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消費者選擇商品越來越精細化,而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此時已成為被全球消費者公認的,不可替代的代名詞。這在醫療領域,已非常明顯。
目前,中國企業研發生產的疫苗也受到多國青睞。由於中國疫苗表現了可靠性和有效性,現在已經有至少40個國家向中國企業提出了新冠疫苗的採購需求。也就是說,目前,至少40國計劃購中國疫苗。另有數據透露,中國四款疫苗已拿到了約16個國家的近5億劑疫苗的合同,並且訂單數量還在持續增長。
這就意味著,中國企業研發,生產的疫苗正在為人類應對新冠病毒作出重要貢獻。這也是科研能力,技術水平與生產能力再一次得到驗證的跡象。而在此之前,已知的,中國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以美國為例,已知的,中國已累計向美國出口口罩約394.3億隻,外科手套約8億雙,防護服約6.5億套,護目鏡約4676.2萬副。
僅口罩一項,394.3億隻中國口罩運抵美國,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都獲得了約120個中國口罩。這就不難理解,有許多美國消費者紛紛表示,我們離不開中國製造的商品。而這些醫療類物資也僅僅是其中的縮影,按《紐約時報》一周前報導,近期美國人正狂掃中國貨,其交易規模大幅增加。
也有美國人表示,只有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國製造的商品不可替代。再如,玩具公司Basic Fun的執行長傑伊·福爾曼表示,他考慮過把一些業務轉移到越南或印度,但最終發現留在中國是最好的選擇,中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生產供應鏈,事實證明中國能夠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快、更有效地應對疫情。那麼,越南製造和印度製造,又進展如何了呢?
首先來看越南,目前,越南許多生產原料都不能自給自足,甚至是生產醫療商品的無紡布都嚴重依賴從中國企業進口。美國媒體CNBC稍早前援引貝恩公司副總裁Gerry Mattios數周前就表示,在東南亞,人們往往只會看到一些一些裝配生產線,而並非全部。處於東南亞的越南並不可能成為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越南規劃與投資部長Nguyen Chi Dung數周前就曾表示,如果越南沒有趕上工業4.0列車,越南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真實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與越南製造相比,印度製造的困境似乎提前到來。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美國石英網站12月23日分析認為,在過去的六年中,儘管印度竭盡全力吸引全球製造商在該國設廠,並大舉發展製造業,但前不久印度發生的製造業企業的暴力打砸事件,使印度製造面臨困境。路透社對此分析認為,印度製造很受傷。
事情的另一個新進展是,印度媒體分析認為,當印度於2014年啟動印度製造計劃時,製造業在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的比例僅為15%。五年後,根據印度聯邦自己的經濟數據,到2019年,其在該國GDP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至14%。顯然,印度製造計劃未能實現其預期目標。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認為,印度製造名字取得響亮,但卻像是「海市蜃樓」。這意味著,印度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不僅於此,自今年9月以來,印度紡織業的許多訂單不斷轉移至中國生產,一些企業現在的訂單數量已經排到2021年5月。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消費者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商品。自5月份印度提出「自力更生」運動以來的幾個月裡,印度來自中國的進口額實際上一直在增加。
據印度聯邦最新數據,中國不僅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在截至9月份的6個月裡,中國在印度進口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已從上一財年的13.7%升至18.3%。《印度斯坦時報》稍早前援引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8973名印度消費者中,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的雙重優勢,不可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據《今日印度》早在今年4月時就報導,印度持續從中國進口醫療用品。印度發言人阿努拉格·斯裡瓦斯塔瓦表示,僅用了兩周的趕時間,就約有24架印度航班從中國5個城市飛往印度,載有近400噸醫療用品,包括RT-PCR檢測試劑盒、快速抗體檢測試劑盒、個人防護裝備包、體溫計等。也就是說,當時印度24架飛機前來提貨,購物……(完)