好的一家畢竟還是團聚了。25年前的中秋節,曉曉一家前往離家幾公裡的公園玩。當天白天,一家人又是拍照,又是嬉戲,其樂融融。傍晚回家時,悲劇發生了——父親和三姐妹沿著馬路追逐嬉戲,看誰走得快。可跑著跑著,曉曉突然不見了。一同不見的還有父親。芳芳說:「媽媽,曉曉不見了。」
  • 民間故事:路邊向你討錢的,不僅僅是小乞丐,還可能是你親生女兒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說幸運吧,可女兒卻遭遇非人的折磨。要說不幸,那至少女兒又回來了。人販子固然可惡,但更讓人痛心的還是母親吧,生了她就要小心呵護,別因為一時疏忽,而造成一家人永不磨滅的痛。
  • 民間故事:報復
    於是第二天,來到村中打探消息的惡鬼聽到張三說道:「這都說人的五穀輪迴之物能讓糧食腐爛次日張三睡醒之後,看到地裡堆滿了五穀輪迴之物和蹲在陰影裡的惡鬼,心中高興不已的他臉上卻是一幅苦大仇深的表情:「這五穀輪迴之物啊,都把我的麥子給腐敗掉了,這讓我今年可怎麼過?別讓我抓到這個小賊,不然我一定帶你去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